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基复合材料2017
2、成型
有了良好的粉体,成型就成了获得 高性能陶瓷复合材料的关键,一般成型 后坯体的密度越高,则烧成中的收缩越 小,制品的尺寸精度越容易控制。陶瓷 的成型方法主要有:模压成型、等静压 成型、热压铸成型、挤压成型、轧膜成 型、流延法成型、注射成型和直接凝固 在表面能减少的推动力下 通过扩散、晶粒长大、气孔和晶界逐渐减少而致 密化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 学变化的过程,是多种机制组合作用的结果。陶 瓷常采用的烧结方法有:普通烧结、热致密化方 法、反应烧结、微波烧结及放电等离子烧结。 烧结机制可归纳为:1)黏性流动;2)蒸发 与凝聚;3)体积扩散;4)表面扩散;5)晶界 扩散;6)塑性流动等。
a 纤维 是具有较大长径比的材料,是最早
应用的增强体。 碳纤维 有机纤维经固相反应转变而成的 一种多晶纤维状聚合物碳,是一种无机非 金属材料
纤 维
玻璃纤维 非晶型无机纤维,主要成分为二 氧化硅与Ca、B、Na、Al、Fe等的氧化物
硼纤维 通过在钨丝或涂炭或涂鸦的石英纤 维(直径一般为3.5μm~50μm)上沉积不定型 原子硼形成的一种无机复合纤维
C60
碳 纤 维
纳米碳管
金刚石
石墨
玻璃纤维为无定型结构,无远程 有序特征,三维网络结构,具有各向 同性。
加入Na2O
玻璃的无定型结构
硼纤维 通过在芯材(钨丝、碳丝或涂炭或涂鸦
的石英纤维,直径一般为3.5μm~50μm)上沉 积不定型的原子硼形成的一种无机复合纤维, 直径100μm~200μm。
第六章、陶瓷基复合材料
一、概述
二、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结 构
三、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种 类 四、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 备
五、陶瓷基复合材料未来 趋势
一、概述
陶瓷是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和硅酸盐等无机化 合物的总称,包括玻璃、家用瓷器、砖瓦等日常用品。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开发出了各种新型陶瓷,其中一 部分为实现力-电、湿-电、热-电等功能的功能陶瓷,而 另一部分则为满足强度、耐高温、耐磨损等力学性能的 结构陶瓷。 20世纪70年代初期,结构陶瓷作为一种新型高温材 料受到广泛的重视,因为陶瓷具有高熔点、低密度、抗 氧化、抗腐蚀、耐高温和耐磨损等特点,然而由于陶瓷 有共价键或离子键构成,因此具有本质的高强度和低延 性,故而需要改善其韧性,但只有依靠非本质的的韧化 机制才能实现,即将两种或两种以上陶瓷显微结构的组 元复合起来,这就是陶瓷基复合材料
颗粒也是一种有效的增强体之一,主 要用于金属基、聚合物和陶瓷基复合材 料的增强体。在基体中的体积分数一般 在:15%~30%;特殊时,也可以为 5%~
75%
增强体根据 刚性颗粒 一般为陶瓷颗粒,常见
的有:SiC、TiC、WC、BN、石墨等
分 类
变形性能
延性颗粒 主要是金属颗粒,加
入陶瓷中可增强其韧性
1、粉体制备
粉体主要用于基体及增强体中的增韧颗粒。
机械制粉 球磨
分工 分艺 布简 不单 均、 但 组 超性 细能 、优 组良 分的 均高 匀纯 、
粉 体 制 备
化学制粉
搅动振动磨
1)固相法 盐类分解法、高 温自蔓延合成法(SHS) 2)液相法 主要用于氧化物 系列超细粉体的合成 3)气相法 多用于制备超细 高纯的非氧化物粉体
1)氧化物陶瓷基复合材料
类
型
2)非氧化物陶瓷基复合材料
3、按基体材料分
3)微晶玻璃基复合材料 4)碳/碳复合材料
四、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
陶瓷基复合材料主要包括:颗粒、纤维(晶须) 和陶瓷层片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但这三种材料的制 备工艺不尽相同。 一般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
粉体制备
预处理
增强体(纤维、晶须或陶瓷 层片)制备 成型 烧结
