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常规热采开发方式采油工程设计
3.1 直井及定向井采油工程方案设计
3.1.1 完井工程设计
3.1.1.1 完井方式
友林稠油油藏出砂普遍,目前开发井都采用套管注加砂水泥预应力固井、射孔完井方式。
根据山东油田稠油开发实践,2013年友林油田超稠油油藏直井(定向井)主体采用套管注加砂水泥预应力固井、射孔完井方式,水泥返至地面,要求固井质量优良。
3.1.1.2 生产管柱设计
3)生产管柱设计
根据理论计算和经济效益对比,2013年部署区直井(定向井)生产管柱选择为:
①油藏埋深≤350m(337口),采用Φ73mm ×5.51mmN80平式油管;
②油藏埋深﹥350m(230口),采用Φ114mm×62mm隔热油管。
按2013年友林油田产能建设实施部署统计,有230口直井(定向井)需要使用隔热油管,按单井平均470m计算,需隔热油管10.81×104m,隔热油管性能参数见表3.1-7和表3.1-8。
表3.1-7 Φ114×62mm隔热油管性能参数
表3.1-8 隔热油管隔热等级参数表
此外,2013年友林油田产能建设实施方案还部署了10口动态监测井,设计单井井深470m。
对抽油生产中采用的Φ73mmN80平式油管和Φ60.3mmN80平式油管进行了强度校核和生产适应性分析(见表3.1-9),两种管柱的强度和生产适应性满足采油要求。
因此,为满足生产和动态监测的要求,动态监测井采用双管结构:主管、副管都采用Φ60.3mm×4.83mmN80平式油管。
表3.1-9 Φ73mm和Φ60.3mm平式油管强度校核
3.1.1.3 油层套管
根据山东油田稠油开发实践,直井和定向井通常采用Φ177.8mm套管。
Φ177.8mm套管井筒半径大,流动阻力较小,有利于稠油流入井筒,也有利于后期防砂及维修作业。
推荐采用Φ177.8mm套管。
全生命周期采油工程方案的实现,依赖于井筒的完好。
而在热采开发中,套管损坏往往导致生产井提前报废。
因此,建议钻井工艺使用TP90H或以上钢级的热采套管,保证井筒完好。
3.1.1.4 射孔工艺
友林油田侏罗系八道湾组压力系数为0.94,原油粘度高,无自喷能力。
因此,射孔方式选择电缆传输方式,具体射孔参数如下:
射孔弹:YD-89弹
孔密:20孔/m
布孔格式:螺旋布孔
布孔相位:60°
射孔液:稠油脱油热水
3.1.1.5 井口
为防止地层破裂发生汽窜,友林超稠油注汽压力应不高于地层破裂压力。
油藏工程要求结合2012年实施区的实际注汽压力情况见表3.1-10,2013年实施区八道湾组井口注汽压力控制在9.0 MPa ~12.0MPa之间。
根据油藏工程设计的注汽参数,采用耐压14MPa的热采井口可以满足要求。
表3.1-10 重18井区2012年投产井井口注汽压力与2013年注汽压力预测
1)生产井:采用KR14-337-65型热采井口,最高工作压力14MPa,最高工
作温度337℃,公称通径65mm;
2)动态监测井:采用KRS14-337-52×52双管热采井口装置,最高工作压力14MPa,最高工作温度337℃,公称通径52×52mm。
3.1.2 举升工艺设计
根据山东油田稠油的成熟举升工艺,推荐该区采用游梁式抽油机加抽油泵的举升方式。
其举升设备选择为:
1)抽油泵
根据地质方案,该区设计单井产能3.5t/d。
已投产开发井的每轮峰值产液量为30.0t/d,每轮平均日产液量不超过15.0t/d。
为满足该区配产要求及后期排液量要求,结合抽油泵的泵效,对Φ44mm和Φ56/38mm泵径的理论排量及泵效50%时排量进行了计算(见表3.1-11)。
表3.1-11 抽油泵排量计算表
从表3.1-11中可以看出,Φ56/38mm和Φ44mm泵可以满足友林油田八道湾组直井(定向井)的产能设计要求。
根据友林前期抽油泵使用情况,推荐:
①生产井采用具有注抽两用功能的Φ56/38mm的反馈泵;
②动态监测井采用Φ44mm整筒泵。
实际生产中,可根据实际沉没度、产液量等及时调整抽汲参数。
2)抽油杆
根据《友林超稠油抽油杆柱标准设计》,结合现场抽油杆柱使用情况,2013年实施区的抽油杆选择推荐如下:
①直井采用Φ19mm的D级抽油杆,光杆选用Φ25mm光杆,配备Φ38mm 的加重杆8~10根(64m~80m);
②定向井采用Φ19mm的D级抽油杆,光杆选用Φ25mm光杆,配备Φ38mm 的加重杆8~10根(64m~80m)。
为防止抽油杆发生偏磨及脱扣,造斜段每根抽油杆和加重杆都加一个抽油杆扶正器,配备1个防脱器位于光杆下部。
