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FACE前言——海湾中枢,滨海水都涵江背山面水,水网环城,是莆田北部最重要的门户地区。
莆田向海洋发展的城市战略,对涵江提出新的发展使命,要求涵江拓展兴化湾,成为莆田东翼的发展引擎。
海洋赋予了涵江新机遇,同时也对涵江的城市空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本次城市设计提出了“海湾中枢,滨海水都”两大设计主题作为涵江应对未来挑战的重要建议。
海湾中枢——构建城市发展框架我们以大兴化湾作为发展视角,从协调兴化湾的整体发展为初衷,在此前提下提出了涵江的城市发展框架。
这种城市发展框架由“功能定位、功能结构、交通体系、成长路径“等重要决策所构成。
这些决策将构建起一个具有弹性,并充满活力的城市发展纲领与框架,让涵江成长为兴化湾的海湾中枢,实践其向海湾发展的城市理想。
海湾中枢——构建城市发展框架涵江需要一个全新的城市形象,我们从涵江的山海环抱的生态格局、海洋带来的空间机遇、以及浓郁的水乡风情入手。
提出一个以“生态城市、滨海城市、水网城市“为主要空间设计概念组成的滨海水都,在此发展概念下,提出一系列城市空间设计的框架,并明确起涵江未来的城市意向,让涵江成为一个面向21世纪,矗立在兴化湾中央的滨海水都。
行政中心新城商业中心商贸城西部新城商务商业区西部新城研发区新涵都市工业区白塘湖旅游休闲区居住生活服务中心电子信息产业园高新工业产品市场01030204050607080910临港产业园区水产及农产品市场食品加工园货运站港口物流区临港产业服务中枢滨海展示会务中心滨海产业研发区滨海居住区滨海商住区11131214151617181920滨海商务金融区湿地公园城市绿廊游船码头城市公园212322242525080808080625050403070201020910202021222124191918232319191724151413121616规划范围影像图本次涵江区总体城市设计,规划范围北起囊山,南抵兴化湾,西至莆田城市绿心,东临萩芦溪,总规划面积约98平方公里,是莆田主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莆田东翼重要的产业基地。
莆田提出了跨溪面海发展的城市战略,这种城市空间结构的转型,将涵江推向了广阔的兴化湾,涵江由此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天地,涵江的未来值得期待。
规划研究范围:114平方公里REGIONAL OVERVIEW 概况REGIONAL OVERVIEW⏹区位优势莆田城市空间结构图涵江城区内尚有部分农田以及村庄等可利用土地,更为重要的是,为实现既有的发展战略目标,涵江区将进一步向兴化湾拓展。
提出填海兴建40平方公里的临港新城,城市空间由此得到巨大的释放,为涵江的产业升级与城市发展带来空前的机遇。
⏹城市发展空间涵江地处莆田东北,濒临兴化湾南岸,北距江阴港仅9海里,南离湄洲湾秀屿港54海里,距台中100海里,有史以来一直是东南沿海重要的对外通商口岸。
未来莆田将形成一心三片的主城格局,涵江将作为东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毋庸置疑。
土地使用现状图涵江区区位图概况交通条件支撑区域道路交通设施规划图区域大型交通设施规划图交通设施现状图随着境内“两高、两铁、三站、五通道”交通大格局的逐步形成,高速公路的扩建,输港公路的实施,以及涵江高铁站与可以预期的城际轨道,涵江将成为莆田地区交通网络最便捷区域。
概况REGIONAL OVERVIEWChapter 1 任务解析——驶向大兴化湾时代的滨海水城Interpretation of Tasks1.1 任务一:制订兴化湾时代下的城市发展框架Task One: To Make Development Framework in Xinhua Bay Era 1.1.1 莆田赋予新使命,涵江迈入兴化湾时代1.1.2 聚焦兴化湾,涵江需要建构海湾视角的城市战略1.2任务二:创造特征鲜明的滨海水都Task One: To Create Unique Coast-side Water City1.2.1 海洋蕴藏新机遇,涵江将转型为滨海城市1.2.2 闪耀兴化湾,涵江需要创造兴化湾的滨海城市典范Chapter3 总体城市设计——打造兴化湾的“滨海水都”General Urban Desing3.1 总体设计策略Urban Design Strategies3.2 生态城市——让山海在城市中聚首Ecology Urbanism: Connecting Mountains and Waters3.2.1 界定——明确生态元素与作用3.2.2 组织——建立山海连接的生态系统3.2.3 细化——依托生态构建的城市景观3.3 滨海城市——让海洋气息弥漫在城市Coastwise Urbanism: Embracing the ocean3.3.1 辐射型廊道——通向大海的手指3.3.2 活力岸线——水岸新生活3.3.3 莆田新地标——滨海新形象3.4 水网城市——让水来组织城市Water Urbanism: Water Network As the City’s Structure3.4.1 案例借鉴——世界上的水网城市3.4.2 建构水都市——以水确定城市肌理3.4.3 建构水空间——以水组织的城市公共空间Chapter4 重点地区设计Detailed Urban Desing4.1 滨海新城Coast-side New Town4.1.1 设计构思与功能布局4.1.2 总平面设计4.1.3 重点空间与景观标志4.1.4 