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电视产业总体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电视产业总体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电视产业总体发展现状分析目前,我国虽有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1000多家,但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我国电视体制和机制、电视节目生产和经营方式,已制约了电视节目产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长足发展,造成电视节目生产总量严重不足(电视节目年播出量1000多万小时,但年制作量仅200多万小时,约占播出总量的1/5),而且相互模仿、内容雷同。

目前的中国电视市场,官方数据表明,收视率正在逐年下降,电视剧的重播率正在不断提高。

这一事实,除了现代传媒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电视节目产业水平低,造成电视节目质量不高,缺少创新,缺乏吸引力,不能满足电视受众市场的需求。

中国电视产业竞争格局分析我国每年制作电视节目要花费数亿元资金和大量的人力、物力。

因此,电视节目制作必须最大限度地吸引资金、降低成本,最大程度地提高效率和质量,获取利润,进行再生产,实行制播分离和引入公平的市场竞争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是惟一的途径。

目前,从中央电视台到各省、市电视台,总的来看,有20%的电视剧和80%的电视栏目是由电视台自己或与制作公司共同制作的,由于电视台自制的电视节目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所以局限性大、成本高、质量低,但如果把电视台的电视节目制作部门从电视台分离出来,打破其制作的节目稳获播出的优势局面,做到所有的电视节目(除新闻宣传节目之外)制作单位,都是同等的文化企业法人,参与电视节目制作和经营市场的平等竞争,必将形成电视节目制作产业的良好市场环境,激发电视节目制作机构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制作潜力,引来大批资金,吸引大机构和高素质人材,为电视节目产业的发展注入活力,生产出更多更优秀的电视节目,满足电视市场和观众的需求。

制播分离,关键在于制作的社会化,要实现制作的社会化,就必须向社会开放电视节目制作产业,颁发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鼓励社会机构和个人从事电视节目制作业务,积极推动国有、民营和合资电视节目制作机构的共同发展,实现制作主体的多样化;改革投融资体制,鼓励制作机构以集资、债券、股份及上市等多种手段,吸引民间、社会和国外资本,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从而积聚社会多方智慧、资本和力量,创品牌节目,抵御市场风险,提高电视节目的社会制作能力和竞争力。

力争到2010年,社会制片公司生产制作的电视剧比例从现在的80%上升到95%,投资额从现在的30亿元上升到100亿元人民币,电视播出机构自己生产的电视栏目从现在所占比例的80%下降到20%,基本形成电视节目制作的社会化、市场化和产业化。

中国传媒大会·2010年会于1月17日在厦门召开,以下是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陆地教授演讲实录:由于时间关系,我的观点可能点到为止。

我的题目是中国电视业的发展趋势,我们先说一下哪些是不确定的因素,不确定的因素在中国的媒体市场上,我觉得主要有三种,首先是宏观的经济形势,上午已经有专家说了。

第二个是政府的产业政策。

第三个是产业发展的技术。

所谓政策、技术、经济是我们媒体发展的三个不确定因素。

政策我们媒体无法掌控,技术我们有的媒体或者是大多数媒体也无法掌控,经济形势我们也无法掌控,所以媒体的发展其实是充满了风险的,我曾经把媒体产业比作是一种依附性的产业,经济是依附媒体发展的趋势,我们的新媒体经济是为今天的经济,今天的生活对媒体的依赖产生了越来越强的趋势。

谁努力开互联网媒体,谁开手机媒体,我们的政策实际上跟媒体的距离也是越来越紧密的在磨合当中,最近这几天炒得比较火的,农民工逃费368万,这个就是在手机微博媒体轮番攻势下改变了法律的判决,媒体的力量真是越来越大,让我们从事媒体的人也看到了光明。

我今天要讲的主要侧重在两个方面,既然讲趋势,我第一个讲技术的趋势。

技术的趋势我想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3D,3D是阿凡达在中国的市场扔下的重大炸弹,在北美市场2009年3D的电视节目发行了一合,我还问他们一个问题,假如三网不融合,三屏可不可以融合,他说没有关系。

