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泉州厦门气象资料

泉州厦门气象资料

1、降水量级划分-暴雨定义2、风力和台风等级3、各季旱情标准4、能见度划分标准5、三寒标准1、春播期:指2月21日-4月10日。

2、"倒春寒"标准:指在3月11日-4月10日期间的低温天气,(1)3月中下旬日平均气温≤12.0℃,≥4天;(2)4月上旬日平均气温≤12.0℃,≥3天。

3、五月寒的标准:5月21日-6月10日,出现日平均气温≤20.0℃,≥3天的过程。

4、秋寒的标准: 9月1日-10月30日,凡出现日平均气温≤20.0℃(≤23.0℃)≥3天的天气过程,即称为"20型"秋寒("23型"秋寒),第一天为标志日。

6、雨季标准1、暴雨过程标准:出现日雨量〉=50毫米的天气过程,称为暴雨过程。

2、雨季开始日:4月20日-5月10日出现第一场暴雨过程,且其后5天以内全省要有大于10站的中雨过程,或5月10日后出现的首场暴雨,则将该场暴雨日定义为雨季的开始日。

3、雨季的结束日:7月15日前,副高脊线过北纬25度或588线控制我省上空,由西风带系统引起的最后一场暴雨的结束日定义为雨季结束日。

4、雨季高潮期:雨季中连续出现2-3天以上暴雨,且2-3天内全省暴雨总站次大等于25个,则称为雨季高潮期。

7、各种天气过程标准1、春播期低温阴雨天气过程:南部2月21日-4月10日内出现连续三天日均气温T≤12℃的天气过程,即为低温阴雨过程。

2、倒春寒天气过程:南部地区3月中、下旬:T日≤12.0℃,≥4天;4月上旬:日均气温T≤12.0℃,≥3天。

凡出现其一,均为倒春寒。

3、区域性大-暴雨过程(5-6月):在预报时段内、全省范围内出现≥3站,R≥50mm或出现≥10个站R≥25mm的降水过程,即为一次大-暴雨过程。

4、台风过程(7-9月):在预报时段内,有台风或热带风暴登陆或影响我省,即为预报正确,否则为错误。

5、高温天气过程:全省范围内出现≥3天,日最高气温≥38℃,≥3站的高温天气过程。

6、"20型"秋寒过程:10月10日前在预报时效内首次出现T日≤20℃,≥3天的天气过程,即为"20型"秋寒过程。

7、寒潮天气过程:以我省寒潮天气的三条标准为判据。

(1)、48小时内内陆地区降温8℃以上;沿海地区降温7 ℃以上或过程降温内陆地区达9℃以上;沿海达8℃以上。

(2)、极端最低气温:内陆≤5℃;沿海≤6℃。

(3)、日平均气温距平≤5℃。

达到以上三条标准者称为寒潮过程。

8、强冷空气过程:(1)、过程降温:内陆地区下降达7℃以上,沿海地区达6℃以上;极端最低气温:内陆≤6℃;沿海≤7℃。

(2)、仅达到寒潮标准中二条的冷空气活动过程达到以上二条中的任一条,即定为强冷空气活动过程。

9、连续性暴雨过程:5-6月全省范围内连续出现≥3天,≥6个站R≥50mm 或≥15个站R≥25mm 或≥6站过程雨量≥200mm的暴雨天气过程。

10、汛期最后一场暴雨过程:7月10日前受西风带系统影响出现的最后一场≥4站连片R≥50mm或≥10站R≥25mm的降水过程。

8、各类警报发布标准各种警报,需根据可能出现的地区,在报头中冠以区域用语。

凡同量可能出现多种灾害性天气时,冠以最严重的灾害天气作为报头,不必逐一罗列。

1、寒潮警报:凡预计强冷空气影响,将达到寒潮标准时,需发寒潮警报,其标准如下:1)、48小时降温值:内陆≥8℃,沿海≥7℃。

或过程降温内陆≥9℃,沿海≥8℃。

2)、过程极端最低气温内陆≤5℃沿海≤6℃。

3)、过程日平均最低值比历史同期旬平均≤5℃。

2、低温报告:凡预计第一次气温显著下降,可能出现霜冻者,但还达不到寒潮标准者,需报出低温具体度数,当实况出现之后,可以不再发布,但需要在预报中提及,一般用于低温霜冻预报。

