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草塘》课堂实录课题,你会产生什么问题。
(板书课题)生1:为什么说它是可爱的草塘?生2:这个草塘在什么地方?生3:草塘是什么样子的?生4:为什么课题在“草塘”一词之前加上“可爱的”这个词而不加别的词,比如“美丽的”等。
文,什么是草塘你能说说吗?生1:草塘里有草,很大,很绿,无边无际。
生2:草塘是长满草的洼地。
师:(出示绘有草塘的投影片,略作讲解)这个草塘在哪儿呢?(出示绘有中国版图的投影片,用教鞭指图讲解。
)师:至于为什么说草塘可爱,我们通过读书来了解。
在读课文之前,你先看看这些生字和生词是否都理解了。
(出示写有生字词的投影片)(学生自由读生字词,教师指名让学生读并纠正读音。
全班齐读。
)师:现在自己练习读课文。
如果有哪句话读错了,或这个句不太好读,能够反复练习这句话,读好了,再往下读。
这样你读一遍就能有很大收获。
练习的时间是5分钟。
(学生练习读课文。
教师巡视,发现几名同学身体姿势不端正,眼睛离书太近,提醒他们注意,并逐一纠正。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篇课文。
读那一段呢?读最难读的那一段。
你们认为那一段最难读?生:第五自然段。
生:第七自然段。
生:第九自然段。
生:第十四自然段。
师:好,我们就来读这几个自然段。
(学生齐读课文第五、七、九、十四自然段。
)师:课文读熟了。
作者初到草塘的时候,他觉得没意思。
不过后来他跟着小丽到草塘里游览了一番,就深深地爱上了草塘。
这个过程中作者都经历了哪些难忘的事情啊?给你们一分钟的时间,浏览一下课文,一边看一边归纳。
注意:不要一字一句地去看,而要一段一段地去看。
(学生浏览课文,用时一分钟。
)生:作者经历的事情有:他看到了草塘的景色,听小丽介绍草塘冬季和春季的物产和有趣的事,在水泡子里捉鱼,看到了美丽的小河。
作者是经历了这些事就深深地爱上了草塘。
师:这次我们再读课文的时候,除了用口念,还要用脑想,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感受。
这样,你读课文的时候,就能够看到草塘的景色。
咱们先来到北大荒的草塘里,谁来读写草塘景色的段落?生:(读课文)“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走了进去就像置身于大海中一样。
浪花翠绿翠绿的,绿得发光,绿得鲜亮,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
仔细瞧那浪花,近处的呈鲜绿色,远一点儿的呈翠绿色,再远的呈墨绿色,一层又一层,最后连成一片,茫茫的跟蓝天相接。
”(教师出示写有课文第五自然段的文字投影片,指导学生熟练地朗读。
)师:要想看到草塘的景色,这么读行吗?生:(齐)不行。
师:现在听老师读。
老师读的时候你想象,你不是坐在教室里,而是来到北大荒的草塘里。
老师读的时候,你在脑子里浮现课文的画面,会吗?(学生自动闭上眼睛想象,教师有感情地读)“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走了进去就像置身于大海中一样。
”你想象你的前、后、左、右,全是芦苇和蒲草,茫茫无际,就像大海一样。
“浪花翠绿翠绿的,绿得发光,绿得鲜亮,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
”看见“浪花”了吗?(生:看见了。
)这个“浪花”实际上是什么呀?(生:是芦苇,是蒲草。
)好,老师接着读:“仔细瞧那浪花,近处的呈鲜绿色,远一点儿的呈翠绿色,再远的呈墨绿色,一层又一层,最后连成一片,茫茫的跟蓝天相接。
”(停了一会)看到草塘的同学请你点点头。
(学生都点了一下头。
)师:刚才是谁把你带到草塘里去了?生1:是老师,老师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把我们带到草塘里去了。
生2:是作者。
生3:是小丽。
生4:还有我们的想象。
师:对,还有你自己。
你在用心去想象,这样才能进入到课文描写的情景中去,你说对吗?生:(有所领悟)对。
师:刚才是师生合作,现在你自己一边读一边想象,到草塘里去看一看。
(学生自己读文想象。
