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语文教育综合》考试大纲(科目代码:585 )学院名称(盖章):教育学院学院负责人(签字):编制时间:2019年6月29日“语文教育综合”考试大纲“语文教育综合”考试大纲,是报考“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方向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复试科目。
本科目满分100分,考试内容共分三大部分,分别是“语文课程与教学理论”“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
各部分所占分值分别为“语文课程与教学理论”40分,“古代汉语”30分,“中国古代文学”3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语文课程与教学理论(40分)语文课程论考察目标1.认识中国语文课程的发展历程与阶段特点;2.整体把握语文课程性质与目标体系,理解语文课程基本理念及语文学科核心素养;3.明确语文课程编制的几种经典理论和基本要求;4.了解语文课程资源、校本课程等概念和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方式;5.了解中国语文教材发展的历程及特点,正确评价我国历史上经典语文教材的价值;6.把握语文教科书的基本涵义,掌握教科书编制的基本框架及组织策略等方面的知识;7.理解语文教科书中经典诵读的相关知识,领悟语文教科书中文学作品的审美体验和学生的言语实践过程,正确认识和使用语文教科书的助学系统;8.把握语文教科书的发展方向及路径。
考察内容一、中国语文课程的发展历程(一)20世纪前的古代“诗教”与“文教”1.“诗教”课程的性质、特征、实践过程与教育功能2.“文教”课程的性质、特征、教师角色与教育功能(二)20世纪的语文学科教育1.新中国成立前的国语、国文课程的性质、特征、教育功能2.新中国成立后语文学科教育的特点(三)21世纪的语文课程对话性语文课程的内涵、特征、教育功能二、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论体系(一)语文课程性质(二)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语文学科核心素养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的课程理念2.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三)语文课程的目标体系三、语文课程设计理论与编制要求(一)外国几种经典的课程设计理论1.泰勒课程目标模式设计理论2.布卢姆目标课程理论3.斯滕豪斯过程模式课程理论4.施瓦布课程实践模式理论5.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二)语文课程编制的涵义与基本要求四、语文课程资源与校本课程(一)语文课程资源涵义及类型(二)语文校本课程的概念与特点(三)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五、中国语文教科书发展历程(一)古代经典的语文教学用书1.识字启蒙教材2.古文诗赋教材3.儒学经典教材(二)20世纪的语文教科书1.20世纪语文教科书发展概况2.代表性教科书举隅及评价六、语文教科书的设计理论与组织策略(一)语文教科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1.语文教科书与语文教材、语文课程资源的联系与区别2.语文教科书与语文课程目标、语文教学内容的关联与差异3.语文教科书的主要功能(二)语文教科书编制的基本框架1.语文课程框架的构建2.语文教科书内容构成要素(三)国外几种著名的教科书设计策略1.奥苏贝尔的“不断分化”和“综合贯通”策略2.克拉夫基的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策略3.布鲁纳的结构再现形式、经济原则、有效力量策略4.布卢姆的“提示、参与、反馈”教学质量策略5.吉尔福特“内容、操作、成果”三维智力结构策略6.加涅的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策略7.维纳的同构关系展开式策略(四)国外语文教科书变化特点(五)我国语文教科书的设计策略(六)21世纪语文教科书设计的变化语文教科书的拓展性实践专题经典诵读的文化积淀与语感养成1.经典诵读的内涵与价值2.经典诵读的实践过程(二)文学作品的审美体验与言语实践过程1.文学作品审美体验的内涵与特点2.文学作品审美体验的言语实践过程(三)教科书助学系统促进学生发展1.语文教科书助学系统的构成、地位、功能2.促进学生发展的语文教科书助学系统设计八、语文教科书的发展展望(一)坚持语文教科书的多元化发展方向(二)强化语文教科书言语实践过程的设计(三)建构语文教科书有效性与创造性实践机制(四)创设国际比较视野的语文教科书研究平台语文教学论考察目标1.全面掌握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具体包括语文课程与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理论;2.了解和掌握语文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等的内涵和设计要求;3.掌握语文课程与教学评价的设计理论与策略;4.了解和掌握语文参与式学习的涵义、主要指标、设计步骤等。
考查内容一、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一)语文课程内容目标结构图(二)语文教学设计的性质、基本要求、基本步骤(三)语文教学范式的概念、特点二、语文教学设计的学程、模式(一)中国古代语文学程对我们的启示1.兴观群怨学程2.知言养气学程3.吟诵-博览-提要-钩玄学程4.章句-训诂-讽咏-涵濡学程5.知行合一学程(二)外国教学模式对语文教学的影响1.赫尔巴特教学模式2.杜威的问题探究模式3.苏联文学教学模式(三)新时期语文教改经验模式的传播1.目标模式2.活动模式3.兴趣模式4.主导模式5.自学模式(四)21世纪语文教学范式的转型1.支架范式2.情境范式3.先行组织者范式4.丰富教学范式5.听说读写范式6.