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设海绵城市-雨洪管理

建设海绵城市-雨洪管理


建设和管理力度,将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纳入法治轨道。
会议明确要求:
一、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规划要与城镇开发建设、道路、绿地、
水系等专项规划相衔接。 二、城镇新区优先安排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未建的不得投 入使用,未达标的必须进行改造。规范雨水和污水排放,促进污 水处理再生利用和污泥、雨水的资源化利用。 三、加强对污水排放和处理设施运营情况的监管,强化窨井盖等 设施的维护和管理。 四、提高城镇内涝防治能力,地方政府要制定应急预案,加强易 涝点治理。
规划方法——推荐了模型使用的方法
风险评估——提出了风险类型和风险分区 设施建设——明确了内涝防治体系的组成—多种排水设施
3、排水防涝规划相关问题研究
1 规划理念 2 系统构成 3 规划标准 4 规划方法 5 风险评估 6 规划衔接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 国发〔2013〕36号 国务院 2013-09-16发布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
Low Impact Development
LID(低影响开发),在开发中减少对环境的冲击。
城市化前
常规建设后
低冲击建设后
蒸发量 51% 渗透量 37% 自然状态 径流量 12% 蒸发量 32% 渗透量 14% 人工干预状态 径流量 54%
常用LID技术
1.限制路面宽度;2.保护开放空间; 3.集中开发; 4.改造车道 1.绿色街道; 3.渗透池 2.渗透性铺设; 4.绿地渗透等
到2015年,重要城市达到防洪标准。
用10年左右时间,建成较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防洪工程体系。
(三)加快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优先升级改造落后设施,确保污水处理厂出水达到国家新的环保排 放要求或地表水Ⅳ类标准。
到2015年,36个重点城市城区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实 现污水集中处理,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5%。
都市自然排水系统
绿色街道渗透路面
低 影 响 开 发 生态屋顶
1.蓄水池;2.雨水桶;3.绿色屋顶; 4.调节池;5.下凹式绿地等
1.人工湿地;2.植被过滤带; 3.植被滤槽;4.雨水花园等
雨水花园 生态滞留草沟 雨水再生系统
1.植被浅沟;2.小型蓄水池; 3.植草洼地;4.植草沟渠等
透水路面和不透水路面铺装的对比图(美国 1.种植本土植物;2.更新林木; Pringle Creek Community - Salem Oregon) 3.种植耐旱植物; 4.改良土壤等
到2015年,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0%以上;保障城
市水安全、修复城市水生态,消除劣Ⅴ类水体,改善城市水环境。
(四)加强生态园林建设。 建设城市公园。提升城市绿地功能。
到2015年,城市至少一个一定规模,设施齐备、功能完善的防
灾避险公园。
结合排水防涝设施改造建设,通过透水性铺装,选用耐水湿、 吸附净化能力强的植物等,
1、积水原因分析
(2)强降雨超过现有设施能力
“7.21” 北京市域平均降雨量170mm,中心城区平均降雨量215mm, 小时降雨量超过70mm观测站数20个,城区最大降雨点石景山328mm;
全市主要积水道路63处,积水30公分以上路段30处。
现有排水系统36~40mm(P=1~2年) ,雨水泵站40~45mm(P=2~3年)建设 持续强降雨产生大量地表径流,不能通过现有排水设施顺畅排除。 现况雨水泵能力需提 升
三、规划总论 (六)规划标准 1、雨水径流控制标准
2、雨水管渠泵及附属设施标准
3、城市内涝防治标准 四、 城市雨水径流控制与资源化利用 (一)径流量控制 (二)径流污染控制
(三)雨水资源化利用
2、排水防涝规划大纲解读 规划理念——提出了蓄、渗、滞、净、用、排的雨水综合管理理念 系统规划——提出了建立内涝防治系统的概念 规划标准——提出了内涝防治规划设计标准的概念
规划及设计工作。
(二)北排工作 “北京市中心城区20座下凹式立交桥区排蓄工程” 方案、可研及设计。
六、莲花桥排水改造方案
现况泵站位置示意图
泵站现况
新兴 桥
西三环路
莲花桥雨水泵站 建于1994年,占地0.13ha。 流域面积:11.0ha。 设计重现期:5年。 下游入新开渠暗沟。
京都信苑
空军大院
河道卡口造成水毁
河道未按规划疏浚形成漫溢
1、 积水原因分析
(4)周边排水系统不完善,大量客水进入桥区
周边部分排水系统没有出路,大量“客水”进入桥区低点, 超过低水系统抽排能力,造成桥区积水。
客水进入桥区
客水进入道路
2、任务组成
(一)规划设计
北京市市政总院、城市规划院、
北京市水利规划院联合完成 “中心城20处下凹立交桥积水点排蓄改造工程”
现况桥区雨水口需增 加
1、 积水原因分析
(3)排水系统出口河道水位顶托
排水系统出口河道水位上涨,部分过路桥涵成“卡口”, 致使水位上涨,甚至漫溢,对排水系统形成顶托; 部分河道未达行洪标准,影响排水系统正常退水。
水位上涨形成顶 托 河道顶托造成排水不畅,桥区 积水
桥梁卡 口
管涵卡 口
河道卡口造成阻水漫溢
天灾or人祸?
