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合同审查常见问题分析及处理

企业合同审查常见问题分析及处理

企业合同审查工作中常见问题分析及处理

2011年12月

目录

提要 2 1. 合同名称、补充协议及传真签署合同的相关问题 2

1.1 合同的名称问题 1

1.1.1 合同的名称及规定 2

1.1.2 审查合同名称的方法 2

1. 2 合同生效日期缺漏及有效期相矛盾的问题 3

1.2.1 生效日期空缺 2

1.2.2 生效日期与合同有效期矛盾的问题 2

1.2.3 合同日期问题的预防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3 合同用语不准确的问题 3

1. 4 关于合同目的的约定问题 3

1. 5 关于传真签署合同的有效性问题 4 1.5.1 法律对传真签署的合同的规定 4 1.5.2 传真签署的合同的风险存在 4

1.5.3 减少传真签署合同法律风险的措施 4

2. 合同的签约主体 4

2. 1 分支机构对外签约问题 4

2.2 法人内设职能部门对外签约问题 5 2. 3 投标主体与签约主体不一致问题 5

3.违约责任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违约责任承担方式的选择适用问题 5

3.1.1 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 5 3.1.2 违约责任的选择适用 5 3. 2 违约金约定过高的判断问题 6 4.合同其他条款问题 6 4.1 合同付款条款的审查问题 6 4.2 争议解决条款的约定问题 6

4.2.1 诉讼与仲裁的主要区别 6 4.2.2 审查诉讼条款应注意的问题 7 4.2.3 审查仲裁条款应注意的问题 7

4.3 不可抗力条款的约定问题 7 4.4 被动条款的使用问题 8

4.4.1 自动顺延条款约定不当的问题 8

4.4.2 过期不验收视为合格条款问题 8

5.结束语 8

6.参考文献: 9

提要

在市场经济日趋发展和完善的今天,合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已成为企业、自然人参与民商事交往活动的重要工具。它不仅是明确当事人双方权利义务的法律文件,从一定意义上讲,其也是增进企业财富的重要工具。合同审查是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提高合同审查工作的质量,可以有效地防范各种合同陷阱,降低企业法律风险,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本文针对企业在合同签订、履行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从合同的形式、签订主体、违约责任及争议解决等方面,对企业日常合同审查工作中的常见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处理办法。

1 合同名称、补充协议及传真签署合同的相关问题

1.1 合同的名称问题

1.1.1 合同的名称及规定

合同名称对于确定合同所适用的法律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学理上根据法律是否赋予一类合同特定名称并予以规范,将合同分为有名合同和无名合同两类。有名合同的名称直接来自法律的规定,是指法律上确定了名称的合同,我国《合同法》分则中规定的各类合同以及《保险法》、《担保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合同都是有名合同,包括买卖合同,供用电、水、气、热力合同,赠与合同,借款合同,租赁合同,融资租赁合同,承揽合同,建设工程合同,运输合同,技术合同,保管合同,仓储合同,委托合同,行纪合同,居间合同,保险合同,抵押合同等。无名合同是指除了有名合同外的、尚未由法律确定统一名称的合同。无名合同适用《合同法》总则的规定,并可参照适用《合同法》分则或其他法律最相类似的规定。1.1.2 审查合同名称的方法

合同主要内容符合某一有名合同特征的,应以该有名合同名称作为合同名称,名称未体现的次要内容在合同正文中进行特别约定。使用《合同法》分则以及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有名合同的标准名称,除了在合同名称前附加用以区分不同合同标的、不同项目的词语外,一般情况下不宜随意改动。

合同主要内容是无名合同的,若为常见的无名合同,往往已经形成一个约定俗称的名称,可以参照适用较为通用的名称,如旅游合同、服务合同、借用合同等;若为特殊或少见的无名合同,可以适用“项目名称+合同”的形式命名。

关于补充协议的名称审查,最好统一使用“原合同名称+补充协议”命名,如有多份补充协议,应当按照签订的时间顺序增加序号。

1.2 合同生效日期缺漏及与有效日期相矛盾的问题

1.2.1 生效日期空缺

在合同中约定“合同经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是最为普遍的现象,但同时大量的合同都是仅签字和盖章,并没有填写相应的时间,这就使合同生效的时间难以确定,一旦合同履行中产生纠纷,会出现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1.2.2 生效日期与合同有效期矛盾的问题

对于一些补签的合同,合同的生效日期与合同中明确约定的有效期之间存在冲突,比如,合同规定有效期为2011年1月1日起至2011年3月1日止,但合同实际签署的日期在2011年3月1日以后,合同还未生效但有效期已过,十分矛盾。

1.2.3 合同日期问题的预防措施

在办理合同签章手续时,除了审核合同的盖章签字事项外,还应认真审查合同的签字日期,对于没有签字日期的合同,应补充填写。签字日期一定要完整、规范。没有填写签字日期的合同,一方面不符合审计的规定;另一方面对于依照签字日期确定合同履行期限的,将导致履行期限不明确,因此应特别注意签字日期的完整性。

1.3 合同用语不准确的问题

当事人之间订立的书面合同是非常严肃的法律文件,应当特别注意审查合同用语的准确性问题。

首先,应注意审查法律用语的准确性。如在审核合同时,发现一些常见的法律用语错误,像“定金”与“订金”不分、“权利”与“权力”混淆、“抵押”与“质押”混用的情形等。另外,还有不少合同中出现类似“一方对另一方罚款”等明显违反“合同各方法律主体地位平等”的用语或表述。其次,还应注意审查合同其他用语的准确性,避免使用不可量化或模棱两可的词语。合同的用词不能使用诸如“巨大的”、“重要的”、“优良的”、“好的”、“大的”、