)师:这个草塘的特点,用文中的两个字来说是——生:(齐)“大”和“美”。
师:现在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什么?生:读课文!师:请你在这三句话中,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句话来读。
生1:(读)“浪花翠绿翠绿的,绿得发光,绿得鲜亮,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
”我感受到草塘里的草翠绿翠绿的,绿得发光,绿得鲜亮,它的颜色非常美。
生2:“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
”我觉得那儿的草又多又绿,像浪花一样,风一吹,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很美。
师:如果让你来找这句话里用的最好的一个词语,你找哪一个?生2:我找“欢笑着”。
因为我从这个词语里能看出,这些草在风的吹拂下一上一下的,非常的活泼欢快。
生3:我选“一层赶着一层”,这里的草很多,“一层赶着一层”就写出一层又一层的野草,是追着跑着涌向远方。
生4:(读)“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走了进去就像置身于大海中一样”。
我的感受是这草塘非常大,这里的草非常非常多。
师:谁能把草塘很大的那种感觉读出来。
(四名学生有感情朗读这个句,最后一名学生读得非常好。
)师:能不能把你的方法告诉大家,为什么你一读就让人感觉草塘很大?生:我读的时候是入情入境用心去读,就像真的到了草塘里一样。
而且我把“大海中”读得非常慢,“大——海——中——”,就觉得草塘非常非常的大。
(众笑。
)师:咱们按照他这种方法试一试。
(学生练习读。
)师:哪个词语用的好?生:是“置身于大海中”,作者不是站在大海边,而是像来到大海中间,说明草塘很大。
师:谁再来读别的句子。
生5:“仔细瞧那浪花,近处的呈鲜绿色,远一点的呈翠绿色,再远的呈墨绿色,一层又一层,最后连成一片,茫茫的跟蓝天相接。
”我觉得就像看到了绿色的大海一样,近处的和远处的颜色不一样,有变化,变得很美。
师:你体会得好。
请看,(出示绘有草塘的投影片,并随着学生的朗读为画面覆盖上不同的颜色)变得多美。
你头脑中想象的颜色变化肯定更美。
谁能通过读把颜色的变化表现出来?(一名学生读句子,读得非常好。
)师:变化得非常美,我注意到她跟老师刚才读得方法不一样。
我读“近处的……”、“远处的……”、“再远的……”这三个分句时是声音由强转向弱,表现草塘里颜色变化的美;她由弱转向强,然后再弱。
多有层次,多有美感。
这就是创造。
我今天学到了一种朗读这句话的新方法,我应该谢谢这位同学。
请问你贵姓?生1:我姓曹。
师:谢谢曹老师!生1:我应该称您为老师。
师:不,谁创造了新的知识,谁就是老师!师:咱们请三名同学来读,我们再来体会体会。
(由学生自己指名,三名男同学读课文,非常精彩。
)师:真是最佳组合了。
还有没有更好的组合?我们请三名女同学来读。
(有三名女同学自由组合,刚要读。
)师:这次读,不许你们看书。
生:(惊讶)啊?师:不过,允许你们看投影片。
(出示写有三句话开头分句的投影片。
众笑。
)看着它来背,行吗?生:行!(三名学生看着提示顺利地背下来,全场鼓掌。
)师:还有谁行?生:(均举手。
)(全班同学高声齐背,未看提示。
)师:我没有给你们时间背,为什么你能背下来?生:因为我们已经把这段课文读熟了,而且我们用心去感受,深刻地理解了课文,感受到了草塘的美,自不过然地就背下来了。
师:说得好。
用心去感受课文,你就能够终身不忘。
感受到的东西,不是说忘掉就能忘掉的。
我们再回到课文。
无论谁看到这么美的景色,都要发自内心地去赞美。
谁来读第六自然段?生1:“我情不自禁地说:‘这草塘真美啊!’”师:你是这样赞美它。
(又有五名学生读第六自然段,语气各不相同。
)师:(教师又示范了几种不同读法)我们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才叫真正的朗读。
师:如果我们找一个词语来形容这时作者的心情,用哪个词语?生:(齐)情不自禁。
师:就在这个时候,小丽又给他讲了北大荒草塘里冬春两季的物产。
那么小丽介绍自己家乡的物产时是一种自豪的心情。
