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旅游业市场分析及策略选择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及其意义1.1.1甘肃旅游业概述1.1.2甘肃旅游业迅速发展................................1.1.3旅游业得到甘肃政府高度重视...1.1.4甘肃旅游业研究意义.................................1.2国内研究现状第二章甘肃旅游业分析........................................2.1 甘肃旅游业现状STWO分析 ..............................2.1.1优势分析2.1.2劣势分析2.1.3威胁分析2.1.4机遇分析2.2 甘肃旅游业发展症结.......................第三章甘肃旅游消费者产业链分析分析.....................3.1不同类型消费者分析3.2产业链分析第四章甘肃旅游战略选择....................................4.1 STP战略4.2大旅行战略4.3增长极战略4.4品牌战略营销结论............................................................ 致谢............................................................参考文献........................................................摘要Abstract第一章概述1、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1.1选题的背景1.1.1甘肃旅游业概述甘肃省的旅游资源丰富多彩,类型多种多样,除海洋和岛礁等外,拥有中国其他地区所有旅游资源类型,总体上可以概括为四种类型:“文化甘肃、生态甘肃、民族甘肃、现代甘肃”。
首先,“文化甘肃”。
甘肃省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有丝路文化、红色革命文化、长城文化、黄河文化、始祖文化等多元文化。
中国著名旅游标志铜奔马和中国邮政驿使图分别出土于武威市和嘉峪关市。
全省现共有2处世界文化遗产,26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座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72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其次,“生态甘肃”。
甘肃省自然风光类型多种多样,雄浑壮观,有森林草原、峡谷溶洞、砂林妙景、丹霞风貌、大漠戈壁、冰川雪峰等多种类型的自然奇观。
全省现有1个世界级生物圈保护区,3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4个国家地质公园,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23个国家森林公园。
再次,“民族甘肃”。
甘肃省自古以来就是多个民族聚居的省份,现共有55个民族成分,其中千人以上的民族有16个,独有民族3个,其民俗风情独具特色。
最后,“现代甘肃”。
甘肃省有闻名中外的现代化钢城和航天城酒泉、镍都金昌、石化城。
已创建8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8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0个国家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工业旅游等新业态不断涌现。
甘肃省以优势的资源为基础,围绕树立“精品丝路,多彩甘肃”的品牌形象,重点打造了甘肃丝绸之路全景游、大香格里拉旅游线、华夏文明黄河风情旅游线、红色旅游和古三国历史遗迹旅游等旅游产品,特别是丝绸之路全景游在国内外都有很高的知名度。
国家旅游局向世界主要推举的12条国家级旅游线路中,丝绸之路、红军长征、黄河文明、万里长城、青藏铁路5大旅游线路都与甘肃密切相关。
兰州也逐步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旅游集散地。
1.1.2甘肃旅游业迅速发展因受到经济发展水平总体落后的制约,到2006年,甘肃省旅游业综合收入全年仅有80亿元。
据最新调查显示甘肃省旅游业综合收入自2008年以来,以每年超过25%的速度连续4年迅猛增长,到2011年,增长速度更是超过了40%。
2012年8月,甘肃省举办的第二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实现一个月综合收入突破100亿元。
旅游综合收入相达到全省GDP的比重达的5.7%,以上数据显示旅游业已成为甘肃省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甘肃省旅游收入从100亿元到200亿元的增长只用了3年时间,从200亿元到300亿元的增长也只用了一年时间,其发展初显跨越态势。
2011年,全省旅游总人数达到5835.6万人次,同比增长36%。
全省旅游总收入更是达到333.7亿元,同比增长40.68%。
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的6.65%。
全省年人均出游率首次达到2次以上。
这充分说明了甘肃旅游产业具有广阔发展潜力,我们能好好利用资源,一定能够打造成甘肃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
目前甘肃省现已形成了“住、食、行、游、购、娱”六要素比较齐全的旅游产业体系,全省现有旅行社392家,其中赴台游组团社2家,出境游组团社9家。
旅游星级饭店也有314家,其中五星级3家,四星级38家,三星级128家。
比较成熟的旅游景区共有236处,其中A级旅游景区137家,5A级旅游景区2家,4A级旅游景区40家。
取得导游从业资格证人员8936人,已注册导游人员6486人,其中双语导游888人,出境旅游领队人员249人。
到2011年甘肃省创建了120个旅游村、2254户农家乐,乡村旅游人数达到1080万人次,乡村旅游年收入达12.5亿元。
以上说明甘肃旅游的接待能力逐步提高,这将有力地推动了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张。
1.1.3旅游业得到甘肃政府高度重视2009年12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首次把旅游业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
