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性质(二)教学目的(三)课程内容及特色(四)教学与考核方式二、正文单元一:中国语文课程理论的发展专题一:中国语文课程的发展历程专题二: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论体系专题三:语文课程编制的基本要求专题四: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单元二:语文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专题一: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专题二:古代经典语文教学学程对我们的启示专题三:外国教学模式对语文教学的影响专题四:新时期语文教改经验模式的传播专题五:新世纪语文教学范式的转型单元三: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设计专题一: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建议专题二:初中语文知识教学的设计与实践专题三:阅读教学的设计与实践专题四:写作教学的设计与实践专题五:口语交际教学的设计与实践专题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与实践单元四:普通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设计专题一:普通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建议专题二:高中语文知识教学的设计与实践专题三:必修课阅读与鉴赏的教学设计与实践专题四:必修课表达与交流的教学设计与实践专题五:高中语文选修模块的教学设计专题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设计单元五:语文课程与教学评价的设计策略专题一:语文课程与教学评价的设计理论与策略专题二: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评价设计专题三: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系统设计专题四语文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和创造性三、参考文献一、说明(一)课程性质“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设计”课程是西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类课程之一。

本课程的实施不但关注新课程实施以来的前沿理论研究,关注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的热点问题,关注国外语文教育的科学理论和成功经验,而且关注中国古代国学教育的理论和教学成果;我们尝试一种“中西合璧、古今融通”的理论建构和实践设计途径,希望为学习者展示全新的理论视野和学习情境。

是一门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水平,努力培养合格乃至优秀语文教师的应用理论课程。

(二)教学目的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在于使他们了解中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和知识,习得基本的语文教学设计的能力和方法,树立热爱语文教育事业的信念,为将来的工作和自身的发展创造条件。

(三)课程内容及特色《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设计》由五个单元组成,设计指导与实践研讨是主旋律。

单元一是语文课程发展历程概述和语文课程的设计实践要求;单元二是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和语文教学范式的实践研讨;单元三是初中语文课程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语文知识的教学设计与实践指导;单元四是高中语文必修课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选修课系列以及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与实践指导;单元五是语文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基本理论,以及评价方法、评价工具的设计策略与实践指导。

本书内容有三个突出特点:首先是建构了语文课程发展的理论和语文课程设计的理论,总结了我国母语教育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这一部分新颖而独特,是全国同类教科书很少涉及的内容;其次是关于“不同声音”的建构,可以帮助学习者拓展视野,不受一家之言的桎梏,在不同思想不同设计的碰撞中实现自我超越;第三是呈现了一个鲜活而适用的“案例研讨系统”,有助于学习者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获得收益。

本书结构体系有三个特点:一是每个单元、每个专题的开篇均以中国古典文化的经典语段引入,每个学习活动均以古诗名句命名,使本书具有浓厚的中国语文教育特色;二是以“学习目标—知识链接—不同声音—案例研讨—资源拓展—专业反思”为线索,设计了跌宕起伏的学习过程,有助于学习者生成学习语文的情感波澜,促进自身教学智慧的发展;三是理论实践相结合,古今中外相结合,批判建构相结合,有助于学习者养成反思习惯与创新精神。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设计”课程共开设18周,每周3学时,共计授课时数54学时。

(四)教学与考核方式“中学语文教学课程与设计”课程采用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其中课堂教学包括讲授、讨论、参与式学习等方式;课外实践又包括教育见习、请专家讲座、观看教学录像、试讲、微格教学培训等方式。

