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世界历史全册综合试卷及答案九年级下学期综合历史测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共同之处是:()A.都是由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B.帝国主义性质的大国集团C.政治经济一体化集团D.代表不同意识形态的大国集团2.二战后,为了加强控制西欧,从经济上稳定欧洲资本主义制度,美国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 A“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C北约的成立D华约的成立3.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维护人权、制止“种族清洗”的旗号,轰炸南联盟;2003年3月,美国在未取得联合国许可之下,对伊拉克宣战。
这充分说明:( )A.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B.国际间竞争愈演愈烈C.霸权主义是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D.和平与发展不可兼得4.下列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B.发展中国家应全力抵挡和阻止C.是科技发展的必然产物D.对于发展中国家是一柄双刃剑5.下列对当今世界经济、政治发展认识不正确的是:()A.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深化B.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C.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D.经济全球化只对发达国家有利6.二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战;德国人研制成功的液体燃料火箭用于空袭英国;1946年美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投入使用,最初用来计算炮弹弹道。
以上史实表明:()A.战争客观上加速了新科技革命的到来 B.科技革命是战争的导火线C.科技进步与否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D.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二战爆发7.科技的进步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今天,我们可以①乘坐火车外出旅游②通过电脑上网查阅资料③用电话与同学联系④收看卫星传送的奥运盛况。
其中得益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新发明的有:()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8.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18年,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平均每年为2.3%,而在1950~1970年的20年间,平均每年的经济增长率达到5.3%。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增长,有80%以上是靠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又有80%以上是靠采用新的科学技术达到的。
对以上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完全适应生产力的发展B.反映了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主要是新科技成果运用于生产过程的结果C.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D.科技进步越来越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动力和经济增长的源泉9.某著名文学作品描写了青年克莱德为追求“上等人”的生活,堕落成杀人犯,因为他看到的一切都是以金钱作为衡量的标准,有钱便是德,无钱是罪过,上帝不关心穷人的死活。
这部作品是:()A.《静静的顿河》B.《美国的悲剧》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D.《约翰·克利斯朵夫》10.画家毕加索创作的最著名的反法西斯的大型壁画是:( )A《最后的晚餐》B《格尔尼卡》 C《和平鸽》D《记忆的永恒》11.如果有人告诉你,20世纪70年代后,资本主义世界逐步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这“三足”肯定不包括下列哪一个国家:( )A.欧共体 B.日本 C.中国 D.美国12.许穆同学暑假期间旅行到某地区,发现当地大多数国家的居民拥有统一的护照,使用统一的货币。
他所到之地属于:( )A.欧洲 B. 非洲 C. 大洋洲 D. 美洲13.20世纪50~70年代是西方经济快速恢复和发展时期,其中,西欧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C.意大利 D.联邦德国14.20世纪六七十年代,当美国、西欧和日本的经济飞速发展时,我国正处于:( )A.文化大革命时期 B.大跃进人民公社化时期C.改革开放新时期 D.新中国建立并巩固新政权时期15.这是流行于前苏联的一则笑话:某主妇到食品店买肉。
“有肉吗?”“没有。
”“那牛奶呢?”“我们只管卖肉,过街那家店看有没有牛奶卖?”这则笑话:()A.赞扬苏联人特别有幽默感B.说明社会主义制度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C.讽刺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带来的物质短缺问题D.表明苏联人特别爱吃肉、喝牛奶16.关于苏联改革,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把苏联改病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死了”。
这句话中“改死了”即指苏联解体。
从实质上分析,苏联解体:()A.国家四分五裂 B.国家名称发生变化C.社会制度发生变化 D.执政党失去了政权17.东欧剧变的实质是:()A.各国政党变化B.各国国名变化C.经济制度变化D.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18.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
在亚洲,英国殖民者的“蒙巴顿方案”对印度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其划分的原则是:()A.按居民的宗教信仰B.按历史沿革C.按行政区划D.按与英国的关系19.1960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是由于在这一年:()A.埃及通过“七月革命”赢得了真正的独立B.在非洲大陆上有17个国家取得独立C.法国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D.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瓦解20.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领导人阿拉法特1974年在联大的演讲中说:“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不要让橄榄枝从我手中失落。
”对此正确的理解是:()A.巴以矛盾和冲突不可调和B.巴勒斯坦人民热爱和平,崇尚自由C.巴勒斯坦人民希望以暴制暴D.中东和平进程希望渺二.辨析题(本大题有3小题,共12分。