景观系统4.2 行政及商业中心区Administrative and Commercial Aera4.2.1 设计构思与功能布局4.2.2 总平面设计4.2.3 重点空间与意象4.2.4 景观系统设计4.2.5 行政服务中心设计4.3 滨海临港产业区Coast side Industrial Area4.3.1 设计构思与功能布局4.3.2 总平面设计4.3.3 核心设计理念4.3.4 重点空间与景观标志4.3.5 景观系统4.4 商贸服务区IMAGES OF WATER LIFE4.4.1 设计构思与功能布局4.4.2 总平面设计4.4.3 重点空间与景观标志4.4.4 景观系统Chapter 2 城市发展框架——建构兴化湾的“海湾中枢”Urban Development Framework2.1 功能定位研究——画下大兴化湾时代下的发展航标Position and Programming2.1.1 兴化湾发展现状2.1.2 案例借鉴与研究2.1.3 发展潜力评估与策略制订2.1.4 功能定位2.1.5 功能体系构成2.2 城市功能框架——融入兴化湾的城市功能框架Urban Development Framework2.2.1 区域功能架构2.2.2 城市功能结构2.2.3 功能分区2.2.4 土地利用规划2.2.5 功能区域规划2.2.6 开发建设控制2.3 城市联系网络——连接湾区与城市的交通体系Transit Infrastructure2.3.1 区域交通规划2.3.2 内部道路交通规划2.3.3 建立绿色的快速公交网络2.4 城市生长路径——与兴化湾共成长的发展计划Phasing2.4.1 城市生长动力机制研究2.4.2 初步阶段:综合产业基地2.4.3 成长阶段:创新型临港产业城市2.4.4 成熟阶段:海湾服务中枢2.5 近期实施研究Implementation Projects in Short Term2.5.1 项目选址研究2.5.2 填海区实施研究2.5.3 基础设施协调目录CONTENTSCHAPTER 1任务解读——驶向大兴化湾时代的山海水城INTERPRETATION OF TASKS1.1.1 莆田赋予新使命,涵江迈入兴化湾时代1.1任务一:制订兴化湾时代下的城市发展框架⏹莆田,连接福厦的海西战略节点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制订;ECFA 协议的签订;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让处于厦泉漳与福州都市区两大极点的辐射中的莆田,成为海西沿海城市发展带中的重要节点。
区域发展的优越机遇,重大基础设施的支撑,带来了莆田的产业转型,并制订下向海发展的空间战略选择。
Task One: To Make Development Framework in Xinhua Bay Era⏹涵江,逐鹿兴化湾,驱动莆田城市新战略在莆田的向海发展战略中,希冀通过湄洲湾与兴化湾的两架马车,驱动莆田的海洋发展战略,分别衔接福州以及厦门。
这两个湾区将成为莆田未来的动力引擎,是莆田发展战略的核心地带。
扼守兴化湾的涵江被赋予了开拓兴化湾,衔接福州都市圈,以湾区临海经济带动莆田发展的历史任务。
涵江正式进入兴化湾时代。
莆田临港产业发展预测时间港口吞吐量(万吨)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例2010年300030%2015年700050%2017年1000070%海西城镇群分布图城市发展空间结构图港口吞吐量(万吨)港口吞吐量(万吨)120001000080006000400020002010年2015年2017年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例(%)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例(%)2010年2015年2017年403020100807060501.1.2 聚焦兴化湾,涵江需要建构海湾视角的城市战略Task One: To Make Development Framework in Xinhua Bay Era在莆田两个湾区,两架马车的海洋发展战略下,涵江不再是一个内陆的城市,它未来的发展空间将聚焦在兴化湾,与兴化湾北侧的江阴港,南岸的北高-石城片区共谋发展。
关于涵江的城市发展框架必将基于整个兴化湾视角进行讨论,制订海湾视角的城市战略,我们认为这种城市战略的制订是本次规划的核心任务之一,应从四个方面进行考虑:1.1任务一:制订兴化湾时代下的城市发展框架兴化湾城镇带分析图明确功能定位追随兴化湾未来的发展进程,理清兴化湾周边城市的角色,制订适宜自身发展的功能目标。
1制订功能框架因应发展目标,制订一个具有弹性,能与兴化湾沿线城市协调发展的功能布局与框架2建构湾区交通提供一个可促进湾区交流,港城互动的城市交通体系。
3描绘成长路径针对涵江的现实状况,提供一种有计划,有逻辑的城市建设计划。
41.2.1 涵养蕴藏新机遇,涵江将转型为滨海城市随着城市往海洋发展,木兰溪与荻芦溪两侧环抱,这将全面的改变涵江既有的空间特征,涵江从一个内聚的水乡城市将转变为一个外向的滨海城市。
⏹现状空间特征:背山面海的侨乡水城1.2任务二:创造特征鲜明的滨海水都Task two: To Create Unique Coast-side Water City涵江是一个具有浓郁水乡风情的侨乡城市。
就空间特征而言,涵江是兴化千年古镇,背山面海,区内水网密布,景色优美,有“东方威尼斯”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