等形容词;应当避免使用模棱两可的词语;如“大约”、“相当”;涉及简称时必须有解释。此外,对容易产生误解和歧义的词语要定义,用词要统一,对标点符号亦不可轻视。

1.4 关于合同目的的约定问题

合同目的,是指合同双方通过合同的订立和履行最终所期望得到的东西或者达到的状态。《合同法》在一般条款的规定中没有提及合同目的,但是《合同法》的内容中多出涉及了合同的目的。如其规定了对合同质量标准、履行方式约定不明确时依照合同目的确定,还将无法达到合同目的的规定为解除合同的理由之一。

《合同法》第113条第1款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合同中是否约定合同目的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对合同一方签约时能否预见因违约所致损失的判断,进而影响到对合同违约责任的确定。

1.5 关于传真签署合同的有效性问题

1.5.1 法律对传真签署的合同的规定

《合同法》第10条和第11条规定:“签订合同可以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其中书面形式则是指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我国《电子签名法》第5条规定:“符合下列条件的数据电文,视为满足法律、法规规定的原件形式要求:(一)能够有效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供随时调取查用;(二)能够可靠的保证自最终形成时起,内容保持完整、未被更改。但是,在数据电文上增加背书以及数据交换、存储和显示过程中发生的形式变化不影响数据电文的完整性。”

由上述法律可知,在符合法定条件时,我国法律承认和保护以传真形式签订的合同。1.5.2 传真签署的合同的风险存在

首先,以传真方式签订的合同作为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在证据认定上,司法实践中存在差异。

其次,传真作为书证提供面临“原件”提交不能之困。如果将传真视为书证,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68条的规定,“书证应该提供原件”。但事实上,签订合同的一方除了自己保留盖有己方原件章的传真件底稿外,一般情况下并没有对方签章的传真原件。

最后,传真作为电子证据不能作为原始证据和直接证据使用,传真的证据效力相对较低。

1.5.3 减少传真签署合同法律风险的措施

在确有紧急情况必须以传真签署合同时,要完整保留整个合同履行过程的证据,采取证据补强的措施,收集、保留其他能够证明双方以传真方式签订了合同的证据。在紧急情况消失后,应当及时就传真内容补签书面确认书,或直接在原传真件上重新签名盖章,变传真

件为真正的原件。

2 合同的签约主体

2.1 分支机构对外签约问题

在企业对外签约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对方当事人为法人分支机构的情况,由于法人分支机构并不具备完备的合同签署权限,因此与其签约可能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为了确保交易安全,防范潜在风险,对于对方主体为法人分支机构的,可以分以下两种类型审查其签约资格的合法性及有效性:

第一,法人的分支机构若依法设立并已领取营业执照,则属于《民事诉讼法意见》中规定的“其他组织”的范畴,其对外签署合同不存在法律上的障碍,其具有缔约能力,可以作为法律上的合同主体。

第二,若为法人非依法设立的分支机构或者虽依法设立,但没有领取营业执照的分支机构,且未经法人授权,则其自身不具有民事主体资格,其对外签订的合同一般会被确认无效。如其事后经法人追人,可视为法人行为,合同可以被确认有效。因此,不得同此类分支机构签订合同。

2.2 法人内设职能部门对外签约问题

法人内设的职能部门,未经登记设立,不能领取营业执照或其他登记照,不属于法律规定的“其他组织”,不具有民事主体资格,不能以自己名义对外签订合同。但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职能部门签订的合同也会被认定为有效,但在通常情况下不要与其签订合同。

2.3 投标主体与签约主体不一致问题

在招投标活动中,依法律规定或企业规定必须招标的项目,通过招标方式确定中标方之后,常有中标方提出由另外一家企业就该项目签订合同。实践中对此问题的审查掌握尺度不一,有的严格禁止,有的则在原则禁止的前提下允许中标方与第三方在承担连带责任的前提下与企业签约,有的则更为宽松,在由中标方提出书面说明的情况下允许由第三方与企业签约。

此类情况存在较大的法律风险,应当尽量避免。审查合同时。应结合背景资料(如《中标通知书》或决策文件)的内容确定合同对方主体,避免出现中标主体与最终签约主体不一致的问题。

3 违约责任

3.1 违约责任承担方式的选择适用问题

3.1.1 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

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违约责任的承担形式主要有五种:继续履行、赔偿损失、采取补救措施、违约金责任和定金责任。

3.1.2 违约责任的选择适用

实际上,由于五种违约责任追究方式对违约方的制约力度和效果有所不同,为了维护公司利益,应当根据合同的性质和目的选择不同的违约责任承担方式。合同中不宜直接约定对方违约达到一定程度时合同自动终止,而应在约定违约方承担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的违约责任外,同时明确约定守约方还有权要求违约方继续履行合同。增加这种违约救济方式更有助于实现守约方的缔约目的。

从违约责任承担方式选择上来看,为了保护利益不受损失,公司可以就合同具体情况约定多种责任形式,同时还应注意五种方式之间选择适用的问题。如继续履行的责任形式,可以与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责任并用,即要求违约方承担继续履行的责任,并不妨碍同时主张违约金、赔偿损失。关于违约金、定金和赔偿金三者是否可以并用的问题,《合同法》第116条明确规定了定金和违约金不能并用,只能择其一。对定金和赔偿损失是否可以并用,没有具体规定,就企业而言,在对方违约可能性较大的情况下,在合同中应当尽量做出约定。