请写出试题中错误史实或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21. 1917年11月,俄国十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取得了胜利,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由此诞生。
错误:理由:22.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召开华盛顿会议,确定对德国进行军事占领,成立联合国和承诺对日作战。
错误:理由:23.英法联军在诺曼底登陆,成为二战的转折点,此后盟军逐渐转入反攻。
错误:理由: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小题15分,第22小题18分,共33分。
)24.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两极格局崩溃后,世界进入新旧交替、向多极化过渡的时期,出现了“一超多强”的局面。
美国在近期仍将保持世界惟一超级大国的地位,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材料二:20世纪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一个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导致了世界格局的三次大变动。
材料三:各国人民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村”里,应该携手合作,共同努力,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请回答:(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什么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以哪两个国家为首的两极格局?(4分)(2)“冷战”政策军事上的表现是什么?(2分)(3)两极格局结束以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着深刻变化。
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趋势是什么?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又是什么?(4分)(4)当今世界两大主题是什么?(2分)(5)现今美国的波音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飞机制造公司,在世界各地区不同的航线上,有成千上万架波音公司产的波音飞机,中国的工厂也为波音飞机生产部分重要配件。
这说明世界出现了经济发展的新趋势,请为中国如何应对这一发展趋势提出一条合理化的建议(3分)25.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苏两国都进行了改革,然而改革的结果却不同,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大声疾呼要对国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和改造。
1986年,通过了经济改革纲领,会后又颁布了一系列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法令,由于经济改革阻力太大,成效低下,戈尔巴乔夫又仓促转向政治体制改革。
1990年3月,修改宪法,取消苏共的法定领导地位,实行总统制和多党制。
在“政治多元化”和“公开化”的口号下,无政府状态在全国迅速蔓延,罢工浪潮此起彼伏,反对党纷纷成立,民族分离、国家分裂势力迅速抬头。
材料二:这些事情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
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更多的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
这些事情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现优越性。
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钱其琛回答《世界知识》记者问题时的发言材料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世界风源急剧变幻的情况下,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20世纪八十年代苏联改革的结果怎样?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导致苏联改革出现材料一中结果的客观历史因素是什么?(4分)(2)东欧剧变从哪一年开始的?请根据材料二,简述东欧剧变的原因?(4分)(3)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巨变,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这说明()(3分)A.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 B.资本主义比社会主义更加具有优越性C.社会主义理论不科学D.社会主义道路只适合中国(4)对比以上三则材料,分析中国改革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5)谈谈社会主义国家从东欧剧变中应吸取什么教训?(3分)四.探究题(15分)26..美国、俄罗斯(前苏联)是当今世界上具有巨大影响力的两个大国。
根据所学内容,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活动主题:走进美俄天地步骤一:解读材料,走进历史美俄关系一直是世界大国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
曾经他们一度成为了同仇敌忾的盟者,当把敌人打败后,他们却又变成了势均力敌的仇者,美洲的古巴、亚洲的阿富汗都留下了他们争霸的痕迹。
也许在《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的漫画中,赫鲁晓夫的大汗淋漓就已经暗示了最终的结局,美国如愿以偿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然而,俄罗斯作为前苏联的主要继承者也是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
军事实力的强大,仍使俄国成为牵制美国的重要力量。
(1)“他们一度成为了同仇敌忾的盟者”是在什么时期?(2分)(2)“当把敌人打败后,他们却又变成了势均力敌的仇者”,他们正式成为仇者的标志是什么?(2分)(3)“赫鲁晓夫的大汗淋漓就已经暗示了最终的结局”,最终的结局是什么?(2分)步骤二:画面回放,再现历史图一:《北大西洋公约》签字仪式图二:《华沙条约》签字仪式(4)图一、图二再现了北约与华约两大组织的建立场景,《北大西洋公约》是哪一年签订的?这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建立标志着什么局面的形成?(4分)步骤三:关注现实,展望未来(5)关注美俄两国关系方面的时政,你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收集材料?(2分)(6)让历史告诉未来,请你就美俄关系的发展前景发表你的见解。
(3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6 AACBD 6—10 ABABB 11—15 CADAC 16---20 CDABB二.辨析题21.错误:十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理由: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沙皇专制统治是被俄国二月革命所推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