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防治原则 ppt课件
1.阻截病传途径 2.先安未受邪之地 如:温热病的热邪伤及胃阴后,在甘寒养胃的方药中可适当 的加入滋肾之品,以顾护肾阴,防止温病的传变。
第二节 治 则
治则——治疗疾病时所必须遵守的总的法则。
治法——在一定治则指导下制定的针对于疾病与证候的
具体治疗大法与治疗方法。
一.正治反治
治则
二.治标与治本
三.平衡阴阳
四、平衡阴阳
损其有余:是针对阴阳偏盛病理变化所制定的 治疗原则 1、泻其阳盛:热者寒之 2、损其阴盛:寒者热之
补其不足:是针对阴阳偏衰病理变化所制定的 治疗原则 1、阴阳互制调补:滋阴以抑阳/扶阳以抑阴 2、阴阳互济调补: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3、阴阳并补:适于阴阳两虚
五、三因பைடு நூலகம்宜
因地制宜
三因制宜
老年——多虚证或虚中夹实,宜补慎泻
小儿——易寒易热,易虚易实,慎补忌攻
妇女:经带胎产 寒热
强弱
治法(八法)
• 汗:运用发汗解表的方药——解除表证 • 吐:运用涌吐的药物——引邪由口而出 • 下:运用泻下通便的药物——逐邪外出 • 和:运用和解或疏泄的方药——祛病邪,扶正气 • 温:运用温热的方药——祛寒邪、补阳气 • 清:运用寒凉方药——清除热邪 • 补:运用补养作用的方药——消除虚弱证 • 消:具有消导和消散——治疗积、痞等
四.扶正祛邪
五. 三因治宜
一、正治与反治
正治
含义:采用与病证性质相反的方药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 原则,又称“逆治”。
适应证:适用于疾病本质与现象相一致的病证。 常用方法:
寒者热之——寒性病证表现出寒象,用温热的方药治疗。 热者寒之——热性病证表现出热象,用寒凉的方药治疗。 虚则补之——虚性病证表现出虚象,用补益的方药治疗。 实则泻之——实性病证表现出实象,用祛邪的方药治疗。
名词解释
治则:治疗疾病时所必须遵守的总的法则。 正治:指采用的方药性质与疾病的性质相反。
寒者热之, 热者寒之, 虚则补之, 实则泻之。
• 谢谢
•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语出《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 大论篇》,是谓春夏养阳,以养阳之生长;秋冬养阴,以 养阴之收藏。这种理论,在保健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春夏
• 春时应注意御寒保暖,民间谚语谓春季不宜过早减衣 ,亦即此理,以养人体之阳。夏时阳极盛,暑热邪盛,大 热耗气,气者阳也,故大热亦伤人体之阳。夏夜人们喜纳 凉,易受寒湿之邪,寒湿伤阳。夏季炎热,人们喜冷饮, 饮食太过则易伤阳,故夏时既要善处阴凉以避大热,又要 避免过食冷饮以防伤阳;夏夜纳凉,当避湿露,适当盖覆 ,以避寒湿。
反治
含义:采用与病证表现的假象性质相一致的方药而治的一种 治疗原则,又称“从治”。
适应证:适用于疾病本质与现象不完全相一致的病证。 常用方法:
热因热用—— 用温热的方药治疗具有假热现象的病证。 ( 真寒假热证)
寒因寒用—— 用寒凉的方药治疗具有假寒现象的病证。 (真热假寒证)
塞因塞用—— 用补益的方药治疗具有虚性闭塞不通症状的病证。 (真虚假实证)
• 秋冬
秋冬之时宜服用滋阴之品或搽用滋润护肤之品以防燥 邪,保持居室空气之湿润亦有助于避免燥邪。秋时渐寒, 冬时寒盛,人们喜食辛辣好饮酒以御寒。辛辣之品易生内 热,酒易生湿热,饮食太过则伤阴。因此,秋冬之时既要 避免燥邪,又要避免过食辛辣和过量饮酒,以防伤阴。
二、既病防变
(一)早期诊治 (二)防止传变
第四章 防治原则
关键性问题
了解预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 掌握治则的概念、治病求本的概念,以及正 治反治、治标治本、扶正祛邪、平衡阴阳和三 因制宜等治疗原则。
第一节预防
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包括未病先防与有病防变。 一、未病先防
(一)养生以增强正气 1.顺应自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2.养性调神(心静则神安,神安则气顺) 3.护肾保精(泄藏互用,适度) (二)防止病邪侵害 1.避其邪气(包括讲究卫生,防止水和食物的污染)
因时制宜 因人制宜
因时制宜 因地制宜
因人制宜
年 性别 体质
根据不同的季节气候特点,来制定 治疗用药的原则。(四季慎用药, 四季宜用药)“用寒远寒,用凉远 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 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特点,来制定 治疗用药的原则。(西北地区,外 感风寒者,可用辛温解表重剂;东 南地区,外感风寒者,宜用辛温解 表轻剂。)
通因通用—— 用通利的方药治疗具有实性通泄症状的病证。 (真实假虚证)
举例: 真热假寒证
• 寒包火(夏季吹空调) • 症状:呈现寒热并见,既有恶寒,体痛,咳嗽,鼻塞等表
寒现象;又有口干渴,尿黄,大便干燥等里热现象 。 • 方药:麻杏石甘汤 • 功效: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
二、治标与治本
➢ 标本的相对性 C. 先病为本,后病为标 D. 原发病为本,继发病为标 E. 脏腑病为本,肌表经络病为标 A. 正气为本,邪气为标 B. 病因为本,症状为标
➢ 具体运用 A. 急则治其标 B. B. 缓则治其本 C. 标本兼顾
三、扶正祛邪
➢ 含义 扶正——扶助机体的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邪、抗病能力
的一种治疗原则---适于虚证。 祛邪——祛除邪气,排除或削弱病邪侵袭和损害的一种治疗原则--适于实证。 ➢常用方法 扶正:药物、针灸推拿、气功、食养、精神调摄、体育锻炼等。 祛邪:发汗、涌吐、攻下、清热利湿、消导、祛痰、活血化瘀等。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你采取的防病措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