审查违约责任条款时,还应注意审查责任数额的确定方式是否明确具体。在合同中最好明确约定责任数额,可以直接约定数额,也可以通过约定数额的计算方式确定,或按中国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利息或其计收逾期贷款罚息等标准计算每日违约金。但是该约定不能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例如,在约定定金时,定金数额不能超过合同标的额的20%。

3.2 违约金约定过高的判断问题

违约金一般可分为赔偿性违约金和惩罚性违约金。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是对因违约行为所产生损失的预先估算,因此约定的数额与实际损失可能有出入,只要不低于或过分高于实际损失,这种约定应当给予保护。反之,如果约定的违约金数额低于或过分高于实际损失,则可能起不到填平作用,反而导致不公平的结果。为此,《合同法》第114条第2款规定了当事人约定违约金数额低于或过分高于实际损失的,经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可予以增加或适当减少。

4.合同其他条款问题

4.1 合同付款条款的审查问题

付款条款,主要约定合同的付款方式、条件及进度等内容,通常与合同权利义务的平衡具有密切关系,对于保证合同的履行质量、实现合同的目的具有重要意义。付款条款的主要问题有:不应一次性付款的合同选择了一次性付款;分期付款的合同,付款比例不恰当,首付款比例过高,付款条件未与制约对方履行相应义务相结合等。审查该条款,应依据合同性质及目的,将付款条款与合同各阶段义务的履行结合起来考虑,最大限度发挥付款条款的风

险控制作用。

4.2 争议解决条款的约定问题

4.2.1 诉讼与仲裁的主要区别

诉讼和仲裁是两种常见的合同争议解决方式,需要根据合同的不同情况来选择合适的争议解决方式。一般来说,诉讼与仲裁的主要区别如下:

第一,程序方面。诉讼为两审终审,符合条件的案件二审后还可以申请再审,救济途径多,主张权利的时间较充裕,纠纷解决的时间较长;仲裁为一裁终局,相对较为简捷,纠纷解决时间较短,效率较高。

第二,开庭方式。诉讼以公开开庭为原则,便于监督;仲裁以不开庭为原则,有利于保守商业秘密。

第三,自由选择权。诉讼具有管辖限制;仲裁没有此方面的限制。

第四,裁决的强制力。诉讼更具权威性和威慑力;当事人不履行仲裁裁决时,其裁决应当申请人民法院执行。

4.2.2 审查诉讼条款应该注意的问题

审查诉讼条款时,常见的问题有:

1.表述不清楚,容易产生歧义,如“如果发生争议,可由双方各所在地法院管辖”、“争议由守约方所在地法院管辖”、“由当地法院管辖”等;

2.约定没有管辖权的法院管辖;

3.约定违反了级别管辖的规定,如普通案件约定由某地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4.约定违反了专属管辖的规定,如房屋租赁合同纠纷约定“由甲方或乙方所在地法院管辖”。

所以,在审查诉讼条款时应明确诉讼管辖地,并争取在符合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约定提交己方所在地法院诉讼。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5条的约定,有五种法院可供当事人协议选择:原告所在地、被告所在地、合同签订地、合同履行地以及标的物所在地法院。但同时协议管辖不得违反有关专属管辖和级别管辖的规定。

4.2.2 审查仲裁条款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合同双方协商一致后选定仲裁机构,应完整、准确地书写其名称,并且确认该仲裁机构必须是客观存在的,否则将导致仲裁条款无效。

实践中常见的仲裁条款存在的问题有:

1.在合同中约定了仲裁地点但没有约定仲裁机构,或虽然有约定,但约定的仲裁机构名称的方式、术语不规范、不完整。

2.在合同中同时约定两个以上仲裁机构。根据法律规定,仲裁协议约定两个以上仲裁机构的,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其中一个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当事人不能就仲裁机构选择达成一致的,仲裁协议无效。

3.在合同中既约定仲裁,又约定诉讼。根据我国《仲裁法》的规定,由于这种协议违反了仲裁的唯一性和终局性,会被仲裁机构认定为无效约定,其仲裁申请将不会被受理。4.3 不可抗力条款的约定问题

不可抗力是对损害后果法定的免责事由,在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中均经常适用。《民法通则》第153条规定,不可抗力是指当事人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合同法》第117条第2款沿袭了此规定。

实践中,关于不可抗力条款的约定,除了法定的不可抗力事项之外,还应根据合同的特点,将法律无规定但具有不可抗力性质的事项约定为不可抗力,以减轻相应的责任;尤其是对于施工类合同、采购类合同、租赁类合同等合同类型而言。

对于不可抗力条款的具体设置,应根据企业在具体合同中的不同地位来具体分析。如合同中的主要义务由相对方履行的,则对于不可抗力条款,可以在合同中作较为原则性的规定,对于列举的不可抗力事件则可以尽可能地少。但如企业需要承担具体合同的主要义务的,则建议对不可抗力条款的约定尽可能细化,尽最大可能将可能对企业履行合同造成影响的情形都约定为不可抗力事件,以便发生这些情况时,可以较为轻易地援引不可抗力条款避免相关法律风险的发生。

