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地理位置的路由协议

基于地理位置的路由协议

基于地理位置的路由协议:GEAR与GPSR协议对比

2011-06-16 14:19

现有的路由协议分为:能量感知路由协议、以数据为中心的路由协议、基于地理位置的路由协议、可靠的路由协议和层次路由协议五类。

地理位置路由假设节点知道自身及目标区域的位置,以这些位置信息作为路由选择的依据,按照一定策略转发数据到目标区域。

位置和能量感知的地理路由(geographical and energy aware routing,GEAR):能量感知的基于位置的地理路由协议,与传统非能量感知的地理路由相比,GEAR 路由能极大地延长网络寿命。

由于Sink发出的查询消息中经常包含位置属性,GEAR路由协议在向目标区域散布查询消息的同时考虑了地理位置信息的使用。其主要思想是通过利用位置信息使得“兴趣”的传播仅到达目标区域,而不是传播到整个网络,从而避免洪泛方式,减少路由建立的开销。

GEAR路由中查询消息的传播包括2个阶段:(1)查询消息转发到目标区域:从Sink节点开始的路径建立过程采用贪婪算法,节点在邻居中选择到目标区域代价最小的节点作为下一跳节点,并将自己的路由代价设为该下一跳节点的路由代价加上到该节点一跳通信的代价。若陷入路由洞,节点则选取邻居中代价最小的节点作为下一跳节点,并修改自己的路由代价;(2)在目标区域内散布查询消息:查询消息到达目标区域后,通过迭代地理(节点密度较大时)或洪泛方式(节点较少时)将查询消息传播到目标区域内的所有节点。这2个阶段完成后,监测数据沿查询消息的反向路径向Sink节点传送。

GPSR(贪婪周边无状态路由协议)

贪婪周边无状态路由( Greedy Perimeter Stateless Routing,GPSR)是一种基于传统贪婪转发方案的路由协议。为了避免传统贪婪转发方案中通信空洞造成的路由寻径失败,以及由此产生的重复路由请求带来的额外开销,GPSR利用传感节点对位置信息的可知性和节点处于静态的特点,在路由过程遭遇通信空洞而失效时根据网络原始拓扑,生成一个平面子图并沿子图中空洞的周界进行分组转发。同时GPSR算法还利用该机制来支持传感节点的移动性。GPSR协议建立在传统贪婪转发算法之上,具有贪婪转发和周界转发两种分组转发方式。路由开始时采用贪婪转发方式进行分组转发,当贪婪方式失效时(即遇到通信空洞时)转入周界转发模式继续路由,当条件满足时恢复贪婪转发模式,如此反复直至分组到达目的地。

GEAR(geographical and energy aware routing,位置和能量感知的地理路由)协议是一个基于贪婪转发与节点能耗均衡性相结合方案的路由协议,在选择邻节点进行下一跳转发的同时,把各直接邻节点的能量信息结合起来考虑,选择综合开销最小的邻节点进行分组转发。基于贪婪转发与节点能耗均衡性相结合方案的路由算法中,综合开销最小邻节点的选择至关重要。GEAR根据邻节点通往目的

地的learnedcost(已知代价)来确定下一跳节点,使得分组能够朝向目的地转发,同时还可以平衡邻节点的能量消耗。

基于地里位置路由协议研究方向及需要解决问题

2011-06-16 14:17

利用地理位置信息的路由协议在可扩展性、对动态拓扑的适应能力和节省能量方面均优于以往的基于链路连接性的协议,应用前景广阔。然而,对于利用地理位置信息的路由协议,仍需要进一步关注和研究。

1)定位精度对协议性能的影响

目前常用的两种获取位置信息的方式是GPS和利用信号强度估计相对坐标。节点可通过GPS接收机获得自己当前的地理位置信息,但是具有一定的误差,一般在15m左右。网络中的节点一跳通信范围一般是几十到一两百米,这样大的位置误差会严重影响路由算法的正确性。同样,在无线环境中,信号受衰减、噪声干扰等影响,利用信号强度估计节点相对坐标在实际应用中受到很大限制。因此 ,需要分析位置误差对协议性能的影响,并改进协议使其能更好地适应误差环境。

2)信标交换的频率对邻节点状态信息的维护和引入的控制开销的影响

目前一般采用信标周期性地发送来维护邻节点的状态信息。这种方法对于拓扑结构稳定的网络来说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该方法不能对动态变化快的网络作出及时准确的反应。为了能在具有移动节点的主动式传感器网络中应用基于地理位置信息的路由协议,信标交换的频率应该与节点的移动速率、与周围邻节点的距离和状态信息的动态变化有关。如何在尽量减少控制开销的情况下准确反映邻节点的状态信息还有待于更深入的研究。

3)在贪婪式路由算法中如何制定最佳的下一跳节点选择策略

目前提出的下一跳节点选择策略存在不足。考虑了减少跳数来降低时延,但没有考虑节省能量;或相反,考虑能量的节省却大大牺牲了数据传输的时延;同时在能量消耗上也没有考虑进行均衡,在 QoS上没有给予支持。如何考虑各因素,权衡各因素的影响,针对具体应用制定下一跳节点选择策略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4)地理位置信息与QoS相结合

随着多媒体应用的普及,QoS路由已成为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无线传感器网络自身的特点,实现QoS路由是非常困难的。基于地理位置信息的路由中下一跳节点选择时应考虑下一跳节点的传输时延、传输带宽等与QoS相关的状态参量,改善现有QoS路由性能。目前,已提出一些位置辅助的QoS 路由协议,然而在国内外众多研究中,尚未涉及如何在基于地理位置信息的路由协议中保证QoS。如何在节省能量的情况下,保证数据包又快又好地传送至目标节点,有待于深入研究。

贪婪无周边路由(GPSR路由协议)存在的不足及改进

贪婪型转发和沿周边转发路由(Greedy Perimeter Stateless

Routing,GPSR)