3、降温报告:凡预计气温将有显著下降,可在预报中提平均气温下降幅度,或具体某地市平均气温可达6℃~8℃,一般用于春寒、五月寒、秋寒过程预报。

4、高温报告:天气干旱炎热,凡预计将出现≥38℃高温时,要发高温报告,并要报告具体数据,高温报告可连续发,当高温报告实况出现之后,也可以不再冠以报头,但需在预报中提及。

5、暴雨警报(新修改):(1)、凡预计未来24小时内,全省将出现≥6个站日雨量≥50毫米,或全省将出现≥1站日雨量>100毫米时,发布暴雨警报。

预报内容包括具体雨量,如连续出现,要连续发布暴雨警报。

(2)、凡预计未来24小时内,全省将出现日雨量50-100毫米站数<6站,发布大雨到暴雨的预报。

标题可不用暴雨警报。

6、大风警报:预计未来福建沿海将出现5~6级、阵风7级或以上,,海峡6级,阵风7~8级或以上,就可以开始发布。

注:北部沿海指闽江口以北,中部沿海有闽江口~崇武,南部沿海指崇武以南。

7、台风(见台风对外发布规定)9、台风各类警报的发布规定1.台风消息:凡进入北纬15度以北,东经130度以西或在此海域生成的台风(或热带风暴),如有可能影响本市,视情况发布台风消息。

2.台风警报:凡台风(或热带风暴)中心进入我省48小时警戒区,视情况发布台风(或热带风暴)警报。

3.台风紧急警报:凡台风(或热带风暴)进入我市24小时警戒区,一天内有可能登陆或严重影响本市时,应及时发布台风紧急警报。

4、台风解除警报:当台风已经过境或消失,影响将逐渐减少时,应及时发布台风解除警报,以便市领导指挥防台抗灾及灾后恢复生产的工作。

10、天气预报电码11、全国区域划分图像12、预测天气几大招(1)--看风测天气"风三风三,一刮三天"。

是说在春季如有北方强冷空气移来时,便要刮大风。

大风过去,其后面还有小股冷空气断续移来,一般还要刮两三天。

"回头风,特别大"。

风朝着一定方向前进时,如突然转变方向,说明有锋面过境,将有风暴来临。

"伏里东风不下雨"。

伏里的东风或东南风,系来自海上暖湿气流,但若无冷气流将它抬升,一般不能成云致雨。

"久晴西风雨,久雨西风晴"。

在天气久晴的情况下,虽有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如不经冷空气抬升,也不易降雨;若此时有西北来冷空气,暖湿空气受抬升,便容易成云致雨。

如果在久雨的情况下,有西北风吹来,将把本地暖湿空气赶出去,因之天气就会很快转晴。

"风刮一大片,雹打一条线"。

风是流动着的大气,因此它涉及的范围广、面积大。

雹是水汽凝冻成的冰晶体,经反复升降数次,冰晶体越来越厚,重量越来越大,上升气流不胜其重量,因而才降到地面。

由于云中扰动强度是不均匀的,而且能形成冰雹的强扰动云层宽度也不大,一般只有三、五公里,有的甚至更窄,但其移动路径却可延伸较远,使雹区成一带状。

因此一般有雹打一条线的说法。

12、预测天气几大招(2)--看天识天气"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晕是日、月光穿过卷层云中的冰晶时,由于折射而形成的彩色光圈。

而卷层云通常出现在锋面前部,在它的后面,就是锋面所造成的云雨区。

所以,日、月晕的出现,就意味着风雨天气即将到来。

并不是说,出现日晕必有雨,出现月晕必刮风。

"东虹日头,西虹雨"。

太阳光穿过云中水滴时,由于折射和反射而形成的弧形彩带,叫虹。

水滴越大,彩色越鲜艳。

因为虹都出现在太阳的相对的方向,有西虹时,说明西边的大气中存在大量水滴,它随着天气系统自西向东移来,本地将会下雨;虹在东方,说明东边的大气中存在大量水滴,由于天气系统已东移过境,未来本地就不再下雨了。

