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圈的规划构建——以巴黎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为例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巴黎大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概况,巴黎大区总体规划的历史详细介绍了,巴黎大区总体规划 (1994)的编制背景及规划文本的具体内容,并进行实施效果评价和历史经验总结。
在此基础上,对南京都市圈进行审视,详细介绍了南京都市圈的现状概况、SWOT分析以及规划现状内容、规划概况。
通过巴黎大区与南京都市圈进行异同对比分析,借鉴巴黎大区规划之精髓,并结合其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对南京都市圈的未来规划提出几点启示与建议。
关键词:巴黎大区 南京都市圈 城市规划1 引言上世纪80年代起.许多欧洲城市先后掀起一股城市更新热潮。
它们纷纷通过改造工业用地,兴建文化设施.改善公交状况.整合城市与交通空间、主办国际文化体育盛会等一系列举措更新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味。
西班牙的毕尔巴鄂、法国里尔、德国城市汉诺威,均可称为其中的经典案例。
城市设计前所未有地超越了空间审美,成为一种启动都市化发展的策略.而这一转变与西欧城市进入后工业社会经济转型期,开始寻找新的城市发展契机不无关系。
“巴黎大区规划”的提出自然包含了转变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竞争力这层含义.然而。
作为一个有着复杂社会经济政治背景的国际化大都市.“巴黎大区规划”所面对的问题远比物质空间生产复杂得多。
2 巴黎大区2.1 区域概况2.1.1 基本概念1、小巴黎巴黎是法国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也是法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巴黎同时也是法国的第75省,属于法兰西岛大区。
2、大巴黎即法兰西岛,是法国的一个行政区域,12012平方公里,人口一千一百万。
位于巴黎盆地中部。
该区域以巴黎为中心,因此俗称为大巴黎地区。
3、巴黎大区巴黎大区位于法国北部,是法国 22 个大区之一,由巴黎市和埃松、上塞纳、塞纳 - 马恩、塞纳 - 圣德尼、瓦尔德马恩、瓦尔德瓦兹和伊夫林等 7 省组成。
全区面积 1.2 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 2.2% ,人口 1020 万,占全国人口的 1/5, 是法国人口最多的大区。
巴黎大区不仅是法国的金融中心,也是欧洲最富有、最有竞争力的大区,同是也是一片融古典于现代、艺术与时尚于一体的热土。
4、巴黎都市圈以巴黎为中心,沿塞纳河、莱茵河延伸,巴黎都市圈覆盖了法国巴黎、荷兰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比利时安特卫普、布鲁塞尔和德国的科隆,包括了4个国家的40个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
2.1.2 巴黎大区社会经济概况巴黎大区全区有9,900平方公里的自然和农业空间,2,400平方公里的森林;全区人口1,100万,占全国的18.8%,是法国人口最多的大区。
按法国行政区域划分,巴黎既是市级又是省级行政单位。
全区内共有1,281个居民委员会。
巴黎大区是法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政府、立宪机构、重要行政机关和一些国际组织的所在地。
巴黎大区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具有种类繁多的工业部门,1999年底巴黎大区共有约320,000个企业,其中汽车、飞机、化学、印刷、电器、机器制造等工业发达,高级时装和化妆品业也很著名。