城市硬化后果
40%蒸发 蒸发38%
10%径流 25%浅层 渗透 自然的地表结构 21%浅层 渗透
20%径流 21%深层 渗透
25%深层 渗透
地表不透水区占10-20%
30%蒸发 30%径流 20%浅层 渗透
30%蒸发
55%径流
15%深层 渗透 10%浅层 渗透 地表不透水区占75%-100% 5%深层 渗透
莲花池东路
莲花 桥
雨水泵站
莲花小区
铁路 莲花湖
北京西 站
新开渠
雨水高水系统:
雨水管线设计重现期P=1年;综合径流系数
Ψ=0.55。
雨水低水系统:
雨水管线设计重现期P=2年 综合径流系数Ψ=0.9;集水时间t=8分钟。
高水低水系统
41.13/47.70
43.67/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二)基本原则。
规划引领。民生优先。安全为重。机制创新。社会资金参与城市 基础设施建设 绿色优质: 全面落实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等生态文明理念,提高城市基
础设施建设工业化水平,优化节能建筑、绿色建筑发展环境,建
WxH=2.6x2.4m 雨水方沟
41.44/46.30
降雨、积水
“7.21”最大小时降雨量76.4mm, 总降雨量241.3mm,降雨历时17h。
“7.21” 积水2.0m
积水深度2.0m,持续8h。
积水原因
1. 强降雨,降雨量较大。 2. 下游河道(新开渠)顶托。
立交泵站
3. 高水溢出,流入低水系统。
地表不透水区占35%-50%
北京暴雨三因素: 水汽-地形-热岛
超标准暴雨越来越多? 时空分布越不均匀?
1、 积水原因分析
(1)城市建设快速发展造成降雨时径流量增加
土地利用遥感 分析变化
2000~2010年北京市建成区面积由488km2增加至670km2; 由此造成城市地表径流系数由原设计0.55有较大提高。
1、《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 一、规划背景与现状概况 二、城市排水防涝能力与内涝风险评估 三、规划总论 四、城市雨水径流控制与资源化利用
五、城市排水(雨水)管网系统规划
六、城市防涝系统规划 七、近期建设规划 八、管理规划 九、保障措施
十、附件
三、规划总论
(二)规划原则
(1)统筹兼顾 保障水安全、保护水环境、恢复水生态、营造水文化,提升
国务院 23号通知
三、加快设施建设
(七)积极推行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
旧城改造与新区建设必须践行生态文明理念;
按照低影响开发理念,减少对原水生态破坏;
与城市开发、道路建设、园林绿化统筹协调,
因地制宜建设雨水滞渗、收集利用等。
新建城区硬化地面中,可渗透面积不低于40%;
进行透水性改造,提高雨水吸纳能力蓄滞能力。
立相关标准体系和规范,
促进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二、围绕重点领域,促进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全面提升
(一)加强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二)加大城市管网建设和改造力度。 市政地下管网建设改造。 城市排水防涝和防洪设施建设。 城市电网建设。 (三)加快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4. 周边客水排入低水系统。 5.泵站进出水系统不畅。
2004年7月10日莲花桥积水情 泵站流域 况
超标降雨时泵站流 域 客水流入点
一下雨就“水漫金山”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不小心就掉入
“夺命窨井” 时有发生,直接影响民生和环境的水污染问题凸 显。
9月18日 国务院 常务会议 通过《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
排水与污水处理的“短板”和“欠账”,已成为一些城镇运行之 殇。
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要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 设的意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加 快相关设施建设和改造,另一方面要抓紧完善法规制度,加大依法
现况桥区 高水系统
42.70/47.10 41.27/45.70
44.40/46.40 D1000
42.85/47.20
43.16/46.40
现况桥区 污水系统
45.56/48.4 4
现况桥区 高水系统
泵 现况桥区 低水系统 站
现况桥区 高水系统
现况桥区 污水系统 D=1550 泵房进水干管
41.60/46.77
五、严厉查处违法违规排污等行为。对不依法核发许可证、监管 不力的,要严格问责、严肃处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