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业遗产保护

工业遗产保护

工业遗产保护薛璐(郑州大学 11级建筑学二班 20110910230)摘要:自20世纪末以来,工业遗产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作为记载工业文明历史的特殊类型的文化遗产,工业遗产具有历史、科技、美学、经济、教育和精神等价值。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的调整,大量的工业生产逐渐衰退,大多数工厂作为计划经济的产物,不再适应市场的需要,已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许多有历史文化价值和纪念意义的工业遗产而又并未作为指定文物的工业建筑正急速地从城市中消失。

直到近年来,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才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如何对待这些废弃的工业遗产;如何在巨大的城市空间发展需求和土地供给日益短缺的压力之下,合理地利用工业遗产;如何既妥善地保护工业遗产又有利于城市更新;应当尤其重视并加以重点研究。

关键词:工业遗产;模式;方法;保护一、研究的原因和目的自 20世纪80年代以来,工业的遗产保护在许多老牌工业化国家和国际社会得到了极大的重视。

然而,由于对工业遗产的认识不足,更多地区的人们至今尚未充分认识到其价值,这致使全球范围内的工业遗产在过去的两个世纪里遭受了大量毁坏。

深刻理解工业遗产的价值,提高人类的工业遗产保护意识,在更多地区推进工业遗产保护已是刻不容缓。

我国从19世纪末民族工业的兴衰,到建国后辉煌的工业史,都留下了丰富的工业遗产。

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使得许多有价值的工业建筑在城市开发建设中被拆毁。

直到近年来,中国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才逐渐被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随着城市产业结构和使用功能的巨大变化,城市的发展建筑,城区内的旧工业区日渐废置。

如何对待这些废弃的工业遗产;如何在巨大的城市空间发展需求和土地供给日益短缺的压力之下,合理地安排工业遗产的存废,既妥善地保护遗产又有利于城市更新,正确解决新区域的开发与工业遗产利用之间的矛盾等问题,应当尤其重视并加以重点研究。

目前,我国尚未形成对工业遗产进行系统筛选、认定和重新利用的体系[1]。

虽然关于工业建筑重新利用或工业景观改造的研究虽没有上升到遗产保护的高度,却积累不少宝贵的经验。

少数一些艺术家及设计师改造工厂及仓库的个人行为,如北京的798工厂,上海的苏州河老仓库和杭州杭印路49号,发展到现如今自上而下的政府宏观控制而形成较为规范的创意产业聚集区,如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的设计。

些行为使工厂的原有功能彻底发生改变,以历史展览、艺术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等多种方式呈现在市民眼中。

使旧工业区的产业形象与发展中的城市达成了某种和解,对城图1 北京798市的影响都极具研究价值。

二、工业遗产的价值构成1、历史价值早期的或者是开创性的遗产资源拥有特殊的历史价值。

每一项工业遗产资源都记录着特定历史时期的工业活动信息,这些信息对于人类了解工业文明的发展、工业文化等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对认识普遍的、或某类工业活动和过程具有典型的、重要的意义;它们是历史的遗存物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给历史以质感,并成为历史的载体。

通过工业遗产的保留和保护实现解释和印证历史事件,传递历史信息的目的。

2、社会价值工业遗产记载了普通大众的生产和生活,是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基础;人们在生产活动中既体现自我价值获得其应有的收入,又对社会作了贡献。

工业生产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发挥的作用,以及政治和社会对生产的影响,这正是工业遗产社会价值的体现。

在工业遗产的参观过程中,从技术、历史、文化等各个方面游客都可以受到一定程度上的教育。

所以,它具有认识和教育作用,与其他文化遗产一样,工业遗产对于历史和工程教育而言是无法替代的现场教材。

欧美国家的许多工业遗址已经被作为教学基地,把工业遗产保护、宣传和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3、艺术价值在工厂建筑的规划设计,体现了那一历史时期建筑艺术发展史的风格、流派、特征。

工业建筑、构筑物、机器设备等工艺技术方面代表着当时先进的技术,具有艺术表现力、感染力和美学价值,它们启发后代人创造性思维的启智价值,表现出一种特殊的时代精神,一种钢铁构建起来的几何美学,一种复杂与简练的综合体,比如统领 20 世纪工业设计的包豪斯主义。

4、经济价值《下塔吉尔宪章》提出:“将工业遗址改造成具有新的使用价值使其安全保存。

这种做法是可以接受的。

而遗址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情形除外。

新的使用应该尊重重要的物质存在,维持建筑最初的运行方式尽可能的与先前的或者是主要的使用方式协调一致[2]。

保护再利用工业遗产能避免能源的浪费,强调其可持续发展。

通常建筑的物质寿命总是比其功能寿命长,工业建筑大都结构坚固,具有大跨度、大空间、层高高、内部空间使用灵活等特点。

因此,对工业建筑进行改造再利用免去了拆除重建的巨大费用,比起重建可省去主体结构及部分可利用的基础设施所花的资金,改造之后也可以作为游览地或者其他功用以产生经济效益,并且可以吸纳闲置的劳动力,制造就业机会。

三、工业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及现状1、国外工业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国外的工业遗产保护活动起源于英国。

