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
正确地使用逻辑用语是现代社会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无论是进行思考、交流,还是从事各项工作,都需要正确的运用逻辑用语表达自己的思维。
常用逻辑用语是认识问题、研究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在学习数学过程中需要准确全面地理解概念,正确地进行表述、判断和推理,这些都离不开对逻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所以逻辑用语在数学中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而要正确的使用逻辑用语首要的就是准确的使用逻辑联结词.
在数学中,有时会使用一些联结词,如“且”“或”“非”。
在生活用语中,我们也使用这些联结词,但表达的含义和用法与数学中的含义和用法不尽相同。
下面介绍数学中使用联结词“且”“或”“非”联结命题时的含义和用法。
为叙述简便,今后常用小写字母p、q、r、s、……,来表示命题。
(注意与上节学习命题的条件p与结论q的区别)
二、复习预习
1、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及其判断方法
三、知识讲解
考点1 命题p∧q、p∨q、非p的真假判定
考点2 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
(1)全称量词有:所有的,任意一个,任给,用符号“∀”表示;存在量词有: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有些,用符号“∃”表示.
(2)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叫做全称命题.“对M中任意一个x,有p(x)成立”用符号简记为:∀x∈M,p(x).
(3)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做特称命题.“存在M中元素x0,使p(x0)成立”用符号简记为:∃x0∈M,p(x0).
考点3 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
三、例题精析
【例题1】
【题干】(2013·长春名校联考)命题p:若a·b>0,则a与b的夹角为锐角;命题q:若函数f(x)在(-∞,0]及(0,+
∞)上都是减函数,则f(x)在(-∞,+∞)上是减函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p或q”是真命题B.“p或q”是假命题
C.非p为假命题D.非q为假命题
【答案】B
【解析】∵当a ·b >0时,a 与b 的夹角为锐角或零度角,
∴命题p 是假命题;命题q 是假命题,
例如f (x )=⎩⎪⎨⎪⎧
-x +1,x ≤0,-x +2,x >0,
综上可知,“p 或q ”是假命题
【例题2】
【题干】下列命题中是假命题的是( )
A .存在α,β∈R ,使tan(α+β)=tan α+tan β
B .对任意x >0,有lg 2x +lg x +1>0
C .△ABC 中,A >B 的充要条件是sin A >sin B
D .对任意φ∈R ,函数y =sin(2x +φ)都不是偶函数
【答案】选D
【解析】对于A ,当α=β=0时,tan(α+β)=0=tan α+tan β,因此选项A 是真命题;对于B ,注意到lg 2x +lg x +1
=⎝ ⎛⎭⎪⎫lg x +122+34≥34
>0,因此选项B 是真命题;对于C ,在△ABC 中,A >B ⇔a >b ⇔2R sin A >2R sin B ⇔sin A >sin B (其中R 是△ABC 的外接圆半径),因此选项C 是真命题;对于D ,注意到当φ=π2时,y =sin(2x +φ)=cos 2x 是偶函数,因此选项D
是假命题.
【例题3】
【题干】命题“能被5整除的数,末位是0”的否定是________.
【解析】有些可以被5整除的数,末位不是0
【解析】省略了全称量词“任何一个”,否定为:有些可以被5整除的数,末位不是0.
【例题4】
【题干】已知c >0,且c ≠1,设p :函数y =c x 在R 上单调递减;q :函数f (x )=x 2-2cx +1在⎝ ⎛⎭
⎪⎫12,+∞上为增函数,若“p 且q ”为假,“p 或q ”为真,求实数c 的取值范围.
【答案】C
【解析】∵函数y =c x 在R 上单调递减,∴0<c <1.
即p :0<c <1,∵c >0且c ≠1,∴非p :c >1.
又∵f (x )=x 2-2cx +1在⎝ ⎛⎭
⎪⎫12,+∞上为增函数,∴c ≤12.即q :0<c ≤12, ∵c >0且c ≠1,
∴非q :c >12且c ≠1.
又∵“p 或q ”为真,“p 且q ”为假,
∴p 真q 假或p 假q 真.
①当p 真,q 假时,{c |0<c <1}∩⎩⎨⎧⎭⎬⎫c |c >12且c ≠1=⎩⎨⎧⎭
⎬⎫c |12<c <1. ②当p 假,q 真时,{c |c >1}∩⎩⎨⎧⎭
⎬⎫c |0<c ≤12=∅. 综上所述,实数c
的取值范围是⎩⎨⎧⎭⎬⎫c |12<c <1.