该区的农业在法国也占有重要地位是法国第3大玉米产区和水果蔬菜鲜花的主要产区。
在全球大都市中,巴黎大区是仅次于纽约与东京的第3大经济体。
1995年巴黎大区的国民生产总值达3,420亿欧元,在欧洲排名第一。
巴黎大区的陆、水、空交通发达,是欧洲的交通枢纽。
由巴黎至伦敦、布鲁塞尔、阿姆斯特丹以及德国西部等地的航程均在1小时之内。
1995年底巴黎大区共有735公里长的高速公路和快速道路。
法国国家铁路公司在巴黎大区内有1,282公里长的铁路线,382个车站。
巴黎捷运公司则有3,251公里长的轻轨线与7,767个停靠站,地区内的交通非常快捷。
巴黎港口是法国第一大内河港;巴黎大区还有3个大型国际机场和11个小型机场。
巴黎大区拥有众多的文化设施和历史遗产,约有2,000座以上的建筑物被列为历史古迹;有70家剧院,几百家艺术陈列室和千余家电影院。
巴黎大区拥有13所大学,70多所高等专科学校,占法国高校总数的1/2以上。
这里还集中了许多科研机构和60%的法国科研人员。
巴黎大区是全世界排名第一的旅游胜地。
1997年的游客人数达3,600万人是巴黎大区居民人数的3倍。
表1 巴黎大区几项社会经济现状主要指标(1990)土地面积 消耗能源 国民产值进口值出口值 家庭收入巴黎大区占全2.2% 16.4% 28.7% 32% 19.1% 23.4%国比例表2 巴黎大区人口特征(1990)总人口数 住宅数就业人数 公务员数 专业人员 外籍人口巴黎大区占全18.8% 18.1% 22% 22% 38% 38.3%国比例2.1.3 巴黎大区优劣势分析1、优势(1) 巴黎大区集中了众多的国际和国内企业、高级研究机构,集中了频繁的商业活动还有丰富的文化遗产、旅游胜地、文化生活等等。
(2) 巴黎华西机场通过高速铁路与伦敦、布鲁塞尔、阿姆斯特丹、科隆等欧洲大城市连接 同时也是欧洲唯一的留有充足发展用地的机场,为巴黎大区地区与外界的交流提供优质服务。
(3) 巴黎市区和拉德芳斯区是全球性密集国际事务区,世界许多高级发展研究机构集中在巴黎市区和萨克莱、奥禾塞区、国际商业交流活动集中在巴黎市区和华西、维乐班特区。
15年来,巴黎一直是国际会议的首选城市,凡尔塞宫每年吸引的游客与卢浮宫一样多 随着欧洲迪斯尼乐园的建成,每年1,000多万的游客使其成为欧洲最具有吸引力的旅游点之一。
2、劣势分析现有的欧洲发展轴线可以发现,由伦敦到米兰的发展轴线从巴黎大区旁边绕道而过,同时随着欧盟的东扩,欧洲的发展重心向东偏移,巴黎大区面临着从中心退为边缘的挑战。
要应对这个挑战,需要全法国国土领域内的总体协调,同时也要与欧盟的总体发展目标相协调。
2.2 巴黎大区总体规划2.2.1 规划背景1976年管理纲要(修订稿)中制订的一些目标得到了良好的实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其中诸如新城计划、公共交通的网络建设、华西机场建设,以及其他在管理纲要控制下的一些城市建设,为巴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20年来情况发生了许多变化:权力分散政策使得地方政府有了更多的开发土地的权力;商业及交流国际化的日益发展、城市功能的日益深化、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使巴黎大区内部、巴黎大区与巴黎盆地以及全法国的土地整治和发展的需求被提到日程上来。
同时,在巴黎大区内部发展的不平衡也越来越明显,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工业减少与失业人数增加,密集居住地区的社会问题,居住与工作场所之间的距离加大所带来的交通问题,以及乡村地区公共服务设施缺乏等方面问题。
总体规划(1994)旨在制订巴黎大区发展的框架结构和目标。
政府不干预规划的具体内容,但是要对重大项目的决策负责:诸如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建筑产业政策、城市开发组织、环境保护与巴黎盆地地区的协调等等。
总体规划(1994)目标制订基础参数为:2015年,巴黎大区人口预期为1,180万,控制在1,300万人内;新增城市建设用地最多不超过44,000公顷;住宅建设量53,000套/年;就业人数580万;学生人数不超过全国的20%。