早在 19 世纪末期,英国就出现了“工业考古学”,强调对工业革命与工业大发展时期的工业遗迹和遗物加以记录和保存,这一学科使人们萌发了保护工业遗产的最初意识。

并因为逆工业化影响下国家或地区工业制造业的衰退而得以快速发展。

罗伯特把工业遗产保护的产生归因于制造业下降造成福特制下的原始经济活动消失,这些原始的工业活动具有保护价值,并可作为旅游资源开发。

我国学者李蕾蕾认为工业遗产保护最早是起源于英国,因为英国工业革命最早发端的国家,它是世界近现代工业的发祥地。

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导致了加速人类文明进程的工业大革命。

19世纪中期,工业遗产保护问题在英国开始引起重视,并出现了有关工业遗产的展览。

但有关工业遗产的研究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正式出现,60年代后取得较快发展。

1986年,英国的铁桥峡谷作为工业遗产首次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铁桥峡谷”揭开了保护运动的序幕,它是世界上第一座钢铁桥梁,也是工业革命的诞生地。

英国在发起这项运动中作出过较大贡献。

时至今日,英国的许多老厂房都被保存了下来,其中有一些作为公共开放空间,有作为博物馆向大众展示的,更有一些已被更新改建,成为商场、酒店等场所[3]。

直到20世纪70年代,人们对自身的生存环境和人类文化价值的危机感日益加重在经历了现代主义初期对环境和历史的忽略之后,传统价值观重新回到社会,环境保护和历史保护成为普遍的意识。

随着传统工业的衰退,环境意识的加强、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遗产改造再利用的项目逐渐增多,这也为工业遗产的改造提供了技术保证。

国外工业遗产研究历程中,欧洲理事会及 1978 年组成的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欧洲理事会主要是关注欧洲;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则是一个世界性的工业遗产组织。

正是在这两个机构的领导和组织下,工业遗产保护研究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1985 年欧洲理事会以“工业遗产,何种政策?”1989年以“遗产与成功的城镇复兴”为主题召开的国际会议上,及在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的历届大会上涌现出了相当多的有关工业遗产的研究论文、专题报告,这些学术成果中有不少涉及工业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的研究。

图3 英国德文特河谷纺织厂德国福尔克林根钢铁厂德国措伦二号四号矿井2、我国工业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工业遗产保护在世界范围内的历史不长,在我国时间更短,主要原因是由于西方国家比中国更早进入主要产业升级期,所以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都还处于探索起步阶段。

截至 2006 年8月底的统计,《世界遗产保护公约》的签约国共182个,其中有23个签约国拥43项世界工业遗产。

中国共有33项世界遗产,然而其中只有一项是工业遗产,而且还是古代工业遗产——都江堰水利灌溉系统(图4)。

从拥有工业遗产项目数与该国总遗产项目数的百分比看,中国排名第20位。

工业遗产拥有比例较高的是5个欧洲国家:比利时、英国、瑞典、法国和德国。

目前,中国只有“大庆油田第一口油井”、“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图3.2)等11处工业遗产成为“国保”单位。

2006年还有9处近现代工业遗产入选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 年 4月18日“国际古迹遗址日”主题为“聚焦工业遗产”,在无锡举行了首届中国工业遗产保护论坛,形成《无锡建议》。

在“文化遗产日”前夕,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专门为遗产日撰写了“关注新型文化遗产--工业遗产保护”长文,文中包括:“工业遗产保护的国际共识”、“工业遗产的价值和保护意义”、“工业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国际工业遗产保护的探索”、“我国工业遗产保护的实践”、“关于保护工业遗产的思考”几部分,全面深入地阐述了工业遗产保护的科学内涵,强调要注重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工业遗产保护。

国外由于工业化进程早于我国,在对工业遗产保护研究、涉及内容、管理措施以及保护利用模式等方面早于我国。

但是随着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人们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程度不断提高。

我国的工业遗产保护已经从过去对相关概念诠释、理论介绍、案例借鉴,逐渐过渡到探索我国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以及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从民间的个体保护上升到政府主导下的全民保护。

尽管我国在工业遗产保护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在局部的研究和实践方面仍然取得了让世人瞩目的成绩。

四、工业遗产保护的措施、模式及方法研究4.1、工业遗产保护的措施4.1.1、建立完善的保护机制工业遗产保护的良性发展,需要健全和完善工业遗产保护机制。

保护机制是由政府、工业企业、开发商三者共同协商,互相协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任何一方的职能缺失都会致使保护机制的失效,从而影响工业遗产保护的发展。

完善的保护机制应当由政府牵头,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加大公众图4 都江堰水利灌溉(属广义范围的工业遗产)图5 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投资,以及补助、贷款、共同投资等政策,引导建筑的再开发利用从而带动对工业遗产的重点关注。

我国在工业遗产保护虽处于初级阶段,但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由政府投入启动资金以完善待改造的旧工业区内的基础设施,然后卖给开发商并由其进行投资改造开发。

政府可以为有良好规划构想但资金不足的企业提供部分资金或帮助企业获得贷款。

同时,政府应对整个区域结构进行规划调控,对一些如保持原有建筑风貌等的具体改造也可制定相应的限制规定。

同时,作为一项有着社会价值的工程,社会公众同样有义务为工业遗产的保护出一份力。

比如在费用筹集方面,除了政府支持之外,社会募集资金也应占有一定比重。

4.1.2、完善相关法律和法规现行文化遗产保护法规在有关工业遗产的保护方面不够明确和完善,有待在进一步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加以充实。

因此应尽快开展工业遗产保护相关法规、规章的制定工作,使经认定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业遗产通过法律手段得到强有力的保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