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新中国政权的巩固》优质教案

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新中国政权的巩固》优质教案

《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教学模式分析:
体验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通过情感预热,让学生达到适度的兴奋状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希望参与体验,在合作互动中润物无声,实现知行合一的导行内化效果。

教学思路分析:
激情阶段通过活动交流,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大致过程,理解抗美援朝的必要性和历史意义。

体验阶段借助多媒体播放的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关注和好奇,主动求索,带入预设情境。

通过教师展示材料和学生讲述故事,阅读资料获取信息;收集整理课本图片、历史网站、文学作品、乡土教材等课程资源中有关土地改革的信息,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

导行阶段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国民经济的恢复。

学习英雄热爱祖国、志愿军发扬了高度的
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教材分析
本课是四川教育出版社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的内容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大致过程,理解抗美援朝的必要性和历史意义;收集整理课本图片、历史网站、文学作品、乡土教材等课程资源中有关土地改革的信息,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

学习英雄热爱祖国、志愿军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被誉为“最可爱的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中国农民在两千多年来所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终于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祖国是值得我们热爱的;自觉拥军,加强国防,人民军队是战胜国内外敌人的重要法宝,是维护新中国安全统一和开展经济建设的重要保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他们“最可爱”之处;
2.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课程讲解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采用图片展示给学生最直观感受;
2.运用体验式教学方式,通过情感预热,让学生达到适度的兴奋状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希望参与体验,在合作互动中润物无声,实现知行合一的导行内化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习英雄热爱祖国、志愿军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被誉为“最可爱的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中国农民在两千多年来所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终于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祖国是值得我们热爱的;自觉拥军,加强国防,人民军队是战胜国内外敌人的重要法宝,是维护新中国安全统一和开展经济建设的重要保证。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国民经济的恢复、抗美援朝。

【教学难点】
土地改革的原因、过程和意义。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激情阶段:
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课,首先让我们来对上节课的内容复习一下。

1、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开幕,这是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的专政国家,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3、1949年10月1日,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标志事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

4、祖国大陆最后一个获得解放的地区是西藏,时间是1951 。

一、抗美援朝战争
(一)介绍背景:1950年6月朝鲜南北双方爆发内战,美国操纵联合国授权由美国组建所谓的“联合国军”,干涉朝鲜内政。

并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

同时,美国的第七舰队开到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

(二)师生互动:同学们,我们在了解了背景之后,让我们进一步学习,首先请大家阅读课本三分钟,(三分钟后)现在请结合刚才看书的内容来回答几个问题:问题: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1、这首歌唱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什么心声?
2、领导中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的司令员是谁?
3、写出抗美援朝的起始时间。

最后签订了什么协定?
4、在抗美援朝中,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试举例并谈谈他们所体现出的崇高品质和精神。

答案: 1、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2、彭德怀
3、1950年10月至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
4、黄继光、邱少云;品质:热爱祖国、不怕困难、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精神:高度
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
(三)战争的过程:
抗美援朝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50年10月到1951年6月,中朝军队五战五捷,共歼敌23万余人,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第二阶段从1951年7月到1953年7月,属于战略相持与和平谈判阶段。

美帝国主义在遭到中朝人民的沉重打击后,被迫接受苏联政府与1951年6月提出的关于停战谈判的建议,从1951年7月开始,双方举行停战谈判,由于美国缺乏谈判的诚意,谈判没有成功,终于在1953年7月27日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历时三年多的朝鲜战争结束。

(四)小组讨论:如果你是中国领导人,你会发兵支援朝鲜吗?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有哪些呢?(问题1:学生A. 侵略者已经将战火烧到我国,炸我东北、杀我同胞、毁我财产,我们必须奋起维护自己的安全。

学生B. 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公开与新中国为敌,我们除了出兵反抗,别无选择。

学生C.朝鲜在当时国力较为弱小,但是与我们同是社会主义国家,十分友好。

美国已是资本主义头号强国,又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攻占了朝鲜许多领土。

我们必须援助朝鲜抗击美国,才符合国际道义。

问题2: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全国人民的大理支持;志愿军和朝鲜军民的英勇作战)
(五)胜利的意义:我们已经学习了抗美援朝的背景和过程了,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下,这次战争的胜利有何意义?
意义:
1、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打破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全世界人民保卫和平,反对侵略的勇气和信心;
2、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
3、保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和安全;
4、使我国建立了一支较为现代化的海陆空军和其他多兵种的国防部队,并取得了对美作战的经验;
5、提高了全国人民的政治觉悟,振奋了革命精神,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国际主义精神,推动了各项事业的发展。

体验阶段:
二、土地改革运动
(一)介绍背景: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看一封在土地改革后辽宁农民给毛主席的一封信
(信的内容:辽宁农民土改后给毛主席的一封信
敬爱的毛主席:
我们是辽东省(今辽宁省)宽甸县最偏僻的一个村。

全村152户,2511亩地,11户地主、富农就占了1000多亩。

我们祖祖辈辈做梦也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经过土改,这个梦想实现了。

过去在别人地里出力,现在在自己土地里出力劳动;过去是一个肩给地主扛着饭碗,现在劳动成果完全自己所得,这样我们生产的劲头怎能不大呢?土改前俺的房子不如地主家牲口棚,出门要弯腰,进门要低头,现在搬进土改时分到的新房子。

村民王明连说:“土改前我家四条腿是小板凳,带毛的是耗子,现在呢,牲口棚里拴着一头牛,一头驴,全是有毛的四条腿。

”)引发学生思考:看完这封信,我们可以看出土地改革运动给农民带来了很多好处和利益,那为什么要实行改革,改革的过程是怎样的,意义何在?
(二)实行改革的必要性:
1、巩固新中国革命的胜利
2、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为中国工业化开辟道路
(三)改革的简况:
1、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和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改革的过程(引导学生自习课本)
3、内容(勾画课本内容):
A、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
B、把地主阶级所有制变成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C、团结富农,孤立地主
(四)意义:1、彻底废除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摧毁了地主阶级的封建统治势力:
2、广大农民在经济上、政治上彻底翻了身;
3、极大地调动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创造了条件;
4、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
5、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工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原料和广阔的市场,为国家工业化开辟了条件。

导行阶段:
三、国民经济的恢复
1、目的:为巩固新生的政权。

2、人民政府与投机商展开一场“米棉之战”。

3、作用:投机商囤积大批物资卖不出去,纷纷破产.全国物价开始趋向平稳。

教学反思
学习英雄热爱祖国、志愿军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被誉为“最可爱的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中国农民在两千多年来所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终于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祖国是值得我们热爱的;自觉拥军,加强国防,人民军队是战胜国内外敌人的重要法宝,是维护新中国安全统一和开展经济建设的重要保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