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梯企业蓝海战略研究(国内行业发展与市场前景)1、国内行业特征电梯生产能力增长迅速,技术发展紧跟世界潮流,产品结构日趋合理,行业的发展与外资及民间投资密不可分,电梯行业的“双高”产品具有资金壁垒和技术壁垒的双重壁垒,市场潜力很大,供过于求动态变化,整梯产品市场竞争加剧,经营重心有转移的迹象,国际行业标准正在实行中。
(1)我国电梯行业已经具备了很强的生产能力。
兴旺的电梯市场吸引了全世界所有的知名电梯公司,美国奥的斯、瑞士迅达、芬兰通力、德国蒂森、日本三菱、日立、东芝、富士达等13家大型外商投资公司在国内的市场份额达接近80%。
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的引进对国内电梯企业产生了强大的推动作用。
苏州江南、山东百斯特、浙江巨人、上海华立、昌华、东莞飞鹏、宁波宏大、苏州申龙和东南液压电梯等一批优秀的电梯品牌有被外资企业挤出市场的可能。
相反,现代企业的示范作用使他们看清了自己的定位与出路。
目前国内市场需要的电梯产品,我国电梯行业几乎全部可以生产,不但大量替代了进口,而且有一定的出口。
(2)电梯行业产业结构正在改善。
在国外各大电梯公司纷纷进入我国的同时,德国威特、西班牙塞维拉等一些优秀的电梯配件公司也在我国建立了合资企业,一批内资配件生产企业如宁波欣达、宁波申菱、张家港润发、上海新时达、老港申菱、沈阳蓝光、常熟曳引机、河北东方等也迅速发展起来。
目前,越来越多的电梯企业注意到了安装和维修保养的重要性,单纯扩大制造能力的重复建设减少了,尽量贴近使用现场的服务网点增加了,这样不但提高了电梯的使用可靠性,缩短了企业和用户之间的服务距离,而且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3)国产电梯的技术水准和产品质量正在稳步提高。
自1985年我国参加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178以来,先后等同或等效采用了一批国际标准和先进国家的标准。
标准的高起点使我国电梯行业在技术上居于有利地位。
许多新技术和新产品,如无机房电梯、无齿轮曳引机、永磁同步拖动技术、远程监控技术等,国际上也是刚刚出现,我国就有许多企业可以生产了。
国产电梯以其高质量,低成本的优势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客户,为逐步进入国际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
(4)加入WTO为我国电梯行业带来了巨大商机。
加入WTO,意味着在这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各成员国之间要消除歧视性贸易壁垒,遵守相同的游戏规则,要给客户提供自由选择的权利,给企业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
我们应该看到它给电梯的进口提供了便利,也应给电梯的出口提供便利。
由于全球最大的电梯公司基本上全都在我国建设了生产基地,所以电梯的进口量不会迅猛地增长,而扩大出口是很有前途的。
2、国内行业发展状况(1)国家政策开始重视。
主要体现在停止了两年的电梯生产许可证验收颁发从2004年又重新开始,结束了各种投资无法投资电梯行业的状况,而且对电梯生产企业的管理可以更上一个新的台阶;国家有关部门对电梯的质量和安全作为了最重要的工作来进行管理,使电梯质量有所提高。
(2)电梯行业投资踊跃。
主要表现在2004年电梯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在2004年全年新增电梯生产企业几十家,其它相关企业就有几百家,从投资现象分析,可以看到国家对电梯行业有所开放,促进了投资者的热情。
(3)电梯技术发展迅速。
去年在中国还有许多开发商和生产企业对第四代无机房电梯技术抱有怀疑,而今年除了首先在中国应用第四代无机房电梯技术的W ALESS电梯以外,三菱、OTIS以及其它企业均向该技术靠近,就连通力也不的不采用新的第四代无机房电梯技术。
同时其它电梯技术还在迅速发展提高。
目前最受关注的电梯新技术有:永磁同步技术、乘客识别系统、指纹识别系统、别墅家用电梯技术等。
(4)电梯采购更理性化。
在过去,政府采购就只有招标,而招标中存在严重的价格偏高问题和个别招标单位不公正问题,现在政府采购中已经广泛开展了政府采购竞争性谈判方式,为降低采购成本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开发商的采购将更重视综合开发成本和合理选择电梯载重;开发商已经认识到土建成本加电梯成本对最终开发成本和房产销售的关系。
为此也促进了电梯载重量的合理选用。
电梯采购管道和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无论是单位采购或者是开发商采购电梯均从多方面考虑选择电梯,已经不再选择几个国外名牌产品(其实国产产品也很好,技术已经相当成熟),而是考虑到综合因素和采购方式,在中国电梯网发布采购信息,通过比较后在重点谈判已经是目前采购最主要的方式。