四、课堂运用
【基础】
1.(2013·长沙模拟)设p、q是两个命题,则“复合命题p或q为真,p且q为假”的充要条件是() A.p、q中至少有一个为真B.p、q中至少有一个为假
C.p、q中有且只有一个为真D.p为真,q为假
解析:选C∵p或q为真⇒p、q中至少有一个为真;p且q为假⇒p、q中至少有一个为假,∴“命题p或q为真,p且q为假”⇒p与q一真一假.
而由C选项⇒“命题p或q为真,p且q为假”.
2.(2013·揭阳模拟)已知命题p:∃x0∈R,cos x0=5
4;命题q:∀x∈R,x
2-x+1>0,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命题p∧q是真命题B.命题p∧非q是真命题C.命题非p∧q是真命题D.命题非p∨非q是假命题
解析:选C命题p是假命题,命题q是真命题,∴p∧q是假命题,p∧非q是假命题,
非p∧q是真命题,非q∨非p是真命题.
3.已知命题p:抛物线y=2x2的准线方程为y=-1
2;命题q:若函数f(x+1)为偶函数,则f(x)关于x=1对称.则
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A.p∧q B.p∨(非q) C.(非p)∧(非q) D.p∨q
解析:选D 抛物线y =2x 2,即x 2=12y 的准线方程是y =-18
;当函数f (x +1)为偶函数时,函数f (x +1)的图象关于直线x =0对称,函数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x =1对称(注:将函数f (x )的图象向左平移一个单位长度可得到函数f (x +1)的图象),因此命题p 是假命题,q 是真命题,p ∧q 、p ∨(非q )、(非p )∧(非q )都是假命题,p ∨q 是真命题.
【巩固】
4.命题“对任何x ∈R ,|x -2|+|x -4|>3”的否定是____________.
解析:全称命题的否定为特称命题,所以该命题的否定为:∃x0∈R,|x0-2|+|x0-4|≤3.答案:∃x0∈R,|x0-2|+|x0-4|≤3
5.若命题“∀x∈R,ax2-ax-2≤0”是真命题,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解析:当a =0时,不等式显然成立;当a ≠0时,由题意知⎩⎨⎧ a <0,Δ=a 2+8a ≤0,
得-8≤a <0.综上,-8≤a ≤0. 答案:[-8,0]
【拔高】
6.已知命题p 1:函数y =2x -2-x 在R 上为增函数,
p 2:函数y =2x +2-x 在R 上为减函数.
则在命题q 1:p 1∨p 2,q 2:p 1∧p 2,q 3:(非p 1)∨p 2和q 4:p 1∧(非p 2)中,真命题是(
) A .q 1,q 3 B .q 2,q 3
C .q 1,q 4
D .q 2,q 4
解析:选C p1是真命题,则非p1为假命题;p2是假命题,则非p2为真命题.所以q1:p1∨p2是真命题,q2:p1∧p2是假命题,q3:(非p1)∨p2为假命题,q4:p1∧(非p2)为真命题.即真命题是q1,q4.
7.已知命题p:∀x∈[1,2],x2-a≥0,命题q:∃x0∈R,x20+2ax0+2-a=0,若“p且q”为真命题,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由“p 且q ”为真命题,则p ,q 都是真命题.
p :x 2≥a 在[1,2]上恒成立,只需a ≤(x 2)min =1,
所以命题p :a ≤1;
q :设f (x )=x 2+2ax +2-a ,存在x 0∈R 使f (x 0)=0,
只需Δ=4a 2-4(2-a )≥0,
即a 2+a -2≥0⇒a ≥1或a ≤-2,
所以命题q :a ≥1或a ≤-2.
由⎩⎨⎧
a ≤1,a ≥1或a ≤-2
得a =1或a ≤-2 故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a =1或a ≤-2. 课程小结
1.逻辑联结词与集合的关系
“或、且、非”三个逻辑联结词,对应着集合运算中的“并、交、补”,因此,常常借助集合的“并、交、补”的意义来解答由“或、且、非”三个联结词构成的命题问题.
2.正确区别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
“否命题”是对原命题“若p ,则q”的条件和结论分别加以否定而得到的命题,它既否定其条件,又否定其结论;“命题的否定”即“非p”,只是否定命题p 的结论. 命题的否定与原命题的真假总是对立的,即两者中有且只有一个为真,而原命题与否命题的真假无必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