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是科学认识当代中国发展变化、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进程中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
党在科学总结社会主义建设丰富实践,积极借鉴世界各国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从不惜以破坏资源、环境、生态为代价追求经济的一时繁荣转到主张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坚持以发展为一要义的科学发展观。
随着电力市场化的快速发展,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发电企业效益提高空间不断受到影响,发展的难度也越来越大,给我们带来全新的挑战。
在这样的情况下,特别是人员多,机组容量小,成本高的老火力发电企业如何参与市场竞争,并要在竞争中争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这是我们所面对的深层次问题。
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是符合新的时代特点和当前中国国情的关于发展的客观规律,它使发展的目的更加鲜明,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发展内涵更丰富。
与过去的发展方式相比,更加注重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更加注重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更加注重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更加注重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协调统一;更加注重系统思维、全面思考、统筹兼顾;更加注重区域发展、城乡发展的平衡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发展是硬道理,不发展,就不可能解决我们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一)从企业来说,就是要我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清醒地认识到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
没有发展,员工看不到前途,企业就没有凝聚力;没有发展,企业就形不成规模优势,就无法提升市场竞争能力;没有发展,企业的经营问题、员工的实际问题等等都得不到妥善解决。
(二)对一个老火力发电企业来说,就是要我们研究老火力发电企业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清晰把握影响和制约老火力发电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和存在的问题,制定解决深层次矛盾问题的有效措施,彻底摒弃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陈旧观念,以更加开放的思维、更加有效的举措,拓展老火力发电企业发展空间,推动老火力发电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以人为本,探索老火力发电企业和谐发展道路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实质上就是要通过把发展的成果体现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体现在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求上,体现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上。
”温总理的这三句话道出了科学发展观的真谛。
(一)以人为本是企业科学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关系到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对企业而言,就是要树立以员工为本的理念。
员工是企业财富的生产者和创造者,是企业最宝贵、最活跃的生产力要素之一,员工的观念、能力和行为决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员工”为本,就是把全体员工的根本利益作为企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实现、维护和发展全体员工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做到发展为了员工、发展依靠员工、发展成果由员工共享,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成长。
(二)以人为本是解决老发电企业经营与发展中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基础和前提。
以人为本的根本是构建人际间的和谐。
老火力发电企业发展空间狭小、社会负担沉重、单机容量小,人员安置负担重,结构复杂,面临着人才流失、断层,人员年龄结构偏大,岗位竞争加剧,薪酬待遇、人员福利等,不能与新厂、民营企业同日而语;另一方面,在不断的改革变革中,企业组织构架、内部权利、利益分配出现了较大调整与变化,员工固有的思维模式、行为定式、原先大锅饭下固化的劳动关系被打破,生存空间受到严峻挑战,前所未有的危机感和忧患意识困扰着全体员工,员工与企业之间出现了一些非良性因素,对和谐企业的构建产生了不利影响。
老火力发电企业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它迫切需要一个安定和谐的环境来保障发展,另一方面,需要凝聚广大员工的智慧和力量来推动发展。
老火力发电企业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就是企业的发展,就职工来讲,没有企业的发展,劳动者的根本利益也同样没有保证。
企业发展的好,职工才能得实惠,才有凝聚力,才能保证和谐稳定。
一个企业如果效益不好或者连职工的基本生活都不能保障,职工看不到企业的希望,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再“到家”,也无法保证职工队伍稳定。
因此,只
有锐意改革,企业才有活力;只有创新发展,企业才有实力;只有职工得到利益,企业才有凝聚力,才能根本上解决涉及面广、矛盾集中的发展问题、人员的安置分流问题、职工队伍稳定问题。
只有企业发展了,才能根本上解决影响企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才能解决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才能实现老火力发电企业的全面协调发展。
三、统筹兼顾,全力推进老火力发电企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统筹”讲的是协调发展,“兼顾”讲的是全面发展。
“统筹兼顾”是通盘考虑整个社会建设中各种矛盾及利益的关系,统筹协调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关系的基本方法。
老发电企业的发展也同样存在统筹兼顾的问题。
(一)当前,电力企业的改革发展已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上大压小”任务十分艰巨,作为一个机组容量小,设备老化,人员素质和结构不合理、超员较多,竞争优势正在逐步减退的老火力发电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统筹兼顾、抢抓机遇、加快发展。
(二)随着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老火力发电企业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率先关停了为国民经济和电力事业的发展做出过不凡业绩的小机组。
但是小火电机组关停后,出现的最直接的问题是企业人员如何安置问题。
虽然国家在对于小火电的出路上,提出“以大代小”,即建设大机组后,关停相应的小机组的措施,一些老发电企业把实施“上大”项目列入谋求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工作,有关工作人员发扬千方百计、千言万语、千辛万苦的“三千”精神,积极努力,多方奔走使扩建“上大”项目获得国家的认可。
但是被关停小火电厂人员安置到新建、扩建项目的数量有限,人员安置矛盾较大。
比如:甘肃省内分布的老火力发电企业有八三电厂、连城电厂、西固电厂、永昌电厂、甘谷电厂等,这些老火力发电企业没有一个不存在着人员安置矛盾的问题。
以甘肃电投永昌发电公司为例:甘肃电投永昌发电公司,总装机台,总容量,正式职工多人,亏损亿多元,属于容量小、能耗高、污染严重、人员多和负债率高的小火电机组。
四十年多来,甘肃电投永昌发电公司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取得了能源部“双达标企业”、全国电力系统“双文明”单位等令人瞩目的成就。
但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高参数、大容量机组的相继投产发电,企业冗员、机组容量小、设备老化、发电成本高的劣势就逐渐显现出来。
曾经创下一路辉煌的甘肃电投永昌发电公司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惑和发展桎梏。
在困难和挑战面前,甘肃电投永昌发电公司审时度势,与时俱进,着力推进改革创新、着力提升企业管理、着力加强队伍建设,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为实现企业规模扩充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大胆实施“引热入市”工程、积极推进“上大压小”工程,于年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了市场调研、技术论证、经济性分析及利弊权衡,在金昌市投资分步建设了×+×热水供热锅炉,解决了市区万供热面积的缺口,大大减少了甘肃金昌市的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并于年月率先关停了永昌发电公司~号机组,实施了“甘肃节能减排第一爆”。
虽然年月,国家发改委批复核准永昌发电厂×万千瓦机组建设项目,但是按照原国电火力发电厂定员标准,永昌电厂×万千瓦机组只能安置关停富余员工约人,还有多人无安置分流渠道,庞大的富余人员还是严重窒息了甘肃电投永昌发电公司的发展。
(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根据电力供求情况,国家适时出台关停小火电的政策,将能耗高、效率低、污染大的小火电机组予以关停,是完全正确的。
包括小火电职工在内,应该说大家是认同和顾全大局的。
但是,对于多年来为缓解电力供需矛盾、保证城乡居民用电和促进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老火力发电企业职工来说,关停仍然是痛苦的抉择。
对当地政府来说,无疑增加了职工安置上的负担和不稳定因素。
那么怎么才能解决这一问题呢?首先,关停小火电机组应把“关小”与“上大”有机结合起来。
“关小”前应充分考虑本地区的电源布局、经济情况、人员安置等,不能一概而论。
其次,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是欠发达地区实现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还贷任务重,离其设计使用寿命相距甚远,应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角度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