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公园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目录目录 (1)摘要 (2)前言 (3)正文快照与前景介绍公园植物景观设计一、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规划原则二、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规划布局 (4)三.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规划方法 (5)四、实例分析 (6)五、优化设计与意见 (7)六、结语 (8)七参考文献: (9)摘要摘要:公园在城市公共绿地中居于首要地位,是供人民群众游览、休憩、观赏、开展文化娱乐、社交活动和体育活动的优美场所,也是反映城市园林绿化水平的重要窗口。
随着我国城市的发展及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人口的集中和密度的增大以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公园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对公园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文章从园林植物的种植设计原则和配植形式入手,介绍了城市公园园林植物的种植设计,对提高城市公园的景观效果和公园各种功能的发挥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城市公园;园林;绿化:种植设计城市公园中具有优美的环境,它使游人尽情享受大自然的诱人魅力,从而振奋精神、消除疲劳、忘却烦恼、促进身心健康。
园林植物是公园造景的主体,是园林中有生命的主要材料,园林植物的合理配置既能充分展示其本身的观赏特性,更能创造优美的环境艺术效果。
不同形状的树木,经过合理的配置,其高低、大小、形状、色彩的变化会产生韵律感、层次感,对环境的景观效果起着巨大的作用,还可以陪衬其他造园题材形成生机盎然的画面,创造出幽邃旷远的不同意境。
科学、合理的植物种植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园景观的观赏效果和公园各种功能的发挥,充分认识、科学选择、艺术配植绿化植物,对提高公园绿化水平,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保持生态平衡,创造公园优美的景观有重要的意义。
前言前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总体规模急剧扩大。
城市景观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园林植物是景观设计中重要的景观要素。
因此园林植物应用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城市景观工程的质量及园林植物功能的发挥。
园林植物是指在园林中作为观赏、组景、庇荫、防护、覆盖地面等用途的植物。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应该以植物材料为主体进行设计,综合运用乔木、灌木、藤本以及草本植物等园林植物素材,通过景观艺术手法,结合考虑各种生态因子的相互作用,充分发挥园林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创造出与周围环境相适宜、相协调的环境空间。
合理应用园林植物能创造出优美的城市景观效果,实现最佳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正文快照】:城市公园是指向公众提供浏览、休憩、娱乐的城市公共绿地,为公益性城市基础设施。
城市公园包括综合性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儿童乐园、居住区游园等,城市公园是一座城市的窗口,城市公园的景观面貌代表着一座城市的整体文化修养和精神文明的水平。
1以人为本,文化建园公园的设计理念不是简单的“园和林的混合物”,而是以植物造景为主体、体现以人为本、充满文化艺术气息的境地。
庭园造景是包括植物造景、山水建筑、园林小品等在内的结合体,都要按照科学和艺术的原则、采用我国传统造园的手法来组织和构建,使之成为自然和美的景观。
前景城市公园是城市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经常是城市设计的重要内容。
城市公园是城市文明和繁荣的象征,一个功能齐全而独具特色的休闲文化公园可以反映一个城市的文明进步水平和对人的需求的满足程度。
所以说城市公园是城市建设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础设施,很多情况下城市公园是城市建设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础设施,很多情况下甚至会以城市公园数量的多少来作为该城市生态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
一、现代公园的产生“随着工业化大生产导致的人口剧增和环境恶化,在十九世纪末,西方城市已开始通过建造城市公园等城市绿色景观系统来解决城市环境问题。
早在奥斯曼进行巴黎改建的时候,在大刀阔斧改建巴黎城区的同时,也开辟了供市民使用的绿色空间;纽约的中央公园也是在此背景下建造的。
通过建造城市公园来构筑城市绿色景观系统最成功的例子是1880年,美国设计师奥姆斯特(Olmsted)设计的波士顿公园体系,该公园体系突破了美国城市方格网格局的限制,以河流、泥滩、荒草地所限定的自然空间为定界依据,将数个公园连成一体,在波士顿中心地区形成了优美、环境宜人的公园体系,被人称为波士顿的“蓝宝石项链”。
二、城市公园的功能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具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休闲游憩、维持生态平衡、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美化城市景观和防灾等方面的功能。
三、城市公园的层次及类型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一部分,起着改善和调节城市小气候的作用。
