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中国邮政招聘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9年中国邮政招聘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邮政招聘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下面题目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内括号内,每题1分,共50分)1.政府为了避免重复建设而实施的管制是(C )。

A.普遍服务管制B.资费管制C.市场准入管制D.服务质量管理管制2.电信业资费管制的重点是( D )。

A.资费收取的形式B.资费结构C.付费的时间D.资费水平3.在电信垄断经营时候,电信普遍服务主要是通过( D )来实现的。

A.行来间实行交叉补贴B.建立普遍服务基金C.采用招标方式D.电信企业内部实行交叉补贴4.在我国现行的国民经济体系中,通信业属于第三产业的范畴,其依据为通信业( C )。

A.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B.提供具体的实物产品C.提供服务或劳力D.提供的产品与社会各部门息息相关5.随着生产中投入要素的不断增加,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将产生不同的规模经济效益。

当投入要素增加%,产出量亦增加10%时,( C )。

A.规模经济效益增加B.规模经济效益减小C.规模经济效益不变D.规模经济效益为零6.能信业为社会及整修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间接经济效益,具体表现为时间的节约和效率的提高,这体现了通信业的( D )。

A.规模经济性B.网络性C.范围经济性D.外部经流性7.在信息化指指标体系,个人消费中扣除食住以后的其他消费所占的比重属于( D )指标。

A.信息量B.信息装备率C.信息主体水平D.信息系数8.某通信企业有以下各项费用支出,其中( C )应计入该能信企业的期间费用。

A.生产人员工资B.网络设备维修费C.企业贷款利息支出D.生产用低值易耗品支出9.对一个国家进行信息化程度测的方法有多种,其中由美国人提出的相对简单易行的测定方法称为( A )。

A.劳动力结构法B.信息化指数法C.国际电信联盟法D.信息社会指标法10.运用“自上而下”思路测算能信业务成本时,主要利用数据资料是( C )。

A.国内其他运营商的成本B.企业财务汇总的收入C.企业财务汇总的成本D.某项业务的设备投资11.作为社会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产业是( B )的产物,并随其发展而发展。

A.技术进步B.社会分工C.政治变革D.信息社会12.通信企业与一般制造业的企业相比,成本构成中不含原材料耗费项目的主要原因是( D )。

A.通信企业无生产成果B.通信设备费用小C.用户为通信企业提供原材料D.能信产品体现为一种信息传递服务13.能信企业单项业务成本难以清晰核算的主要原因是( D )。

A.数据资料记录不全B.传统上不需要核算单项业务成本C.各项业务的业务量难以清晰记录D.公共成本分摊方法和标准不惟一14.按照提供业务的“市场结构”分类,能信资费可以分为( D )。

A.邮政业务资费和电信业务资费B.单一资费和选择资费C.“批发”业务资费和“零售”业务资费D.竞争性资费和非竞争性资费15.能信企业如果将某项业务的资费设置为线性从量资费,则( C )与用户使用的业务量成线性递增关系。

A.费率B.资费水平C.用户缴费总额D.用户总数16.在通信产业内部,各供给主体如通信设备制造企业.通信网络运营企业.通信内容与应用服务企业等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系.共同面向最终消费者的利益共同体.共同分离通信产业市场的价值,该共同体也被称为( B )。

A.资本共同体B.产业价值链C.价值共同体D.消费生态链17.能信业为社会及整修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间接经济效益,具体表现为时间的节约和效率的提高,这体现了通信业的( D )。

A.规模经济性B.网络性C.范围经济性D.外部经流性18.在通信产业内部,各供给主体如通信设备制造企业.通信网络运营企业.通信内容与应用服务企业等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系.共同面向最终消费者的利益共同体.共同分离通信产业市场的价值,该共同体也被称为( B )。

A.资本共同体B.产业价值链C.价值共同体D.消费生态链19.当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的市场结构是( D )。

A.垄断市场B.竞争市场C.垄断竞争市场D.寡头垄断市场20.电信业资费管制的重点是( D )。

A.资费收取的形式B.资费结构C.付费的时间D.资费水平21.对一个国家进行信息化程度测的方法有多种,其中由美国人提出的相对简单易行的测定方法称为( A )。

A.劳动力结构法B.信息化指数法C.国际电信联盟法D.信息社会指标法22.造成电信网络运营具有较高的市场退出壁垒的因素是( C )。

A.产品同质B.产品异质C.沉没成本大D.无沉没成本23.当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的市场结构是( D )。

A.垄断市场B.竞争市场C.垄断竞争市场D.寡头垄断市场24.判断企业在竞争中对某项业务采取的低价策略属于挤压性定价还是属于限制性定价,主要依据在于该企业的该项业务在低价策略运行期间是否( B )。

A.挤垮对手B.盈利C.实施交叉补贴D.存在价格挤压25.最容易成为价格操纵者的( B )厂商是经营业务的厂商。

A.竞争性B.垄断性C.垄断竞争性D.寡头垄断性26.在我国现行的国民经济体系中,通信业属于第三产业的范畴,其依据为通信业( C )。

A.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B.提供具体的实物产品C.提供服务或劳力D.提供的产品与社会各部门息息相关27.某通信企业有以下各项费用支出,其中( C )应计入该能信企业的期间费用。