定义:当需要转发数据分组时,节点利用贪心算法思想,在他的邻节点中选择距离目标最近的节点作为下一跳节点,进行数据传输与数据转发。

当贪婪方式失效(节点找不到距离目标节点更近的邻接点,遭遇通信空洞)时,转入周界转发模式继续路由;当条件满足时恢复贪婪转发模式,如此反复直至分组到达目的地

不足:

(1) 实际应用中,可能会由于节点分布不均匀,部分节点工作量过多,导致通信量不均衡,使得部分节点因能耗过多而失效;

(2) 在周边模式中,洞边界节点的通信概率较高,容易耗能过度而失效,使得洞呈现一种不断扩大的趋势;

(3) 重复性路由建立过程中,路径最优化问题;

(4) 在实际应用中,GPSR简单移动节点的数据转发支持不足;

(5) 在下一跳节点的选择中,选择依据是距离目标节点最近的邻节点,如果这个邻节点在通信临界区域,如何确保两个节点之间的通信质量,以及在此情况下,如果节点有轻微位置移动,容易导致信息数据的丢包;

(6) 当数据包传到目的节点前,再一次传到已经过的节点时,可能会导致死循环,这种情况下,死循环的跳出或者终止的算法;

以上个人总结的六点不足之中,个人认为最为重要的,也是最有希望解决的,那就是第五点:距离过于遥远而导致的丢包现象。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地理位置路由之GEAR

在上篇文章我们提到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查询的路由协议,基站或汇聚节点需将查询消息发送到事件区域内的所有节点,即通过泛洪方式将查询命令消息传播到整个网络,建立基站或汇聚节点到事件区域的传播路径,这种路由建立过程开销较大。而Y.Yu等人提出的GEAR(Geographicaland Energy Aware Routing)路由协议就是根据事件区域的地理位置信息,建立基站或者汇聚节点到事件区域的优化路径,避免了泛洪查询消息,从而减少了路由建立的开销。GEAR协议假

设了已知事件区域的位置信息,且节点都知道自己的位置信息和剩余能量。此外,节点可通过一个简单Hello消息交换机制就能知道所有节点的位置信息和剩余能量信息。GEAR协议和大多数Ad hoc网络路由协议一样,还假定了节点间无线链路是对称的。

GEAR协议中的查询消息包含了位置信息,且节点只需将其发送到网络指定的区域。转发查询消息到目的位置是通过某种概率选择邻居来实现的,且查询消息仅在目标区域内泛洪传播。每个传感器节点都需维持一个邻居表,表中包含了节点的剩余能量和每个邻居的位置信息,另外也包含了转发到每个邻居的代价。GEAR 路由协议是通过能量感知和地理信息支持的邻居选择启发式方法来选择最小代价的节点来转发分组到邻居,从而达到目的地节点。其核心思想就是通过仅考虑某个区域而不是发送兴趣消息到整个网络的方式来限制定向扩散协议中的兴趣消息数,这样GEAR协议比定向扩散协议可节省更多的能量。

GEAR路由协议中查询消息传播分为两个阶段。首先基站或汇聚节点发出查询消息指令,根据事件区域地理位置消息将查询指令传输到区域内距基站或汇聚节点最近的节点,然后从该节点将查询指令传播到区域内其他所有节点。采集的数据沿着查询指令的反向路径向基站或汇聚节点传播,

1) 将查询指令消息传送到事件目标区域

GEAR路由协议采用两种代价表示路径代价:获得代价(Learned Cost)和估计的代价(Estimated Cost)。估计代价是综合了节点剩余能量和到事件区域目的节点的归一化距离。节点到事件区域的距离用节点到事件几何中心的距离表示。由于所有节点都知道自己位置和事件区域位置,故所有节点都能计算自己到事件几何中心的距离。获得代价是对估计代价的一种提炼,考虑了网络绕洞的路由问题。所谓出现一个洞是指一个节点不存在任何比自身离目标区域更近的邻居节点的现象,或者说如果节点的所有邻居节点到事件区域的路由代价都比自己的大时,则陷入路由空洞(Routing Void)。克服这种现象可以使节点在邻居节点中选择到事件区域代价最小的节点作为下一跳节点,并将自己的路由代价设为该节点的一跳通信代价加上该下一跳节点的路由代价。当不存在洞现象时,估计代价刚好等于获得代价。每当分组到达目的节点获得代价就会向前回传一跳以至于下一个分组的路由建立需要调整。当还没有建立从基站或汇聚节点到事件区域的路径时,中间节点使用估计代价来决定下一跳节点。

GEAR路由协议在路由建立过程中采用了局部最优的贪婪算法,适合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点只知道局部拓扑信息的情况,缺陷是可能缺乏足够的拓扑信息导致路由空洞现象出现,降低了路由效率。如果节点采用相邻两跳节点地理位置信息,就可大大降低路由空洞产生的概率。此外,GEAR路由协议假设节点地理位置固定或变化不频繁,适用于移动性较小的传感器网络应用环境。

在GEAR路由之前,B.Karp和H.T.Kung还提出一个与其类似的非能量感知的地理路由GPSR(Greedy Perimeter Stateless Routing),它是利用平面图来解决路由空洞问题的。

对于GPSR路由,分组是沿着平面图的周边来寻找路由的。尽管该方法减少了节点维持的状态数,但最初设计主要是考虑用于移动Ad hoc网络,并且要求定位业务能够将定位和节点标识映射对应起来。相比之下,GEAR路由不仅减小了路径建立的能耗,而且在分组转发率方面优于GPSR路由。仿真结果也表明了对于非均匀的业务分布,GEAR路由比GPSR路由转发率高出70%~80%。对于均匀业务,GEAR路由比GPSR提高了25%~35%。

