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泉县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说明书第一部分总论第一章平泉县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编制背景一、平泉县上一版城市总体规划内容要点 (2)二、对平泉县上一版城市总体规划的评价及修编原因 (2)第二章平泉县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编制依据、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一、平泉县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依据 (3)二、指导思想 (3)三、规划原则 (3)第三章规划期限第二部分城镇体系规划第四章经济及社会发展战略一、城市发展条件分析 (4)二、经济发展战略及目标 (5)第五章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一、县域产业发展布局 (6)二、县域城镇化水平预测 (7)三、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7)四、县域基础设施规划 (9)五、县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1)六、县域防灾规划 (12)第三部分城区总体规划第六章城市性质与规模一、城市性质 (13)二、城市规模 (13)第七章城区总体布局规划一、规划区范围 (15)二、城区功能分区 (15)三、城区用地布局及调整 (16)四、城区道路交通规划 (19)五、城区管线工程规划 (21)六、城区绿地系统规划 (24)七、城区风貌及景观规划 (26)八、城区防灾规划 (27)九、城区环保及环卫规划 (28)十、近期建设规划 (29)十一、规划强制性内容 (30)第四部分规划实施保障和措施一、法律保障 (31)二、规划体系 (31)三、协调机制 (31)四、政策引导 (31)五、动态管理 (31)平泉县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说明书第一部分总论第一章平泉县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编制背景一、平泉县上一版城市总体规划内容要点平泉县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于1983年完成,规划期限为1983年——2000年;第二版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于1990年,规划期限为1990年——2000年;第三版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于1999年,规划期限近期为2000年——2005年,远期为2000年——2020年。
第三版城市总体规划主要内容如下:1、城镇化水平:近期规划全县总人口4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0.1万人,城镇化水平21%。
远期规划全县总人口5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8.3万人,城镇化水平为35.3%。
2、城市性质: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冀蒙辽三省交界处的重要城镇及物资集散地。
3、城市规模:近期规划城区人口7.9万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7.2---8平方公里;远期规划城区人口13万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11.7---13平方公里。
4、县域城镇布局:规划期末,形成以101国道、平青乐省道为城镇及产业主要发展轴,呈十字状的城镇点轴开发主格局。
形成“一城、十镇、十乡”的城乡发展空间格局。
5、城区总体布局:城区总体布局为“一主、一副、五点、四区”的片区整体式结构。
“一主”:指喧哗街和胜利路片区,其范围东到瀑河,西到市场路,北至政法街。
是集行政、文化娱乐、商业一体的城市综合中心。
“一副”:指西河城市副中心,主要布置为商业设施及大型文体科技设施。
“五点”:指五处小区级服务中心。
分别布置在服务路及兴林街节点、胜利路北段、老杖子街、东方路北段和东方路南段。
“四区”:指瀑河西生活居住区、西河西侧综合区、瀑河综合区和红山咀工业小区。
二、对平泉县上一版城市总体规划的评价及修编原因1、关于平泉县上一版城市总体规划的评价平泉县第三版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内容较为客观、系统,并在以下三个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第一,指导了各乡镇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的编制;第二,指导了平泉县相关专项规划的编制;第三,指导了平泉县城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城市建设活动。
但是,近年来由于平泉经济有了跨越式发展,加之承德市一些大型建设项目的选址与平泉有密切关系,平泉县第三版城市总体规划也有一些不适应内容:⑴、城市化水平偏低,不利于土地集约,影响城乡协调发展;⑵、城区规划结构属于单中心发展格局,对城区长远发展有一定约缚;⑶、城市功能集中,既对交通组织不利,同时又加大了对旧城改造的压力;⑷、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不适应城市发展需求。
2、修编原因(1)为了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和建设部185号文件精神,做到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需要对现行平泉县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2)根据河北省建设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总体规划工作的通知》要求。
平泉县需重新编制城市总体规划。
(3)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域重点项目建设、平泉县城镇化进程、城区自身建设,需要重新编制平泉县城市总体规划。
第二章平泉县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编制依据、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一、平泉县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河北省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办法补充规定》;《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其它相关的国家标准规范;《承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
