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狱警心理健康促进监所管理工作闫鹏摘要:监狱警察是一个压力密集和充满心理创伤的职业,其工作环境局限在高墙之内,工作成效很难得到社会的认同,职业成就感严重缺乏,这是导致监狱警察心理不健康的根源。
心理不健康会导致他们工作积极性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监所管理工作。
针对目前我国监狱警察队伍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进而改善监狱警察心理健康状况,从而提高监狱警察队伍战斗力,促进监所管理工作,达到罪犯教育改造的目的。
关键词:监狱警察心理健康教育改造心理矫治监狱警察肩负着执行刑罚,对罪犯实施惩罚和改造的艰巨任务,是承受“高风险、高负荷、高强度”的特殊警种。
与其他职业相比,监狱警察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最大、心理障碍最多,使监狱警察成为一个最易出现心理问题的群体。
监狱警察的心理健康,不仅是其个体发展的事,而且关系着整个监所管理工作。
如果没有一支身心健康的监狱警察队伍,就谈不上罪犯改造质量的提高。
笔者认为:关注和改善监狱警察心理健康状况,对于提高监所管理工作效率和成功地改造罪犯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监所管理(一)监所管理的概念监所管理是指监所依法对在押人员进行警戒看管、执行刑罚、治安处罚、教育转化、特定疾病治疗、心理和行为矫正等各项工作的总和。
这一概念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它是依法设立的国家刑事、行政司法机关。
它包含以下含义:它是一种具有一定体系和目标的组织机构,而不是一个普通的“场所”;它是依法设立的国家机关,而不是私设机构;它是依法设立的国家刑事、行政司法机关,代表国家行使羁押权、行刑权。
第二,它是执行机关。
既包括刑罚的执行,还包括强制措施的执行以及治安法规的执行等。
第三,它是在一定目的指导下的运行机构。
这一目的是保障监所安全,配合刑事诉讼法、行政法律法规的顺利执行,并教育改造在押人员。
第四,它是由一定的机构和人员(监管机构和人员)、一定的文化(规章制度、群体文化)以及一定的物质形态(监所建筑和财产)共同组成的有机整体。
(二)监所管理的任务1. 确保刑罚依法、准确、有效地执行。
监狱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依据《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在监狱内执行刑罚。
2.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监狱的安全。
保证监狱的安全是实现国家刑罚目的和改造罪犯的前提条件,也是监狱工作的基础。
监狱安全保障主要通过人员防范、物质防范和技术防范三个方面加以实现。
3.建立良好的改造环境,发挥改造罪犯的直接作用。
坚持科学的管理方法,采取文明的管理方式,为罪犯改造营造一个安全的、健康的、积极的外部环境,才能有效地稳定罪犯的情绪,为罪犯的顺利改造创造有利条件。
二、监狱警察心理健康现状(一)监狱警察心理健康标准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认为:“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
”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有:1. 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2. 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谦让;3. 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心理健康的标准对于不同的社会群体也体现了其特殊性,针对监狱警察这一特殊群体也有具体的诠释,监狱警察心理健康标准既包含一般心理健康标准的共性,同时也体现出这个职业的特殊性,具体包括以下四点:.1. 对监狱警察职业的认同热爱监所管理工作,对本职工作有强烈的责任感,能积极投入到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创新。
将自身的才能在监所管理工作中表现出来并由此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没有不必要的忧虑。
2. 人际关系协调具体表现在:将人际关系建立在互惠的基础上,其个人思想、目标、行为能力与社会要求互相协调;能客观地了解和评价别人,不以貌取人,不以偏概全;与人相处时尊重、信任、赞美、喜悦等正面态度多于仇恨、疑惧、嫉妒、厌恶等反面态度;与人交往真诚,积极。
3. 能正确地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对现实环境有正确的感知,能正确看待自我与现实、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在监所管理工作中主要表现为: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工作目标和个人抱负;具有自我调适的能力,能在工作中进行自我监控,并据此调整自己的观念,提高自己的能力,作为更适当的行为;能通过他人认识自己,他人的评价与自我评价趋于一致。
4. 能真实地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由于监狱警察工作对象是罪犯,因此情绪健康尤为重要。
具体表现在: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不将生活中不愉快的情绪带入工作,不迁怒于罪犯;不将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入家庭;能冷静地处理工作中的不良事件;对被管理对象做到一视同仁。
(二)监狱警察心理健康的意义心理健康是现代健康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人们更好地适应社会、提高工作效率、协调人际关系、提高生活质量都有重要意义。
心理健康对于监狱警察的生活和工作都有积极影响。
在生活方面,有助于改善监狱警察的生活质量,可以预防心身和精神疾病的发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尤其在家庭生活中,心理健康有利于建立和保持温馨的家庭环境,使狱警有一个安乐窝和避风港。
