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手足口病病毒分型及临床特征分析
发表时间:2013-01-23T09:05:46.76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7期供稿作者:吴艳琴袁萍[导读] 综上所述, EV71感染容易发展为重症病例,肢体抖动、无力及呕吐对早期发现重型病例有提示意义
吴艳琴袁萍(新疆巴州人民医院 841000)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的病毒分型与临床特征,及早发现重型病例,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巴州人民医院2010年5月至11月收住院的26例重症手足口病的病毒分型与临床特征。
结果病原学检查EV71阳性70.37%;死亡1例占2.06%,发热发生率为100%,肢体抖动或无力占80.8%;呕吐占46.2%,白细胞(WBC)﹥15×109/L占80.8%。
结论 EV71是导致重症手足口病主要类型的病毒,高热、肢体抖动对临床早期发现重型病例有提示意义,白细胞增高是患儿短期内病情可能恶化、加重的重要参考指标。
【关键词】重症手足口病
【中图分类号】R7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7-0023-01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的某些血清型。
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脊髓膜炎、脑炎等并发症[1]。
重症患者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为让临床及早发现重型病例,能够及时对症处理以防止病情恶化,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现就我院2010年5月至11收治的26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病毒分型与临床特征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自2010年5月至11月收治确诊为重症手足口病的26例。
1.2 诊断标准根据我国卫生部制定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的诊断标准。
1.3 研究方法查阅相关病案,回顾性分析:①病毒分型特点;②发热、皮疹、严重表现等;③WBC、血糖、心肌酶等辅助检查结果;
④治疗及转归等。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统计学分析均运用SPSS13.0 软件进行。
2 结果
2.1 26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采集粪便进行病毒学检查,采用肠道病毒通用引物的RT-PCR方法,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71,EV71)阳性20例(76.9%),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阳性4例(2
3.1%)。
2.2 临床表现 (1)发热26例100%),其中发热时间<48 h的有8例(30.8%),>72 h的有14例(5
3.8%)。
(2)全部26例患儿均有皮疹(100%)。
皮疹分布:①手足口部6例(23.1%)。
②手足口+臀部例22例(8
4.6%)。
皮疹特征:为椭圆形或圆形的斑丘疹或疱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口腔黏膜呈疱疹或小溃疡。
皮疹平均消退时间为(7.81±3.13)d。
(4)严重表现,肢体抖动或无力21例(80.8%),呕吐12例(46.2%),抽搐6例(23.1%),肺部湿啰音10例(38.5%),血压下降2例(7.6%),肝大4例(1
5.4%)。
2.3 辅助检查(1)WBC>15×109/L 21例(80.8%)。
(2)血糖,正常20例(76.9%),升高4例(15.4%),低血糖2例(7.6%)。
(3)心肌酶,CK-MB升高24例(92.3%),升高2倍以上14例,占检测者的5
3.8%。
2.4 治疗根据卫生部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进行临床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并做好隔离、控制措施。
①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总量2g/kg,分2-5天给予,②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甲基泼尼松龙1mg-2mg/kg?d;3-5天;③控制颅内高压:限制入量,积极给予甘露醇降颅压治疗,每次0.5-1.0g/kg,每4-8小时一次,静脉注射。
根据病情调整给药间隔时间及剂量。
必要时加用呋噻米。
④对症治疗。
转归治愈20例(76.9%),好转5例(19.2%),死亡1例(3.8%)。
3 讨论
手足口病多发生于儿童,最早发现的手足口病的是柯萨奇病毒A16(CA16),后来发现柯萨奇病毒A组4型、5型、9型、10型、B组2型和5型肠道病毒也可引起本病。
[2]自1969年首次分离到肠道病毒71型(EV71)以来,学者们逐渐意识到肠道病毒71型(EV71)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且此病毒较凶险,除引起手足口病以外,更易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其中以脑损害表现最多见[3]。
有研究认为[5]EV71与Cox A16所致手足口病在临床症状上难以区别,但EV71感染易伴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和神经源性肺水肿等,危害性更大,而Cox A16可能就是单纯的手足口表现多一些。
我国从六十年代以来,EV71与Cox A16的感染交替出现,本组资料中26例重症患儿进行了病原学检查,EV71感染占76.9%,柯萨奇病毒Cox A16占26.3%,死亡1例为EV71感染,重症病例以EV71感染为主。
重症患儿26例中,发热26例(100%),发热时间长,发热时间>72 h的有14例,占53.8%,根据指南的诊断标准,发现高热持续不退或反复时,应考虑到重型病例的可能。
重型病例肢体抖动、无力,呕吐发生率较高(分别占80.8%,40.6%),临床发现患儿肢体抖动多表现为四肢不规则抖动或颤动、无力,见于安静状态下及睡眠。
因此,肢体抖动、无力可能是神经系统病变的早期症状,是患儿发展为重症病例的早期特征,值得临床重视。
我国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已提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15×109/L)、血糖明显升高(>9mmol/L)是诊断重症病例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研究认为:白细胞增高及血糖升高是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表现之一[4],本结果显示重症患儿白细胞增高及血糖升高的比率高达80.8%及15.4%,与指南参考指标相符。
综上所述, EV71感染容易发展为重症病例,肢体抖动、无力及呕吐对早期发现重型病例有提示意义;白细胞增高、血糖升高是患儿短期内病情可能恶化、加重的重要参考指标。
参考文献
[1]李兰娟.手足口病.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9
[2]蒋心华,潘孝彰,王岱明.现代感染病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642-656
[3]蒋栩栩,刘春峰,邢艳玲,等.重症手足口病:附3例报告〔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6,13(6):556-558
[4]王中林.肠道病毒71感染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20 01,28(6):31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