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分析毕业论文目录1 导言 (1)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2 国外研究动态 (1)1.3 研究的方法及思路 (2)1.4 中小企业融资相关概念 (2)2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成因分析 (3)2.1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3)2.1.1 融资渠道少 (3)2.1.2 借贷局限性 (4)2.1.3 直接融资门槛高 (4)2.1.4 融资走向民间借贷 (4)2.2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成因 (4)2.2.1 中小企业运作不规 (4)2.2.2 缺乏相应的金融机构和政策 (4)2.2.3 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4)2.2.4 融资程序影响了积极性 (4)2.2.5 金融界的“抓大放小” (4)3 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建议 (5)3.1 中小企业自身规 (5)3.1.1 建立规的制度 (5)3.1.2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5)3.1.3 充分挖掘部融资潜力 (5)3.1.4 寻求上市融资证券市场 (5)3.2银以及各金融机构应采取的施 (5)3.2.1 完善企业资信评级制度 (5)3.2.2 金融机构建立数据 (6)3.2.3 与企业客户保持长期联系与合作 (6)3.3 政府应采取的必要措施 (6)3.3.1 完善法律和市场环境 (6)3.3.2 建立专门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 (6)3.3.3 建立健全社会辅助体系 (6)3.3.4 放宽政策限制 (6)3.3.5 必要的税收优惠以及财政补贴 (7)4 构建具有创新意义的融资方式 (7)4.1 国际贸易融资方式 (7)4.2 资产证券化融资方式 (7)4.3 海外上市化融资方式 (7)4.4 中小企业集合债券融资方式 (8)4 结束语 (9)5 参考文献 (10)导言1.1 研究背景及意义改革开放30年多年以来,中国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中小企业成为推动这一发展进程的重要动力,在扩大就业、促进增长、引领创新等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据《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2007-2008)》,截至2006年底,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已占全国注册企业总数的99.8%,我国GDP的58%,工业新增产值的75%,社会销售额的59%,税收的52.2%以及出口总额的63%均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全国75%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也是由中小企业提供。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大型企业所不能代替的,从长远来看整个国家也必将从中小企业的发展中的获益。
十六届三中全会也决议指出,“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此要“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支持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做大做强”。
但是与中小企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所不匹配的是其所面临的各种困境所处的劣势地位,特别是在融资难这一世界性的普遍难题上。
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管理制度不健全,自我资本少,可供抵押的资产少,抗风险能力弱,及银行不愿冒险贷款,政府税收优惠不到位的美好方面的原因,让“融资难”成为了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更有一位金融界资深人士将“融资难”这一问题称为“一个死结”-------中小企业最需要的是资金,但又最不具备融资条件,融资不到位企业就无法发展,无法发展就更加无能力融资。
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连续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并多次提高银行存款利率。
在国家通过货币政策采用紧缩货币环境下,中小企业受其影响极其严重。
中小企业融资无门,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压力。
近期不少消息称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转向民间借贷,高利贷风险即将爆发。
据不完全统计,自今年4月份开始至目前,仅是地区的知名企业中,就已有29家企业的企业主因资金链断裂而“跑路”,甚至跳楼。
老板们的“跑路”,带来的并不只是坊间茶余饭后的谈资小聊,更多的是被甩弃的企业和企业底层员工的利益如何保障。
以及民间的借款者全部家当淹没后的恐慌。
据《南方周末》之前的报道,央行中心支行上半年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民间借贷市场规模达到1100亿元,有89%的家庭或个人、59.67%的企业参与。
由此可知,中小企业融资已经在关系至社会更多的人更多的家庭,倘若不解决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那么影响的不仅仅是一个个企业也关系到国民生活,社会的问题。
从而解决这一问题是变得刻不容缓,同时也是意义重大。
迫切的需要我们汇集更多的智慧,为融资得出更多一点的总结,找出更多的解决方法。
本文试图采用多种方法,横纵向对比并结合实际案例,即通过规性研究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理性分析与就具体事宜具体办法相结合的方法,在梳理及总结国外中小企业融资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就如何帮助我国中小企业摆脱融资困境提出应对之策。
1.2 国外研究动态在西方,20世纪50年代时中小企业的发展就受到关注其融资问题的研究也得到很多学者的探讨,其中主要观点包括:Stiglitz和weiss(1981)证明了信贷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必然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迫使银行面临较高的信贷风险,从而必然导致资信度偏低的中小企业难以从银行成功贷款。
此理论试从信息经济学出发为我们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障碍开拓了思路。
Berger和Vdell(1998)认为中小企业具有金融周期,其财务需求和选择权变化随企业成长,经验获得和信息不透明的减弱而变化。
Hodgman(1961)和Martine(1997)认为中小企业多属于信贷历史较短的企业,信贷历史信用不足,得出中小企业面临信贷约束的结论。
我国对中小企业研究始于1990年代后期。
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开始关注约束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问题。
奚群提出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樊纲进一步认为这是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维认为银行作为理性个体,肯定选择安全性高的信用等级高的大企业而拒绝信任度低的中小企业。
马方方提出从本质上看,中小企业融资的困境就是一种金融制度运行的困境。