3)抽油机
选取粘度1000mPa.s(以粘度超过1000mPa.s后流动性差,作为停抽点)进
行抽油机选型计算,抽油泵为Φ56/38mm的反馈泵,抽油杆为Φ19mmD级杆,加重杆80m,冲次5-10次/min,抽油机悬点最大载荷及扭矩计算结果见下表3.1-12。
表3.1-12 抽油机最大悬点载荷计算
根据最大悬点载荷计算结果,从满足载荷、冲程的要求考虑,以及2013年实施区井深条件,按照抽油机最大载荷不超过额定载荷75%~80%的标准,推荐2013年新部署区域抽油机如下:
①埋深≤450m(544口井):采用CYJ4-1.8-13HPF,电机功率7/9/12kW,扭矩13kN.m;
② 450<埋深≤530m(33口井):采用CYJ5-1.8-18HPF,电机功率8/12/16kW,扭矩18kN.m。
3.2 水平井采油工程方案设计
3.2.1 完井工程设计
3.2.1.1 完井方式
稠油油藏注蒸汽开发过程中,一般不需要进行压裂、酸化、堵隔水等控制性措施,因此采用筛管完井一方面可以防止地层坍塌,同时对于稠油生产起到一定的防砂作用。
因此,该区水平井完井方式设计为:直井段和斜井段采用下Φ244.5mm技术套管注加砂水泥固井,水平段全部采用裸眼下入Φ177.8mm割缝筛管完井,筛管引鞋至井底距离8m~15m,留有足够的膨胀空间。
根据八道湾组岩石粒度分析(见图 3.2-1),以D50作为筛管缝宽设计,D50=0.5-0.355mm,因此,设计筛管缝宽为0.40mm。
图3.2-1 友林八道湾组岩石粒度分布图
3.2.1.2 生产管柱
水平井均采用双管结构:
1)主管采用Φ88.9mm×6.45mm N80平式油管,管柱结构自下而上依次为:Φ88.9mm引鞋—Φ88.9mm沉砂管—Φ88.9mm打孔管—抽油泵泵筒—Φ88.9mm 平式油管,泵筒位于井斜60°处,Φ88.9mm引鞋下入深度距密封悬挂器3m~5m。
2)副管采用Φ60.3mm×4.83mm N80内接箍油管,副管末端带Φ60.3mm冲砂头,用作注汽、降粘、井下测试等。
首次吞吐时,副管管柱一直下至离井底4m~6m。
3.2.1.3 井口
为防止地层破裂发生汽窜,友林稠油井底注汽压力应不高于地层破裂压力。
根据2013年实施区油藏工程的要求,齐古组井底注汽压力不高于9.0MPa,八道湾组井底注汽压力不高于12.0MPa。
因此水平井采用SKR14-337-78×52型双管热采井口(井口耐温337℃,耐压14MPa)即可满足要求。
3.2.2 举升工艺设计
采用游梁式抽油机加有杆泵的举升方式。
其举升设备为:
1)抽油泵
Φ88.9mm的主管可下入最大泵径为Φ70mm,为满足该区配产要求及后期排液量要求,结合抽油泵的泵效,对Φ56mm和Φ70mm长柱塞低磨阻抽油泵的理论排量及泵效50%时排量进行了计算(见表3.2-1)。
根据地质设计,该区水平井设计产能8.0t/d。
前期峰值产液量为50t/d,为满足水平井长冲程、低冲次的生产要求,建议选用3m冲程的Φ70mm泵,泵下至井斜角60°处。
表3.2-1 抽油泵排量计算表
考虑到不动管柱转抽、最大限度利用热能,因此,该区水平井选用Φ70mm 长柱塞低磨阻抽油泵,该泵可实现注采两用,能在井斜角不大于60°时正常工作。
实际生产中,可根据实际沉没度、产液量等及时调整抽汲参数。
2)抽油杆
考虑到水平井井斜较大,为防止抽油杆发生偏磨及脱扣,抽油杆柱全部采用嵌入式防脱结构。
抽油杆为Φ19mm带背帽的嵌入式D级抽油杆,光杆选用Φ25mm光杆,抽油杆底部接Φ38mm加重杆80m。
由于抽油泵需下入到斜井段,需增加嵌入式扶正器和嵌入式防脱器,实现全井段抽油杆柱扶正、防脱。
3)抽油机
选取粘度1000mPa.s(以粘度超过1000mPa.s作为停抽点)进行抽油机选型计算,抽油泵为Φ70mm泵,抽油杆为Φ19mmD级杆配Φ38mm加重杆80m,冲次4-6次/min,抽油机悬点最大载荷计算结果见表3.2-2。
表3.2-2 抽油机选型计算表
根据最大悬点载荷计算结果,从满足载荷、冲程的要求考虑,按照抽油机最大载荷不超过额定载荷75%~80%的标准,推荐2013年实施区抽油机如下:1)埋深≤480m(48口井):采用CYJS5-3-18HY,电机功率8/12/16kW,扭
矩18kN.m;
2)埋深>480m:采用CYJS6-3-26HY,电机功率11/16kW,扭矩26kN.m。
2013年优先实施区的水平井都采用CYJS5-3-18HY型抽油机,共计48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