常用协议对应的端口号

标题:常用协议对应的端口号 由Anonymous 于星期日, 04/01/2007 - 01:28 发表 DHCP:服务器端的端口号是67 DHCP:客户机端的端口号是68 POP3:POP3仅仅是接收协议,POP3客户端使用SMTP向服务器发送邮件。POP3所用的端口号是110。 SMTP:端口号是25。SMTP真正关心的不是邮件如何被传送,而只关心邮件是否能顺利到达目的地。SMTP具有健壮的邮件处理特性,这种特性允许邮件依据一定标准自动路由,SMTP具有当邮件地址不存在时立即通知用户的能力,并且具有在一定时间内将不可传输的邮件返回发送方的特点。 Telnet:端口号是23。Telnet是一种最老的Internet应用,起源于ARPNET。它的名字是“电信网络协议(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Protocol)”的缩写。 FTP:FTP使用的端口有20和21。20端口用于数据传输,21端口用于控制信令的传输,控制信息和数据能够同时传输,这是FTP的特殊这处。FTP采用的是TCP连接。 TFTP:端口号69,使用的是UDP的连接。 端口号的作用及常见端口号用途说明 IP协议是由TCP、UDP、ARP、ICMP等一系列子协议组成的。其中,主要用来做传输数据使用的是TCP和UDP协议。在TCP和UDP协议中,都有端口号的概念存在。端口号的作用,主要是区分服务类别和在同一时间进行多个会话。 举例来说,有主机A需要对外提供FTP和WWW两种服务,如果没有端口号存在的话,这两种服务是无法区分的。实际上,当网络上某主机B需要访问A的FTP服务时,就要指定目的端口号为21;当需要访问A的WWW服务时,则需要将目的端口号设为80,这时A根据B访问的端口号,就可以区分B的两种不同请求。这就是端口号区分服务类别的作用。 再举个例子:主机A需要同时下载网络上某FTP服务器B上的两个文件,那么A需要与B同时建立两个会话,而这两个传输会话就是靠源端口号来区分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源端口号的概念,那么A就无法区分B传回的数据究竟是属于哪个会话,属于哪个文件。而实际上的通信过程是,A使用本机的1025号端口请求B的21号端口上的文件1,同时又使用1026号端口请求文件2。对于返回的数据,发现是传回给1025号端口的,就认为是属于文件1;传回给1026号端口的,则认为是属于文件2。这就是端口号区分多个会话的作用。 如果说IP地址让网络上的两个节点之间可以建立点对点的连接,那么端口号则为端到端的连接提供了可能。理解端口号的概念,对于理解TCP/IP协议的通信过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端口号的范围是从1~65535。其中1~1024是被RFC 3232规定好了的,被称作“众所周知的端口”(Well Known Ports);从1025~65535的端口被称为动态端口(Dynamic Ports),

3.3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RIP

RIP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内部网关协议。RIP使用了基于距离矢量的贝尔曼-福特算法(Bellman-Ford)来计算到达目的网络的最佳路径。 最初的RIP协议开发时间较早,所以在带宽、配置和管理方面要求也较低,因此,RIP主要适合于规模较小的网络中。 RIP协议中定义的相关参数也比较少。例如,它不支持VLSM和CIDR, 也不支持认证功能。

路由器启动时,路由表中只会包含直连路由。运行RIP之后,路由器会发送Request报文,用来请求邻居路由器的RIP路由。运行RIP的邻居路由器收到该Request报文后,会根据自己的路由表,生成Response报文进行回复。路由器在收到Response报文后,会将相应的路由添加到自己的路由表中。 RIP网络稳定以后,每个路由器会周期性地向邻居路由器通告自己的整张路由表中的路由信息,默认周期为30秒。邻居路由器根据收到的路由 信息刷新自己的路由表。

RIP使用跳数作为度量值来衡量到达目的网络的距离。在RIP中,路由器到与它直接相连网络的跳数为0,每经过一个路由器后跳数加1。为限制收敛时间,RIP规定跳数的取值范围为0~15之间的整数,大于15的跳数被定义为无穷大,即目的网络或主机不可达。 路由器从某一邻居路由器收到路由更新报文时,将根据以下原则更新本路由器的RIP路由表: 1.对于本路由表中已有的路由项,当该路由项的下一跳是该邻居路由 器时,不论度量值将增大或是减少,都更新该路由项(度量值相同时只将其老化定时器清零。路由表中的每一路由项都对应了一个老化定时器,当路由项在180秒内没有任何更新时,定时器超时,该路由项的度量值变为不可达)。 2.当该路由项的下一跳不是该邻居路由器时,如果度量值将减少,则 更新该路由项。 3.对于本路由表中不存在的路由项,如果度量值小于16,则在路由表 中增加该路由项。 某路由项的度量值变为不可达后,该路由会在Response报文中发布四次(120秒),然后从路由表中清除。 在本示例中,路由器RTA通过两个接口学习路由信息,每条路由信息都有相应的度量值,到达目的网络的最佳路由就是通过这些度量值计算出来的。