经过4年的研究,总体规划(1994)文本草稿确定。
1992 年10月,交由地区委员会和众议院讨论修订,加入了修正条例:简化决策程序,减少12% 的建设用地,增加绿地覆盖范围。
2.2.2 规划内容对于巴黎大区范围内总体规划,1994 提出了以下的整治目标。
1、积极保护自然环境总体规划1994 将保护自然环境放在首要目标,显示出法国对发展与环境的积极主动态度。
在这一首要目标指导下,尊重自然环境与自然景观、保护历史文化古迹、保留城镇周围的森林、保留大区内的绿色山谷、保留农村景色、保护具有生态作用的自然环境等等都被列为必要的措施。
同时总体规划1994也指出,尊重保护与发展改善是相辅相成的,不应该被看成是对立的行为。
对于已建成的城市,将自然风光引入城市空间是总体规划1994 提出的整治目标。
在城市中种植树林建立公园、开放私人花园、设置广场、广泛进行植栽等等都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手段。
改善城市生活质量、减少环境破坏也是积极保护自然环境的有效措施,其中包括饮水卫生、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和噪声控制等等。
2、加强相互联系总体规划1994 针对目前住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相互联系的住区改善目标,其中包括提供更多的住宅减少居住与就业之间的不平衡,解决住区质量分化问题等等具体措施。
3、便捷的交通快捷高效的交通是城市健康发展的基础,总体规划1994 提出以下改善大区交通的目标:(1)便捷巴黎大区与外界的交流加强大区对外界大城市与地区的开放程度,优先的交通模式是航空与高速铁路。
在具体项目中应注意航空港的建设要适应对外开放的需求,并且留有足够的发展用地。
巴黎戴高乐机场充足的容量储备是巴黎发展的极大的潜在优势。
发达的高速铁路网可以使法国城市与欧洲其他大城市之间的联系更加便捷。
(2)促进巴黎大区内部的交通联系大区内部交通网的作用是使区域的社会功能可以正常地运转,也就是说为人们的工作娱乐休憩等各种活动提供最方便的服务。
(3)增加选择的可能性城市提供给人们众多的选择,比如经济选择,包括就业、商业、设施、服务等等,环境选择,包括娱乐空间、休憩空间、散步道等等,但是如果没有方便的交通联系支持,这些选择就不能实现。
促进交通、改善交流的主旨是减少人们前往目的地的时间,同时为人们提供各种活动的多样选择,在经济领域,多样选择是生产活动进行的基础。
一个大的物资市场使企业能够有效地组织生产,一个大的劳动力市场为企业优化组合其人力资源提供了可能。
在环境方面,多样选择是使人们感到舒适的基础。
城市居民期望多种多样的绿色空间,休憩空间,散步空间,所有这些都是增强城市活力的因素,没有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生活就没有城市。
在总体规划1994 中公布了一项研究成果,几十年来,人们可以接受的花费在上下班路程上的时间基本上没有太大的改变,即每天1.5小时。
如果使用小汽车,大概是0.5小时。
这个研究成果为规划城市的各种设施提供了参考。
人们利用交通设施的方便程度也决定了人们的出行选择。
而城市的效率体现在能否为居民提供多种交通选择以及人们出行时间的长短。
(4)改善交通的流量分配有关出行的一切都是城市居民所关心的,这与他们的切身利益有关。
堵车、公交车晚点等因素在人们选择工作与服务时都被认为是不利的因素。
在巴黎大区,近几十年来公交(快速、铁路、地铁公共汽车)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选择。
人们在公路上消耗的时间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少5% ,火车晚点率(3 分钟以上)不超过4% ,与国际上其他大都市相比,巴黎大区的城市交通功能运转尚属良好,但是巴黎大区交通网仍需要在以下方面加以改善。
(5)加强道路之间的联系除了现有的外环道路,巴黎大区没有第二条道路能联系大区内所有的辐射道路,而郊区与郊区之间的联系同样是交通网中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