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信息概念的模型
概念模型提供了一个易于理解的公共卫生信息的整
体框架,是公共卫生数据字典的基础框架。
概念模型的作用
概念模型是对某一领域信息高度抽象化的静态描述,它
包括类、类关联和类属性等模型基本元素的定义,是进一步
细化应用系统模型的基础。
1994年,国际标准化组织第215技术委员会提出了“卫生信息建模框架”。
该框架说明了信息模型应当是由概念模
型到逻辑模型,最后细化到物理模型。
2002年美国CDC在“公共卫生概念数据模型”一文中提出信息模型可划分为主
题域模型、类关系模型、概念数据模型、逻辑数据模型、数
据库设计模型和物理数据库模型,它们分别处于上、中、下
三个层级,这种层级关系与ISO提出的层级结构一致,只是美国CDC的层级划分更加细致。
因此,概念模型是连接高层模型和低层模型的桥梁和纽
带。
对于一个具体信息的开发过程而言,上层模型在某个领
域内是高度抽象和概括的,它们不涉及过多的细节,独立于
具体的信息系统; 对整个领域的信息化建设都具有指导意义,它是信息标准化的基础。
公共卫生信息领域具有多领域跨学科的特点。
概念模型提供了一个易于理解的公共卫生信息的整体框架,是公共卫
生数据字典的基础框架。
在概念模型的指导下,对公共卫生
数据元的理解和应用变得更加方便和容易。
因此,概念模型
将为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开发提供一个整体框架和数据应
用指南。
在公共卫生信息领域内,该概念模型可以支持多个信息系统的开发,减少重复性工作,降低开发成本,加快系统的
开发速度。
在同一个概念模型指导下开发的多个系统间具有
良好的一致性,同时也为系统间的数据交换与共享奠定良好
基础。
概念模型的构建方法
对于一个具体系统而言,建立一个模型不是很困难,但建立一个抽象的元模型――概念模型则要困难得多。
建立国
家公共卫生概念模型需要经历从具体到抽象这样一个反复
的过程。
HL7(Health Level 7)推荐的建立概念模型的技术路线与方法是从用例分析到信息分析,最后到建立概念信息
模型。
类、类关联、类属性和数据类型是概念模型的重要组成
部分。
概念模型中的类属性同样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和一般
性,发现这些属性也需要经过从具体实例分析――领域信息
分析――概念信息模型分析这样一个抽象与泛化的过程。
我国公共卫生信息概念模型的构建主要是通过以下步
骤实现的:
1. 主题域的确定
信息是对于活动、活动关联方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抽象
与描述。
在公共卫生领域,参照美国CDC提出的公共卫生概念数据模型(PHCDM),将我国公共卫生划分为卫生相关活动、参与者、材料和位置4个主题域。
其中卫生相关活动是卫生信息来源的主体,是四个主题域中最重要、最活跃的
一个,而其余三个均为活动的关联方,位置说明活动发生的
地点,参与者为活动的参与方如卫生服务的提供方或接受
方,材料是活动中所涉及的物质,比如标本、菌株等等。
这
些构成了公共卫生信息概念模型的四个主题域。
2. 类
具有相同属性的同类事物、概念组成类。
以上四个主题
域各为一类,每个主题域下又可以分成若干主类。
以卫生相
关活动为例,结合我国公共卫生信息的分类框架,可以将卫
生相关活动抽象为四个主类――疾病预防控制、公共卫生服
务、公共卫生管理及卫生监督。
3. 类关联与属性设置
类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称为类关联,其作用在于使不
同的类形成一个完整、联系的结构。
在公共卫生信息概念模
型的建模中,主要涉及父子类关联,关系关联和参与关联三
种类关联。
父子类关联指的是每个类(主类或子类)下面还可以根
据实际划分为若干更小的类。
上位类(通称为父类)与下位
类(通称为子类)关联称为父子类关联。
很显然,子类对于
父类的属性有继承的关系。
关系关联描述的是在同一主类内部各个类或者是实例
之间的关联关系,如疾病预防控制主类的不同活动之间(疫
情暴发与检测之间)的关系。
参与关联则是指不同主类的类之间发生的关系。
例如疫
情监测类(属于卫生相关活动主题域的某个类)与调查者(属于参与者主题域的某个类),或者与标本(属于材料主题域
中的某个类)之间存在参与的关系等。
属性是对类以及类关联所具有的特性的描述,是描述类
的特征的元数据,改变属性的值可以改变类的行为和外观。
概念模型类属性设置应遵循HL7 RIM所规范的属性格式及
内容,在此基础上按照自身的需求精化、修饰属性,形成模
型独特的属性。
4. 概念模型的建模技术与方法
首先是应用UML的用例分析方法进行业务分析。
这是
指对业务过程中所有参与元素的拆解、对比、描述、再定义
与组合。
然后在用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泛化分析。
即对各
组成元素进行分析、判别、抽象,并归纳成不同的类。
下图
1为在卫生检测中的几个用例分析过程。
图2为泛化与抽象过程。
经过泛化与抽象,对卫生检测相关活动,可提炼出5个子类: 申请、受理、检测、报告、质量控制。
用例分析与
泛化是公共卫生信息概念模型建模的重要阶段和技术,要应
用于公共卫生信息概念模型建模的全过程中。
公共卫生概念模型框架与内容
我国公共卫生信息的概念模型包括了4个主题域及35个类。
其核心为4个主题域(卫生相关活动,参与者、材料
及位置)。
在模型的建立中,公共卫生相关活动主题域及各
级子类的确定采用了公共卫生信息分类框架的结果。
作为模
型,还对其他3个主题域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并增加了关联
类的内容及对于类属性描述的要求。
在这里要区分信息分类
与模型之间的关系及区别。
信息分类框架关心的是对信息的
分类,确定信息所在的位置以便用户存放、查找及使用,因
此并不涉及对于主题域、类之间的关联以及类属性的描述。
而建立模型的目的是为了理解信息,描述信息。
理解信息包
括了解信息的来源(借助于信息框架)及关联,描述信息包
括对数据元这个信息的基本单元属性及关联的描述,以便在
统一的规范下查询、使用信息。
概念模型的应用
概念模型可以辅助系统设计者分析所需要采集的数据
及属性,建立相应的逻辑数据模型(Logical Data Model),从而规范信息系统的建设。
下面以伤害监测为例说明模型的
应用。
伤害监测系统需要采集如下信息: 受伤害者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伤害发生时间、伤害原因、伤害意图、发
生地点、就诊时间、伤害部位,伤害结局,临床诊断,监测
医院代码等信息。
应用概念模型,开发人员首先找到伤害监
测活动在模型中所对应的位置,即疾病预防控制类的子类监
测类; 然后,引入上述信息,作为模型类的不同属性; 最后,对类关系和属性数据类型和值域进行调整精化,即可形成伤
害监测的逻辑模型,如图3。
综上所述,公共卫生概念模型在公共卫生信息标准化工
作中起着重要基础作用,对促进我国公共卫生信息系统规范
化系统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国公共卫生信息概念
模型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还需要更多的专家、学者、业务和IT人员的坚持不懈地努力,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充实、改进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