4.4 被动条款的使用问题

4.4.1 自动顺延条款约定不当的问题

对于企业签订的一些合作类或服务类合同,合同文本中经常会出现诸如“合同期限届满后,如果双方无书面异议,则合同有效期自动顺延一年”的表述,这种表述使得合同的期限到期后自动顺延。一旦顺延之后,如果企业发现对方的服务质量不能满足要求或是合作效果不理想,想要终止合同,则会引起争议。

合同有效期自动顺延的条款是一种消极的权利行使,不能盲目适用,应多用于企业有求于对方且供求趋势明显的合同(如租赁类合同等),但对于那种趋势不明显且企业又不主动控制合作期限的情况下,建议取消合同有效期自动顺延的条款。

4.4.2 过期不验收视为合格条款问题

合同中约定的其他不作为即默示接受的条款,如验收条款规定“在一定时间内验收,过期不验收即视为合格”等,尽可能少做此类约定,即使约定,也要预留合理长的时间,并设定一些限制性的条件,并规定对方负有一定的书面提示义务,以避免企业怠于行使权利而承担不利后果。

5 结束语

合同审查是企业法律顾问的基本职责,是企业法律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就企业日常合同审查及履行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能够为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提供基本的权益保障。但要开展高质量的合同审查作业,还需要具备长期的经验积累。因此,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应当注重培养法律意识,树立合同观念,规范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最终降低合同的风险。做好合同审查工作,保证合同的有利和有效,不仅对于企业的安全运营具有特殊意义,同时,对于规范市场交易秩序,保证交易安全,促进市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6 参考文献:

[1]王利明,崔建远,合同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韩世远,合同法总论,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3]郭明瑞,民法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4]陈丽杰,合同审查的结构与方法:企业合同审查指引,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

[5]中国法制出版社编,合同法律纠纷处理一本通,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6]吴江水,完美的合同——合同的基本原理及审查与修改,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5

[7]王冰,王博,合同时代的生存——合同签订、履约与纠纷预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合同管理审计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王勇孙艺鹄(审计署长沙办) 摘要:合同管理审计是基建投资审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亦具有重要的意义。伴随我国对国际通行工程承包合同的推广,基建投资领域合同管理逐步规范,但亦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本文结合审计实践,对当前合同管理审计中常见的一些问题,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审计方法。 关键词:合同管理审计常见问题对策 近年基建投资领域合同管理在逐步规范的同时,亦涌现了一些新的问题,需要引起审计机关的重视,并在合同管理审计实践中对审计方式和方法进行更新。 一、基建投资审计中合同管理的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合同签订中存在的问题类型 1、合同内容对具体事项约定不明确,实践中缺乏指导性。虽然当前不少部门都推出了各自基建投资领域的合同范本,但由于项目不同的背景条件,通用合同条款往往不能满足实践的需要,造成部分合同条款约定不规范,或者必须依靠补充合同(或条款)来另行约定。 2、合同内容对招投标结果形成实质上的变更,成为参建各方规避招投标监管的重要手段。实践中,承包单位往往在投标文件中针对施工管理各个环节、施工风险和交付的建筑产品做出各种承诺以方便中标,一旦中标后却经常出现不按照中标内容签订协议,或者在未提高标准的情况下,另行签订各种目标和质量管理等补充协议,使得合同与招投标结果出现实质变更。 3、部分业主单位和承建单位内外勾结,以虚假合同(或虚假合同内容)、重复合同、让利合同等形式损害国家利益。 (二)合同执行中存在的问题类型 1、未严格履行合同中约定的施工条款。按照合同内容的区别,这种情况又可以分为四大类型:一是承建单位在施工时偷工减料,不能达到合同规定的工程量;二是承建单位因种种原因(包括业主要求),不按照设计工程设计内容施工,该建内容不建,不该建设的乱建;三是项目建设不能按照合同约定的质量要求或标准进行施工,工程质量不合格;四是项目不能按照合同约定的进度要求进行施工,工程建设延期。 2、未严格履行合同中约定的结算条款。实践中这种情况主要有几种表现:一是不严格履行合同专用条款,按通用条款进行结算,增加工程造价;二是变更单价不依据合同条款约定原则确定,增加工程造价;三是工程量计量原则违反合同约定,增加工程造价;四是业主单位不按照合同约定向承建单位结算工程款,拖欠农民工工资。 3、责任分摊不按合同约定,承建单位通过各种手段向业主转嫁风险。虽然理论上参建各方都存在向其他方转嫁风险的情况,但出于保护国有资产的考虑,国家审计较多关注的由承建单位向业主单位转嫁风险的情况。审计实践中,这种情况主要表现为:一是承包单位未充分履行合同义务,导致分部工程出现质量问题,相应的工程损失或者后续处理费用却由业主承担;二是通过工程变更和索赔,将应由承包单位承担风险转嫁给业主承担。通常承包合同的技术条款和商务条款对各个工程清单子项的施工流程、措施、工艺标准及相关施工规范

(完整版)企业合同管理制度

企业合同管理制度 一、合同管理职责 (一)法定代表人的主要职责 1、加强合同管理工作,支持合同管理机构开展工作,解决合同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2、授权委托人员对外签订合同。 3、对本公司合同签订人员进行考核、奖惩。 4、定期了解合同的签订、履行情况。 (二)企业合同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 1、认真组织学习、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有关条例,依法保护本企业的合法权益。 2、制定、修订本公司合同管理制度、办法,组织实施合同管理工作的考核。 3、做好合同文本管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制定和使用合同文本。 4、审查合同,防止不完善或不合法的合同出现。 5、监督、检查本公司合同签订、履行情况。 6、宣传合同法和有关法规,培训合同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 7、统一办理授权委托书,严格管理本公司合同专用章的使用。 8、依法处理本公司的合同纠纷。 9、制止公司或个人利用合同进行违法活动。 10、按期统计、汇总本公司合同签订、履行以及合同纠纷处理情况并向公司领导汇报。 11、配合合同管理机关,共同搞好合同管理工作。 (三)企业合同管理员的主要职责 1、协助合同承办人员依法签订合同,参与重大合同的谈判与签订。 2、审查合同,保管好合同专用章。