常用路由协议的分析及比较

路由分为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其相应的路由表称为静态路由表和动态路由表。静态路由表由网络管理员在系统安装时根据网络的配置情况预先设定,网络结构发生变化后由网络管理员手工修改路由表。动态路由随网络运行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路由器根据路由协议提供的功能自动计算数据传输的最佳路径,由此得到动态路由表。 根据路由算法 动态路由协议可分为距离向量路由协议(Distance V ector Routing Protocol)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Link State Routing Protocol)。距离向量路由协议基于Bellman-Ford算法,主要有RIP、IGRP(IGRP为Cisco公司的私有协议);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基于图论中非常著名的Dijkstra 算法,即最短优先路径(Shortest Path First,SPF)算法,如OSPF。在距离向量路由协议中,路由器将部分或全部的路由表传递给与其相邻的路由器;而在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中,路由器将链路状态信息传递给在同一区域内的所有路由器。 根据路由器在自治系统(AS)中的位置 可将路由协议分为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IGP)和外部网关协议(External Gateway Protocol,EGP,也叫域间路由协议)。域间路由协议有两种:外部网关协议(EGP)和边界网关协议(BGP)。EGP是为一个简单的树型拓扑结构而设计的,在处理选路循环和设置选路策略时,具有明显的缺点,目前已被BGP代替。 EIGRP是Cisco公司的私有协议,是一种混合协议,它既有距离向量路由协议的特点,同时又继承了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优点。各种路由协议各有特点,适合不同类型的网络。下面分别加以阐述。 2 静态路由 静态路由表在开始选择路由之前就被网络管理员建立,并且只能由网络管理员更改,所以只适于网络传输状态比较简单的环境。静态路由具有以下特点: ·静态路由无需进行路由交换,因此节省网络的带宽、CPU的利用率和路由器的内存。 ·静态路由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在使用静态路由的网络中,所有要连到网络上的路由器都需在邻接路由器上设置其相应的路由。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 ·有的情况下必须使用静态路由,如DDR、使用NA T技术的网络环境。 静态路由具有以下缺点: ·管理者必须真正理解网络的拓扑并正确配置路由。 ·网络的扩展性能差。如果要在网络上增加一个网络,管理者必须在所有路由器上加一条路由。 ·配置烦琐,特别是当需要跨越几台路由器通信时,其路由配置更为复杂。 3 动态路由

内部路由协议和外部路由协议

内部路由协议和外部路由协议 根据路由协议工作的范围可以将动态路由协议划分为内部路由协议和外部路由协议。实际上,前面介绍的距离向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协议均属于内部路由协议,它们工作在一个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简称AS。一个自治系统通常是指一个网络管理区域,在这个区域内整个网络受到一个机构的管理,比如某个大学的校园网可以被称作一个自治区域)内部,而外部路由协议则是工作在自治系统之间的路由协议,在自治系统之间进行路由信息的相互交换,实现路由表的动态更新。普遍使用的外部路由协议有部网关协议和边界网关协议。 1.外部网关协议 外部网关协议(Exterior Gateway Protocol,简称EGP)是长期以来较为著名的外部路由协议,它在RFC 904中描述。外部网关协议用于外部网关之间交换路由信息,这些外部网关不在同一个自治系统之内。EGP假定在两个任意AS之间只有单一的主干,因此也只存在单一的路径,因此EGP限制了网络的规模,在真正的网络运用中,EGP己经逐渐被边界网关协议所替代。 EGP以周期性地轮询为基础,在轮询时进行Hello/I Hear You消息交换以监测邻居路由器的可达性,并发出轮询请求以征求更新应答。EGP对外网关进行限制,它要求它们只能通告在该网关自治系统内的可达网络。因此,一个使用EGP的网关传送信息给它的EGP邻居,但是并不向它的EGP邻居(如果网关交换路由信息,它们就是邻居)通告自治系统这外的可达信息。在一个自治系统内部,由EGP网关负责收集自治系统内部的路由信息。 2.边界网关协议 边界网关协议(Border Gateway Protocol,简称BGP)是一个用于多个自治系统之间交换网络可达信息的外部路由协议,RFC 1771文档中对目前使用的第4版BGP协议(简称为BGP-4)进行了全面的描述。每个BGP路由器向其邻居BGP路由器通告自己掌握的网络可达信息,这些网络可达信息将被BGP路由器用于构建无回路的AS连通图,同时还会运用一些路由策略。 BGP协议实质上是一种距离向量路由选择协议,但它和传统的距离向量协议(如RIP等协议)有所不同,在BGP协议中只有单一的度量,在存在多条到相同目的网络的路由信息时将采用优先级来决定采用其中的哪一条路由信息。

实验7 OSPF路由协议配置 实验报告

浙江万里学院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及实践 实验名称:OSPF路由协议配置 专业班级:姓名:小组学号:2012014048实验日期:6.6

再测试。要求写出两台路由器上的ospf路由配置命令。

[RTC-rip-1]import ospf [RTC-rip-1]quit [RTC]ospf [RTC-ospf-1]import rip [RTC-ospf-1]quit

结合第五步得到的路由表分析出现表中结果的原因: RouteB 通过RIP学习到C和D 的路由情况,通过OSPF学习到A 的路由信息 实验个人总结 班级通信123班本人学号后三位__048__ 本人姓名_ 徐波_ 日期2014.6.06 本次实验是我们的最后一次实验,再次之前我们已经做了很多的有关于华为的实验,从一开始的一头雾水到现在的有一些思路,不管碰到什么问题,都能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解决或者有一些办法。这些华为实验都让我受益匪浅。 实验个人总结 班级通信123班本人学号后三位__046__ 本人姓名_ 金振宁_ 日期2014.6.06 这两次实验都可以利用软件在寝室或者去其他的地方去做,并不拘泥于实验室,好好的利用华为的模拟机软件对我们来说都是非常有用的。 实验个人总结 班级通信123班本人学号后三位__044_ 本人姓名_ 陈哲日期2014.6.06

理解OSPF路由协议,OSPF协议具有如下特点: 适应范围:OSPF 支持各种规模的网络,最多可支持几百台路由器。 快速收敛:如果网络的拓扑结构发生变化,OSPF 立即发送更新报文,使这一变化在自治系统中同步。 无自环:由于OSPF 通过收集到的链路状态用最短路径树算法计算路由,故从算法本身保证了不会生成自环路由。 实验个人总结 班级通信123班本人学号后三位__050 本人姓名_ 赵权日期2014.6.06 通过本次实验学会了基本的在路由器上配置OSPF路由协议,组建一个简单的路由网络。想必以后的生活中有可能会用到。

