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环境学习题答案

建筑环境学习题答案

《建筑环境学》第一部分建筑外环境1.1 地球绕日运动的规律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几何关系和定量描述模型。

1.2 太阳辐射太阳常数与太阳辐射的电磁波谱;地球表面上的太阳辐射能与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其能量的组成成分;太阳辐射作用与地球的热平衡关系;日照的作用。

1.3 室外气候自然室外气候形成特点和影响因素。

1.4 城市微气候由于人工的建设活动导致的城市微气候特点和影响因素,包括热岛效应、城市和小区风场、建筑物的布局与日照效果的关系。

1.5 我国气候分区特点我国两个主要的气候分区法以及不同区域的气候特点。

1.6 基本概念太阳时、太阳常数、太阳辐射、太阳辐射照度、太阳直射辐射、太阳散射辐射、有效天空温度、大气层消光系数、热岛效应。

第二部分建筑热湿环境2.1 太阳辐射对建筑物的热作用围护结构外表面所吸收的太阳辐射热;透明和半透明材料对太阳辐射的作用。

2.2 建筑围护结构的热湿传递与得热通过非透明围护结构和透明围护结构的热、湿传递特征;不同材料和结构的门窗和墙体的热过程特点;围护结构不稳定传热过程和传湿过程的数学模型。

2.3 以其他形式进入室内的热量和湿量室内产热产湿和空气渗透带来的得热的特点和定量描述方法。

2.4 冷负荷与热负荷负荷与得热的关系。

2.5 典型负荷计算方法原理国内外负荷计算方法的发展;不同类型负荷计算方法的适用条件;目前国内外典型的建筑热过程与负荷模拟分析软件。

2.6 基本概念维护结构、室外空气综合温度、夜间辐射、遮阳系数、得热、太阳得热系数、冷负荷、热负荷。

第三部分人体对热湿环境的反应3.1 人体对热湿环境反应的生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人体的热平衡、人体的温度感受系统、人体的体温调节系统、热感觉、热舒适等原理和理论体系。

3.2 人体对稳态热环境反应的描述热舒适方程、预测平均评价、有效温度和 ASHRAE 舒适区等,人体对稳态热环境反应的描述方法。

3.3 人体对动态热环境的反应人体对动态热环境的反应的研究历史与发展。

3.4 其他热湿环境的物理度量具有热失调危险的环境中的热湿环境评价指标。

3.5 热环境与劳动效率劳动效率与外部刺激的关系;热湿环境对脑力和体力劳动的影响。

3.6 基本概念平均辐射温度、操作温度、热感觉、 ASHRAE 七点标度、热舒适、吹风感、预测平均评价、有效温度、 ASHRAE 舒适区、热应力指数、湿黑球温度、风冷却指数。

第四部分室内空气品质4.1 室内空气品质简介室内空气质量概念的提出与定义的发展;各种不同污染类型的评价指标。

4.2 影响室内空气品质的污染源和污染途径各种污染物类型及危害原理,以及这些污染物的物理化学特性,包括气体污染物、生物污染、悬浮颗粒物、微生物、生产过程产生的有害物等。

4.3 室内空气品质对人的影响及其评价方法室内空气品质对人体健康和工作效率的影响;室内空气品质的暴露水平评价和主观问卷调查方法。

4.4 室内空气品质标准国内室内空气品质标准简况。

4.5 室内空气污染控制方法污染物源头的治理;通新风稀释和合理组织气流;空气净化方法,包括过滤、吸附、紫外灯、臭氧、光催化、低温等离子体等。

4.6 基本概念室内空气品质、感知空气品质、有机挥发物、传质扩散系数、病态建筑综合症。

第五部分通风与气流组织5.1 通风 ( 空调 ) 的目的与方法通风(空调)的目的;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常见送回风形式;气流分布与室内空气质量的关系。