(5)电梯品种发展快。
奥的斯、迅达和三菱过去一直被视为电梯技术和规格发展的风向标,而他们在近几年引进到中国的先进技术为数不多,由此为更多的生产企业提供了迅速开发、发布新产品的机会,通过几年的改进,新产品已日趋成熟,而且质量和款式均超过了奥的斯、迅达和三菱,目前在市场上供应的360度全景观光电梯、扇形观光电梯、三开门电梯、平面观光电梯等均超过了国外技术,成为重要的新产品。
而且住宅、别墅电梯的新产品更多,质量也比国外更好。
目前小吨位的住宅、别墅电梯均已经采用模型生产,使电梯质量达到最优完全可以媲美奥的斯、迅达和三菱等原来国外品牌。
(6)电梯价格更趋于合理。
中国电梯行业自改革开放以来第3次发展浪潮正在掀起。
第1次出现在1986~1988年,第2次出现在1995~1997年。
经过这三次大发展,国内电梯行业市场总体已呈现出供过于求的状态,从买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
暴力时代已经过去,原有的高额利润已由于追求超额利润的资本的大量涌入而将利润迅速摊薄,电梯价格日趋合理。
3、电梯发展的新趋势电梯产品和服务的发展更加体贴用户。
(1)电梯群控系统将更加智能化。
电梯智能群控系统将基于强大的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如基于专家系统的群控、基于模糊逻辑的群控、基于计算机图像监控的群控、基于神经网络控制的群控、基于遗传基因法则的群控等。
这些群控系统能适应电梯交通的不确定性、控制目标的多样化、非线性表现等动态特性。
随着智慧建筑的发展,电梯的智能群控系统能与大楼所有的自动化服务设备结合成整体智能系统。
(2)超高速电梯速度越来越高。
21世纪将会发展多用途、全功能的塔式建筑,超高速电梯继续成为研究方向。
曳引式超高速电梯的研究继续在采用超大容量电动机、高性能的微处理器、减振技术、新式滚轮导靴和安全钳、永磁同步电动机、轿厢气压缓解和噪声抑制系统等方面推进。
采用直线电机驱动的电梯也有较大研究空间。
未来超高速电梯舒适感会有明显提高。
(3)蓝牙技术在电梯上广泛应用。
蓝牙(Bluetooth)技术是一种全球开放的、短距无线通讯技术规范,它可通过短距离无线通讯,把电梯各种电子设备连接起来,无需纵横交错的电缆线,可实现无线组网。
这种技术将减少电梯的安装周期和费用,提高电梯的可靠性和控制精度,更好地解决电气设备的兼容性,有利于把电梯归纳到大楼管理系统或智能化管理小区系统中。
(4)绿色电梯将普及。
要求电梯节能、减少油污染、电磁兼容性强、噪声低、长寿命、采用绿色装潢材料、与建筑物协调等。
甚至有人设想在大楼顶部的机房利用太阳能作为电梯补充能源。
(5)电梯产业将网络化、信息化。
电梯控制系统将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用网络把各地的电梯监管起来进行维保;通过电梯网站进行网上交易,包括电梯配置、招投标等,也可以在网上申请电梯定期检验。
(6)乘电梯去太空。
坐电梯进入太空,这一设想是前苏联科学家在1895年提出来的,后来一些科学家相继提出了各种解决方案。
2000年,美国国家宇航局(NASA)描述了建造太空电梯的概念,这需要将碳纤维制成的缆绳延伸到地球赤道上方3.5万km。
为使这条缆绳突破地心引力的影响,太空中的另一端必须与一个质量巨大的天体相连。
这一天体向外层空间旋转的力量与地心引力抗衡,将使缆绳紧绷,允许电磁轿厢在缆绳中心的隧道穿行。
普通人登上太空这个梦想未来将得以实现。
4、国内电梯市场前景据统计,2004年我国在用电梯527329台,每年还以约8万~10万台的速度增长。
电梯服务中国已有100 多年历史,但我国在用电梯数量的快速增长却发生在改革开放以后。
100多年来,中国电梯行业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①对进口电梯的销售、安装、维保阶段(1900~1949年),这一阶段我国电梯拥有量仅约1 100多台;②独立自主,艰苦研制、生产阶段(1950~1979年),这一阶段我国共生产、安装电梯约1万台;③建立三资企业,行业快速发展阶段(自1980年至今),1980年生产安装电梯2 249台,1986年超过了1万台,1993年超过了2万台, 1998年超过了3万台,2001年超过了4万台[3],2002年超过了6万台,2003年超过了8万台,2004年超过10万台,是20年前的近50倍。
在1949至1979年的30年间,全国共生产安装了1万台电梯,而在后来的25年间,生产安装了大约60万台电梯。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新装电梯市场和最大的电梯生产国。
尽管如此,我国的电梯远未达到饱和的程度。
全世界平均1 000人有1台电梯,我国如果要达到这个水平,还需要80万台。
到那时候每年仅报废更新就需要6万台,目前房屋建设势头仍然很好,电梯市场供需两旺,前景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