常见端口号对应的协议

协议号 ip 0 IP # In ternet protocol 互联网协议icmp 1 ICMP # Internet con trol message ggp 3 GGP # Gateway-gateway protocol tcp 6 TCP # Tran smissi on con trol protocol egp 8 EGP # Exterior gateway protocol pup 12 PUP # PARC uni versal packet udp 17 UDP # User datagram protocol hmp 20 HMP # Host mon itori ng protocol xn s-idp 22 XNS-IDP # Xerox NS IDP rdp 27 RDP # "reliable datagram" protocol ipv6 41 IPv6 # In ternet protocol IPv6 ipv6-route IPv6-Route # Routi ng header for IPv6 ipv6-frag 44 IPv6-Frag # Fragme nt header for IPv6 esp 50 ESP # Encapsulating security payload ah 51 AH # Authe nticati on header ipv6-icmp 58 IPv6-ICMP # ICMP for IPv6 ipv6-nonxt IPv6-NoNxt # No next header for IPv6 ipv6-opts 60 IPv6-Opts # Dest in ati on optio ns for IPv6 rvd 66 RVD # MIT remote virtual disk 端口编号

《数通知识的路由协议部门》试题答案

单选题 1. 在OSPF路由区域内,唯一标示OSPF路由器的是√ A Area ID B AS 号码 C Router ID D Cost 正确答案: C 2. 在OSPF路由域中,引入了外部路由的路由器称为√ A ABR B BR C ASBR D IR 正确答案: C 3. OSPF中详细描述路由器的链路状态信息的协议报文是√ A LSR B LSU C Router LSA D AS-External LSA 正确答案: B 4. 在建立邻居和邻接关系的时候,表示稳定的邻居状态的是√ A Exchange B Full C 2-way D Init 正确答案: C

5. 在建立邻居和邻接关系的时候,表示稳定的邻接状态的是√ A Exchange B Full C 2-way D Init 正确答案: B 6. OSPF选举DR、BDR时会使用如下的那些报文?√ A HELLO报文(Hello Packet) B DD报文(Database Description Packet) C LSR报文(Link State Request Packet) D LSU报文(Link State Update Packet) 正确答案: A 7. 关于指派中间系统DIS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它在广播网络中创建和更新伪结点 B它的选举是不可预知的,存在备份DIS C当LAN上的所有IS优先级相同时,选举MAC地址最大的IS为DIS D广播网上的DIS选举是抢占式的 正确答案: B 8. ISIS是支持分层次的IGP,那么ISIS路由协议层次之间的边界是如何部署的?√ A ISIS路由协议的不同分层的边界是部署在互联不同层次路由器之间的链路上 B ISIS路由协议的不同分层的边界是部署Level 1 路由器上 C ISIS路由协议的不同分层的边界是部署Level 2 路由器上 D ISIS路由协议的不同分层的边界是部署Level 1/2 路由器上 正确答案: A

(合同范本)路由协议与配置过程

编号:_______________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合同范本)路由协议与配置过程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路由选择协议是路由器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语言,通过信息的交流建立网络的完整拓扑 结构,从而选择最优路径,并将该路径记录到路由表中。一旦路由表建立,路由器便可以通 过其输入接口接收数据包,确定其目的地址,然后根据路由表中的信息,将该数据包转送到相应的输出接口。 8.1 IP路由 。动态路由 由路由器通过运行路由协议而生成的到达目标网络的路径。 。静态路由 如果到达目标网络只有一条路径或我们只希望发送的数据包以同一路径传输时,就直接设置路由器的相应接口来指定一条到达目的地址的特定路径。这就是静态路由。静态路由的计量值为0或1,计量值越小则可靠性越高。可以通过提高计量值的方法将静态路由作为备份路由或浮动静态路由。 。缺省路由 当数据包到达路由器时,路由器根据数据包的目标地址到路由表中查找最佳路由。如果没有该路由信息,则使用缺省路由转发,当无缺省路由时则丢弃该数据包。所以,缺省路由就是用户设置的当不知道数据包该往何处发送时,一律发送到一个特定接口的路由。 8. 1. 1实验静态路由和缺省路由

k WXI UK), 2Q2207. 129. 1/27 .1, ULCI 100, 202.307. 12E.2/27 实验配置如图: cisco2610配置如下: Current configuration: ! version 11.3 hostname 2610 ! enable password cisco ! interface Ethernet。/。 ip address 202.207.126.253 255.255.255.224 ! interface Serial0/0 ip address 202.207.128.2 255.255.255.0 encapsulation frame-relay no ip mroute-cache frame-relay Imi-type ansi ! ip classless !

网络协议端口号详解

协议端口号详解 计算机"端口"是英文port的译义,可以认为是计算机与外界通讯交流的出口。其中硬件领域的端口又称接口,如:USB端口、串行端口等。软件领域的端口一般指网络中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的通信协议端口,是一种抽象的软件结构,包括一些数据结构和I/O(基本输入输出)缓冲区。 在网络技术中,端口(Port)有好几种意思。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的端口指的是连接其他网络设备的接口,如RJ-45端口、Serial端口等。我们这里所指的端口不是指物理意义上的端口,而是特指TCP/IP协议中的端口,是逻辑意义上的端口。 那么TCP/IP协议中的端口指的是什么呢?如果把IP地址比作一间房子,端口就是出入这间房子的门。真正的房子只有几个门,但是一个IP地址的端口可以有65536(即:256×256)个之多!端口是通过端口号来标记的,端口号只有整数,范围是从0 到65535(256×256)。 在Internet上,各主机间通过TCP/TP协议发送和接收数据报,各个数据报根据其目的主机的ip地址来进行互联网络中的路由选择。可见,把数据报顺利的传送到目的主机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出在哪里呢?我们知道大多数操作系统都支持多程序(进程)同时运行,那么目的主机应该把接收到的数据报传送给众多同时运行的进程中的哪一个

