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地理现代教学手段的使用摘要:传统的教学模式日益凸显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不足,已远远不能适合新课程“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不再是盛装知识的“容器”。
在网络化数字化地球的今天,电化教学是实现优化地理教学,提升课堂效率的极其有效途径,电化教学将声音、文表、图像、动态效果有机地融为一体,既形象逼真,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和主观能动性,又有利于培养水平型、智慧型、创新型的有用人才。
各个领域,计算机技术与教育相结合,产生了计算机辅助教学,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
实践证明,如果把计算机引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不但教学内容精简实用,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而且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教学质量。
广大的地理教师能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收集地理素材,制作出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界面友好,操作方便,灵活易用的地理课件,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地理教学中能够发挥其优势,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地理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
一、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日益凸显高中地理课堂教与学的不足。
(一)地理教学涉及面广,信息容量大,传统教学的表达难度大。
首先,课堂上的教学挂图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但挂图缺乏立体、动态效果,多层次的大容量信息无法表达,不利于学生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的思维发展。
其次,在课堂上教学板书、绘图、描画内容繁多,在有限的黑板上难以充分展示出来。
其过程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从而会影响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地理学科名词、概念、原理、规律多,往往需要建立模式图来分析,实现图文转换,分析研究自然界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规律,同时还需要了解世界各地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特征、生产发展以及人地关系等问题。
要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这些知识,更多地理解客观事物的发展状况非常必要,但一般的教学手段难以实现,这就妨碍了学生认知过程由会影响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三)地理学科的区域性和综合性特点突出,动态变化显著,传统教学难以适合时代要求。
当前地理教学在高中阶段分配的周课时量较少,但教学任务繁重,加上地理学科难度较大,被大家认为是文综合的“瓶颈”,往往使部分学生产生偏科现象,甚至干脆放弃,给教师正常授课带来很大困难。
地理教学如果要正常实行,亟需一种既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又用时少收获大的教学手段。
(四)地理课程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单靠传统教学的口头说教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地理教学中我国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内容丰富,素材多,但生动活泼、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的画面较少。
仅靠单调的说教形式一般难以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地理教学使用现代教学手段,有利于克服过去教学中的困难,提升教学质量。
电化教学在地理学科的教学使用中十分有效,因为地理学科的研究范围和内容相当广阔,不是每一种地理事物或现象都能够实行实地观察,很多知识仅靠书本上的静态图片和文字说明想达到较好的教育目的是比较难的,但通过电化教学技术所拥有的特殊效果,如:动态模拟、录像剪辑、背景拟音、图文并用、问题显示、超级联接等方式能将复杂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通过画面的展示、切换、组合、停顿、重复、叠加等方式得以突破,能够达到传统教学难以实现的教学效果。
同时,地理电化教学还能够提升课堂的信息容量;缩短教学时间,提升教学效率,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多元化。
一方面有利于提升学生在海量信息中捕捉有用的隐形信息的水平,另一方面,精美画面还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陶冶学生情操,优化课堂教学。
1、有利于学生由表及里、由知识到水平的发展过程的实现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将教育目标中的认知领域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地理教学采用电化教学手段有利于实现上述六个层次的目标。
电化教学过程主要是教师根据新教材内容和课标要求,选用合适的电教媒体(如电影、电视、录像、幻灯、投影等)指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水平的过程。
地理教学利用直观教具(如录像、投影等)能够把学生所学的知识具体形象、生动活泼、新颖而有趣地表现出来,为学生感知、理解、记忆创造条件。
同时,在一定水准上又适合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有利于充分发挥地理教学中的动态地图作用,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纵观多年全国的高考试卷,我们不难发现:有题必有图,无图不成题。
所以,地理教学一刻也离不开地图,地图是地理学科特有的形象材料,是地理学科的骨架,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地理现象、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和地理智慧。
所以,充分发挥地图的作用是地理教学的成功之母。
就高中课本来讲,大小图形有280余幅,另外还有高中地图册和与之配套的一些图形。
如何掌握好这些图的内容、发挥它的作用,是学好高中地理知识的关键。
如果用一般教学手段展示图的内容,会有一定的局限性。
