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逆变器在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应用

逆变器在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应用

逆变器在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应用
摘要:光伏阵列产生的是直流电,而许多负载都使用交流电,因此需要通过逆变器把太阳能电池板发出的直流电转变成负载所需的交流电。

本文阐述了光伏发电系统中逆变技术发展趋势,分析研究了这些逆变器在pvs系统中的应用特点,展望了pvs系统中逆变器向高性能和智能化方向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逆变器;光伏发电系统;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m4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光伏发电系统应用规模与范围的不断扩大,光电市场对逆变器的需求量迅速增加,与此同时,高质量、低成本的逆变器产品逐渐成为光伏发电应用系统开发人员和广大用户所关注的热点。

逆变器是电力电子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方面,电力电子技术是电力、电子、自动控制及半导体等多种技术相互渗透与有机结合的综合技术,因此,逆变器所涉及的知识领域和技术内容十分广泛。

本文仅从光伏发电系统应用的角度,对逆变器的基本工作原理、电路系统的构成作简要介绍。

1.光伏发电系统中逆变技术发展趋势
随着光伏发电的大规模利用,电网对光伏发电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即需要大规模的并网发电,并与电网连接同步运行。

因此,并网逆变器作为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设备,电网对其要求也越来越高。

第一,要求逆变器的输出电压和电网电压严格保持同步,在相位、频率上严格一致,逆变器的功率因数近于1;第二,满足电网
电能质量的要求,逆变器应输出失真度尽可能小的正弦波;第三,具有孤岛检测功能,防止孤岛效应的发生,避免对用电设备和人身造成伤害;第四,为了保证电网和逆变器安全可靠运行,两者之间的有效隔离及接地技术也非常重要。

1.1结构发展趋势
光伏逆变器由过去工频变压器结构转变为多转换级、带高频变压器的逆变结构,功率密度大大提高,但也导致了逆变器的电路结构复杂,可靠性降低。

现阶段的光伏并网逆变器普遍采用了串级型,经过反复研究表明:逆变器采用多串级逆变结构,融合了串级的设计灵活、高能量输出与集中型、低成本的优点,是今后光伏并网逆变器结构的一种发展趋势。

1.2控制策略发展趋势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中的逆变器需要对其输出电流和功率进行控制,逆变器输出电流主要采用各种优化的pwm控制策略。

对光伏阵列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策略主要有:恒电压控制策略和mppt光伏阵列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策略。

现代控制理论中许多先进算法也被广泛应用到光伏逆变系统的控制中,如人工神经网络、自适应、滑模变结构、模糊控制等。

将来光伏并网系统的综合控制成为其研究发展的新趋势。

基于瞬时无功理论的无功与谐波电流补偿控制,使得光伏并网系统既可以向电网提供有功功率,又可以实现电网无功和谐波电流补偿。

这对逆变器跟踪电网控制的实时性、动态特性要求更高。

逆变器对于孤岛效应的控制,常常采用主动检测法,如脉
冲电流注入法、输出功率变化检测法、主动频率偏移法和滑模频率偏移法等。

随着光伏并网发电系统进一步的广泛应用,当多个逆变器同时并网时,不同逆变器输出的变化非常大,此时需采用电压频率比协调控制策略。

2.应用于光伏发电系统(photovoltaic system,简称pvs)的逆变器
2.1逆变器功率器件的选择
在小容量、低压pvs中,功率器件多使用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mosfet),因其在低压时,具有较低的通态压降和较高的开关频率。

但随着mosfet电压的升高,其通态电阻增大,因此,在大容量、高压pvs中,一般使用绝缘栅晶体管(igbt)作为功率器件。

在100kva以上特大容量的pvs中,一般采用门极可关断晶闸管(gto)作为功率器件。

pvs中的逆变驱动电路主要针对功率开关管的门极驱动,要得到好的pwm脉冲波形,驱动电路的设计很重要。

近年来,随着微电子及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陆续推出了许多多功能专用集成芯片,它们给应用电路的设计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逆变电源中常用的控制电路主要是为驱动电路提供要求的逻辑和波形。

2.2pvs中逆变器的拓扑结构
在使用蓄电池储能的太阳能pvs中,蓄电池组的公称电压一般是12v、24v或48v,因此,逆变电路一般都需进行升压来满足220v
常用交流负载的用电需求。

