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与建筑
A R TE D U C A T I O NR E S E A R C H
(下转第96页)
城市广场是城市居民生活的一部分,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城市广场作为一种城市艺术建设类型,既承袭了传统和历史,又传递着美的韵律和节奏,是一种公共艺术形态,也是一种城市构成的重要元素。
在社会日益开放、多元、现代化的今天,城市广场这一载体蕴含的文化信息成为规划设计师深入研究的课题。
景观空间根据不同的功能需要和周边环境,可以分成很多不同的类型。
城市广场的设计应考虑地形和周边人群,一个综合性的城市广场应既能满足人们的功能需求,又能体现城市文化特色。
景观空间功能一般包括休息、娱乐、集散等功能,这些也是城市广场最基本的功能。
功能分区可分为建筑空间、休息观赏空间、水景空间、开敞草坪空间、中心广场空间等。
其中,公共空间以具有主题性质的中心广场为主,辅以具有休闲娱乐性质的景观建筑和开敞草坪;私密空间包括旁边配以大片绿植的休息观赏空间、水景空间。
这些区域的设置让城市广场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需求。
城市广场的空间设计仅仅具备最基本的娱乐功能是不够的,还应该具备其他功能,如集散功能等。
为了进一步探究城市广场设计,笔者以国内比较著名的城市广场——大连星海广场为案例展开分析。
星海广场位于大连南部海滨风景区,是为纪念香港回归建设的。
整个广场以南北方向为长轴呈椭圆形布局,分为内外两个环。
环绕广场周围的是大型音乐喷泉,广场中央大道向北是会展中心,南面是大海,中央大道两侧是绿色植物。
星海广场的设置物比较多,如百年城雕、华表、中心广场、绿地、音乐喷泉等,在塑造时尚、典雅风格的同时,具有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
星海广场作为大连滨海景观,视线通透,空间开阔,植物配置的运用主要采取简约设计手法,采用低矮植被的配置方法给人一种开阔的视觉享受。
广场的交通与各项服务设施在满足人们使用需求的基础上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实现了功能性与美观性的统一。
通过星海城市广场的案例分析可以看出,要设计满足人们
需求的综合性广场,设计师首先要充分考察设计基地,其次要考虑到城市广场服务的人群,每一处设计都要紧紧围绕使用者的需求展开。
在对服务对象有一定的认知后,设计师要拟定一个主题,将其融入设计,进行专业的再创造,使城市广场设计更加丰富,在具备实用功能的前提下不失艺术性。
调研期间,除了大连星海广场,笔者也充分接触了其他一些不同风格的城市广场,了解了城市的地域特色,感受到城市广场的无限魅力。
富有文化内涵的城市广场会更受人青睐,设计师要赋予城市广场文化内涵。
城市广场作为一种城市艺术建筑,既承袭传统和历史,又拥有美的韵律和节奏,是城市的重要构成元素。
城市广场设计要体现公共性和功能性、多样性和休闲性、地域性和文化性,从整体上确定主题。
在城市广场设计中,主题是核心因素。
塑造主题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设计师需要在沉积和延续的过程中慢慢积累,从广场选址、环境塑造等方面形成艺术设计的方案。
一、城市广场设计主题的内涵
1.凸显广场个性
城市广场设计要为城市营造良好的环境,满足休闲、运动、娱乐等需求,构建良好的城市休闲空间。
设计中对于广场主题的表达,能够满足城市区域的要求,形成多元化的景致。
从设计主题元素的角度,设计师可以构建准确的城市空间布局,在设计过程中凸显城市的文化个性因素。
2.体现广场性质
设计师首先要准确把握城市广场的性质。
如,按照性质,广场可以分为市政广场、生活广场、综合广场、休闲广场等,设计师要在设计中确定综合性休闲广场的主题。
设计师主要从周边环境、功能等方面确定场地的性能,建筑物、交通环境和自然环境等都可能对广场的性质造成影响。
从休闲广场的角度看,城市的公共空间具有公共的开放性,可与城市滨水景观结合,是人们开展户外活动的重要区域,可以提供休息、演出、娱乐等基本功
浅谈现代城市广场的空间设计
□陈
婧
摘
要:城市广场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是人流密度比较高、功能性较强的城市开放空间,也是城市社会经济与环境的深层表
现。
因此,城市广场景观设计应考虑功能、环境等多方面因素。
该文通过探究上述因素,分析现代城市广场的空间设计。
关键词:城市广场空间主题景观设计
83
(上接第83页)
三、泉州非遗(美术类)在学校美育实践中的传承策略
1.丰富非遗教学内容,凸显学科主体
泉州非遗(美术类)与中小学美育相融合,不仅丰富美育的内涵,也突出相关的学科内容,彰显美术的学科主体性。
因此,泉州非遗(美术类)传承教学内容除了实现美育的教学目的,还要凸显学科的审美特性。
如,教师在泉州非遗泥金线画“祖公像”的教学实践中,应引导学生通过对家族祖宗画像的创作,探究祖宗画像背后所蕴含的族谱文化,激发学生尊宗敬祖、敦亲睦族、爱乡爱国的情感,进而探索并丰富泉州非遗(美术类)美育传承的新途径;同时更应引导学生理解泥金线画作品本身的技艺美、纹样美、泥金美。
因此,教师在泉州非遗(美术类)传承实践中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感受非遗技艺的魅力,使学生以美术学科为主体并全方位感悟,从而实现美育的目的。