呢?显然这个问题有待解决,端口机制便由此被引入进来。 本地操作系统会给那些有需求的进程分配协议端口(protocal port,即我们常说的端口),每个协议端口由一个正整数标识,如:80,139,445,等等。当目的主机接收到数据报后,将根据报文首部的目的端口号,把数据发送到相应端口,而与此端口相对应的那个进程将会领取数据并等待下一组数据的到来。说到这里,端口的概念似乎仍然抽象,那么继续跟我来,别走开。 端口其实就是队,操作系统为各个进程分配了不同的队,数据报按照目的端口被推入相应的队中,等待被进程取用,在极特殊的情况下,这个队也是有可能溢出的,不过操作系统允许各进程指定和调整自己的队的大小。 不光接受数据报的进程需要开启它自己的端口,发送数据报的进程也需要开启端口,这样,数据报中将会标识有源端口,以便接受方能顺利的回传数据报到这个端口。 端口详解 在开始讲什么是端口之前,我们先来聊一聊什么是 port 呢?常常在网络上听说『我的主机开了多少的 port ,会不会被入侵呀!?』或者是说『开那个 port 会比较安全?又,我的服务应该对应什么 port 呀!?』呵呵!很神奇吧!怎么一部主机上面有这么多的奇怪的 port 呢?这个 port 有什么作用呢?! 由于每种网络的服务功能都不相同,因此有必要将不同的封包送给不

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研究报告

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的研究 摘 要: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及其特点进行了学习归纳,指出了无线传感网络 and sensor networks and wireless ad hoc networks and their differences on key issues to be resolved. Several of today's popular WSN routing protocols layered analysis and summary. Compare them on whether data-centric, whether to support data fusion, whether based on node location, and the Quality of Service (QoS>, scalability, robustness, security, and point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Last, point that the current WSN is committed to meet the basic performance of routing protocols on the improvement of QoS. Key words:wireless sensor network 。 routing protocol 。 Stratified。 Performance Comparison 0前言 传感器是数据采集、信息处理的关键部件,它可以将物理世界中的一个物理量映射到一个定量的测量值,使人们对物理世界形成量化认识。传感器技术是新技术革命和信息社会的重要技术基础[1]。随着微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传感器技术正向着微型化、智能化、网络化、集成化的方向发展[2]。无线传感网络

距离矢量协议和链路状态协议的区别

距离矢量协议和链路状态协议的区别 一.什么是距离向量路由协议以及什么是链接状态路由协议? (1.)这类协议使用贝尔曼-福特算法(Bellman-Ford)计算路径。在距离-矢量路由协议中,每个路由器并不了解整个网络的拓扑信息。它们只是向其它路由器通告自己的距离、也从其它路由器那里收到类似的通告。(如果在90秒内没有收到相邻站点发送的路由选择表更新,它才认为相邻站点不可达。每隔30秒,距离向量路由协议就要向相邻站点发送整个路由选择表,使相邻站点的路由选择表得到更新。这样,它就能从别的站点(直接相连的或其他方式连接的)收集一个网络的列表,以便进行路由选择。距离向量路由协议使用跳数作为度量值,来计算到达目的地要经过的路由器数。) 每个路由器都通过这种路由通告来传播它的路由表。在之后的通告周期中,各路由器仅通告其路由表的变更。该过程持续至所有路由器的路由表都收敛至一稳定状态为止。 这类协议具有收敛缓慢的缺点,然而,它们通常容易处理且非常适合小型网络。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一些例子包括:路由信息协议(RIP)内部网关路由协议(IGRP) (2.)链接状态路由协议更适合大型网络,但由于它的复杂性,使得路由器需要更多的C P U 资源。 在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中,每个节点都知晓整个网络的拓扑信息。各节点使用自己了解的网络拓扑情况来各自独立地对网络中每个可能的目的地址计算出其最佳的转发地址(下一跳)。所有最佳转发地址汇集到一起构成该节点的完整路由表。 与距离-矢量路由协议使用的那种每个节点与其相邻节点分享自己的路由表的工作方式不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工作方式是节点间仅传播用于构造网络连通图所需的信息。最初创建这类协议就是为了解决距离-矢量路由协议收敛缓慢的缺点,然而,为此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会消耗大量的内存与处理器能力。 (它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发现已经断了的链路或新连接的路由器,使得协议的会聚时间比距离向量路由协议更短。通常,在1 0秒钟之内没有收到邻站的H E L LO报文,它就认为邻站已不可达。一个链接状态路由器向它的邻站发送更新报文,通知它所知道的所有链路。它确定最优路径的度量值是一个数值代价,这个代价的值一般由链路的带宽决定。具有最小代价的链路被认为是最优的。在最短路径优先算法中,最大可能代价的值几乎可以是无限的。) 如果网络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路由器只要周期性地将没有更新的路由选择表进行刷新就可以了(周期的长短可以从3 0分钟到2个小时)。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例子有: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路由交换协议(IS-IS) 二.具体理解链路状态和距离矢量路由协议 距离矢量(DV)是“传说的路由”,A发路由信息给B,B加上自己的度量值又发给C,路由表里的条目是听来的,虽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但是选出最优路径的同时会引发环路问题,当然,DV协议也使用水平分割,毒性逆转,触发更新等特性来避免,无奈的是,

路由协议试题以及参考答案

关于路由协议试题以及参考答案 1、解决路由环问题的方法有(ABD) A. 水平分割 B. 路由保持法 C. 路由器重启 D. 定义路由权的最大值 2、下面哪一项正确描述了路由协议(C) A. 允许数据包在主机间传送的一种协议 B. 定义数据包中域的格式和用法的一种方式 C. 通过执行一个算法来完成路由选择的一种协议 D. 指定MAC地址和IP地址捆绑的方式和时间的一种协议 3、以下哪些内容是路由信息中所不包含的(A) A. 源地址 B. 下一跳 C. 目标网络 D. 路由权值 4、以下说法那些是正确的(BD) A. 路由优先级与路由权值的计算是一致的 B. 路由权的计算可能基于路径某单一特性计算,也可能基于路径多种属性 C. 如果几个动态路由协议都找到了到达同一目标网络的最佳路由,这几条路由都会被加入路由表中 D. 动态路由协议是按照路由的路由权值来判断路由的好坏,并且每一种路由协议的判断方法都是不一样的 5、IGP的作用范围是(C) A. 区域内 B. 局域网内 C. 自治系统内 D. 自然子网范围内 6、距离矢量协议包括(AB) A. RIP B. BGP C. IS-IS D. OSPF 7、关于矢量距离算法以下那些说法是错误的(A) A. 矢量距离算法不会产生路由环路问题 B. 矢量距离算法是靠传递路由信息来实现的 C. 路由信息的矢量表示法是(目标网络,metric) D. 使用矢量距离算法的协议只从自己的邻居获得信息 8、如果一个内部网络对外的出口只有一个,那么最好配置(A) A. 缺省路由 B. 主机路由 C. 动态路由 9、BGP是在(D)之间传播路由的协议