3、检查合同履行情况,协助合同承办人员处理合同执行中的问题和纠纷。 4、登记合同台帐,做好合同统计、归档工作。 5、发现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合同行为,及时向合同管理部门负责人或公司负责人报告。 6、参加对合同纠纷的协商、调解、仲裁、诉讼。 7、定期向分管领导汇报合同管理情况。 (四)供销部门的主要职责 1、依法签订、变更、解除本部门的合同。 2、严格审查本部门所签订的合同,重大合同提交有关方面会审。 3、对所签合同,认真执行,并定期自查合同履行情况。 4、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加强与其它各有关部门联系,发生问题及时向合同分管部门管理员通报。 5、本部门合同的登记、统计、归档工作。 6、参加本部门合同纠纷的处理。 7、配合企业合同管理分管部门做好合同管理工作。 (五)财务部门的主要职责 1、加强与供销等有关部门的联系,及时通报合同履行中的应收应付情况。 2、做好与合同有关的应收应付款项的统计、分析,提出处理建议。 3、解决合同履行中有关问题。 4、依法签订、变更、解除合同。 5、配合企业合同管理分管部门做好合同管理工作。 二、“法人委托书”管理 (一)主体内容与适用范围 1、本制度规定了本公司授予“法人委托书”者的条件、程序、管理规定及责任等内容。 2、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各有关部门和分公司。 (二)被授予“法人委托书”者的条件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常见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各级党政机关及其文书处理部门认真贯彻国务院发布地《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地《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以及国家质技术监督局发布地《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以下简称《格式))等三个公文处理规范性文件,使机关文书处理工作日益规范化,维护了公文地严肃性和权威性,发挥了机关公文地应有效用. 但一些基层党政机关地公文处理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不规范地现象,值得引起重视并加以克服改进.笔者就日常公文处理工作中所见以及容易被大家忽略地一些问题进行粗略归纳和分析,期待与同行们一起探讨.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一、公文处理中常见地问题 (一)文种使用不规范 .滥发通知.(办法》第十五条规定:“政府各部门依据部门职权可以相互行文和向下一级政府相关业务部门行文;除以函地形式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审批事项外,一般不得向下一级政府正式行文”.如需行文,应报请本级政府批转或由本级政府办公厅(室)转发;因特殊情况确需向下一级政府正式行文地,应当报本级政府批准,并在文中注明经政府同意.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事实上一些县级政府工作部门(包括一些议事协调机构,如领导小组、指挥部、委员会等),却常常将其所主管地业务性工作以“通知”形式直接向乡镇一级政府行文交办,而没有正确使用“函”这一文种,明显违反了《办法)第十五条地规定.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滥用请示.《办法》和《条例》都规定“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根据上述定义,在请求批准时,有隶属关系,下级向上级请求批准地用“请示”;没有隶属关系,不论单位级别高低,向有关部门请求批准,一律用“函”.但在日常行文中,却常常出现乡镇一级政府向省、市、县级相关业务部门请求审批事项时,错误地用“请示”行文,而没有正确使用“申请色”或“请准函”这一文种.相应地,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在答复审批事项时,也没有正确使用“问复函”答复,而错用“批复”文种.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二)随意升格发文 公文随意升格地现象主要发生在乡镇一级机关,经常或被迫或不经意地发生以下两类情况: .有些成立或调整领导机构地“通知”类文件,本应由乡镇地党政办公室行文即可,但却常常错误地升格为以镇党委或镇政府地文件进行行文..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有些关于某一方面工作地一般性计划、方案、要点类文书,本应以相应工作部门或站所名义拟制,或者由党政办公室转发(印发)即可,但却常要以党委、政府重视为由,升格为镇党委或镇政府文件进行发文.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以上两类随意升格公文地现象,让党委、政府地公文沦为一般性事务通知地工具,有失党委、政府公文地严肃性和庄重性.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三)文面格式不规范 较为常见地文面格式不规范地情况主要有如下种: .发文字号标注不规范.公文发文字号地正确标注方法是“机关代字〔位数年份〕实位序号”.但有地公文出现以位数标注年份、年份错用圆括号、序号出现虚位、序号前出现“第”字等不规范现象.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公文标题不规范.有地公文标题出现逗号、顿号、书名号等不规范现象,违反了“公文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地规定.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主送、抄送机关称谓不规范.主要是因县乡两级机构改革后,其组成部门、内设机构、直属机构地名称职能已做相应变更,但一些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在向下行文时,没有按改革后地规范名称行文,

企业工作分析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doc 9页)

企业工作分析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doc 9页)

企业工作分析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员工恐惧 员工恐惧,是指由于员工害怕工作分析会对其已熟悉的工作环境带来变化或者会引起自身利益的损失,而对工作分析小组成员及其工作采取不合作甚至敌视的态度。 一般而言,如果在工作分析过程中,工作分析小组遇到以下一些现象,我们就认为存在员工恐惧: 访谈过程中,员工对工作分析小组的工作有抵触情绪,不支持其访谈或调查工作; 员工提供有关工作的虚假情况,故意夸大其所在岗位的实际工作责任、工作内容,而对其他岗位的工作予以贬低。 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员工通常认为工作分析会对他们目前的工作、薪酬水平造成威胁。因为在过去,工作分析一直是企业在减员降薪时经常使用的一种手段。在过去,