在工作方面,有助于提高监狱警察的工作效率和队伍的总体战斗力。
心理健康的人往往热爱自己的职业,对工作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以坚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克服各种困难,创造性地应对自己面临的挑战,出色的完成工作任务。
另外,心理健康还有助于预防狱警自身的违法犯罪。
狱警在工作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许多强烈的诱因刺激,往往会激活在职业生涯中形成的一些消极人格特征,如脾气暴躁、性格冲动等,一旦心理健康水平下降,情绪失控,有些违法犯罪行为就会在部分狱警身上发生。
拥有一支身心健康的监狱警察队伍是惩罚和改造罪犯的基础和前提,心理健康是监狱警察正常从事监所管理工作的基础,狱警的心理健康状况、情绪情感状态直接影响到其正常的工作状态,只有通过广泛的心理健康培训,使狱警逐渐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意识,能够自觉的心理调适、健全人格,以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面对工作,才能在管理改造罪犯的过程中正常的履行职责、发挥效能。
(三)目前监狱警察心理健康状况对某省10个监狱6000多名监狱警察调查后发现,感到心理压力的比例高达92%。
心理问卷结果显示:51.23% 的警察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 存在中度心理障碍,2.49% 已构成心理疾病。
监狱警察心理健康状况由此可见一斑。
以下调查结果则具体显示了其心理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SCL-90(90项症状清单)调查结果显示:一线狱警在躯体化①、焦虑、抑郁、敌对、偏执、精神病性②、人际关系敏感等因子项,明显高于社会常模; 16PF(卡氏16种人格因素测验)测验结果,男性狱警存在一高一低: 即忧虑性高、稳定性低; 对监狱警察患消化性溃疡(与压力过重导致胃酸过分分泌相关)的调查发现,其患病率为20.8% ,远远超过社会总人口10~12%的发病率。
①该因子主要反映主观的躯体不适感,包括心血管、胃肠道、呼吸等系统的主述不适,以及头疼、背痛、肌肉酸痛和焦虑等其他躯体表现。
②指幻听、思维播散、被控制感、思维被插入等反映精神分裂样症状的项目。
监狱警察集各种社会角色于一身,既是社会公民、家庭成员,又是国家机器的组成部分,刑罚执行者、罪犯管理教育者。
而且在公众心目中,监狱警察个个横眉冷目,在工作中处于绝对强势,不会有心理问题。
然而,他们的心理出现问题,不只影响广泛,而且有着很大的隐蔽性和危险性。
以SCL-90为例,多次调查结果反映了监狱警察相同的身心健康问题: 躯体化、焦虑、抑郁、敌对、偏执、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病性等因子分都明显高于社会常模。
这种状况导致了一线狱警心理压力大、身心疲惫、精神高度紧张、神经过敏、疲劳综合症、失眠多梦、心情压抑、烦躁不安等精神心理方面的问题,以及由此导致的躯体表现: 头痛、背痛、肌肉酸痛、神经衰弱、胃肠道疾病,等等。
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对248名监狱长的调查发现,监狱长工作时间最长的可达18小时/天,或126小时/周,平均10.38 ±1.53小时/天,或64.28 ±13.06小时/周;已经有164人(66.13% )发现患有不同程度的各种心身疾病,其中106人(42.74% )患有躯体方面的器质性疾病(部分是在不良心理因素长期作用不所导致的身体方面的病理改变),如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肠胃疾病、肝肾疾病或颈椎腰椎等方面的疾病;36人(14.52%)报告有心理方面的问题,如神经衰弱、失眠健忘、心情压抑或是烦躁不安、精神高度紧张、心理疲惫、心理压力大等;还有22人(8.87%)则报告同时具有上述两方面的疾病或问题。
这些调查结果充分说明:心理健康问题正严重威胁着监狱警察的生存状态,极大地降低了他们的生存质量。
(四)监狱警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监狱警察职业的特殊性及工作环境的局限性,直接导致了其在各个方面所承受的压力高于其他职业,这是造成狱警心理问题的最根本原因。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工作方面监狱警察的工作对象是最集中、最典型地反映社会阴暗面的罪犯群体,工作环境仅局限在高墙之内,工作任务对抗性强、危险性高。
监狱警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与罪犯面对面,要了解其犯罪史、案情,要触及其思想、灵魂,时刻处于阴暗氛围之中,很容易形成负性心境。
在工作过程中,改造的宗旨要靠对罪犯日常生活、劳动管理的方方面面来体现,这种全天候的、极具危险性和责任的管理对狱警的压力显而易见。
尤其在警力严重不足、监管设施条件差的情况下,压力在无形中增加了。
而且,目前大多数监狱缺乏现代化的监控设施,主要靠人的严防死守。
这是导致狱警工作处于超负荷状态的主要原因。
表现在狱警角色复杂化,往往集管教、教育与生产等多种角色于一身,直接造成一线狱警“8小时待遇,12小时工作量,24小时责任”的实际处境。
2. 社会方面由于监狱是收押和改造罪犯的特殊场所,这就决定了监狱警察的工作是管理在押犯。
由于受固有思想的影响,社会上一些人对监狱人民警察存在偏见,认为狱警在监狱中处于绝对强势地位,又有国家财政的大靠山,生活和工作上没有任何阻力。
然而,在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绝大多数人都在努力追求物质利益,在这种社会价值取向的影响下,监狱警察很容易将自身生活和工作的处境与社会上部分奢侈的富人进行比较,从而因强烈的反差导致心理的不平衡。
通过访谈得知,狱警认为社会地位低,不如其他警种,被人称为“二等警察”,加之社会上有些人对监狱存有歧视和偏见,加剧了有些狱警的心理失衡。
社会上的个别群体对狱警的不理解不支持,造成了他们对监狱职业的困惑,和对职业成就感、社会认同感的缺乏,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监狱警察心理失衡,成为了心理不健康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