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外国工艺美术史 第五章 古代日本工艺美术
外国工艺美术史 第五章 古代日本工艺美术
(二)弥生式陶器 弥生式陶器与绳纹式陶器 相比,烧成温度较高、呈 色为赤褐色的较多。形制 以罐形、瓮形为主,尚有 很多高杯形的陶器。已有 很多造型严整的陶器出现, 说明此时已开始使用陶轮。 装饰方面用竹刮刀和梳子 状的工具刻画的纹样较多, 像绳纹式陶器那样立体感 很强的器皿尚不多见(图 5-1)。
第五章 古代日本工艺美术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日本发展的概况。 2.掌握古代日本陶瓷工艺发展的基本线索和主要作品。 3.掌握古代日本漆器工艺的基本状况,尤其是莳绘工艺 的发展、特色及代表作品和人物。 4.掌握古代日本金属工艺发展的基本线索。 5.掌握古代日本染织工艺的基本状况和代表作品。 6.了解古代日本工艺美术与佛教文化的关系。 7.掌握古代日本工艺美术的审美特质。
(四)土师器与须惠器 ·到了古坟时代,随着社会结构 的变化,出现了拥有专业技术的 “部民”(日本古时的奴隶), 陶工艺中的实用品“土师器”的 生产开始了。与此同时,以高温 烧造的“须惠器”的烧成技法也 由朝鲜传来。 ·土师器是继承弥生式陶器传统 的类型,在日本全国被定型化并 大量生产,因而逐渐丧失了个性 的表现。 ·须惠器是实用性很强的陶艺作 品,在罐、高杯等上面常有人物、 动物等形象,高度一般为40~50 厘米,是很有分量的器皿,与土 师器的风格迥异。(图 5-3)这 个传统被奈良、平安时代的陶器 继承和发扬,而土师器却在神社 的陶器中留存着一线发展生机。
第二节 陶瓷工艺
一、上古时期 (一)绳纹式陶器 ·绳纹式陶器最能够代表日本上古文明的艺术特色,它不 但数量极多,而且种类和样式异常丰富。 ·绳纹文化时代一般分为早、前、中、后、晚5个时期。 ·早期的陶器底部有尖形的、圆形的。器壁上用篦尖刻画 出精美的纹样,或用绳子缠在器壁上后滚动器物,或用贝 壳押印成奇特的装饰纹样,同时,调整器物的形制。这样 的纹样被称为“押型纹”“捻绳纹”“贝壳纹”。这些都 不是有意识做出的纹样效果。 ·但是这个时期开始至下一个时期前期,纹样便是有意识 行为的结果了。用施纹器具精心加工,出现了很多用竹管 等做成的专用于装饰纹样的工具。口缘部分呈波形等各种 有变化的形态。 ·到了中期,这种倾向达到高潮,表现为用黏土做的“绳 子”隆起的纹饰,而且器皿厚而大,口缘的波形纹也变得 像大型的把手一样,充满着力度和量感。
第一节 概 述
• 日本是亚洲东端的岛国,由本州、四国、九州、北海道四 大岛和一千多个小岛组成。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对人们的生活习性和思想情感以及日本工艺文化的特质, 都产生了极大影响。
• 日本的上古文明在已发现的旧石器、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及 文物中得以证实。在新石器遗址中出土大量绳纹式的陶器, 还有石斧、石镞、石锥以及骨针、骨钩等制品,其时代约 为公元前6000年至前250年,被称为“绳纹文化时期”。 此外,还发现土室群、“贝冢”及女性土偶,可以推测约 为母系氏族社会时代。
• 16世纪末,欧洲的文化和经济势力伴随着基督教渗入日本。 为了抵御外来势力的影响,于17世纪初开始的“德川幕府” (亦称江户幕府,1603—1867),在实行“锁国政策” 的同时,又将武士独裁的“幕府”改为由武士、商人、工 匠、农民等若干阶层组成的联合政体,以适应日本社会内 部的新形势。这一举措,大大促进了日本经济和文化艺术 的繁荣。
• 自公元前2世纪起,绳纹文化开始为“弥生文化”所代替。 • 一般认为,公元3世纪到7世纪前期是日本的奴隶制时代。
这期间出现了日本考古学上称为“古坟时代”的阶段。 • 6世纪至7世纪,是日本历史上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 • 8 世纪初,奈良成为都城,日本历史便进入了“奈良时代”
(708—781)。
• 随着都城于 8 世纪末迁往平安,日本便开始了“平安时代” (794—1185)的历史。
二、奈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镰仓时代
• 奈良时代出现了类似“唐三彩”的陶器,正仓院藏有一批 “彩陶”,皆属此类。这些陶器都是作为宫廷、寺院等特 殊场所的用品,所以一般情况下,土师器及须惠器仍然是 普通民众所使用的器具。
• 历史虽已进入平安时代,但陶瓷工艺发展的主流并未发生 变化。悉心观察此时的陶器,较之以往,其器型发生了一 些变化,并出现了陶艺特有的造型语言的萌芽。与此同时, 釉料的使用技术,特别是灰釉陶的进步十分显著,其中, 在器壁上刻画的秋草纹样等,线条明丽而生动,与其他工 艺一道显示出平安时代的特征。
(三)埴轮 ·埴轮在日本各地均有发现,其中数量和式样最多的是关 东地区,这说明,远离都城而草木茂盛的农村是工匠们随 心所欲地制作埴轮的好地方。埴轮按其形制和风格特征可 分为“圆筒埴轮”和“形象埴轮”两大类型。 ·圆筒埴轮的基本特征是器物上下呈圆筒状,类似器座, 是一种抽象性很强的陶塑纪念物,作为丧葬用品。另有类 似壶形上端敞口呈牵牛花状的埴轮,也颇具特色。 ·形象埴轮的形制非常丰富,以表现与人们生活有直接关 系的内容为其特征,是一种具象性很强的陶制纪念物。形 象埴轮包括模拟住宅、仓库等形状的“房屋埴轮”,模拟 战争中的盾、箭袋、甲胄,生活中的扇子、杯子,甚至船 等物品和器具形象的“器物埴轮”,模拟武士、农夫、巫 师等人物形象的“人物埴轮”(图 5-2),以及模拟与人类 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动物形象的“动物埴轮”等4种类 别。
·到了绳纹文化后期,陶器纹饰转向了平面的表现,这时 的表现特征是施纹方法以磨削手法为主,就是将器壁上绳 纹的一部分磨削而形成纹样带。与此同时,器型开始小型 化,陶瓶形、香炉形等陶器样式多了起来。明丽而充满韵 律感的纹样发展趋势, ·至晚期时达到了极致。这时,出现了有红色涂料的装饰 手法,且能看出精制品和粗制器的区别。总之,这个时期 已经能够制作出相当完美的陶器工艺品了。
• 由于封建势力的割据,阶级矛盾日趋激烈,与此同时,欧 美诸发达国家开始对日本施加压力,要求与其通商, 1867年德川幕府灭亡,明治天皇登基,日本进入了“明 治维新”时期。这位开明的统治者,实行了一系列富国强 民的改革政策和有力措施,使日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 方面都得到了迅速发展,掀开了日本历史崭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