5.2 室内空气分布的描述参数均匀混合气流组织的描述参数;送风有效性的描述参数;污染物排放有效性的描述参数;与热舒适有关的不均匀系数、空气扩散性能指标。

5.3 气流组织的测量与计算方法利用示踪气体测量气流组织参数;国内外适用于气流分布研究的 CFD 模型的发展和应用。

5.4 基本概念气流组织、自然通风、机械通风、置换通风、个性化送风、换气次数、空气龄、换气效率、送风可及性、排污效率、余热排除效率、污染物年龄、污染源可及性、不均匀系数、空气扩散性能指标、示踪气体。

第六部分建筑声环境6.1 建筑声环境的基本知识声学的基本概念;声音的性质;描述声音的物理量。

6.2 人体对声音环境的反应原理与噪声评价人的听觉特征、等响曲线;噪声的评价和标准,如 A 声级、 NR 、 NC 曲线等。

6.3 声音传播与衰减的原理声波遇到边界面和障碍物时的传播规律;声音在室外和室内空间的传播;室内声场的稳态分布。

6.4 材料与结构的声学性能不同吸声材料和建筑吸声结构的性能、作用;隔声原理与构件的隔声特性。

6.5 噪声的控制与治理方法建筑设备系统中控制噪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设备隔声、消声器种类和原理;减振和隔振。

6.6 基本概念声功率(级)、声强(级)、声压(级)、等响曲线、掩蔽效应、 A 声级、等效连续 A 声级、平均吸声系数、混响半径。

第七部分建筑光环境7.1 光的性质与度量光学基本原理和概念;基本光度单位及相互关系;光的传播特性。

7.2 视觉与光环境人眼与视觉特征;颜色对视觉的影响;视觉功效;舒适光环境要素与评价标准。

7.3 天然采光自然采光光源的能量特性和光环境特性;自然采光设计原理与计算。

7.4 人工照明各种人工光源的能量特性和光环境特性、适用条件;不同类型的建筑空间的照明方式和设计方法。

7.5 光环境控制技术的应用充分利用天然光与减少空调冷负荷相结合的光环境控制技术。

7.7 基本概念光通量、照度、发光强度、光亮度、采光系数。

第八部分工业建筑的室内环境要求8.1 室内环境对典型工艺过程的影响机理典型工艺过程和劳动者的工作特点对室内环境的要求,如棉纺织、半导体器件生产、药品和生物制剂加工、医疗过程、宇航工业等。

8.2 典型工业建筑的室内环境设计指标典型工业建筑室内环境设计指标,如洁净室的分级与控制指标。

《建筑环境学》课后习题第一章绪论1.何为建筑环境学?建筑环境中有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2.建筑环境学研究的内容及其研究方法为何?第二章建筑外环境1.与建筑密切相关的气候因素有哪些?2.何为―平均太阳时‖、―世界时‖和―北京时‖。

3.地球与太阳的相对位置可用哪些参数来表示,影响相对位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为什么太阳离地球最远时而最热,离地球最近时却是寒冷天气。

4.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是由哪些部分组成,辐射能量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5.我国民用住宅建筑的最低日照标准是什么,日照时间与建筑物配置和外型有何关系。

6.日照与人体健康有何关系。

7.室外地表气温的升降主要取决于什么,影响的主要因素是什么?8.何为―日较差‖和―年较差‖,我国各地的―日较差‖―年较差‖遵循什么规律。

9.何为―霜洞‖,何为―有效天空温度‖;影响―有效天空温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10.相对湿度的日变化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其变化规律如何,为何相对湿度的日变化在黎明前后最大,而午后却最小。

11.风可分为哪两大类,并解释其定义,我国气象部门是如何测定当地的风向与风速的,风玫瑰图的含意是什么?12.城市气候环境变暖且高于周边郊区农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在城市密集区易形成热岛现象。

