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仅供参考)无缝钢管常见缺陷(欠)分析预防及处置

(仅供参考)无缝钢管常见缺陷(欠)分析预防及处置


8 轧 入 物 轧入金属表面的异物,
( rolled-in 通常不与金属表面熔
slugs)

切除或判废
9 外折 (scab)
10 发纹 (seam)
一种贝壳状或镶片状 的缺欠。一般附着在完 好的金属表面上,通常 来源于钢锭缺陷
控制管坯质量
应完全清除(包括修磨、切除)或判废。 清除要求如下: a. 清除处的实际壁厚, 不得小于壁厚 所允许的最小值; b. 清除后的表面应平滑,修磨表面周 边有明显的圆弧过渡区; c. 清除处的实测壁厚,不得小于壁厚 所允许的最小值;否则,应切除或判废。
定减径孔型设计

5 壁厚不均 轧制温度不均,轧机调 控制温度均匀性,合理 不符合最终要求时判废或切除 整不当、工具使用不合 调整轧机,
理等
3, 内在质量常见缺陷(欠)分析、预防及处置
序号 名称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
处置方法
参考照片
1 夹层
管坯质量问题:非金 控制管坯质量,
(分层) 属夹杂物、缩孔、疏
松等
外表面存在缺陷,轧制
b. 清除后的表面应平滑,修磨表面周
工具表面粘钢或有尖
边有明显的圆弧过渡区;
锐状伤、最终变形前运
c. 拉凹处的实测壁厚,不得小于壁厚
输辊道存在划伤
所允许的最小值;否则,应切除或判废。
B 组织
5 修磨坑(pit) 由于清除在加工过程 在轧制过程中,杜绝异物 钢管外表面允许局部存在深度不超过
无缝钢管常见缺陷(欠)分析、预防及处置
(注:部分资料来自网络)
1, 表面常见缺陷(欠)分析、预防及处置
序 名称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
处置方法Βιβλιοθήκη 参考照片号1 凹坑
机械碰撞所引起的表 应避免钢管(特别是在热 不超过相关标准要求是可以接受的,同
(dent)
面轮廓的局部变形,不 的状态下的)碰撞
时应注意冷状态下的碰撞引起的硬度
切除或判废
2 3 夹杂物
冶炼时间短,夹杂物 提高冶炼水平, 未完全上浮,耐火材 料混入等
超过一定级别时判废
典型缺陷解剖照片
外壁折叠
外壁网状裂纹
增碳淬火裂纹
一般淬火裂纹
外壁凹沟及底部裂纹
内壁折叠
内壁凹沟及周围塑性流变
内壁机械划伤
夹杂物分层
内壁翘皮
内壁凸棱
内壁轧制小裂纹
内壁凸包
外壁“八字形”裂纹
序 名称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
处置方法

1 外径超差 定径孔型设计不合理, 控制定径温度,
超上限时,重新定径;
定径温度过高或过低 合理设计孔型尺寸
超下限时,扩径,或改交合同
2 椭圆度超差 定径机架位置安装不 调整安装位置,合理设置 二次定径、管端定径或切除管端。
正确、成品孔型磨损严 成品孔型轧制量,调整夹
中轧入钢管表面的异 压入进出表面,特别是压 壁厚的 5%的外结疤;钢管外表面下列
物所产生的凹陷
入严重的氧化铁皮
情况的外结疤应修磨或切除:
a. 外结疤成片分布;
b. 在有外结疤的管段上,外结疤面积
超过有外结疤管段面积的 10%;
c. 外结疤深度超过上述深度要求。
6 内直道
产生在无缝钢管内部 及时检查芯棒表面质量
重、轧制中心线偏移严 紧装置夹紧力、矫直辊压
重。锯切时,夹紧装置 下量或角度
夹紧力不合理。矫直辊
压下量或角度调整不
当。
参考照片
3 管端切斜 锯切时锯片与管体轴 保证锯切时锯片与管体 再重锯切
向不垂直
轴向垂直
4 内六方、内 定径时减径量大,孔型 合理分配变形量,优化 不符合最终要求时判废
四方,内三 设计不合理
测试硬度,不允许超出标准要求,否则 切除
硬斑区 M 组织
4 折叠(lap) 经过轧制或其它加工, 控制管坯质量;
应完全清除(包括修磨、切除)或判废。
没有与整体金属熔合 及时检查轧制工具表面, 清除要求如下:
的紧贴在轧制金属表 修磨辊道表面
a. 清除处的实际壁厚, 不得小于壁厚
面的金属重叠层;管坯
所允许的最小值;
合理设计调质钢种、淬火 液,避免局部冷却
切除或判废
12 拉凹(stretch 连轧时张应力过大引 温度均匀、调整张应力
mill
起,严重时形成拉裂、
indentation) 空洞
拉凹处的实测壁厚,不得小于壁厚所允 许的最小值;否则,应切除或判废
13 孔洞(与拉凹 相同)
2, 几何尺寸常见缺陷(欠)分析、预防及处置

plug 的细长型的凹槽,通常
scores)
是粘着在精轧用芯棒
上的金属硬碎块引起

钢管内表面允许存在深度不超过壁厚 5%(最大为0.4mm)的内直道;对深 度超标的内直道,应修磨或切除
7 辊 痕 ( rool 由于轧辊调整不当或 及时调整、检查
mark)
轧辊表面有损坏所引
起的钢管表面缺欠
钢管外表面允许局部存在深度不超过 壁厚的 5%的辊痕;钢管外表面下列情 况的辊痕应修磨或切除: a.辊痕成片分布; b.辊痕深度超过上述深度要求。
“L 形”折叠
近内壁偏析带上晶间裂纹
轧制金属上的裂缝,通 过轧制或其它工艺可 以或多或少地将裂缝 贴紧,但没有熔合
钢锭中存在的非金属夹杂 物 和气孔,在轧制和拉拔 过程中随着金属的变 形伸 长而形成发纹
肉眼不可见,磁粉或渗透检验才能发 现,修磨或切除
11 应力裂纹 (crack)
由于应力引起的金属 的开裂,钢中的淬火裂 纹是由于在奥氏体向 马氏体转变期间产生 的应力所致,并伴随有 体积的增大
伴随有金属的材料的
超差。超标时切除或判废
损失
2 划伤 (gouge)
由于机械移动金属所 应避免钢管在运送环节的 修磨处理,修磨后几何尺寸应符合标准
引起的细长沟纹或凹 滑动
要求

3 硬斑 (hard spot)
通常由于局部淬火引 起钢管表面上某一区 域的硬度明显高于周 围金属的坚硬面
除非进行调质处理,否则 钢管在高温下不能长时间 接触水而使其急速冷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