职责就是研究出新颖的产品;而当企业在市场中站稳脚跟进入发展期后,其目标就会相应改变。追求的可能是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市场营销也就逐渐提高到管理日程上来,营销策划人员也会相应增加,其主要工作是开发新客户。当然,在此阶段研发人员并非可有可无,但其主要工作内容可能就变为对原有产品的性能、外观等方面的改良;随着市场逐渐饱和,企业也进入了成熟期,即使再加大营销力度也很难增加销量,这时企业就会着力于降低企业成本,以增加效益,相应地,公司可能会对内部员工结构进行调整,营销人员的主要任务转变为维护老客户。从以上叙述我们可以看出,随着企业生命周期的变化发展,不仅仅会影响公司中的工作结构,也会影响这些工作的实际内容、从事该岗位工作的员工的主要职责等等。而这些变化也会使工作分析更加复杂,工作分析专家必须着眼于公司的未来发展,而不仅仅是为了解公司现存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工作分析。 员工能力和需求层次的提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知识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各种途径对自己进行人力资本的投资和再投资,而这也就使员工队伍的素质越来越高。相应地,在工作中能胜任的工作的范围也逐渐扩大,其对企业的要求也就不仅仅局限于提供维持基本生活的工资津贴那么简单了。他们追求更多的工作责任、更好的工作环境、更多的信任和尊重,以寻求工作满足感、组织归属感等等,而且他们的新需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所

企业合同审查的审核与管理制度

企业合同审查的审核与管理制度 核心内容:根据相关的规定,企业进行合同审查的审核与及管理的制度是怎么样的呢?下文将会详细分析,法律快车小编希望下文内容可以帮助到您。 由于合同本身的特征,决定了合同不同于企业内部的生产人事、财务等管理工作,已超越了企业自身的界限,使之成为一种受法律规范和调整的社会关系,涉及了大量的法律专业问题。所以,企业应专门成立法律顾问部门,来统一审核管理合同的签订和管理合同的履行。那么,作为一个企业的合同审核,到底该如何来审核和管理合同呢?笔者根据自身的从事法律顾问和法律纠纷处理的经验,对合同的审核和管理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企业应成立一个合同管理部门,统一归口审核和管理各业务部门、各单位分口管理的模式。 对企业合同的签订和履行负有监督、检查和指导的职责。具体操作上,对合同实行分级、划块管理,各业务部门(主要有供销、基建、技改等)和所属各单位(主要有各个分公司、驻外机构)作为合同二级管理单位,负责本部门、本单位的合同签订和履行,并向法律顾问部门定期汇报有关合同的执行情况。要使该统一合同管理模式有效运行,则必须要建立健全的企业内部规章制度,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合同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合同的归口管理,合同资信调查、签订、审批、会签、审查、登记、备案,法人授权委托办法,合同示范文本管理,合同专用章管理,合同履行与纠分处理,合同定期统计与考核检查,合同管理人员培训,合同管理奖惩与挂钩考核等。企业通过建立合同管理制度,做到管理层次清楚、职责明确、程序规范,从而使合同的签订、履行、考核、纠纷处理都处于有效的控制状态。在这个统一合同管理模式中,着重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其一,对企业公章或合同章的保管。 根据我国当前对企业公章和合同章的使用规定,企业的公章和合同章具有法定的法律效力。换句话说,企业公章等于企业的签字。在合同中,就算没有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者授权人的签字,只要盖上了公章或者合同章,也可以认为,该企业已经认可了该合同的有关条款,该合同对该企业就有了法律的约束力。当然,如果是企业内部职工私自使用公章为自己谋取利益,则企业无须承担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企业职工利用本单位公章为自己实施的民