“中学语文教学课程与设计”课程采用笔试与课程作业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二、正文单元一:中国语文课程理论的发展(8课时)教学要求:1.认识中国语文课程的发展历程与阶段特点2.解读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论体系3.明确语文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教学内容:专题一:中国语文课程的发展历程一、伦理性教育:20世纪前的古代“诗教”与“文教”二、知识性教育:20世纪的语文学科教育三、对话性教育:21世纪的语文课程专题二: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论体系一、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二、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三、语文课程的目标体系专题三:语文课程编制的基本要求一、语文课程编制的涵义二、语文课程编制的基本要求专题四: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一、语文校本课程的概念二、语文校本课程的特点三、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单元二:语文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10课时)教学要求:1.解释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2.了解外国教学模式对语文教学发展的影响3.知道新时期语文教改经验模式的时代意义4.掌握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范式转型的条件教学内容:专题一: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一、语文教学设计二、语文教学范式专题二:古代经典语文教学学程对我们的启示一、孔子“兴观群怨”学程二、孟子“知言养气”学程三、韩愈“吟诵-博览-提要-钩玄”学程四、朱熹“章句-训诂-讽咏-涵濡”学程五、王阳明“知行合一”学程专题三:外国教学模式对语文教学的影响一、赫尔巴特教学模式二、杜威的问题探究模式三、苏联文学教学模式专题四:新时期语文教改经验模式的传播一、目标模式二、活动模式三、兴趣模式四、主导模式五、自学模式专题五:新世纪语文教学范式的转型一、支架范式二、情境范式三、先行组织者范式四、丰富教学范式五、听读说写范式六、参与式学习单元三: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设计(12课时)教学要求:1.把握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建议2.借助理论知识设计阅读教学活动3.借助理论知识设计写作教学活动4.借助理论知识设计口语交际教学活动5.借助理论知识设计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学内容:专题一: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建议一、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导向性建议二、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操作性建议专题二:初中语文知识教学的设计与实践一、语文知识与语文知识教学二、初中语文知识教学的主要内容三、初中语文知识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四、初中语文知识教学设计的一般环节五、初中语文知识教学设计的基本策略专题三:阅读教学的设计与实践一、阅读与语文阅读教学的涵义二、阅读教学设计的目标和要求三、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的基本策略专题四:写作教学的设计与实践一、写作教学的涵义二、写作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三、写作教学设计的流程和步骤四、写作教学的基本策略专题五:口语交际教学的设计与实践一、口语交际教学的涵义二、口语交际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三、口语交际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四、口语交际教学的基本策略专题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与实践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涵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三、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要求与内容四、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的基本要求五、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要求第四单元普通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设计(12课时)教学要求:1.把握普通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建议2.掌握必修课程阅读与鉴赏的教学设计3.掌握必修课程表达与交流的教学设计4.明确选修课程语文模块开发与教学设计的要求5.知道研究性学习的意义与教学设计要求教学内容:专题一:普通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建议一、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导向性建议二、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操作性建议专题二:高中语文知识教学的设计与实践一、高中语文知识教学的要求二、高中语文知识教学的主要内容三、教材中语文知识的呈现方式四、高中语文知识教学设计的基本策略专题三:必修课阅读与鉴赏的教学设计与实践一、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理念与总目标二、必修课阅读与鉴赏的教学目标与要求三、阅读与鉴赏课的教学设计要求专题四:必修课表达与交流的教学设计与实践一、高中语文必修课程“表达与交流”内涵二、“表达与交流”在不同版本教科书中的呈现三、表达与交流课程的教学设计要求专题五:高中语文选修模块的教学设计一、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概述二、语文选修课的教学目标体系三、语文选修课模块的设计要求四、语文选修课教学的基本策略专题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二、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涵义三、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概述四、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设计要求五、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实施的途径和方法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践过程单元五:语文课程与教学评价的设计策略(8课时)教学要求:1.领悟语文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2.掌握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评价工具与设计方法3.掌握促进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工具与设计方法教学内容:专题一:语文课程与教学评价的设计理论与策略一、语文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性质与功能二、语文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实施要求三、语文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常用方法与类型专题二: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评价设计一、多元智力活动评价策略二、档案袋评价策略三、真实情景中的表现性评价策略四、语文考试与试卷设计专题三: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系统设计一、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二、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方法与评价工具专题四语文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和创造性一、语文教学评价的有效性二、语文教学评价的创造性参考书目:1.R·M·加涅.教学设计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R·M·加涅.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靳健、石义堂.现代语文教育学[M].甘肃教育出版社,1997.4.靳健.后现代文化视野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甘肃教育出版社,2012.5.靳健、马胜科.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1014.6.靳健、李金云、赵晓霞、张永祥.中学语文教科书设计与使用[M].高等教育出版社,101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