三网融合这个时代可能会跳过去,我在讲一个市场发展的趋势,市场发展的第一个趋势就是我们的电视媒体也可能出现三种类型,第一种是纯电视业务的媒体,第二种是以电视业务为主的电视媒体,第三种是涉及电视业务的媒体。

我们现在电视台大多数还处在纯电视业务的媒体,中央电视台、湖南电视台是电视业务占据主要业务,收入来源主要靠电视,但多元化收入,其他收入也能占到30%左右。

以报业、电台像新华社这样的单位,也涉足了电视业务,比方说人民日报也开始拍摄电影电视剧,所以传统的媒体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资本到位的情况下也可以涉足电视业务。

另外,我觉得以后还会出现我们刚才说了,三种电视媒体从终端划分的角度,电视媒体不仅仅是电视机拥有的系统,还包括网络业务系统,手机业务媒体,甚至户外媒体,一分三四,一分为四。

独台模式就一个孤立的电视台,一个台就是一个独立的经营单位。

第二种是一个电视台会跟很多的电视台构成同盟,第三种是融合式模式,我们的媒体业我们的电视业引进了比方说中国石化,中国汽车等业界的老大,把他们的资源、资本引进我们的媒体行业形成融合的模式。

如果把它用英文字母概况的话是3M。

还有一个模式是3P,就是平台化,媒体出现平台化的趋势,什么意思?我们原来的媒体都认为是媒体人的媒体,其实这个是误解,或者是旧观念,我们的媒体应该是一个平台,我们的员工可以使用,我们的同行可以使用,我们本地全国的资源乃至全球的资源人才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表演,可以生产,可以有所作为。

所以我们的平台化会成为我们大的趋势。

我们媒体的格局将会形成三个世界,在电视领域比较明显就是以中央电视台、湖南台这两个强台形成第一世界。

在我们社会当中不单是一个数字,是一个哲学,甚至是一个理念。

湖南台经济实力上是省级台最强的,他已经拥有3千亩的金鹰电视城。

还有它的创新能力,品牌能力,制度创新,它的完备都说明湖南广电已经远远超过同行,进入第一世界。

如果用数字来划分的话,超过百亿门槛是第一世界。

电视媒体省级台省会城市台,或者是地级台基本上可以划到第三世界,第二世界里省级平台也有机会进入第一世界,也可以把湖南广电拉下,所以,我们所说的这三个世界就是对中国电视媒体格局最简单,最形象的划分。

这个就是我主要的观点,由于时间关系我不能一一展开。

谢谢大家!责任编辑:小杨成熟的全球市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以美国为首的世界广电产业的竞争与重组并购,使得在不长的时间内,全球的媒介市场已经成为9至10个最大的跨国媒介公司的天下。