逆变器可按升压原理的不同分为工频和高频两种逆变器,应用中它们的性能差别很大。

(1)工频逆变器
图1示出采用工频变压器升压的逆变电路。

它首先把直流电逆变成工频低压交流电;再通过工频变压器升压成220v、50hz的交流电供负载使用。

它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各种保护功能均可在较低电压下实现。

因其逆变电源与负载之间存有工频变压器,故逆变器运行稳定、可靠、过负荷能力和抗冲击能力强,且能够抑制波形中的高次谐波成分。

然而,工频变压器也存在笨重和价格高的问题,而且其效率也比较低。

(2)高频逆变器
图2示出采用高频变压器升压的逆变电路。

它首先通过高频dc/dc变换技术,将低压直流电逆变为高频低压交流电,然后经过高频变压器升压后,再经过高频整流滤波电路整流成通常均在300v以上的高压直流电,最后通过工频逆变电路得到220v工频交流电供负载使用。

由于高频逆变器采用的是体积小、重量轻的高频磁芯材料,因而大大提高了电路的功率密度,从而使逆变电源的空载损耗很小,逆变效率得到提高。

比较两种逆变器可知,高频逆变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空载负荷低,但同时也具有不能接满负荷的感性负载,过载能力差的缺点。


2.3pvs中逆变器输出波形
(1)方波逆变器
虽然方波逆变器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等优点,但也存在效率较低、损耗大、谐波成分大、使用负载受限制等缺点。

当负载为大功
率电机负载或带有变压器的用电器负载时,因其负载的饱和磁通都是按正弦波的上升速率设计的,而方波的上升速度过快,因而造成其铁芯饱和,负载会出现起动困难、铁芯过热及发出噪声等问题。

而且方波逆变器的效率远低于修正波和正弦波逆变器的效率,一般不到60%。

(2)修正波逆变器
与方波相比,修正波的波形有明显改善,而且高次谐波含量也减少了。

传统的修正波逆变器是通过对方波电压进行阶梯叠加而产生的,这种方式存在控制电路复杂,叠加线路所用的功率开关管较多,以及逆变器的体积和重量较大等诸多问题。

近年来,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已普遍采用pwm脉宽调制方式生成修正波输出。

目前,修正波逆变器已广泛用于边远地区的用户系统,因为这些用户对用电质量要求不是很高,而它能够满足大部分用电设备的需求,但它还是存在20%的谐波失真,在运行精密设备时会出现问题,也会对通讯设备造成高频干扰,因此此时必须使用正弦波逆变器。

(3)正弦波逆变器
它的优点是输出波形好,失真度很低,且其输出波形与市电电网的交流电波形基本一致,实际上优良的正弦波逆变器提供的交流电比电网的质量更高。

正弦波逆变器对收音机和通讯设备及精密设备的干扰小、噪声低、负载适应能力强,能满足所有交流负载的应用,而且整机效率较高。

3.pvs系统中逆变器的技术发展趋势
国际光伏发电市场开始由边远农村和特殊应用,向并网发电、与建筑结合供电的方向发展,光伏发电已由补充能源向替代能源过渡。

并网发电是光伏发电进入电力规模应用的必然结果,也是未来最大的光伏发电市场,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纷纷制定政府计划加以扶植和推广。

目前,美、日、欧盟等发达国家都推出了相应的屋顶光伏计划。

德国,1990年提出1000屋顶发电计划;1998年进一步提出10万屋顶计划,已于2003年完成;日本,提出2010年要累计安装总容量为5万mw的家用光伏发电站。

作为并网户用pvs的核心,户用并网逆变器的开发研究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关注。

我国的pvs逆变器技术虽较发达国家落后,但国家科技部在“九五”、“十五”科技攻关计划中安排了相关的攻关项目,这些课题的完成,说明国内已掌握了pvs中逆变器的关键技术,并且从实验系统的运行情况看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4.结束语
面对世界性能源短缺的现实状况及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对当今社
会的突出影响,可以看出光伏并网发电技术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途径。

并网逆变器作为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中的关键部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的发展将对整个光伏发电系统起着巨大的作用。

目前,中国在小功率逆变器发展上还具有一定水平,但在大功率逆变器上还与国外有很大差距。

逆变器正朝着智能化、数字化趋势发展,因此对一些核心控制技术的改善和提高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参考文献:
[1]李进国,金新民.小功率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系统的设计[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3.27(2).
[2]王飞,余世杰.基于dsp的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会议会议论文集[c].北京:中国轻工杂志社,2004:506~510.
[3]赵争鸣,刘建政,孙晓瑛,等.太阳能光伏发电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