针对城市公园而言,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综合性公园、社区公园(不包括组团绿地)、专类公园(包括儿童公园、动物园、植物园、游乐园、历史名园、风景名胜公园等)、带状公园、街旁绿地。
一般来讲,综合性公园面积不宜小于10ha,儿童公园面积宜大于2ha,植物园面积宜大于40ha,专类植物园、盆景园面积宜大于2ha,居住区公园面积宜在5-10ha之间,居住区小游园面积宜大于0.5ha。
不同层次的公园用地规模、服务半径、设置内容有很大的差异。
公园植物景观设计:奥姆斯特德原则——公园设计重要原则❖1 保护自然景观,恢复或进一步强调自然景观❖2 除了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尽可能避免使用规则形式❖3 开阔的草坪要设在公园的中心地带❖4 选用当地的乔木和灌木制造浓郁的边界栽植❖5 公园中的所有园路应设计成流畅的曲线,并形成循环系统❖6 主要园路要基本能穿过整个庭院,并由主要道路将全园划分为不同的区域一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规划原则❖1 全面规划,重点突出,远期和近期相结合;❖2 突出公园的植物特色,注重植物品种搭配;❖3 公园植物规划注意植物基调及各景区的主配调的规划;❖4 充分满足使用功能要求;❖5 四季景观和专类园的设计是植物造景的突出点;❖6 注意植物的生态条件,创造适宜的植物生长环境。
二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规划布局(一) 基本要求❖ 1.形成统一基调:用2~3种树形成统一基调。
北方地区,常绿树占30%~50%,落叶树占50%~70%;南方地区,常绿树占70%~90%。
在树木搭配方面,混交林可占70%、单纯林占30%。
出入口、建筑四周、儿童活动区和园中园的绿化应善于变化。
❖ 2.创造与环境适应的气氛:在娱乐区、儿童活动区,为创造热烈的气氛,可选用红、橙、黄等暖色调植物花卉;在休息区或纪念区,为保证自然、肃穆的气氛,可选用绿、紫、蓝等冷色调植物花卉。
公园近景环境绿化可选用强烈对比色,以求醒目;远景的绿化可选用简洁的色彩,以求概括。
在公园游览休息区,要形成一年四季季相动态构图,春季观花,夏季浓荫,秋季观红叶,冬季有绿色丛林,以利游览欣赏。
(二)布局的3种方式❖1 规则式的布局规则式的布局在全园的构图形式上强调轴线式对称,运用植物修剪形成各式各样的规整几何形,形成整齐、庄严、雄伟、开朗的空间氛围。
规则式的布局用规则式的植物种植和修剪方式就很容易与建筑取得形式上的协调。
❖2 自然式的布局自然式的布局讲究步移景换,利用自然的植物形态,运用夹景、框景、障景、对景、借景、漏景、点景等手法,形成有效的景观控制。
❖3 混合式的布局混合式的布局是规则式和自然式的结合。
一方面利用草坪空间、水域空间、广场空间等形成规整的几何形或自由曲线形,按照整形式或半整形式的图案栽植观赏植物以表现植物的群体美;另一方面保留自然式园林的特点,利用乔木、植篱等围定场地,划分空问,营造屏障,或引导视线于景物焦点。
三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规划方法(一) 绿化树种的选择掌握一般规律,因地制宜,以乡土树种为主,充分利用原有树木和苗木,以大苗为主,适当密植。
要选择具有观赏价值,又有较强抗逆性、不得选用有浆果和招引害虫的树种,以便于管理。
保证园林植物有适宜的生态环境。
植物的配置,必须适应植物生长的生态习性,有利树冠和根系的发展,保证高度适宜和适应近远期景观的要求。
1.植物种类选择规定:宜选择适应栽植地段立地条件的当地适生种类2.苗木控制规定:根据苗木生长速度提出近、远期不同的景观要求,重要地段应兼顾近、远期景观,并提出过渡措施;预测疏伐或间移的时期。
3.树木景观控制规定:风景林郁闭度见表7-ll。
风景林中各观赏单元应另行计算,丛植、群植的近期郁闭度应大于0.5,带植的近期郁闭度宜大干0.6。
孤植树、树丛应选择观赏特征突出的树种,并确定其规格、分枝点高度、姿态等要求;与周围环境或树木之间应留有明显的空间,提出有特殊要求的养护管理方法。
树群群内各层应能显露出其特征部分。
孤立树、树丛和树群至少有一处欣赏点,视距为观赏面宽度的1.5倍或高度的2倍;成片树林的观赏林缘线视距为林高的2倍以上。
各类单行绿篱空间尺度如表7-12所示。
4.游人集中场所植物选用规定:在游人活动范围内宜选用大规格苗木;严禁选用危及游人生命安全的有毒植物;不应选用在游人正常活动范围内枝叶有硬刺或枝叶呈尖硬剑、刺状以及有浆果或分泌物坠地的种类;不宜选用挥发物或花粉能引起明显过敏反应的种类。
集散场地种植设计的布置方式,应考虑交通安全视距和人流通行,场地的树木枝下净空应大于2.2米。
5.儿童游戏场植物选用规定:乔木宜选用高大荫浓的种类,夏季庇荫面积应大于活动范围的50%;活动范围内灌木宜选用萌发力强、直立生长的中高型类,树木枝下净空应大干1.8米。
露天演出场观众席范围内不应布置阻碍视线的植物,观众席铺栽草坪应选用耐践踏的种类。
6.停车场的种植规定:树木间距应满足车位、通道、转弯、回车半径的要求;庇荫乔木枝下净空标准为:大、中型汽车停车场大于4.0米,小汽车停车场大于2.5米,自行车停车场大于2.2米。
场内种植池宽度应大于1.5米,并设置保护设施。
7.成人活动场的种植规定:宜选用高大乔木,枝下净空不低于2.2米;夏季乔木庇荫面积宜大于活动范围的50%。
8.园路两侧的植物种植:通行机动车辆的园路,车辆通行范围内不得有低于4.0米高度的枝条。
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园路,边缘不宜选用硬质叶片的丛生型植物;路面范围内,乔、灌木枝下净空不得低于2.2米;乔木种植点距路线应大于0.5米。
9.公园树木与有关物体的距离:包括公园树与地面建筑物、构筑物外缘最小水平距离(表7-13)和公园树木与地下管线的最小水平距离(表7-14)。
(二) 公园设施环境及分区的绿化❖运用植物的空间营造功能根据公园功能分区创造不同的空间类型,营造空间序列进而组织游览路线。
❖不同景区要着重从构图上和功能上对植物景观进行规划,不同景点着重从特色上对植物观景进行设计❖1.大门:为公园主要出入口,大多面向城镇主干道。
绿化时应注意丰富街景并与大门建筑相协调,同时还要突出公园的特色。
如果大门是规则式建筑,则宜采用对称式布置绿化;如果大门是不对称式建筑,则要用不对称方式来布置绿化。
大门前的停车场,四周可用乔灌木绿化,以便夏季遮阳及隔离周围环境;在大门内部可用花池、花坛、灌木与雕像或导游图相配合,也可铺设草坪,种植花灌木,但不应有碍视线,且须便利交通和游人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