咱们请四位女同学来当小丽,分别读第七、第九、第十一和第十三自然段;请一位男同学来当作者,读第八、第十、第十二自然段。
(很快找好。
)咱们得一边听读一边体会,草塘里的物产到底有多少。
(五名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七到第十三自然段。
)师:这里的物产这么多,小丽让作者自己到草塘里去看,作者看到了吗?生:(齐)看到了。
师:在哪儿呢?生:在下一个自然段。
(众笑。
)师:下一个自然段写作者到水泡子里去逮鱼。
逮鱼的方法很特别,不是下网,也不用钓竿,用手抓。
想读的同学请你起立。
(全班学生都站了起来)你就尽情地读,体会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开始。
(学生尽情地自由朗读课文中逮鱼一段。
)师:这时候,他们又发现了草塘里最美丽的景色。
生:发现了一条清澈的小河。
师:“清澈”的“澈”怎么写?(板书:清澈)“澈”字中间是个“育”字,不要写错。
谁来读写小河景色的句子。
生:(读)芦苇和蒲草倒影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绿了;天空倒影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蓝了;云朵倒影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白了。
师:(出示绘有小河景色的投影片,并随着学生的朗读为画面覆盖上不同的颜色)你们想象到的景色肯定比老师画出的还要美。
现在你自己读,看谁能想象到更美的景色。
争取每一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理解,每一个同学都读出自己的感受。
(学生自由读课文,体会。
)师:咱们比一比看谁读的河水最清澈。
(几名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各具特色。
)师:(用手指投影片)大家把书扣在桌子上看着这景色一起背。
(学生齐背这段话。
)师:谁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读)“我朝前紧走几步,想捧起这清凉的河水痛痛快快地洗一洗脸。
但是我犹豫了,生怕弄坏了这个幅美好的画卷。
”师:这个幅美好的画卷里都有什么?生1:这里有芦苇、蒲草、天空、白云。
生2:这里还有小鱼在游来游去。
生3:还有作者自己的倒影。
生4:还有小丽的倒影。
生5:还有清澈的河水,还有草塘的美景。
生6:还有野鸡、狍子。
师:可能吗?生:(齐)不可能。
师:可能吗?生:(齐)可能。
(众笑)师:怎么又可能了。
生:不是真的看到,是作者的想象。
师:对,回想刚才的经历,充实眼前的画面。
还有作者对北大荒草塘的深深的热爱之情。
这样就把自己的经历、自己的情感幻化成了一幅最美好的画卷。
那么他洗一洗脸,只要等一会儿,画面就又会出现。
可他为什么这么犹豫,这么“生怕弄坏”,怕什么?生1:因为他想多看一会儿,他不愿意这美丽的景色从眼前消失。
生2:因为这时他的感受特别美好,他愿意沉浸在这种美好的感受里,他不想从中走出来。
师:说明作者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草塘。
(教师指板书小节全文)师: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草塘,你会用什么词语?(学生说出美丽、色彩缤纷、物产丰富、生机勃勃、充满活力、活泼、很大、神奇、绮丽、流连忘返、秀美、美妙、我心中最美丽的、绚丽多彩、引人入胜、仙境一般、像世外桃源一样的等词语。
)师:而作者选择了“可爱”这个词语来形容草塘,为什么不用刚才同学们说的那些词语呢?生:因为作者选用这个词语更多的是强调了自己内心里的一种感受,强调了自己对草塘的深厚感情。
师:在过去,草塘这里被称为“北大荒”。
现在已经不叫“北大荒”了,而叫“北大仓”。
经过很多年的开发建设,那里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盛产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