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 矿物的硬度、光泽、颜色与解理;岩石的节理
■ 矿物的硬度、光泽、颜色与解理;岩石的节理
石膏:
2)完全解理:在外力作用下,很易沿解理方向列成平 面(不成薄片)。解理面平滑,较难发生断口。如方解石、方 铅矿、萤石等。
方解石
3)中等解理:在外力作用下,可以沿着解理方向裂成 平面。解理面不太平滑,断口易出现。如白钨矿、普通辉石 等。
白钨矿
4)不完全解理:矿物在外力作用下,不容易裂出解理 面。解理面不平整,容易成为断口。如磷灰石等。
磷灰石
5)极不完全解理 (即无解理):矿物受外力的作用后,极 难出现解理面。在碎块上常为断口。如石英、石榴子石t):岩石中的裂隙,其两侧岩石没有明显的位移。地壳上 部岩石中最广泛发育的一种断裂构造。 节理按成因可分为: ①原生节理。成岩过程中形成。如沉积岩中因缩水而造成的泥裂或 火成岩冷却收缩而成的柱状节理。 ②构造节理。由构造变形而成。 ③ 非构造节理。由外动力作用形成,如风化作用、山崩或地滑等引起的节 理,常局限于地表浅处。 节理按形成的力学机制可分为: ①剪节理。由剪裂作用形成。节理面平直,延伸较长,两壁常闭合, 沿节理面或可见两侧岩块有微小的错开,节理面上可有擦痕 。 ②张节理。由张裂作用形成。节理面常粗糙不平,延伸较短,常曲 折,多分叉,两壁可轻微张开或被结晶物质充填而成脉。构造节理常有规 律地成群出现。一群产状一致且力学性质相同的节理构成节理组。在统一 应力场中形成的两组以上的节理构成节理系。 与褶皱或断层伴生的节理,常有规律分布于大尺度地质构造的不同部 位,反映了各部分的应变状态。在地壳中,节理常作为矿液的流动通道和 停积场所,直接控制着脉状金属矿床的分布。节理也是石油、天然气和地 下水的运移通道和储聚场所。节理过多发育会影响到水的渗漏和岩体的不 稳定,给水库和大坝或大型建筑带来隐患。
第一级:滑石
第 二 级: 石 膏
第三级:方解石
第四级:萤石
第五级:磷灰石
第 六 级 : 正 长 石
第 七 级: 石 英
第八级:黃晶(黄玉)
第九级:刚玉
第 十 级: 金 刚 石
二、矿物的光泽
矿物的光泽:是指矿物对可见光反射的能力。 光泽是评价矿物晶体的又一个很重要的指标,矿 物光泽的强弱取决于矿物的折射率和吸收系数和反率。 反射率越大,矿物的光泽就越强。在矿物学中将光泽的 强度依反射率(R)R范围分为三级: 1. 金属光泽(R>0.25),如同金属抛光后的表面所 反射的光泽,例如方铅矿、黄铜矿、自然金和银的光泽。
7)腊状光泽,某些隐晶质块体或胶凝体矿物表面,呈 现出如石蜡所表现的那种光泽,例如块状叶蜡石、蛇纹石的 光泽。它们是软玉类矿物,可做印章和工艺品。
叶 腊 石
蛇纹石
8)土状光泽,在矿物的土状集合体上,由于反射表面 疏松多孔,使光几乎全部发生散射而呈现如同土状般的暗淡 光泽,如高岭石土状块体的光泽。
节理几乎无处不在,并且因多种因素形态各异。
垂直节理
火成岩会形成的柱状节理,下图是火成岩的一种玄武岩岩柱。
节理因风化、滑动等扩大了。
整齐的节理
节理的方向多样,垂直的居多。
X型节理
露出地面的岩石节理风化后可能产生奇特的地貌
方铅矿
黄铜矿
自 然 金
自然银
2. 半金属光泽(R=0.19-0.25),指比新鲜金属的抛
光面略暗一些的光泽,很象陈旧金属器皿表面所反射的光 泽,例如磁铁矿、铬铁矿、褐铁矿和闪锌矿等。
磁 铁 矿
铬铁矿
褐铁矿
闪锌矿
3. 非金属光泽(R=0.19-0.04)。非金属光泽又分为 八种光泽: 1)金刚光泽,是指同金刚石等宝石的磨光面上所反射 的光泽,如金红石的光泽。
高 岭 石
三、矿物的颜色