公文写作常见问题分析

一、标题常见问题分析 公文标题是公文内容的摄要,在发挥公文效能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公文标题时常出现一些毛病,现归纳为以下八个方面,并作粗浅分析。 (一)要素不全 完整的、规范的公文标题,一般应具备“三要素”,即发文机关名称、事由、文种,以标明由谁发文、为什么发文和用什文种发文。2012年7月1日起施行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作出明确规定:“公文标题应当准确简要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事由)并标明公文种类(文种),一般应当标明发文机关”。当然,特殊情况下,也可省略标题中的一至二个要素,但不可随意省略,要相对规范,否则,将毛病百出。 常见的病例有三种: 一是随意省略事由。如《××县人民政府决定》,由于省略事由,受文者看不出标题所反映的主要内容、事项和基本观点,不利于学习、贯彻、领会、落实文件精神。除一些非重要的、极其简短的通知、通告和特殊机关发出的特定公文外(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司法部门发出的国务院“公告”、“主席令”、“布告”等),一般情况下不得省略事由。 二是随意省略发文机关。如:一份没有版头的文件标题《关于加强农村党支部建设的报告》,待上级看完文件后,才从落款处知道文件是哪个机关发出的,既不庄重,也不严肃,更不利于公文运转和办理。具有重大决策和事项的下行文不得省略发文机关;没有版头的下行文、上行文均不得省略发文机关,但有版头(发文机关标识)的,也可不标明发文机关。 三是随意省略文种。使受文者不得要领,失去公文的严肃性。如《××乡人民政府关于召开春耕生产会议的有关事宜》。 (二)乱用文种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混用文种。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县乡换届选举问题的请示报告》,这里把“请示”、“报告”两个不同的文种混淆在一起使用,不论是已经废止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还是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都没有“请示报告”这一文种,明显不妥。从该“请示报告”的内容看,应使用批转式“报告”这一文种。 二是错用文种。有的该用“请示”的,却用了“报告”,而该用“报告”的反而用的是“请示”;有的该用“函”的却用“通知”;有的把没列为文种的公文种类作为文种使用,如“条例”、“规定”、“办法”、“总结”、“计划”等,以上这些,都不可作为文种使用,不可直接行文。《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所确定的公文文种共有15种,决议、决定、命令(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除此之外,均不可直接行文,但可作为“印发”、“颁发”或“通知”的“附件”行文。 三是生造文种。如《关于调整工资的补充说明》、《关于机构改革中有关问题的解释》等,这里的“补充说明”、“解释”均不应作为文种使用,以上两个标题可修定为《××(发文机关)关于印发调整工资补充说明的通知》、《××(发文机关)关于印发机构改革中有关问题解释的通知》。还有的把“安排”、“要点”、“细则”这些既不是公文文种又不是应用文体种类的东西常常作为公文文种直接行文,是错误的。 (三)隶属不清 不该用“批转”的,用了“批转”;该用“批转”的却用了“印发”、“转发”,分不清三者之间的隶属关系和词性。如《××县政府办公室关于批转××市长在××会议上讲话的通知》,这里的“批转”使用不当,应该使用“印发”或“转发”。因为“批转”具有“批准转发”之意,是上级对下级报告的认同并转发下去贯彻落实的。下级对上级机关的文件和上级领导同志的讲话、批示等不可使用“批转”,否则将混淆了上下级的隶属关系。 (四)提炼不精。主要表现在标题冗长上。如《×××(发文机关)关于招收退休退职职工子女就业,进行合理安

撰写合同的注意事项

第十二讲合同的22个书写原则 在分析了以上七种商务文书的特点和要求之后,基于商务合同的重要性,所以在课程的最后对商务合同的书写原则进行一个专题分析。 在起草商务合同的时候,有以下22个原则内容需要特别予以关注: ?采取封闭型的写法 所谓“封闭型的写法”,就是对于合同中时间期限的界定一定要明确,例如“合同签订之日起三天之内,要进行标的物的转移”,如果写成“自合同签订的三天之后,把标的物转交给甲方”这种开放式的界定,就无疑会留下时间期限上的漏洞。 ?采用结果性的语言 合同当中要采用结果性的语言,例如“完成方案设计”与“进行方案设计”就是完全不同的含义,后者这种进行式的语言是难以对具体合同内容进行描述的,会对后期合同的执行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原则与“采取封闭型的写法”原则应该结合在一起来运用。 ?确定合同双方的简称 自一开始签订合同的时候就需要确定一个非常明确的合同双方的简称。简称的确定除了要求精确之外,还应该注意其文雅性、有代表性以及公认性。例如“北京赛特中心”可以简称为“赛特”,但如果简称为“中心”就过于宽泛了。 ?前后指代保持一致 在合同中注意保持前后指代的一致性可以确保合同的清晰明了,否则,一旦出现纠纷和问题,这个方面肯定会称谓对手挑战自己的机会,同时也会引起法官的置疑。 ?并列使用“包括”与“但不限于” 例如“未经允许,与该讲师相关的资料包括音像材料、磁带以及录音材料,但不限于这几种都是不可以使用的”,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保护合同中某一方的知识产权。 ?采用主动语态 正如前文所提出的,在中文的合同中,一定要尽量避免适用被动语态,而采用更加符合中国人语言习惯的主动语态。 ?避免相近词语的重复使用 在商务合同中,应该尽量避免“出租人”、“承租人”、“留置人”、“留置权人”、“抵押权人”、“抵押人”、“保证人”、“被保证人”、“许可人”、“被许可人”等专业称谓的重复使用,可以从一开始就界定清楚哪些属于甲方,哪些属于乙方,以避免麻烦。 ?不要创造词语 合同中的词语应具有公认性,因此自创的词语是不应该出现的,否则极其容易出现理解上的偏差和歧义。 ?对术语进行准确地定义 例如,如果合同只是在中国大陆来予以执行,那么在界定执行范围时,就应该清楚说明“此合同中的中国,是指中国大陆地区,不包括台湾、香港、澳门地区”,以避免事后产生争执。?善用限制词 合同中常见的限制词包括“应当”、“有义务”、“将”、“可以”等,其严格意义是不一样的:相比较而言,前面两个要更加严格一些。在撰写合同时,撰写者应对己方义务采用相对模糊和约束较松的词语来予以界定,这样实际上是为自己将来在合同的执行中留有一定的余地。?不用公司带抬头的信纸打印合同

员工离职中的九大常见问题分析(精)