综上可知,西方研究主要集中在金融压抑,金融约束理论,信贷配给及生成体制理论。
中小企业融资周期理论及银行企业关系研究这两个专题是西方学者研究的重点。
原因是中小企业存在较重的信息不透明问题。
且在西方,中小企业信贷更多的是关系贷款。
这一事项促使更多学者进行有关研究。
国学者以体制性因素导致了银行不对中小“非国有企业”贷款开始研究。
由于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接轨过程中,中小企业所处的融资环境较特殊,因此有必要以不同理论分析其融资问题。
1.3 研究的方法及思路(1) 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和收集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相关的文献材料。
2.实事论证法:通过搜索中外重大金融界融资实事新闻事件,掌握研究的第一手资料。
3.数理统计法:对获得的材料进行整理。
(2) 研究思路:本文在充分梳理中小企业融资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中小企业现状,对融资难得成因进行多维分析。
主要从理论和现实两个方面展开论证,然后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以此研究思路全力从一个更系统更切实际的角度探讨决绝融资困境的对策。
同时通过查阅收集相关的资料以及了解各学者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了解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与症结,也研读世界各国对此问题的看法研究以及对应国情所采取的措施。
通过多方面学习、思考、了解,更进一步为这一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与方案。
1.4 中小企业融资相关概念(1)中小企业概念我国目前对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为2003年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研究制订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国家统计部门据此制订了大中小型企业的统计分类。
该标准是根据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的。
工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2000 人以下,或销售额3亿元以下,或资产总额为4亿元以下。
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300 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 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 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建筑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3000 人以下,或销售额3亿元以下,或资产总额4亿元以下。
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600 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 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 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批发和零售业,零售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500 人以下,或销售额1.5亿元以下。
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100 人及以上,销售额1000 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批发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200 人以下,或销售额3亿元以下。
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100 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 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交通运输和邮政业,交通运输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3000 人以下,或销售额3亿元以下。
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500 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 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邮政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1000 人以下,或销售额3亿元以下。
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400 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 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住宿和餐饮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800 人以下,或销售额1.5亿元以下。
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400 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 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其中“职工人数”以现行统计制度中的年末从业人员数代替;“工业企业的销售额”以现行统计制度中的年产品销售收入代替;“建筑业企业的销售额会计科目”以现行统计制度中的年工程结算收入代替;“批发和零售业的销售额”以现行统计制度中的年销售额代替;“交通运输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的销售额”以现行统计制度中的年营业收入代替;“资产总额”以现行统计制度中的资产合计代替。
(2)融资概念从狭义上讲,融资即是一个企业的资金筹集的行为与过程。
也就是公司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资金拥有的状况,以及公司未来经营发展的需要,通过科学的预测和决策,采用一定的方式,从一定的渠道向公司的投资者和债权人去筹集资金,组织资金的供应,以保证公司正常生产需要,经营管理活动需要的理财行为。
从广义上讲,融资也叫金融,就是货币资金的融通,当事人通过各种方式到金融市场上筹措或贷放资金的行为。
从现代经济发展的状况看,作为企业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刻,全面地了解金融知识、了解金融机构、了解金融市场,因为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企业必须与之打交道。
2 .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成因分析2.1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2.1.1 融资渠道少融资方式单一,同时缺乏直接的市场融资渠道。
据统计,目前全国中小企业只有15%不存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不需要进行再度融资。
从筹资方式上看,70%以上的企业资金来源于银行贷款,20%通过民间资本等自筹形式取得,7%通过部筹资,只有3%的企业通过直接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