而采取现代教学手段,就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它的作用。
3、有利于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捕获热点,全面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地理课中有很多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有时单靠老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费力,利用电化教学则形象直观,效果较好,它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掌握。
既可增加生动感,又利于知识的获取,从而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升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譬如:在《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课件里,制作了多个动画(二维动画、三维动画、视频动画),把“大陆漂移”、“海底扩张”、“喜马拉雅山的形成”、“褶皱”、“断层”、“火山的形成”等等都变成动画显示,学生看后一目了然,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再譬如“向斜成山,背斜成谷”这个动画,先把画面作成水平岩层,在内力的作用下,岩层慢慢发生变形弯曲,形成相对应的向斜、背斜,这时显示的图象是“向斜成谷,背斜成山”,然后再显示出背斜轴部在张力作用下容易发生张裂,遭受外力侵蚀的速度较快;相反,在向斜轴部产生局部挤压力,抵抗风化侵蚀水平较强,遭受外力侵蚀的速度较慢,差异性的侵蚀继续发展,使背斜部位成为谷地,向斜部位转为山峰,即“向斜成山,背斜成谷”。
这个动画的模拟显示,使学生难以理解的地形倒置现象变得形象、直观,印象深刻,清楚易懂,使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有利于培养水平型、创新型人才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培养水平的过程。
高中地理教学如何来完成这个使命?这里,我们来分析一下高中生的学习心态:一是求知欲望大,凡事喜溯本求源,二是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给地理教学带来困难。
所以,我认为,如果教学中使用电教手段,展开探究活动,组织案例分析,提出区域设想,就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展开丰富的想象,促动智力因素的发展,提升注意力,增强求知欲,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有了兴趣才会去思考、去探索、去练习、去创新。
5、有利于渗透德育教育,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教学中对学生实行德育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也是工作的重点。
要把德育教育融入地理知识的教学中,采用电化教学手段有独到之处。
例如,在讲到“地质灾害及防御”这个节时,在课堂上以2008年“5.12”大地震为案例,我国政府是如何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及全国人民是如何抗震救灾,灾后重建的实况录相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祖国的日益强大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
再譬如在讲到“我国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时,利用录像对比建国前后工业生产的状况,学生很容易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出结论:旧中国工业生产存有依赖性、片面性和落后性;而新中国的工业生产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现已硕果累累,快步迈入世界的前列。
学生通过实际材料的对比,油燃而生地产生了爱祖国、爱人民的强烈感情。
三、在现代地理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多媒体表现的知识应注意与教学内容相一致。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决不能不加选择的、凡是与地理教学相关的多媒体教材通通使用。
盲目增加知识和材料的容量,不停地演示,让眼花缭乱的学习内容在学生面前匆匆而过,学生忙于接受,无法对学习内容有深刻的理解、细致的思考,这样会使学生的思考水平受到防碍。
2、课堂上要善于把握与各方面的关系。
首先,要准确处理好多媒体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不能喧宾夺主,让教师人性化的讲解和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被取代。
其次,要处理好学生与多媒体之间的关系,在创设多媒体情境时,要留给学生必要的思考时间,从而达到知识和水平的提升。
第三,要处理好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准确处理多媒体和粉笔、黑板、普通教具、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
3、课堂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不要让过去的“人灌”变成现在的“机灌”。
教师在课前备课和课件制作过程中,应尽量表现出典型性、有适宜深度,而且具有多角度思维的信息,最大水准地启发学生智力,尽量减轻学生被动接受的负担,为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的发挥提供时间和空间。
4、从实际出发,灵活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方法。
“因地制宜”、“因课而异”,电化教学要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
即使多媒体完成了很多人力所不及的任务,也不能代替教师的全部工作,教学过程的诸多环节仍需教师来组织实施。
总来说之,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去完成高中地理教学任务,是教学中的一次飞跃,它能给地理课堂带来生机、带来活力。
虽然现代教学在地理教学中具有传统教学模式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也必须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加以选择。
否则,在无需多媒体技术参与,传统教学方式即能够达成教学目标的情况下去滥用多媒体技术,可能会造成喧宾夺主的结果,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反而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果。
所以,现代教学手段需要和传统教学模式有机地结合,扬长避短,这样才能全面优化高中地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