2.革新非遗教学形式,推进美育教学
教师在非遗实践传承中需要革新教学方式,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重视非遗传承中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内心需求,有组织地开展非遗传承教学教研。
泉州各中小学以专题展览、讲座等活动方式融入非遗文化进行美育。
教师在教学中针对性地讲解,让学生了解非遗的文化内涵,逐步培养传承非遗文化所需要的品质。
同时,学校成立非遗主题的社团,开展多姿多彩的非遗文化活动,学生以自愿的方式传播和分享非遗文化之美,营造美育氛围,进而提高自身的审美修养。
此外,教师在将非遗传承的内容与美育相结合时,要突出学科教学重点,总结经验,找出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革新教学形式,进而推动以美育为主的非遗传承。
3.开展非遗校园活动,丰富美育内涵
中小学举办的校园活动,是学生建立并认可非遗文化的途径之一,也是中小学美育中不可忽略的重要载体之一。
非遗之美渗透于校园活动,学生在校园活动中感悟非遗的艺术魅力,从而提高对非遗文化的认同感,这有利于提升中小学美育的实效。
教师在学校中开展以非遗传承为主的活动,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非遗项目的艺术魅力,领略非遗的审美内涵和独特价值,为美育的发展奠定基础。
结语
中小学非遗传承的核心是美育,旨在引领学生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感悟文化的差异性与多样性,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品质,养成良好的习惯,进而形成文化传承的自觉性和自信心,最终成为非遗文化的传承者和受益者。
注:该文系2016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中小学美育专项)立项课题“非物质文化美术类校园传承美育实践研究”;立项批准号:J Z 160602。
(作者单位:1.泉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2.晋江市季延中学)
编辑
杨婷
能。
在布局时,设计师区分周边的功能空间,方便各类人群使用公共空间,通过多变的空间形式创造出符合大众需求的城市广场。
(3)体现艺术品位
在城市广场设计中运用艺术小品,将其与周围景观的结合,有助于表现设计主题。
设计师通过配置广场上的植物、雕塑和建筑等,能够形成良好的艺术效果。
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根据基本主题凸显标志性建筑,广场上的休闲设施和滨水景观等都要紧密结合设计主题,符合大众的艺术需求。
二、城市广场设计主题的表现形式
1.植物景观
植物是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因素,也是艺术景观区别于园林的重要特征。
在城市广场设计中,在不影响整体设计风格的前提下,植物可以软化建筑景观,提高绿化率,促进景观和建筑的柔和性过度;在环境塑造过程中降低噪音,营造自然的环境,展示广场的文化表现力。
设计师运用植物可以丰富广场的形态,塑造个性化的景观。
植物在广场设计中还具有引导性和识别性。
如:运用高大的乔木等可以形成开阔的感觉;运用矮牵牛、石竹等有助于丰富广场的色彩;运用低矮的灌木可以营造简约、透明的视觉效果。
2.水体景观
人与水具有自然的亲和性,水体设计是广场设计的重要形式,具有形、声、色的设计方向,成为空间中最具活力、最具潜力的要素之一。
在城市广场设计中,水体可以设计成喷泉、瀑布等
形态,在广场中可以营造活跃的气氛,吸引人们的注意,给予人们美的享受。
在调节广场小气候方面,水体也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
在水体设计中,设计师可以从城市气候、温度、风向、水资源等角度进行设计,借助水体景观调节广场的温度、湿度,满足人们的基本要求。
除了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设计师还要从生态设计的角度出发,赋予广场水体景观收集、储存雨水等方面的功能,保持广场用水的持续性。
结语
城市广场是城市规划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城市广场的设计也逐渐趋于成熟。
在设计中,设计师要以人的需求为准则,创新设计思路,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在之后的城市发展中设计出更多的体现城市特色的城市广场。
参考文献:
[1]刘晓明,王欣.公共绿地景观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2]杨士宏,宋宗清.城市生态环境学.科学出版社,1999.
[3]欧阳勇锋.城市广场人性化设计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4]杨华.地域文化视野下的城市广场设计探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
编辑
王旭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