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的简介和防控
尽早消灭野猪宿主 、控制昆虫媒介
39
40
大面积扑杀
(信息来源:FAO)
消灭所有生猪
(信息来源:Geering et al 1995)
扑杀病猪+误诊 迅速蔓延52疫点
(信息来源:OIE、FAO)
扑杀病猪及同群猪
6
7
俄罗斯真理报
2007年11月
虚假报道
2007.11.5 Russia
8
பைடு நூலகம் 病原
9
非洲猪瘟 (African Swine Fever, ASF)
非洲猪瘟的简介和防控
钟映梅 黑龙江省动物卫生监督所
提
背景
纲
病原
流行病学特征 临床症状 病理变化 诊断
防控
2
背
景
3
非洲猪瘟全球分布图
4
全球疫情形势严峻
1921年东部非洲的肯尼亚首次确认非洲猪瘟疫情 2001年前曾报道发生非洲猪瘟的国家37个 非洲27、欧洲8、美洲2 2001年后报道发生非洲猪瘟的国家28个 非洲23、欧洲5
疑似病例
病原学检测阳性 阴性 阳性
封锁
满足6+6要求
封锁解除
确诊病例
无疫认证
非洲猪瘟防控处置技术路线模式图
防控措施
1. 加强检疫监管,禁止从疫区调入生 猪及其产品。 2. 做好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提高养殖 户防控意识。 3. 加强疫情监测,及时掌握疫情发生 风险,防止疫情发生。
35
非洲猪瘟传入的可能途径
pH:
11
流行病学
12
特点一宿主:家猪、野猪、软蜱
非洲的野猪:
疣猪(Warthogs) 丛林猪(Bush pigs) 大森林猪(Giant forest hogs)
欧洲的野猪:
野猪(Wild pigs) 欧洲野公猪
13
野猪
14
钝缘蜱(Ornithodoros ticks):最初宿主 软蜱(Soft ticks)
非洲病毒科中唯一成员 唯一核酸为DNA的虫媒病毒 只有1个血清型
10
病原特点
1、基因组大:170-190kb 2、基因多变:基因型多达22个,其中基因型1和 型8在ASF疫情中作用重大 3、对环境抵抗力较强:
温度: 60℃ 37℃ 室温 冷冻 4-10 30分钟 1月 18月 6年-15年
食、不愿活动、局部皮肤变红或变蓝色、 腹泻、呕吐、呼吸困难,也可发生流产。 死亡率高,多数感染猪几天内死亡。
20
亚急性:中等毒力毒株感染引起,症状表现 温和,常导致流产。有些病猪能自然康复, 但仍有30% ~70%死亡率。康复猪在感染 后6周内可通过排泄物排毒。
21
流产
各种毒力的毒株 均可导致流产 ◆胎儿可能全身水肿 ◆可能在胎盘、皮肤、 心肌或肝脏有淤血点
32
防控
33
边境省份、重点省份监视
临床怀疑病例
日常监测、流调
当地
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解除 排除ASF 不排除ASF 隔离 与限 国家外来动物疫病诊断中心 制
ASFV抗体阴性 ASFV抗体阳性
疫情报告 疫情处置
临床怀疑疫情
省级
国家
疑似疫情
确诊疫情
疫情跟踪 疫情溯源 划定疫区、受 威胁区
解除 隔离 与限 制, 持续 监测
22
慢性型
消瘦、偶见体温升高 多处皮肤局部红斑
耳部、腹部、大腿内侧可 能凸起或坏死
皮肤溃疡 易继发感染,如继发引起
肺炎和关节炎。死亡率往 往低于30%。
23
剖检病变
24
脾 脏
肿大 易碎 暗红色至黑色
25
淋巴结:尤其胃、
肝、肾各部位淋巴 结肿大、 出血; 水肿
非法进口猪肉和其他猪产品,包括药用或医用猪 源性产品; 国际航班和轮船的泔水、垃圾; 非法进口公猪精液(家猪或野猪)、胚胎(卵) 非法进口活猪、野猪,或合法进口,但未经严格 检疫 生物制剂,包括进口猪的疫苗、试剂; 运输工具携带的昆虫,包括蜱 野猪的迁徙
36
野生动物控制
ASF一旦在野猪群中流行,根除ASF将非常困难。 因此,应尽量减少野猪与家养猪的接触 !
1. 应查清野猪分布状况和发病情况,避免野猪与人 工饲养的猪只接触。
建造围墙阻止野猪与家养猪接触; 在受威胁区,消除或减少野猪的数量; 立即深埋或焚烧猪场的病猪以阻止被野猪吃食
2.与林业部门密切配合,了解野生动物有关信息。
37
非洲猪瘟监测计划
一、监测范围 1.动物种类:家猪、野猪。 2.动物群体:边境地区的动物群体,包括养殖场、 用野猪改良的饲养场、可能与野猪有接触史的家 猪饲养户、野猪分布地区的野猪。 3.省份: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边境地区。 发现可疑病例,随时采样,发现高热、网状内皮 系统出血的死亡动物随机采集脾脏、淋巴结和肺 脏等组织样品。及时检测。
15
16
特点二:传播途径多-口、鼻、蜱
传播方式:接触传播
虫媒传播
17
临床症状
18
潜伏期5~15天,根据毒力不同,表现为不
同的疾病类型 ——超急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 超急性型:强毒株感染引起,常在12~14天 内导致大批猪只死亡,死亡率高达100%。
19
急性型:典型症状为发烧、食欲减退或厌
30
实验室诊断方法
GB/T18648-2002:《非洲猪瘟诊断技术》 1、病原学 病毒分离、血细胞吸附试验、病毒核酸检 测、荧光抗体法、免疫过氧化酶染色法 2、血清学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免疫印记试验、对流免疫电泳试验等
31
非洲猪瘟诊断结果的判定
1.临床怀疑病例 符合流行病学特点和部分临床表现,并 且排除猪瘟。 2.疑似病例 临床怀疑病例,且血清学方法检测阳性。 3.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且病原学方法检测阳性。
(俄罗斯、意大利、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
2007年 东欧——格鲁吉亚、亚美尼亚、俄罗斯 2009年 发生非洲猪瘟的国家6个 俄罗斯、格鲁吉亚; 纳米比亚、毛里求斯、坦桑尼亚、赞比亚 2010年(截至2010年4月7日)发生ASF的国家 俄罗斯
5
非洲猪瘟疫区国家根除措施
国家 法国 意大利 比利时 荷兰 古巴 巴西 马耳他 多米尼加 格鲁吉亚 俄罗斯 根除措施
肺、肝、膀胱 胆囊充盈 结肠肠系膜
26
出血
瘀点 瘀斑
27
慢性型
肺部局部肉芽肿,形成结节
肺局部肉变,实变
纤维素性心包炎,并可见出血点
28
诊断
29
采 集 样 品
血清 抗凝血(活动物) 淋巴结 脾脏 扁桃体 肺脏 肝脏 肾脏
标记 流行病学信息 不要冷冻 实质器官还要10%福 尔马林固定样品
38
非洲猪瘟控制与根除原则
尽早识别与确诊 尽早确定感染和可能污染的场所,包括猪场、交易场所、
猪制品加工厂及冷藏厂
“六个尽早”
尽早对已感染和可能感染的场所实施严格有效的检疫封锁 尽早销毁和无害化处理猪或野猪尸体和污染物,并彻底消
毒
尽早宣布控制区,制订有效对策,阻止带毒和可能带毒猪
及其产品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