二、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结构
1.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基体
陶瓷常分为硅酸盐、氧化物和非氧化物三类:
1)硅酸盐陶瓷以SiO2为主,外加Al2O3, MgO,BeO,ZrO2等玻璃相。 2)氧化物陶瓷是以晶体相为主,仅含少量的玻璃 相。常用的有:Al2O3、ZrO2、TiO2、BeO等 3)非氧化物陶瓷包括以石墨或金刚石结构存在的 碳;氮化物(BN、SiN4等);碳化物(SiC、TiC 等);硼化物(TiB2、ZrB2等);硅化物(MoSi2 等)其中,作为高温结构陶瓷Si3N4和SiC最为重要。
子的配位、弹性模量、密度、热膨胀系数等不 连续的区域叫 界面
结合方式:机械结合、物理结合、化学结合和扩
散结合。其中以化学结合为主,有时几种结合方 式同时存在。
三、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种类
1、按材料作用分 (1)结构陶瓷基复合材料,用 于制造各种受力零部件 (2)功能陶瓷基复合材料,具有 各种特殊性能(光、电、磁、热、 生物、阻尼、屏蔽等) ① 颗粒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 2、按增强材料形态分 ② 纤维(晶须)增强陶瓷基复 合材料; ③ 片材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
五、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未来趋势
① 多层陶瓷基复合材料 用石墨或碳等剪切开裂的材料 作为陶瓷的中间层,使裂纹沿界面偏析,从而提高断裂 韧性的多层复合材料; ② 纳米复合材料 其中典型的一个是以SiC纳米增强颗粒 增强Al2O3复合材料,另一种则是碳化硅纳米颗粒增强氮 化硅(Si3N4)复合材料; ③ 功能梯度复合材料 其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以计算机辅 助材料设计和先进复合材料技术,材料的构成要素(结 构、组成等)沿着厚度方向从一侧向另一侧连续变化, 从而达到材料性质和功能也随之呈梯度变化。 ④ 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以连续长纤维为增强材料 ,金 属、陶瓷等为基体材料制备而成。
外生型:颗粒的制备与基体无关,是通过一定的
合成工艺制备而成的
根据其生产 内生型:选定的反应体系在基体材料中,一定
方式的不同
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原位生成,基体可参与或不 参与化学反应
3、陶瓷基复合材料的 界面
复合材料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组分材料以 微观或宏观的形式复合而成的多相材料,而组 分材料间存在着结合层(区域),而在该区域 内的材料特性,即元素的浓度、晶体结构、原
其中,陶瓷材 料中的硅酸盐结 构较为复杂,普遍 特点是存在 [Si04]4-结构单元, 重要的有锆英石 和镁橄榄石。
镁 橄 榄 石
锆 英 石
2、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增强体
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增强体通常也称为增韧 体,虽然陶瓷材料具有耐高温、硬度高、耐磨损、 耐腐蚀及相对密度轻等特点,但他的致命弱点就 是脆性,这一弱点使得陶瓷材料的使用受到很大 限制,其中,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增韧体一般分为 三种:纤维、晶须和颗粒。
特点: 高强度、高模量、高硬度
b 晶须 指直径小于3μm的单晶体生长
的短纤维,与纤维相比存在的区别是:
① 单晶,缺陷少、强度高、模量大;
②直径小(﹤0.1μm);
③ 长径比大(L/d﹥数十);
氧化物晶须:Al203
陶瓷晶须
主要有两大类:
非氧化物晶须:SiC
金属晶须:Cu、Cr、Fe、Ni等
C 颗粒增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