美国广电产业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趋势企业更趋巨型化,广电产业的垄断加剧。

在全球化的市场中,通过并购等手段扩大公司规模能赢得巨大的经济优势。

小公司在市场中基本上是没有竞争力的,除非他们是某媒介巨头的子公司。

要在全球市场中竞争,一个公司必须达到可以在欧洲,特别是美国市场立足并成为主要竞争者的规模。

公司规模的扩张,市场的垄断以及并购交易导致的结果就是在全球媒介市场体系成为了没有竞争的市场。

许多最大的媒介集团相互持有对方的主要股份,或者相互向对方的董事会中派驻成员。

市场也极大地推动了各公司建立合资公司,各个媒介巨头分别拥有该公司的部分资产。

这样,媒介集团之间的竞争减弱了,各集团承担的风险相应降低,赢利的机会也相对增加。

全世界10个最大的媒介集团中的每一个,平均都与另外9个集团中的6个,成立了合资公司。

各大媒介集团从这种联合投资中受益匪浅。

全球的媒介市场是一个既竞争又合作的市场。

媒介巨头们在某些垄断性的市场中激烈竞争,又在某些市场上是其竞争者的主要供应商,或者在其他市场中成为合作者。

在这一市场体系内的主导精神是赢利,而非竞争。

未来真正的竞争主要在海外市场,媒介巨头加快全球化扩张。

一位美国的分析家说,美国广电媒体巨头未来竞争99%的胜利都来自于海外市场的成功。

国内发展概况回顾我国电视业的发展阶段,可分为:创始阶段:这段从1958年开始,一直到“文化革命”结束,政府有计划地在中央和各个省创建电视台。

蓬勃发展阶段:“文革”结束,各项事业恢复发展,方兴未艾,被压抑了十年的生产力和人民群众积极性,爆发出巨大的热情和冲击力。

“四级办电视”的口号应运而生。

无序竞争与重复建设阶段:90年代初期,有线网络与卫星技术应用在电视上,出现了有线与无线、事业与企业、综合与专业的种种电视台,还有许多县以下的村镇也办电视的局面。

于是全国一下子涌现了几千个电视台,创造了一项世界纪录。

带来的后果是,硬件重复建设,一城几个电视台,几十个电视台同时播放一个节目、广告收费互相压价、盗版偷播不断出现,还有的电视台(站)落在私人手里,播出一些危害社会、毒害青少年思想,甚至为私人婚丧助兴的节目,荧屏出现脏、乱、差。

整合阶段: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发育,电视业新一轮改革启动了。

这一轮改革的特征是整合分散实体,解决重复建设与无序竞争的内耗,组建电视集团,打造电视业的“航空母舰”。

中国电视行业要想适应加入世贸的环境并能与国际上的媒体“巨无霸”抗衡,也需要采取资本重组这种集团化发展的运行方式,实行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区甚至跨国别的经营;由于高新技术的发展,信息产业革命正迅猛展开,网络作为第四媒体异军突起,卫星因数码技术和直播手段的采用使得覆盖面更宽更远更大,从而加剧了电子媒体间的竞争与较量,其中为积聚资产,壮大实力,扩充影响,引发并推动了行业内外的横向兼并;信息资源、频道资源作为广电行业的特殊资源,其开掘和使用大量存在闲置和浪费的现象,需要实施行业资源优化配置的战略决策。

广电资源进行集团化整合,最早可算是无锡了。

它的模式是局、广电集团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是典型的政事合一。

它的做法遭到许多责难,不过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现在也发现了弊端。

以后陆续有山东模式:局长兼任总台台长;湖南模式:频道制、相对独立,内部竞争力度颇大;浙江模式:局、台分离,下设频道;上海模式是:“小局大集团、两块牌子分头挂”,强调行业行政管理职能与媒体产业经营管理职能的严格区分。

根据中央关于广电改革的精神,在坚持基本原则前提下,“大胆创新,探索各种模式,不要求一刀切”的要求,肯定还会有其他模式出台。

无论采取何种模式,都必须遵循以发展为主题,以体制改革、结构高效为主线,以集团化为重点,深化电视改革。

潜流涌动中国电视产业集团化顺利实施的一项重要前提条件,就是政府主管部门是否已为它制定出一个明确的符合产业实际和特点的,有利于充分释放其内在能量的发展战略。

而这种发展战略,应该代表着最先进的生产力的要求,具有前瞻性。

华东地区的六省(江苏、浙江、山东、安徽、江西、福建)无一例外地在其集团规划蓝图中,基本上都认可或选择了局与集团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起挂的运作模式。

唯一稍有例外的是上海文广局,在多年行政整合的基础上,突显了政企、政事分开的目标,实施“小局大集团、两块牌子分头挂”的运行模式,当中强调了行业行政管理职能与媒体产业经营管理职能的严格区分,这给多年来中国广电系统一直处于缓慢胶着状态的改革进程,带来了一股涌动的潜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