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面气象资料实时统计处理业务规定试行

地面气象资料实时统计处理业务规定试行

地面气象资料实时统计处理业务规定(试行)
1.引言
1.1为适应近年来地面气象自动化观测的快速发展,满足日益增长的地面基础数据产品服务需求,特制订本规定。

1.2本规定制定了地面气象资料日、候、旬、月、年值统计项目和统计算法,适用于国家级地面气象站和区域自动气象站相关基础数据服务产品的实时统计生成。

2.统计项
2.1日值
2.2候值
2.3旬值
2.4月值
2.5年值
3.数据源
用于日、候、旬、月、年值统计的基础数据来源于台站观测并经质量控制后的逐小时观测数据、部分要素的日观测数据,以及日累计日照观测数据和逐分钟降水量数据。

4.统计方法
在进行统计时,质量控制后仍为错误的数据按缺测对待。

除特殊说明外,本章所指时间均为世界时,平均值统计均为四舍五入。

4.1时段说明
1)日:日照用真太阳时,以00时为日界;其他项目用世界时,以12时为日界。

2)候:5日为1候。

一个月分为6候,第6候为26日-月底。

3)旬:10日为1旬。

一个月分为3旬,第3旬为21日-月底。

4)月:按公历法各月由28-31日组成,1年分为12个月。

5)年:按公历法1年从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由365-366日组成。

4.2统计精度
4.3基本统计方法4.3.1日值统计(1)日平均值
(2)日极值
(3)日总量
(4)其它
4.3.2候值统计(1)候平均值
(2)候极值
(3)候总量
4.3.3旬值统计(1)旬平均值
(2)旬极值
(3)旬总量
4.3.4月值统计(1)月平均值
(2)月极值
(3)月总量
(4)月日数
(5)月频率
4.3.5年值统计(1)年平均值
(2)年极值
(3)年总量
(4)年日数
(5)年频率
5.不完整记录的处理与统计
当参与统计的数据源不完整时,除上文特殊说明外,按下文规定处理。

5.1平均值
5.1.1日平均
当某日平均值由3次/4次定时值统计时,若某次定时值缺测,则日平均值按缺测处理。

5.1.2候(旬、月)平均
在统计候(旬、月)平均值时,只要有一个日平均值缺测,则候(旬、月)平均值采用相应3次/4次定时的候(旬、月)平均值进行平均计算,但当其中一个时次的候(旬、月)平均值为缺测时,则候(旬、月)平均值缺测处理。

一候、旬、月中,某定时值分别缺测1次、2次、6次或以下时,按实有记录统计相应的定时平均值;缺测2次、3次、7次或以上时,该候、旬、月各定时平均值按缺测处理。

5.1.3年平均
一年中各月值缺测1个或以上时,不做年统计,年平均值按缺测处理。

5.2总量值
5.2.1降水量
日降水量:所统计时段内降水记录全部缺测时,对应的日降水量缺测,参与统计的记录数为0;否则按实有记录统计,并记录参与统计的记录数。

候、旬、月降水量:一候、旬、月中,日降水量分别缺测1次、2次、6次或以下时,按实有记录统计,并记录参与统计的记录数;日降水量缺测2次、3次、7次或以上时,该候、旬、月降水量按缺测处理,但需记录实有记录数。

年降水量:一年中,有1个月或以上记录缺测时,该年降水量按缺测处理。

5.2.2蒸发量、日照时数
一候、旬、月中,日总量值分别缺测1次、2次、6次或以下时,相应时段的总量值按以下方法统计:
总量值=(统计时段内实有日总量的合计值÷时段内实有记录天数)×该时段全部天数。

一候、旬、年中,日总量值缺测2次、3次、7次或以上时,相应统计时段的总量值按缺测处理。

一年中有1个月或以上记录缺测时,该年总量值按缺测处理。

5.3极值
5.3.1日极值
一日中各小时值不全是缺测时,则极值从实有记录中挑取,并记录参与统计的记录数;如果小时值全部为缺测,则日极值按缺测处理,参与统计的记录数为0。

5.3.2候(旬、月)极值
一候、旬、年中,极值数据源不全是缺测时,则极值从实有记录中挑取,并记录参与统计的记录数;若数据源全部为缺测,则候、旬、年极值按缺测处理,参与统计的记录数为0。

5.3.3年极值
除特殊说明外,各月极值不全缺测时,则极值从实有记录中挑取,并记录参与统计的记录数;如果月极值全部为缺测,则年极值缺测,参与统计的记录数为0。

5.4日数
一候、旬、月中各日值分别缺测1次、2次、6次或以下时,按实有记录统计,并记录参与统计的记录数;日值缺测2次、3次、7次或以上时,候、旬、月日数按缺测处理,但需记录实有记录数。

一年中各月值缺测1个或以上时,不做年统计,年日数按缺测处理,但需记录实有记录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