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宁波空港物流发展的调研报告作者:戴东生汪月娥来源:宁波市现代物流规划研究院发布时间:2009-02-02生成时间:点击次数:212【大中小】【我要纠错】【保护色】空港物流是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机场为主体,依托机场航线网络及航空运输优势,以信息技术及相关高新技术为支撑,整合多种运输方式及相关资源,向社会提供现代物流服务的系统。
空港物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可有效地降低企业的综合成本、使电子商务真正成为现实、加快航空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有力地推动国际贸易发展。
一、加快宁波空港物流发展的紧迫性与战略意义一是推动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这一战略目标走向新阶段的迫切需求。
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是我市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
国内外发展历史表明,海港、空港、信息港三港联动的立体化港口城市才是真正意义上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
从我市的情况看,2007年海港的货物吞吐量与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3.45亿吨、935万TEU,已是名副其实的“东方大港”,港口物流业已经成为促进宁波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但我市空港发展明显滞后,空港物流总量规模不大,空港物流功能不够完善、增值服务能力不强、关联带动效应发挥不够、辐射集聚能级不高,制约了两港资源的共同开发利用,已成为我市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短腿”。
加快空港物流业发展是顺应世界贸易运输方式转变,抢占空运新高地的重要途径,必然能有效地促进宁波海港、空港、信息港三港联动,形成更加立体化、更加完整的“港口城市”概念,进一步提升宁波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国内外影响。
二是促进机场跨越式发展、突破周边机场激烈竞争重围的迫切需要。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我市的空港发展总体上保持良好态势,取得了相当成绩,是长三角城市中6个国际机场之一。
2007年旅客吞吐量完成330.02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5.57万吨,在全国140个大中型机场中排名30位左右,跻身全国繁忙机场行列。
但长三角地区机场密集,市场重叠,尤其上海浦东、虹桥机场和杭州萧山机场等枢纽机场,发展势头好,且都引进了国际战略合作伙伴,吸引了全球航空物流巨头投资,对宁波空港产生了较大的屏蔽和挤压作用;周边温州等机场已与栎社国际机场的整体发展水平不相上下,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使得近年来宁波机场客货吞吐量在长三角地区的份额出现下降趋势,我市空港已处于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境地。
亟需认清形势,实施错位发展战略,按照“客货并举,以货为主”原则,克服腹地狭小,竞争激烈,客源难以跳跃增长的瓶颈,利用日趋优越的区位、交通条件,以空港物流为特色和突破,实现空港跨越式发展。
三是带动临空经济发展、构建鄞州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需要。
从世界空港地区发展趋势来看,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由航空运输区向临空产业区发展,第二阶段是由临空产业区向航空城发展。
我市空港正处在第一阶段的初期,空港发展属于传统的单一机场发展模式,没有向多功能、多层次、综合开发模式转变,鄞州区临空经济处在发展的起步阶段。
而我国临空经济正成为拉动区域经济的引擎,机场所在的小区域对空间经济要素的吸引越来越大,是投资的热点。
如首都机场所在的顺义区、青岛机场所在的城阳区、厦门机场所在的湖里区、广州机场所在的花都区等机场所在区由于临空产业的发展,GDP增速比整个城市平均增长率高出8个百分点左右。
发展临空经济成为新时期各城市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上海、北京、青岛、天津、福州、重庆等城市纷纷出台了临空经济发展规划,杭州市已于2008年3月批复设立规划面积为35平方公里的空港经济区。
加快鄞州区空港物流发展,完善机场与产业结合的通道,对于发展临空产业,衍生现代经济的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的出现,吸引对运输时间效率有着较强要求的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创汇农业等高附加值业态在鄞州区集聚,构建鄞州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是完善综合物流体系和建设第四方物流市场的需要。
我国航空物流市场的发展空间巨大。
据专家预测,未来20年间世界航空货运将呈现强势增长态势,全球以6.2%的年平均增长率增长,中国航空货运将以10.6%的速度增长,大大超过了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
就价值而言,全球目前有大约三分之一的货物是通过航空运输完成。
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中心之一,航空客运市场增长将更为迅速,仅2010年上海世博会预计接待海外游客7000万人次,这也将给宁波栎社国际机场带来巨大机遇。
低成本航空的迅猛发展以及航空运输服务普适化,也为宁波航空运输市场带来无限契机。
据资料统计,2007年宁波的国际航空货运生成量达9.5万吨,国际航空快(邮)件500多万票,预计至2020年,两者年均可增长10%以上。
而我市港口物流、公路物流已取得较大发展,急需空港物流同步、协调发展。
同时,宁波第四方物流市场建设正在加快推进,需要空港物流园区等有形市场为载体,整合航空、水运、公路等多种物流服务方式。