与平泉县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相关的文件、基础资料和发展设想等。
二、指导思想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求真务实,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依托县域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按照高标准、高起点的要求搞好城市规划和建设,全面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中心城市、小城镇建设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以重点基础设施的适度超前发展促进城市经济、社会事业和环境建设的发展。
努力将平泉县建设成为河北省北部生态环境优良、区域特色显著、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山水园林生态地区;将平泉城区建设成为一个经济持续发展、城市功能健全、生态环境良好、历史民族文化特色突出的现代化城市和山水园林城市。
三、规划原则1、坚持区域性原则。
平泉县作为河北省北部的县城之一,素有“燕赵门楣,通衢辽蒙”之称。
在编制规划中,必须坚持区域性的原则。
从省际区域角度出发,平泉县城市总体规划应考虑冀辽蒙交界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从省域角度出发,平泉县城市总体规划应按省域城镇体系规划要求,加快自身城镇化进程,实现建设县级市的目标;从市域角度出发,平泉县城市总体规划应遵循中共承德市委和承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大避暑山庄”的决定》的要求,准确把握好平泉县在承德市中的定位,促进县域城乡建设健康发展。
2、坚持超前性和现实性相结合的原则。
城市规划是对未来城市发展的一种预测和安排,具有预见性和综合性特点。
在城市用地功能布局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安排上,既要考虑长远的合理性和超前性,又要考虑近期建设的现实性和可操作性,发挥规划在城市建设发展中的控制和引导作用。
3、坚持继承历史,保持和发展地域历史文化特色的原则。
平泉县是契丹族发祥地,境内有汉、满、蒙、朝鲜、回等十几个民族,而且商贾云集,有“拉不完的哈达,填不满的八沟”的美誉,境内的辽河源是河北省目前最大自然保护区。
悠久的历史文化、秀美的山川胜景、诗意的古城风韵都应在规划修编中予以充分把握和尊重,寓保护于发展之中,在发展中求得保护。
4、坚持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的原则。
正确认识和把握城市化和土地利用、耕地保护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合理地编制和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搞好两个规划的衔接和协调。
在保障城市发展前提下,尽可能少占耕地和基本农田,建设集约型、紧凑型城市。
5、坚持合理布局、集约发展、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
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要正确落实《城乡规划法》明确提出的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的原则。
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用地紧凑型城市,着力建设魅力平泉、和谐平泉、宜居宜业新平泉。
第三章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分为近期、中期、远期和远景。
近期:2008——2010年;中期:2011——2015年;远期:2016——2020年;远景:2020年以后。
第二部分城镇体系规划第四章经济及社会发展战略一、城市发展条件分析1、优势及潜力条件⑴平泉县地理位置优越。
自古就有“京冀门楣,通衢辽蒙”之称,是河北、内蒙、辽宁三省交界处的商贾云集之地。
县城距首都北京293公里,承德市区93公里,天津330公里,唐山220公里,石家庄489公里,秦皇岛271公里。
⑵平泉县交通四通八达。
锦承铁路和101国道横跨东西,省道平青乐贯穿南北。
另外,一批将改善平泉县交通环境的基础设施项目正在谋划和建设,如承朝高速公路、遵小(遵化至小寺沟)铁路、黑山口机场军转民改造工程等。
⑶平泉县人口密度大。
平泉县人口密度为143.5人/平方公里,是承德市域人口密度最大的一个县(注双桥区、双滦区、鹰手营子矿区除外)。
高于全市(92.9人/平方公里)平均密度,有利于人口聚集。
⑷平泉县资源丰富。
境内资源种类多,矿产资源、自然资源、旅游资源遍布全县。
如:现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25种,其中煤储量9000多万吨,萤石储量1000多万吨,石灰石和沸石储量10亿多吨;境内有名山奇石、奇花异草、温泉瀑布多处;平泉县已成为全国四大食用菌主产区之一,平泉还是首批国家“园艺出口基地示范县”,被省政府命名为“河北食用菌特产之乡”。
⑸平泉县是河北省农业大县,农业发展潜力雄厚。
在八县三区中耕地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比重最大。
拥有耕地71万亩,建有5个国家级农产品基地,即商品粮生产基地、两杂制种基地、商品牛基地、创汇果品基地和林木种子基地。
⑹平泉县教育事业成绩显著。
在承德市八县三区中,平泉县的中高考成绩已连续多年位居全市榜首,平泉师范(承德民族师范专科学校分校)是承德市各县中唯一具有专科层次的全日制高等教育学校。
⑺平泉县具有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
平泉是契丹族发祥地,契丹族在我国北方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辽,不仅对我省,而且对我国、中亚均产生过重要影响(今俄文与拉丁文仍把中国称为契丹),是有待于我们深入挖掘的历史文化资源。
2、发展制约因素(1)城镇化水平低。
2006年,承德市城镇化水平为34.4%,河北省城镇化水平为37%,与承德毗邻的内蒙古自治区城镇化水平为47.5%,辽宁省城镇化水平为58%,而平泉县城镇化水平只有26.9%。
(2)经济发展水平有待提高。
资源优势虽已初步形成经济优势,但仍属起步阶段。
如:2006年,全县三产比例为27:45:28,与小康社会产业比10:45:45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3)基础设施薄弱。
如:城区给水、排水体系不健全;城区现还未实现集中供热;城区防洪设施不完善;电力能源吃紧;大部分乡镇没有排水系统等。
二、经济发展战略及目标1、经济发展战略⑴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力度,实现农业的持续稳定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