计算机网络实验六 rip路由协议配置 )

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计算机通信网络课程实验报告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实验名称同组人 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实验目的 《计算机通信网络》实验指导书 掌握RIP 动态路由协议的配置、诊断方法。 二、实验任务 1、配置RIP 动态路由协议,使得3台Cisco 路由器模拟远程网络互联。 2、对运行中的RIP 动态路由协议进行诊断。 三、实验设备 Cisco 路由器3台,带有网卡的工作站PC2台,控制台电缆一条,交叉线、V35线若干。 四、实验环境 五、实验步骤 1、运行CiscoPacketTracer 软件,在逻辑工作区放入3台路由器、两台工作站PC ,分别点击各路由器,打开其配置窗口,关闭电源,分别加入一个2口同异步串口网络模块(WIC-2T ),重新打开电源。然后,用交叉线(CopperCross-Over )按图6-1(其中静态路由区域)所示分别连接路由器和各工作站PC ,用DTE 或DCE 串口线缆连接各路由器(router0router1),注意按图中所示接口连接(S0/0为DCE ,S0/1为DTE )。 2、分别点击工作站PC1、PC3,进入其配置窗口,选择桌面(Desktop )项,选择运行IP 设置(IPConfiguration ),设置IP 地址、子网掩码和网关分别为 PC1gw: PC3gw: 3、点击路由器R1,进入其配置窗口,点击命令行窗口(CLI )项,输入命令对路由器配置如下: 点击路由器R2,进入其配置窗口,点击命令行窗口(CLI )项,输入命令对路由器配置如下: 同理对R3进行相应的配置: 4、测试工作站PC 间的连通性。 从PC1到PC3:PC>ping (不通) 5、设置RIP 动态路由 接前述实验,继续对路由器R1配置如下: 同理,在路由器R2、R3上做相应的配置: 6、在路由器R1上输入showiproute 命令观察路由信息,可以看到增加的RIP 路由信息。 … … … … … … … … … … … … … … 装 … … … … … … … … … … … …… … … 订 … ……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基于位置的Adhoc网络路由协议研究报告

基于位置的Ad hoc网络路由协议研究 【摘要】基于位置的ad hoc网络路由协议利用节点地理位置信息指导数据包的转发,具有可扩展性强,路由效率高等优点。分析了ad hoc网络中基于位置的路由协议以及位置信息服务,对几种协议进行了分析比较,并指出了基于位置的路由协议的研究重点。 【关键词】ad hoc网络;路由;协议;位置 【abstract 】ilocation-based unicast routing protocol uses geographical location information of nodes to direct the forward of data package, superior to scalability and high efficiency in routing. in this paper, we introduced location-based unicast routing protocols and location information services for ad hoc network. analysed and pared several protocols, we pointed at the research emphasis on location-based unicast routing protocol. 【keywords 】ad hoc network;routing;protocol;location 1 引言 ad hoc网络是由一组带有无线收发装置的移动终端组成的多跳临时自治系统。路由协议一直是ad hoc网络研究的重点。根据不同的路由策略,ad hoc网络的路由协议可以分为基于拓扑的路由协议和基于位置的路由协议。与传统的基于拓扑的路由协议相比,基于位置的路由协议利用节点的位置信息来指导包的转发,其基本思想是利用节点的位置信息来选择下一跳,将包向目的节点的方向上进行

路由选择协议和配置的详细步骤

路由选择协议和配置的详细步骤 静态路由的配置: router(config)ip route +非直连网段+子网掩码+下一跳地址 router(config)#exit 动态路由按照是否在一个自治系统内使用又可以分为内部网关协议(igp)和外部网关协议(bgp)常见的内部网关协议有rip、ospf等,外部网关协议有bgp、bgp-4,这里主要说下内部网关路由选择协议: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一种距离矢量选择路由协议,由于它的简单、可靠、便于配置,所以使用比较广泛,但是由于它最多支持的跳数为15,16为不可达所以只适合小型的网络,而且它每隔30s一次的路由信息广播也是造成网络广播风暴的重要原因之一。 rip的配置: router(config)#router rip 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network-number network_number为路由器的直连网段 由于rip的局限性,一种新的路由选择协议应运而生:igrp,igrp(intero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igrp由于突破了15跳的限制,成为了当时大型cisco网络的首选协议 rip与igrp 的工作机制,均是从所有配置接口上定期发出路由更新。但是,

rip是以跳数为度量单位;igrp以多种因素来建立路由最佳路径;带宽(bandwidth),延迟(delay),可靠性(reliability),负载(load)等因素但是它的缺点就是不支持vlsm和不连续的子网。 igrp的配置: router(config)#router igrp 100(100为自治系统号) 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network-number router(config-router)#exit 注意: 1)编号的有效范围为1-65535,编号用确定一组区域编号相同的路由器和接口; 2)不同的编号的路由器不参与路由更新。 eigrp(enhanced intero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eigrp 是最典型的平衡混合路由选择协议,它融合了距离矢量和链路状态两种路由选择协议的优点,使用散射更新算法,可实现很高的路由性能。eigrp特点是采用不定期更新,即只在路由器改变计量标准或拓扑出现变化时发送部分更新路由。支持可变长子网掩码vslm,具有相同的自治系统号的eigrp和igrp之间,可无缝交换路由信息。eigrp的配置和igrp的大致相同: router(config)#router eigrp(100为自治系统号) 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network-number router(config-router)#exit ospf: ospf是一种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所谓链路状态是指路由器接口的状态,如up,down,ip及网络类型等链路状态信息通过链