二、宁波空港物流业发展的现状为充分发挥空港对鄞州产业升级、城市化和新经济增长点形成的驱动作用,按照省委十二次党代会和市委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要求,以及鄞州区委“三大行动纲领”的总体部署,借鉴国内外先进空港物流业发展经验,坚持统筹发展、依托发展、互补发展和辐射发展原则,鄞州区确立了以空港物流园区和保税物流中心建设为突破口,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航空快递企业和航空服务相关的大项目,构筑机场及邻近地区临空产业集聚的区位优势,推动航空港向长三角南翼货运枢纽机场转变的思路。
同时,鄞州区成立了领导协调小组,加强政府职能,开展全方位考察和调研,研究制定空港物流发展措施,强化对空港物流园区的政策扶持和指导。
目前,物流园区建设取得了突破性发展。
宁波空港物流园区是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一主六辅”中建设启动最早、首期投入使用时间最早的重点物流园区,规划建成“以航空物流为龙头,以保税物流为重点,功能配套齐全,具有一定特色、一定规模,能够提供多种物流服务,具有较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长三角地区重要的航空物流基地和浙江省重要的综合物流基地”。
园区由宁波空港物流发展有限公司建设经营,属国有控股性质。
公司成立于2006年5月,注册资本8000万元人民币,后为加大地方积极性,2008年9月进行了改组,改组后股份公司由望春工业园区管委会占25%,宁波栎社国际机场占26%,宁波杉杉科创园区占49%。
1、园区一期建设完成,招商全面展开。
一期项目于2006年10月动工建设,按按保税物流中心(B型)要求已建成10万平方米国内一流水平通用标准仓库,1.5万平方米的海关、国检和商务楼宇,1万多平方米停车场地,并于2008年9月通过竣工验收。
为了使空港一期尽快投入运营,区政府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开展联合招商,并于今年7月份以区府办文件给予园区经营主体“一企一策”(鄞政办发〔2008〕128号)。
目前已签订入驻并运作的有8家知名物流企业,正在洽谈的有多家。
2、被省交通厅列为全省首批规范化综合物流示范基地。
今年上半年,由省交通厅组织对全省五家首批综合物流基地实地考察,空港物流园区一期以高定位、高起点、高保护的设计原则、标准化仓储物流设施、政府企业共同推动等优势,被列为第一批名单,估计年内可授牌。
3、申报保税物流中心(B型)项目初选入围。
去年11月申报材料正式上报到国家海关总署,后续通过区政府、宁波海关、企业的不懈努力,从原排位第77位进入到22位,近期国务院已口头同意国家海关总署启动保税物流中心(B型)的审批工作,我区宁波栎社保税物流中心(B型)经初选列入待审批单位序列。
此外,宁波海关已于8月批准同意设立公用型保税仓库(面积为2988平方米)、出口配送型监管仓库(面积5974平方米),一年内经审核验收通过颁发证书后可正式经营。
4、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已经启动。
根据鄞州区“十一五”规划建立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意见,针对空港物流发展中机场航线航班少、保税(B型)审批不确定等制约因素,为优化服务环境,抢先凸现空港在全市和区物流业中的龙头地位,整合物流需求资源和省级综合物流基地的需求,园区已与神州数码有限公司共同组建了物流信息平台实施主体,并积极成为宁波第四方物流市场重要组成部分,实现资源共享、互联互通。
目前已投入320万元,完成了基础设施部分软件和方案设计,总投资估算2000万元。
5、二期首批土地征用308亩已报到省国土资源厅,有望在明年初获准。
二期建设的前期工作准备就绪,招商工作正在抓紧进行,诸多国内外物流巨商如TNT、海尔等都表达了强烈的合作意向。
三、空港物流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机场发展迟缓是制约空港物流发展的重大因素。
构筑空港物流“流量经济优势”,必须依托宁波栎社国际机场航线的开拓和航班的增多,才能成为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的枢纽和集散地。
但机场发展相对迟缓,航线覆盖范围小,航班密度低。
定期航班仅40多条,周航班700多架次,联通国内大中城市43个,地区或国际航线仅开通至香港、首尔等地,基地航空公司只有东航和海航。
2007年旅客吞吐量完成330.02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5.57万吨,在全国140个大中型机场中排名为30位左右,与宁波城市地位发展极不相称。
同时,航空货运主要依赖客机带货,机场没有稳定的货运航班,曾开通并运营良好的至香港货机航班也因各种原因停开,尚未开通至欧美等主要航空货源地的货运航班,国际货运面临困境。
机场先导作用尚未形成,以第二候机楼、停机坪、航空货站为核心的机场三期建设仍停留在规划上,尚未得到市政府的批准实施。
物流园区与货机跑道“无缝衔接”这一航空物流最突出优势缺乏,直接影响了航空货代入驻物流园区集聚的积极性,成为了园区招商和二期开发建设的最大瓶颈。
在全国五个计划单列城市中,也唯独我市目前尚未开展国际航空快件和国际航空邮件运输业务。
据资料反映,2007年宁波机场进出口的国际货物不足全市国际航空货物生成量的10%,每年产生的500万票国际快件和邮件(按每票快件运费300元计,可产生15亿元产值)也集中流向上海、杭州等机场进出,丧失了不少本地市场份额。
2、保税物流中心(B型)能否获批是影响园区发展的核心。
栎社保税物流中心(B型)的建设,为国际机场与物流保税区实现“区港联动”创造有利条件,对完善机场一体化综合物流服务功能,形成与海港保税经济区比翼齐飞的空港保税经济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前,北京空港物流基地、天津空港国际物流区、深圳空港物流园区都将保税物流中心(B型)作为机场的配套设施和园区建设的主要内容。
虽然宁波栎社保税物流中心已初选入围,但申报城市众多,又恰逢国家海关酝酿国内特殊监管区域的合并整合,竞争更趋激烈,获批难度会进一步增大。
3、园区建设经营资金压力大,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
物流园区是投资大、回收期长、社会效益明显的基础性项目,从国内成功的物流园区建设和运作模式看,其基础性建设费用都是由政府承担,按“政府推动、政策配套、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的原则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