矿物的颜色:是指矿物对可见光中不同波长发生选择性吸收和反射 后在人眼中引起的感觉表现。 在我们看来为什么矿物是五彩缤纷的呢?因为矿物对各种波长的可 见光普遍而均匀地吸收时,随吸收程度不同矿物呈现出无色、白色、灰 色和黑色等色调。如果矿物对不同波长的可见光选择性吸收时,则矿物 呈现出被吸收光波的颜色而表现出特定的颜色,如孔雀石为绿色,是因 孔雀石吸收了绿色以外的其它颜色,人眼感觉到的是未被吸收的绿色。 辰砂是红色,青金石是蓝色也是同一道理。 矿物学家把矿物的颜色分自色和假色。 自色:是矿物固有的颜色,如金为黄色,银为白色、铜为红色、硫 为黄色、铁为黑色等,无论何时,都是它们固有的颜色。 假色:是微量无机物或有机物溶解或混合在矿物中呈现出的颜色, 它们可以使矿物原有的颜色失掉,形成假色。如方解石和石英一般多为 白色,但常因含有杂质,导致呈紫色、绿色、萤色和褐色等,有的矿物 由于所含杂质不同,产生条纹或条带状结构,如玛瑙就具有各色条纹, 这些美丽的条纹使玛瑙与其它矿物不同,成为独具特色的装饰品。
矿物的硬度、光泽、颜色与解理
一、矿物的硬度 矿物的硬度是指矿物抵抗外来机械作用的强度。
我们现在还在用的矿物硬度标准,是德国矿物学家摩氏 (Friedrich mohs)1822年提出来的.由软到硬用10种矿物来衡 量最软和最硬的物体,这是所谓的摩氏硬度计。 从软到硬依次分为:①滑石,②石膏,③方解石,④萤石, ⑤磷灰石,⑥正长石,⑦石英,⑧黃晶(黄玉),⑨刚玉,⑩金 刚石。 简便地记为:“滑石方 萤磷长 石黃刚金刚”。 矿物硬度分为:①刻划硬度,②压入硬度,③研磨硬度。
光 卤 石
5)树脂光泽,也称“松脂光泽”,在某些呈黄、棕或
褐 色的矿物上,由于反射表面的不平滑,使部分光发生散射而 呈现如同松香般的光泽,例如浅色的闪锌矿。
闪 锌 矿
6)丝绢光泽,在呈纤维状集合体的浅色透明矿物中, 由于各个纤维的反射光相互影响的结果,而呈现出如一束蚕 丝所表现的那种光泽,例如石棉的光泽。 石棉
金 红 石
2)玻璃光泽,如同玻璃表面所反射的光泽,例如方解 石的光泽。
方 解 石
3)珍珠光泽,某些矿物呈浅色透明状,由于一系列平 行的解理对光多次反射的结果而呈现出如蚌壳内面的珍珠层 所表现的那种光泽,例如透石膏等。
透 石 膏
4)油脂光泽,也称“脂肪光泽”。在某些透明矿物的
断 口上,由于反射表面不平滑,使部分光发生散射而呈现的如 同油脂般的光泽,例如光卤石的光泽。
节理是很常见的一种构造地质现象,就是我们在岩石露头上所见的裂 缝,或称岩石的裂缝。这是由于岩石受力而出现的裂隙,但裂开面的两侧 没有发生明显的(眼睛能看清楚的)位移,地质学上将这类裂缝称为节 理,在岩石露头上,到处都能见到节理。 通常,以节理与岩层的产状要素的关系而划分为四种节理: 走向节理:节理的走向与岩层的走向一致或大体一致。 倾向节理:节理的走向大致与岩层的走向垂直,即与岩层的倾向一致。 斜向节理:节理的走向与岩层的走向既非平行,亦非垂直,而是斜交。 顺层节理:节理面大致平行于岩层层面。 前三种最为常见。 其次,节理的分类还可以节理的走向与区域褶皱主要方向、断层的主要 走向或其他线形构造的延伸方向等关系而进行,可划分为——纵节理:两 者的关系大致平行。 横节理:二者大致垂直。 斜节理:二者大致斜交。 如果褶皱轴延伸稳定,不发生倾伏的话,则走向节理相当于纵节理, 倾向节理相当于横节理。 在认识节理的形态及其名称以后,也可以适当地作些力学分析研究, 如节理与褶皱的关系,节理的形态与受力的关系等。
红色:
橙色:
黃色:
绿色:
青色:
蓝色:
紫色:
四、矿物的解理
矿物晶体或晶粒在外力作用下严格沿着一定结晶方向破 裂,并且能裂出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解理,这些平面称为解 理面。解理是晶体异向性的表现之一,矿物晶体的解理严格 受其内部结构的控制。解理面一般平行于面网密度最大的面 网、阴阳离子电性中和的面网、两层同号离子相邻的面网以 及化学键力最强的方向。 根据晶体在外力的作用下裂成光滑的解理面的难易程 度,可以把解理分成下列五级: 1)极完全解理:矿物在外力作用下极易裂成薄片。解 理面光滑、平整,很难发生断口。例如云母、石墨、石膏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