13.我国建筑热工设计中为什么要按分区进行设计,是如何分区,分成几个什么区域。

第三章建筑环境中的空气环境1.室内空气环境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上人们为什么如此关心室内空气环境。

2.何为空气环境的―阈值‖,根据人在空气环境中停留时间长短给出了几种阈值。

3.室内空气品质(IAQ)较狭义与广义上的定义是如何确定的。

4.了解室内空气品质的相关标准,以及国内外标准的差异。

5.何为室内环境品质(IEQ)。

6.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污染的种类及其造成的危害为何。

7.为了减轻室内空气污染可采取哪三种途径;分别写出稳态和非稳态下的全面通风换气稀释方程,并解释其含意。

8.理论上的通风换气量是如何确定,工程设计中新风量如何确定,ASHRAE Standard62-1989R给出的新标准如何。

9.室内气流组织分布特性常用几个什么参量给予评价,其参量的含意为何。

10.何为―热压‖、―余压‖、―风压‖三者之间有何关系。

11.为什么供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中规定,在实际计算时仅考虑―热压‖的作用,而―风压‖一般不考虑。

第四章建筑环境中的热湿环境1.围护结构的传热方式为何,传递的热量由哪几部组成,得热量的多少与其围护结构有何关系。

2.何为室外综合温度,其含意是什么,在负荷计算中何时考虑长波辐射作用,何时可忽略其作用。

3.何为得热量,冷负荷、热负荷和湿负荷,得热量与冷负荷之间的关系如何?4.何为谐波反应法、冷负荷系数法,它们之间有何联系。

5.若想设置一空气间层减少冬季从室内向室外的传热,问空气间层应设在靠室外一侧还是靠室内一侧对保温效果更好,为什么。

6.在寒冷地区冬季采暖的建筑,为什么需防止围护结内表面结露?7.室内水面自然蒸发导致室内热负荷量是增加还是减少或是不变,为什么?8.在相同条件下为什么外遮阳比内遮阳更有利。

第五章人体对热湿环境的反应1.人的热舒适感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

2.人体的产热量与散热量达到平衡时,就是―热舒适‖的,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3.人体的散热量(散湿量)随环境温度如何变化。

4.人体体温调节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什么,靠什么调节,调节方法是什么?5.何为―热感觉‖、―热舒适‖。

6.影响―热感觉‖和―热舒适‖的相关因素为何,其评价指标是什么。

7.写出人体热舒适性方程并解释其含义。

8.何为有效温度(ET),新有效温度(ET*)、标准有效(SET*)和ASHRAE舒适区。

9.人体在突变环境中的热反应如何?10.人从一种环境过渡到另一环境时其热平衡状态如何?11.何为热应力指数(Heat Stress Index)、风冷却指数(Wind Chill Index)。

第六章建筑光环境1.掌握光通量、光亮、照度和亮度的概念以及相互间的换算关系。

2.光的三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为何。

3.一个舒适的光环境应具备哪些基本要素(即评价光环境质量的客观标准)。

4.在相同照度条件下,为什么人在自然光下感觉视觉工效高于人工光,在感光设计中全国是否采用同一标准设计,为什么?5.人工光源按其发光机理不同可分为几类,各类具有几种常见的灯俱。

6.在空调系统中,为了减少照明发热量所产生的冷负荷,照明设计应如何考虑。

第七章建筑声环境1.掌握声功率、声压、声强,分贝标度与声级的基本概念以及声功率级、声压级、声强级的换算关系如叠加原理。

2.声音所具备的三种要素是什么?3.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遵循的传播规律如何?4.被人们公认的噪声评价量和评价方法是什么?为什么把A声级作为保护人的力与健康以及环境噪声的评价量。

5.消声器根据其消声原理量可分为几类,各类消声器的基本消声原理为何?6.降低环境噪声的基本途径有哪些?第八章工业建筑的室内环境要求1.了解典型工业建筑对室内微气候环境设计要求以及有关国际规范指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