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社团的类型以及加入意义
一、学生社团的类型分析
(一)依据社团活动的性质和内容,高校学生社团主要分为六种类型
1.政治思想类
政治思想类的社团是高校加强和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另一个舞台。
这类社团的主旨在于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使大学必修课“两课”的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而有效地提高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如曲阜师范大学的大学生邓小平理论研究会则是政治思想类的社团类的代表。
思想政治教育类的社团在高校学生社团中的数量并不多,高校应该积极扶持和引导此类社团的建设和发展。
2.专业学术类
专业学术类的社团是高校巩固和扩充本专业学术领域知识的另一个阵地。
此类社团紧紧围绕着专业课开展学术探讨、学术交流和学术咨询活动,如高校的外语协会、大学生教育协会、大学生心理协会、方言文化研究交流协会等。
由于社团的专业性,社团大都会聘请专业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大都由本院系的专业教师担任,但社团的活动形式较为单一,活动内容过于专业,无法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因此,一般规模不大。
3.科技创新类
科技创新类社团主要是以自然科学技术知识为背景,结合各自不同专业建立的一些社团。
科技创新类社团是高校提升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第二课堂。
此类社团的数量较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不高,发展现状不如其他兴趣类社团。
科技类社团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创造性,社团的性质限制了此类社团的发展。
因此,高校应该大力的扶持此类社团的发展。
4.艺术兴趣类
艺术兴趣类社团创办的基础是社员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和艺术追求,这类社团的目的在于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在专业学习之余,
一起组织并体验参加活动的乐趣,既陶冶了情操,又丰富校园文化
生活。
艺术兴趣类的社团是高校学生社团的主力军,数量大,种类多,活动形式多样。
一方面学生有着不同的兴趣,他们可以依据自
己的兴趣创办不不同的兴趣类社团;另一方面,这类社团比较容易招
纳新的社员。
艺术兴趣类社团满足了学生的精神需求。
5.体育健身类
体育健身类社团是具有相同体育活动兴趣的同学、为提高自己的该项技能自发组织的体育活动类社团,其活动比较注重趣味性,一
般以举办全校性比赛及定期集中训练为主。
它是高校引导着学生加
强健身意识、增强学生体质的有效载体,此类社团深受体育爱好者
的喜爱。
体育健身类的社团由于它的健身性和趣味性比较容易招募
到新的社员,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也是很快的。
6.公益服务类
公益服务类社团主要是以进行一些社会服务、实践公益类活动为内容而结成的学生社团。
公益服务类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
成部分,开辟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平台,有利于大学生道
德思想水平的提高。
此类社团主要有两种类型:专业技术服务型和
体力劳动服务型,社团活动的举行主要是利用大学生的课余和闲暇
时间进行环境保护、义务劳动、献血、扶贫、支教、社会调查等社
会公益服务活动。
高校公益服务类社团虽然起步比较晚,但社团的
公益性质使得此类社团在大学生群体中有着较高的期望值。
总体来说,艺术兴趣类社团数量较多,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较高;
思想政治类、专业学术类、科技创新类社团数量较少。
以上六类社
团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比如武术协会既可以说是体育健身类社团,也可以归为兴趣类社团。
(二)依据学生社团的规模大小,可以划分为三类种团
1.宏观型社团
宏观型社团即规模较大的社团。
这类社团社员最多,社员多,固定经费也就最多,有了充足的经费,活动的举行也是最多的,也就
带来了高的关注度。
一般而言,规模较大的是校级社团,当然也有
个别院系级的兴趣类社团吸引到很多学生的参与。
更多社员的参与
给社团活动的举办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增加了管理的难度,从而
促进更多矛盾的产生。
这类社团需要选拔出一个真正优秀的负责人,并建立健全的组织管理机构。
2.中观型社团
中观型社团即规模不大不小的社团。
这类社团社员较多,最多可达到100人,经费尚可,如果社团能够举办很精彩的活动也是能够
赚到较高的关注度和认可度。
大部分的院系级社团均为中观型的社团,挂靠在各院系反而有了一个协调便利的优势。
3.微观型社团
微观型社团即规模较小的社团。
这类社团社员少,经费少,学生和管理部门的关注度少,活动举办的少,不能很好地实现社团最初
创立的宗旨。
因此,有些人认为这类社团其实是可以取消的。
(三)依据其挂靠的单位不同,可以分为两类社团
1.校级社团
校级社团是在校团委登记注册或成立,面向全校纳新并开展活动的学生社团。
校级社团的成立有三个途径:由系级社团升校级社团。
社团负责人需要向所在院系团委申请成立系级社团,经过一段时间
发展,考核优异者由院团委报校团委批准予以注册成立。
由发起人
直接向校团委申请成立校级社团,校团委可根据社团的实际情况做
出决定,不予成立的社团会在规定时间内向发起人说明原因。
校团
委可根据规划和需要,直接面向全校学生征募急需注册成立的校级
社团。
校级社团由于挂靠单位的性质和力度,他们在经费来源、活
动举办、评优等方面要比系级社团容易一些。
2.系级社团
系级社团是在各院系团委注册成立,在院系团委或院系有关科室的指导下面向全校纳新并开展活动的学生社团。
院系社团的成员大
部分都是本院系的学生,这为社员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便利的同时也
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吸收一些外系的优秀的学生,同时,由
于院系支持的力度较小,相较于校级社团,在经费的筹措、活动的
举办上面有一定的困难,因此较难打造出自己的特色。
二、学生社团加入意义
大学期间加入一两个社团,并为社团的发展慷慨地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是每位很多大学生必上的一课。
从喜爱自己所属的社团,到
为社团贡献力量,最后还可能成为社团的领导者,其实我们能收获
很多东西。
第一,能够锻炼和提高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无论是作为社长,还是社员,我们都会在工作中碰到很多困难。
举一个最简单的列子。
部门举办活动需要用多媒体教室。
这个程序是怎样的呢?若是借学院
的教室,那就需要写书面申请,交至学院相关负责人处签名,再找
开门的大叔即可。
但若是要向教学楼开门的那位铁面无私的大爷借
教室,那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可有些人却能很轻易就借到教室了。
这就是沟通能力的问题了。
第二,能够丰富我们的大学生活。
大学当然是以学习为重心,但是,大学生不能只是学习书本知识。
在确保完成学习任务之余,能
够加入社团,组织或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我们的生活会更加丰
富多彩。
第三,能够扩大我们的交际圈。
所谓多个朋友,多条路走。
充分利用社团的条件,多去结交一些其他班级或学院的朋友,不但可以
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而且能够为自己赚得更多的人气。
若大家能
为同一个目标而努力,那势必会增进友谊,收获很多快乐。
第四,能够为以后步入社会打下基石。
你的社团经历是简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你找工作时可以好好利用的砝码。
另外,在
以后的工作中,从社团活动中学到的为人处世之道一定可以派上用场。
关键是,学会触类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