A.生产人员工资B.网络设备维修费C.企业贷款利息支出D.生产用低值易耗品支出28.能信企业单项业务成本难以清晰核算的主要原因是( D )。

A.数据资料记录不全B.传统上不需要核算单项业务成本C.各项业务的业务量难以清晰记录D.公共成本分摊方法和标准不惟一29.能信企业如果将某项业务的资费设置为线性从量资费,则( C )与用户使用的业务量成线性递增关系。

A.费率B.资费水平C.用户缴费总额D.用户总数30.随着生产中投入要素的不断增加,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将产生不同的规模经济效益。

当投入要素增加%,产出量亦增加10%时,( C )。

A.规模经济效益增加B.规模经济效益减小C.规模经济效益不变D.规模经济效益为零31.作为社会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产业是( B )的产物,并随其发展而发展。

A.技术进步B.社会分工C.政治变革D.信息社会32.在信息化指指标体系,个人消费中扣除食住以后的其他消费所占的比重属于( D )指标。

A.信息量B.信息装备率C.信息主体水平D.信息系数33.造成电信网络运营具有较高的市场退出壁垒的因素是( C )。

A.产品同质B.产品异质C.沉没成本大D.无沉没成本34.通信企业与一般制造业的企业相比,成本构成中不含原材料耗费项目的主要原因是( D )。

A.通信企业无生产成果B.通信设备费用小C.用户为通信企业提供原材料D.能信产品体现为一种信息传递服务35.按照提供业务的“市场结构”分类,能信资费可以分为( D )。

A.邮政业务资费和电信业务资费B.单一资费和选择资费C.“批发”业务资费和“零售”业务资费D.竞争性资费和非竞争性资费36.近年来,世界各国的电话业务资费都不约而同地经历了“资费再平衡”的结构调整过程,这主要是由(C)造成的。

A.电信技术的发展B.电信管制的加强C.电信市场引入竞争D.用户数量剧增37.在服务质量差距模型中,核心差距是(A)。

A.顾客期望与顾客感知的服务之间的差距B.不了解顾客的期望造成的差距C.未能履行服务承诺造成的差距D.未按服务标准提供服务造成的差距38.判断企业在竞争中对某项业务采取的低价策略属于挤压性定价还是属于限制性定价,主要依据在于该企业的该项业务在低价策略运行期间是否( B )。

A.挤垮对手B.盈利C.实施交叉补贴D.存在价格挤压39.政府为了避免重复建设而实施的管制是( A )。

A.普遍服务管制B.资费管制C.市场准入管制D.服务质量管理管制40.在电信垄断经营时候,电信普遍服务主要是通过( D )来实现的。

A.行来间实行交叉补贴B.建立普遍服务基金C.采用招标方式D.电信企业内部实行交叉补贴41.运用“自上而下”思路测算能信业务成本时,主要利用数据资料是( C )。

A.国内其他运营商的成本B.企业财务汇总的收入C.企业财务汇总的成本D.某项业务的设备投资42.下列关于投资经济效益的说法正确的是(C)。

A.投入越少,投资经济效益越好B.产出越多,投资经济效益越好C.投入越少,产出越多,投资经济效益越好D.投入越多,产出越少,投资经济效益越好43.电信运营口商为客房提供详细计费清蚁,此项服务属于通信服务产品整体概念中的(D)。

A.核心产品B.层次产品C.形式产品D.附加产品44.在服务蓝图中,区分服务人员的前台工作与后台工作的分界线是(B)。

A.互动分界线B.可视分界线C.内部互动分界线D.外部分界线45.某电信公司预计全年长途电话通话次数为200万次,平均每次通话时长为3分钟,根据历史数据,繁忙月不均匀系数为1.2,繁忙日不均匀系数为1.1,繁忙小时集中系数为0. 15,若全年按360天计算,则其长途电话最繁忙小时业务量为(A)爱尔兰。

A.55 B.550 C.1100 D.330046.对电信业务量进行长期预测时,业务量的发展轨迹应符合(D)。

A.指数议程曲线B.直线趋势C.U型曲线D.S型曲线47.一个有3个能信节点的网状风中,各链路的可靠度是r,如果不考试节点的可靠度,则任意两点间的可靠度为(D)。

A.r2 B.r3 C.1-r2 D.1-(1-r2)(1-r)48.以下各项中,与工作分析结构的详细程度和等级多少没有关系的是(D)。

A.为完成工作包而分给个人的责任B.项目期间控制预算的水平C.项目期间悼念成本数据的水平D.项目开始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49.万物皆备于我是( C )A.形而上学B.辩证法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50.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B )A.社会改革B.阶级斗争C.社会基本矛盾D.个别劳动时间二、多项选择题(下面题目中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内括号内,每题2分,共50分。

本题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1.在分析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发展成就时指出“两个没有变”,它们是( AB )。

A.基本国情没有变B.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C.国家性质没有变D.国家政体没有变2.意识的本质是( BCD )。

A.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B.人脑的机能C.人脑的属性D.对客观事物的反映3.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有( BCD )。

A.庸俗的唯物主义B.近代的机械唯物主义C.辩证的唯物主义D.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4.法律监督的主体包括( ABC )。

A.国家机关B.社会组织C.人民群众D.新闻媒体5.法律上保护人身权有以下方式( ABC )。

A.民事制裁B.刑事制裁C.行政制裁D.批评教育6.公务员的工资包括( ABCD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