协议号和端口号大全

协议号和端口号大全 协议号和端口号大全协议号是存在于IP数据报的首部的20字节的固定部分,占有8bit.该字段是指出此数据报所携带的是数据是使用何种协议,以便目的主机的IP层知道将数据部分上交给哪个处理过程。 也就是协议字段告诉IP层应当如何交付数据。 而端口,则是运输层服务访问点TSAP,端口的作用是让应用层的各种应用进程都能将其数据通过端口向下交付给运输层,以及让运输层知道应当将其报文段中的数据向上通过端口交付给应用层的进程。 端口号存在于UDP和TCP报文的首部,而IP数据报则是将UDP或者TCP报文做为其数据部分,再加上IP数据报首部,封装成IP数据报。 而协议号则是存在这个IP数据报的首部.IP协议号0HOPOPT IPv6逐跳选项1ICMP Inter控制消息2IGMP Inter组管理3GGP网关对网关4IP IP中的IP(封装)5ST流6TCP传输控制7CBT CBT8EGP外部网关协议9IGP任何专用内部网关(Cisco将其用于IGRP) 10BBN-RCC-MON BBNRCC监视11NVP-II网络语音协议12PUP PUP13ARGUS ARGUS14EMCON EMCON15XNET跨网调试器16CHAOS Chaos17UDP用户数据报18MUX多路复用19D-MEAS D测量子系统20HMP 主机监视21PRM数据包无线测量22XNS-IDP XEROXNS IDP23TRUNK-1第1主干24TRUNK-2第2主干25LEAF-1第1叶26LEAF-2第2叶27RDP 可靠数据协议28IRTP Inter可靠事务29ISO-TP4ISO传输协议第4类

路由选择及路由选择协议

第七章路由选择及路由选择协议 7.1 什么是Routing? 所谓Routing就是一个数据包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这样一个过程在网络中路由器就是承担route功能的网络设备为了 达到Route目的路由器必须知道以下关键因素 Destination Address Identifying sources of information Discovering routes Selecting routes Maintaining routing information 路由器将路由信息存在路由表中路由器正是依靠路由表达到路由目的的在路由器可以通过show ip route 查看路由表 内容如 7.2 路由分类 路由可以分为二大类 静态路由――静态路由是一个单向路由它由网络管理员手工配置到routing table中的网络管理员配置网络中所有路由一 旦网络发生变化必须手工改变和添加新路由静态路由适合小

型网络和Stub 网络所谓Stub网络就是只有一个进出网络的 节点的网络 Static route configuration: Router(config)#ip route 172.16.1.0 255.255.255.0 172.16.2.1参数说明见9 7 默认路由default route 是的一种特殊的静态路由在Stub 网络中由于只存在唯一一个网络出入节点也就是说所有数据包 都使用一个路由我们可以配置默认路由将所有出入网络的数据 包都从此路由通过 Default route configuration:(见9 9) Router(config)#ip route 0.0.0.0 0.0.0.0 172.16.2.2 动态路由――动态路由是由路由协议动态获取的当网络发生变 化时路由协议自动更新routing table 路由协议运行于网络层 选择路径和维护routing table 一旦一条路径决定下来路由器 就能路由routed protocol所产生的数据包 区别以下两种名词 Routed protocol: IP IPX Routing protocol: RIP IGRP OSPF *Administrative Distance与Metric 在网络中有时会存在多个路由协议和多条静态路由如何给 多种路由协议排定可信度需要一个参数那就是Administrative Distance AD从0到255 其值越小说明这种路由协议的可靠度越高

路由与路由协议详情详情配置

实用标准文案路由器与路由协议配置实验三 一、实验目的理解和掌握路由器的基本配置,以及设置路由器的静态路由、缺省路由和动态路由等。1. 查看路由器的工作状态、接口状态与配置。2. 掌握静态路由、缺省路由的配置与测试。3. )的工作原理。4.了解路由器动态路由协议(RIP RIP5.掌握的配置与测试。 二、实验理论 三、实验条件网络交换与路由操作系统、Boson NetSim 1.软件环境: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xp 模拟器。模拟器。2.硬件环境:计算机、路由器/ E0:192.168.1.1/24E0:11.0.0.1/24E0:11.0.0.2/24S0:10.0.0.1/24 192.168.1.0/24E0:12.0.0.2/24S0:10.0.0.2/24LANE1:12.0.0.1/24四、实验内容 实验内容1:路由器的IOS软件使用 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实验内容2:为路由器添加静态路由和默认路由 实验内容3:测试路由器接口、静态路由和缺省路由 五、实验步骤 实验内容1:路由器的IOS软件使用 (1)使用计算机串行口连接到路由器的Console端口,通过Windows2000/Professional/XP操作系统的“超级终端”软件连接到路由器。或者通过Telnt的方式远程登录到路由器。 (2)设置路由器R3,熟悉路由器的基本操作命令。

1. 初始化配置(为路由器命名、关闭域名解析、日志同步) router(config)#host r3 R3(config)#no ip domain-lookup R3(config)#line con 0 R3(config-line)#logging synchronous 日志自动同步(自动换行) R3(config-line)#exec-time 0 0 会话永不超时(默认10分钟) 2 设置密码(console口、VTY接口和特权) r1(config)#line con 0 r1(config-line)#password ccna console口配置密码 r1(config-line)#login r1(config)#line vty 0 4 r1(config-line)#pass ccnp 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r1(config-line)#login r1(config)#enable password cisco r1,r2,r4的配置( 略) 密码配置结束后待实验设备调试通后可以通过任何一个设备telnet其它设备。为了配置方便可以放最后做。 2. 按照网络拓扑图所示的IP地址规划,配置路由器R3的接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