"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当太阳光经过大气层被散射之后,照在云层上,就会呈现出鲜红和金黄色的彩霞。

早霞,说明西方有云层发展,而且白天时空气一般不稳定,未来天气将转阴雨;而晚霞,说明云层已经东去,而且晚上一般对流作用减弱,未来天秘将转晴。

"星星眨眼,有雨不远"。

夏天夜晚天空星光闪烁不定,说明大气扰动剧烈,预示不久将有风雨出现。

星从哪方开始闪动,风雨就从哪方来。

如满天星斗闪动,风雨就有可能在天明来临。

"日出一点红,不雨便是风"。

一般说,早晨的空气比较稳定。

如果开起时即呈现红色,表明天空中已有大量水汽和灰尘,这是受阴雨天气系统的影响,为风雨即将来临的一种征象。

"地黄有风,天黄有雨"。

太阳落山时,如呈现黄色,这是大气中灰尘和水汽凝结的现象,天空中既有大量水滴凝结,即有产生阴雨的可能。

"日落晴彩,久晴可待"。

太阳西下时,天空呈现青蓝色,说明空气清洁,水汽少,表示天气将继续晴朗。

"星星稠,满街流"。

每当低度压来临之前,小星星因受云层遮掩,多已不见。

但特别亮的星体,透过薄云,看来四周边缘模糊不清,像是许多星汇集在一起,很稠密的样子。

有这种现象表示风雨不久就要来临。

"单耳刮风,双耳下雨"。

耳,指太阳两边的白色光环,当天空有卷云或卷层云时,阳光被折射,便出现日耳。

因为卷云或卷层云均为低气压系统的先导,所以天气将有变化。

双耳表示高空大气层大范围不稳定,单耳表示局部性不稳定,出现双耳时,天气变化可能性比单耳大。

12、预测天气几大招(3)--看物象测天气各种动植物和器具对天气变化有着不同的反应,有的反应非常灵敏。

当天气将转阴雨时,温度升高,湿度增大,气压降低,天气闷热,它们会表现出异常反应。

这些反应,均可作为预测天气的参考。

"蚂蚁挡道,大雨即到。

蚂蚁搬家,大雨要下"。

雨前,空气中水气加多,蚁穴变潮,致使蚂蚁不能安居而离巢穴。

"蜻蜓低飞,不风即雨"。

雨前,气压低,昆虫多在低空浮游,蜻蜓为了觅食,往往在离地二、三米处的空中飞行,这是即将有风雨的征兆。

"蜘蛛结网晴,收网阴"。

雨后气压上升,湿度减少,蜘蛛张网以捕食昆虫,有风雨的天气蜘蛛是不结网的。

故可以蜘蛛结网收网来预测天气的晴阴。

"蚯蚓路上爬,雨水乱如麻。

蝼蛄唱歌,天气晴和"。

蚯蚓性喜穴居于低湿疏松的泥土里,如出土活动,表明空气中水汽多,气压低,这是有暴雨的征兆。

喽蛄(又叫拉蛄蛄)也穴居于泥土里,多鸣于夏天的黄昏。

蝼蛄鸣,表示空气中水汽不多,为晴天的一种征兆。

"长虫过道,下雨之兆。

蛤蟆哇哇叫,大雨就要到"。

蛇俗称长虫。

蛇过道表明空气中湿度增大,气压低,洞内水汽不易扩散蒸发,因而闷热,蛇呼吸困难,故出洞透气,不天将下雨之兆。

蛤蟆为两栖动物。

雨前气压低,水汽多,蛙类感觉呼吸不畅就哇哇大叫。

雷雨来临前,蛤蟆叫有这种表现:叫的很不响亮,叫声时断时续,忽大忽小,声音嘶哑。

"乌鸦唱晚,风雨不远,乌鸦头顶?quot;。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