接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12处提到旅游业发展问题。
随后,甘肃省旅游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纲领性文件《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出台。
2010年9月27日,甘肃省旅游业历史上规格最高的全省旅游发展大会召开,会上要求“像重视农业那样重视旅游业,像抓工业强省那样抓旅游业发展。
2012甘肃旅游工作会议上成立了旅游产业发展的领导机构。
旅游产业定位更加明确。
旅游发展资金明显增多。
按照省政府确定的2011年20项旅游重点工作分解表,各部门、市州制定具体措施,14个市州均与县(区)签订目标责任书,逐一落实。
产业融合进一步深化。
甘肃省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多数成员单位出台助推旅游发展的具体政策,旅游部门与外宣、文化、林业、农牧、工商、商务、民航、铁路、交通、金融等部门的合作交往日益密切,旅游业与一、二、三产业的融合继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法规建设取得突破。
还修订了2006年颁布的《甘肃旅游条例》,省人大第二十三次会议于9月29日审定通过,定于元月1日正式施行。
1.2研究意义旅游业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它已经和汽车业、石油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
旅游业一般分为国内旅游业和国际旅游业。
国内旅游业是为国内旅游者服务的一系列相关的行业,它关系到为国内游客提供膳宿供应设施、旅行方式和其它各种事物。
近几年来,我国的旅游业发展迅速,但是比较而言,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尤其是经济相对落后的甘肃省市旅游业发展的广度深度都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一步步提高,人民对旅游消费的需求将一步步上升,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显重要。
在甘肃省内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因此,探讨和研究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国内研究现状及分析我国国内旅游覆盖面广,发展迅速,但是总的说来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低水平、大众化、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
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发展速度的增长要求。
从总的旅游人数和回笼货币来看,旅游人数和次数有明显的稳步增加,旅游消费额也逐步提高。
从旅游消费方式和旅游消费结构来看,绝大部分属于观光旅游,文化型、享受型极少。
即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型旅游活动较多,而修学、健身、寻根、考察、探奇、了解风土人情的专项特点旅游活动少。
一般游客住低档旅馆,饮食简单。
从旅游的地域性和客源分布来看,国内旅游热点都集中在经济较发达,景点知名度较高,旅游基础设施较完善的旅游胜地。
旅游人员构成广泛、公费旅游占有比重大。
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对我国国内配套旅游设施和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采取了不少措施,如改善交通、增辟景点、美化环境,修建规格不等的饭店,设立专门接待国内旅游者的二三类旅行社。
关于甘肃旅游业发展。
也有很多专家学者提出了相关的策略及出路论述,如王秋梅认为旅游要推动各种行业连动发展,才能真正发展旅游业。
肖星等认为旅游的开发模式只能是由点轴开发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南宇等人提出了定位甘肃旅游新格局的举措。
曲静认为只有形成一个鲜明的甘肃旅游形象,才能使甘肃省将旅游资源的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必须通过宣传促销提高甘肃旅游产品的知名度。
田中禾等提出凝练品牌的具体思路。
品牌的具体思路。
品牌效应,旅游形象为大家所关注。
形象定位以及宣传也越来越为大家所重视。
对以往的发展思路有所反思。
李雪玲结合“产业链”、“空间链”、和“价值链”三维链条,提出甘肃创意旅游产业升级换代的增长模式发展的新思路。
第二章甘肃旅游业分析2.1甘肃旅游现状优劣势分析2.1.1优势分析由于特殊的历史地理等原因,甘肃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不论是天赋的自然旅游资源,还是后天积淀厚重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特色各异的旅游资源以及现代化建设的新兴旅游资源,都数量多形态奇异,独具特有。
这些丰富旅游资源为甘肃旅游业提供了物质载体。
自然旅游资源。
由于甘肃省地貌形态多样,自然风光独特。
不仅有高山草原、奇鸟异兽。
又有雄浑的高原黄土、雪山、冰川、大漠戈壁、沙漠绿洲、黄河风光,还有稀有罕见的丹霞地貌奇观。
又具有原始特色的西部大漠戈壁、雪山冰川和横贯甘肃近千公里的黄河景观闻名天下。
武都万象洞的喀斯特地貌、黄河三峡、景泰石林、敦煌魔鬼城的亚丹地貌、兰州天斧沙宫的丹霞地貌等景观闻名遐迩,令人拍奇叫绝,流连忘返。
人文资源。
甘肃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有着历史的悠久,灿烂的文化,荟萃文明。
既有以三国文化、丝路文化,黄河文化、长城文化、先秦文化及远古始祖文化为代表的人文资源特色,又有以石窟寺庙、塔碑阁、长城关隘、古代墓葬历史文物、古城遗址为代表的文物古迹。
民俗旅游资源。
甘肃属于多民族集聚地。
民俗风情更是多姿多彩。
据统计,甘肃境内居住的民族种类达44个之多,少数民族聚集相对集中,民俗特色保存完整,特别是甘南藏族风情,保安、撒拉族风情、临夏回族和东乡、肃南裕固族风情、哈萨克族风情、肃北和阿克塞蒙古族便是领略甘肃境内民俗风情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