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血府逐瘀汤、少腹逐瘀汤和膈下逐淤汤的应用区别

血府逐瘀汤、少腹逐瘀汤和膈下逐淤汤的应用区别

血府逐瘀汤、少腹逐瘀汤和膈下逐淤汤的应用区别【提问】如何明确区分,血府逐瘀汤、少腹逐瘀汤、膈下逐淤汤等等活血化瘀方剂的应用?
【回答】学员lzh112,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三方多以川芎、当归、桃仁、红花、赤芍为基础药物,均有活血祛瘀止痛作用。

1、血府逐瘀汤
【组成】当归生地各9克桃仁12克红花9克枳壳赤芍各6克柴胡3克甘草3克桔梗4.5克川芎4.5克牛膝10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汤中配有行气开胸的枳壳、桔梗、柴胡以及引血下的牛膝,故宣通胸胁气滞,引血下行之力较好,主治胸中瘀阻之证。

2、膈下逐瘀汤
【组成】灵脂6克(炒) 当归9克川芎6克桃仁9克(研泥) 丹皮6克赤芍6克乌药6克玄胡索3克甘草9克香附4.5克红花9克枳壳4.5克
【用法】水煎服。

病轻者少服,病重者多服,病去药止。

【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膈下瘀阻气滞,形成痞块,痛处不移,卧则腹坠;肾泻久泻。

现用于慢性活动性肝炎、血卟啉病、糖尿病、宫外孕、不孕症等属血瘀气滞者。

中配有香附、延胡索、乌药、枳壳等疏肝行气止痛药,故行气止痛作用较大,主治瘀血结于膈下,两胁及腹部胀痛有结块者。

3、少腹逐瘀汤
中配有温通下焦之小茴香、官桂、干姜,故温经止痛作用较强,主治血瘀少腹之痞块,月经不调、痛经。

【处方】小茴香(炒)7粒干姜(炒)0.6克延胡索3克没药(研)6克当归9克川芎6克官桂3克赤芍6克蒲黄9克五灵脂(炒)6克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温经止痛。

主治血瘀少腹之痞块,月经不调、痛经。

4、通窍活血汤
方中配有通阳开窍的麝香、老葱、生姜等,故辛香通窍作用较好,主治瘀阻头面之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