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徐渭生平及作品赏析教程文件

徐渭生平及作品赏析教程文件


似与不似之间
• 徐渭的泼墨写意花鸟画,别开生面自成一家。其花鸟画, 兼收各家之长而不为所限,大胆变革,极具创造力。其写 意画,无论是花卉还是花鸟,皆一挥而就,一切尽在似与 不似之间,对笔下的四时花木,画家运用勾、点、泼、皴 等多种笔墨形态,将牡丹之雍容 、紫薇之隽秀、竹子之萧 疏、霜菊之孤傲、寒梅之挺洁的神韵刻画的入木三分,分 别舒展九尺与五尺的梧桐和芭蕉,直冲画外,不见首尾, 与密如骤雨的葡萄、虬如蟠龙的藤蔓构成了巨大的张力, 充溢在画面中的纵横之气和豪放境界更是前所未有。他的 水墨葡萄,串串果实倒挂枝头,水鲜嫩欲滴,形象生动, 茂盛的叶子以大块水墨点成,风格疏放,不求形似,代表 了徐渭的大写意花卉的风格。丰富的运动轨迹与浓淡、徐 疾、大小、干湿、疏密程度各异的笔踪墨韵,无不具备振 笔疾书的即兴性和不可重复性,呈现出中国绘画中最为强 烈的抽象表现主义。
成为当时最有成就的写意画大师。 徐渭生性狂放,性
格恣肆,但他在书画、诗文、戏曲等方面均获得较大成功。
他的写意水墨花鸟画,气势纵横奔放,不拘小节,笔简意
赅,用墨多用泼墨,很少着色,层次分明,虚实相生,水
墨淋漓,生动无比。他又融劲健的笔法于画中,书与画相
得益彰,给人以丰富的想象。
• 明清两代,出现过不少多才多艺的文人。不过象徐文长那样,在诗文、 戏剧、书画 徐渭全身像
徐渭生平及作品赏析
简介
•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 (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 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 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 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 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 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 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 何捉弄官宦等。
• 他是诗人,他是画 家,他是书法家,他 是军事家,他是戏曲 家,他是民间文学家 ,
他是美食家,他是酒 徒,他是狂禅居士、 他是青藤道士、他是 旅行家,他是历史学 家。与解缙、杨慎并 称“明代三大才子”。
潦倒的晚年
• 徐渭晚年以卖画为生,但从不为当政官僚 作画,“有书数千卷,后斥卖殆尽。畴莞 破弊,不能再易,至借稿寝”,常“忍饥 月下独徘徊”,杜门谢客,其中只在张元 汴去世时,去张家吊唁以外,几乎闭门不 出, 最后在“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 北调人“ 的境遇中以73岁高龄结束了一生。 死前身边唯有一狗与之相伴,床上连一铺 席子都没有,凄凄惨惨。
他的《墨葡萄图》,墨的浓淡显示了叶的质感,题诗的字体结构与行
距不规则,如葡萄藤蔓一样在空中自由延伸,书与画融为一体。徐渭
的书法造诣很高,其跌宕纵横的笔法有助于绘画艺术的巧妙变化,如
画墨荷、葡萄,大刀阔斧,纵横驰骋,没有深厚的书法功力是难以做
到的。徐渭曾做一幅《梅花蕉叶图》,将梅花与芭蕉放在一起,并且
多方面的艺术成就
• 艺术上绝不依傍他人,喜好独创一格,具 有强烈的个性,风格豪迈而放逸,而且常 常表现出对民间文学的爱好。
泼墨写意画

明代(公元1368—公元1644年)时期的中国,美术正
处在学习古人与创新两种意识碰撞的特殊 阶段。水墨写意
画迅速发展,以徐渭为代表的泼墨大写意画非凭借自己特有的才华,
书中有画,画中有书

徐渭是一个书法家,在绘画中,他将自己的书法技巧和笔法融于
画中,使人觉得他的泼 墨写意画简直就是一幅慷慨淋漓的苍劲书法。
正如张岱所言:“今见青藤诸画,离奇超脱,苍劲中姿媚跃出,与其
书法奇绝略同。昔人谓摩诘之诗,诗中有画,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余谓青藤之书,书中有画,青藤之画,画中有书。”(《陶庵梦忆》)
• 等各方面都能独树一帜,给当世及后代留下深远影响的,却也颇为难 得。他的诗,袁中郎尊之为明代第一,他的戏剧,受到汤显祖的极力 推崇,至于绘画,他更是我国艺术史上成就最为特出的人物之一。郑 板桥对徐文长非常敬服,曾刻一印,自称“青藤门下走狗”;近代画 家齐白石曾说:“青藤、雪个、大涤子之画,能横涂纵抹,余心极服 之,恨不生前三百年,为诸君磨墨理纸。诸君不纳,余于门之外,饿 而不去,亦快事故。”吴昌硕说:“青藤画中圣,书法逾鲁公。”徐 渭在《书谢时臣渊明卷为葛公旦》中指出:“……画病,不病在墨轻 与重,在生动与不生动耳。” 然而,徐文长的一生却很不幸。他 虽然有着强烈的功名事业心和报国愿望,却连举人也不曾考取,中年 因发狂杀妻而下狱七载,晚年靠卖字画甚至卖书卖衣度日,终于潦倒 而死。老百姓倒是十分喜爱他的,至今在浙江还流传着许多徐文长的 故事。他在绍兴的故居——青藤书屋,历尽四百余年的人世沧桑,还 依然保存,维系着后人对这位富有平民气息的文学艺术家的长久怀念。
洋洋洒洒;他的泼墨写意画,融合了精熟的笔法,意趣横生,极富韵
味。
画如其人

徐渭平素生活狂放,对权势不妩媚,在当世凡前来求画者,须值
徐渭经济匮乏时,这时若有上门求画者投以金帛,顷刻即能得之;若
• 这不是一般的描摹物象,而是艺术的加工,使其蕴含某种内在的气质、精神, 这种气质、精神又使欣赏者有如临其境之感。徐渭笔下的南瓜、菊花图,一 气呵成,驱墨如云,气势逼人,同时又恰如其分的驾驭笔墨,轻重、浓淡、 疏密、干湿极富变化。墨法上既呈随意浸渗的墨晕,又见控制得宜的浓淡。 虽然被徐渭自称“戏抹”,然而在写意中仍生动的传达出了花果的不同秉性 和生韵。它的梧桐图,只以泼墨笔法绘其一小部分,却有使人联想到挺拔正 直的参天梧桐。正如翁方纲所说:“纸才一尺树百尺,何以著此青林庐。恐 是磊落千丈气,夜半被酒歌嘘唏。” (《复初斋诗集》)徐渭以其精湛的笔 法,在似与不似之间,为欣赏者营造出一片开阔的审美天地
在画上题写道:“芭蕉伴梅花,此是王维画”,显示出徐渭与王维在
某些构图上的源流关系。当然,王维画雪里芭蕉,更突出一种禅机,
即,使得雪的清寒与芭蕉的心空构成画面的宗教底蕴,而徐渭在这样
的画面组合中,更突出一种超越时空的主体解放性。徐渭的书法和画
法都极为娴熟,功底深厚,他的题字,如他的泼墨写意画,纵横不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