参与式学习三、语文知识教学的设计与实践(一)语文知识与语文知识教学(二)初中语文知识教学的主要内容、基本要求、基本策略(三)高中语文知识教学的要求、内容(四)高中语文知识教学设计的基本策略四、阅读教学的设计与实践(一)阅读与阅读教学的涵义(二)初中阅读教学设计的目标和要求、基本策略(三)高中阅读与鉴赏的教学目标与要求五、写作教学的设计与实践(一)写作与写作教学的涵义(二)初中写作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基本策略等(三)高中表达与交流的教学设计要求六、口语交际教学的设计与实践(一)口语交际教学的涵义(二)口语交际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步骤、策略七、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与实践(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涵(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要求与内容(三)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的基本要求八、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一)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涵义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实践范式、设计要求、实践过程九、语文课程与教学评价的设计策略(一)语文课程与教学评价的设计策略1.语文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性质与功能2.语文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实施要求3.语文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常用方法与类型(二)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评价设计1.多元智力活动评价策略2.档案袋评价策略3.真实情景中的表现性评价策略4.语文考试与试卷设计(三)语文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和创造性1.语文教学评价的有效性2.语文教学评价的创造性参考书目:靳健,马胜科.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靳健,李金云.中学语文教科书设计与使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倪文锦,谢锡金.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第二部分古代汉语(30分)考核要求本部分考试内容以中华书局版王力主编《古代汉语》教材为主要参考书,以第一、二册为重点考核内容,总分值为100分。
要求考生掌握古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修辞以及汉字构造和工具书使用方面的基础知识,同时考察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应有一定量的文言文阅读理解和背诵以及古书注解的相关内容。
具体考核要求为:一、基础知识及其应用(一)词汇部分1.了解古代汉语词汇的特点,掌握古今词义差异的主要情况;掌握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的含义;理解区别单音词、复音词及辨析同义词的基本方法。
2.识记指定教材通论、文选及常用词部分所举的词例。
3.理解单音词、复音词、联绵词、偏义复词等概念。
(二)汉字部分1.识记许慎给“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所下的定义;理解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的概念。
2.理解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汉字结构的特点;了解常用汉字部首的意义及其构形功能。
3.能区别古今字和异体字;能区别指定教材第二册[附录一]《简化字与繁体字对照表》“说明”部分所列繁简字在古文献中的不同意义;能写常用字的繁体形式。
(三)语法修辞部分1.了解古代汉语判断句、叙述句、疑问句和否定句的基本特点;掌握古汉语判断句的不同形式;掌握古汉语被动及动量表达的基本形式;掌握古汉语中宾语前置的特点及其语法条件;掌握古汉语中词类活用的类型及其特点,并对以上句式均能举例说明。
2.理解文言句末语气词“也”、“矣”、“焉”、“哉”、“乎”、“欤”、“邪”及句首句中语气词“夫”、“其”、“惟”的基本用法,并能举例说明。
3.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及特殊指示代词“者”、“所”的基本用法,并能举例说明;能说明文言文中人称代词使用较少的原因及尊称、谦称的常见形式。
4.理解文言文中的常用副词“不”与“弗”、“毋”与“勿”的用法与区别;理解“未”、“莫”、“非”等的基本用法,并能举例说明。
5.掌握连词“而”、“以”、“则”、“然”等的基本用法;掌握介词“以”、“于”、“为”、“之”的主要用法,并能举例说明。
6.能识别文言文中常用的词尾。
7.了解指定教材所讲古汉语中常见的修辞格。
二、古文阅读与理解在熟读理解或背诵指定教材文选获得一定语感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所学古代汉语知识正确地标点、解释和翻译一般文言文。
具体要求请参考考核内容中的文选部分。
考核内容第一单元文选《左传》必读篇目: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背诵)通论(一)怎样查字典辞书(二)古今词义的异同(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四)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第二单元文选《战国策》必读篇目:冯谖客孟尝君江乙对荆宣王庄辛说楚襄王触詟说赵太后通论(五)汉字的构造(六)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第三单元文选《论语》必读篇目:《论语》部分全读;背诵《颜渊季路侍》《侍坐》《季氏》通论(七)判断句,也字(八)叙述句,矣字,焉字(九)否定句,否定词(十)疑问句,疑问词第四单元文选《孟子》必读篇目:寡人之于国也齐桓晋文之事许行舜发于畎亩之中(背诵)通论(十一)词类的活用(十二)人称代词,指示代词,者字,所字第五单元文选先秦诸子必读篇目:《老子》:教材所选四章全部阅读背诵;《庄子》:百川灌河(背诵)惠子相梁(背诵)运斤成风(背诵)通论(十三)连词,介词(十四)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第六单元文选《诗经》背诵篇目:关雎卷耳桃夭静女黍离硕鼠通论(十六)双声叠韵和古音通假第七单元文选《楚辞》必读篇目:山鬼(背诵)卜居通论(十七)古书的注解(上)(十八)古书的注解(下)第八单元文选《史记》《汉书》必读篇目:淮阴侯列传李将军列传通论第二册[附录一]简化字与繁体字对照表第二册[附录二]汉字部首举例第三册[通论二十四]古书的句读第四册[通论二十八]古汉语的修辞考核评价目标分为了解、理解、掌握三个能力层次,要求应考者理解相关的文学史知识,具备对文学现象和作家作品做概括性表述,或进行简单的分析、论证、评述,或运用已学理论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