员工离职中的九大常见问题的法律分析 员工离职是人力资源管理流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是劳动关系最为敏感的时期,劳资双方在离职过程中免不了就劳动关系的若干问题产生争议,各执己见,因此而诉诸司法机关的也不在少数。为了理清其中的种种疑问和争议点,笔者以一位劳动法专业律师的身份结合日常的咨询实务,总结了员工离职中的十大常见问题,并对此加以法律分析,以期对人力资源从业者在离职管理中有所裨益。 问题一:合同到期终止,用人单位不愿续签是否需要提前通知? 《劳动合同法》并未规定,劳动合同到期用人单位欲与劳动者续签或者不续签劳动合同的提前通知义务。因此,劳动合同到期如果用人单位不愿与劳动者续签劳动合同也不需要提前通知,更不要支付一个月工资作为代通金。 问题二:员工提前30日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是否可以让其马上走人? 在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形:一旦员工向公司提出辞职,公司就想要这位员工马上走人,如果员工愿意马上离开,便可视为双方协商一致解除了劳动合同。不过,如果员工坚持要再工作满30天后再离开公司,公司是否可以当方决定让其走人?如果员工不愿意走人,公司在支付其一个月工资的情形下能否让其马上走人?甚至公司在支付其一个月工资并且这一个月内仍然为其缴纳社会保险的情形下能否让其马上走人? 公司向让员工马上走人无外乎出于以下几种原因:一是怕员工在生产和工作中搞破坏甚至窃取公司的商业秘密或者破坏工作氛围影响其他员工的正常工作,二是有些公司认为员工辞职特别是投向竞争对手就意味着对公司的背叛。笔者认为,不管基于何种原因,如果员工不同意,公司均不可单方的让员工马上走人,双方必须再履行一个月的劳动合同,因为在履行劳动合同中,员工的获益不仅包括劳动报酬和社会保险,还有其工作经验的增加和职业技能的提升等。 问题三:员工与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没有提前通知或者提前通知期未满30日通知,单位如何追究其责任? 一般情况下,试用期满后,员工如果要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需要提前30日通知用人单位,那么如果员工没有提前通知或者提前通知未满30日,更有甚者,还有的员工不辞而别,那么用人单位怎么追究员工的法律责任呢? 劳动者没有提前通知或者提前通知未满30日的,构成了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九十条之规定,劳动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但在实际操作中,用人单位很难举证给其造成的损失,因此,很多用人单位面对劳动者的不辞而别或者即辞即别也束手无策,只能大度地让员工离开。

合同审批中常见的问题

合同审批中常见的问题 1、签约时应请注意我方主体名称是否准确,尤其是相类似的公司名称不要混淆;并且,如深圳市网兴科技有限公司,经常会少写“市”。 2、签约前应确认对方是否具备独立签约资格,如果是内设部门、分支机构等,就需要视具体情况加以甄别,以确定是否需要补充其他授权文件等。 3、合同中的签约日期、签约人、合同编号等内容应填写完整。 4、线上合同审批中,如合同以附件形式上传,合同中内容及相关信息,例如签约方名称、日期、金额等必须与系统上信息一致。 5、合同中请尽量不要直接复制粘贴商务谈判中的缩略语,以免法务同事理解业务部门的真实意图时出现偏差。如不确定表述方式,建议可以使用口语来描述,由法务同事调整成合同语言。 6、合同中要尽可能为新浪争取利益,但也相对请注意合同权利义务的对等性。 7、合同中要有对价,对价是合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8、合同金额不要出现计算错误,大小写请注意一致。 9、起草补充协议时,请注意将原协议签署时间及日期、合同编号作明确表述,并说明修订之处,补充协议与原协议共同构成完整协议。 10、使用模板起草合同时,请确认合同中的“甲方”、“乙方”不要弄混,合同日期不要忘记修订。 11、合同中的引用,包括原合同名称、条款、上下文的缩写等,请保持一致。 12、内容合作协议模板主要应该关注:①对方的内容与授权的合法性及相关文件的审查;②合同终止后内容的处理方式(下线还是保留)。 13、数字作品合作协议是与作品授权书同时出现的,请注意二者的一致性。同时,此类合同的补充协议较多,应请注意补充协议的下列细节与主协议的协调:①授权范围; ②授权期限。 14、无线业务多为多方主体的合同,请避免出现各种笔误,如将五方描述成六方;抬头处与盖章处表述不一致等。

公文常见错误分析及对策

公文常见错误分析及对策 公文写作 公文常见错误分析及对策 公文是公务文书的简称,是处理公务、管理事务的一种书面文字工具。其重要特点就是行文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标准化。对于公文格式,国家技术监督局制定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GB/T9704—1999,以下简称《格式》),国务院办公厅制定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2001年1月1日起施行,以下简称《办法》),中央办公厅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各级领导机关文件处理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但是不少单位和部门制发文件,并没有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去做,而是各行其是,制发文件存在很大的随意性,造成公文格式的不规范,严重影响了公文的严肃性、公正性。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文的质量和效能,影响了政 府的行政效率,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存在的问题 (一)文种使用乱。一是生造文种。把没列为文种的公文种类作为文种使用。《办法》所确定的公文文种共有13类14种,即:命名、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除此之外,均不可直接行文,但可作为"印发"、"颁发"式"通知"的"附件"行文。例如,《关于××市区退休人员一次性缴纳医疗费分期缴费的具体操作规定》、《关于使用社会保障卡有关问题的说明》等,这里的"操作规定"、"说明"均不应作为文种使用,可以改成《××关于印发市区退休人员一次性缴纳医疗费分期缴费的具体操作规定的通知》、《××关于印发使用社会保障卡有关问题的说明的通知》,不能作为文种使用的还有"条例"、"规定"、"办法"、"总结"、"计划"等,有的甚至把"安排"、"要点"、"细则"这些既不是公文文种又不是应用文体种类的东西常常作为公文文种直接行文,都是错误的。

企业工作分析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企业工作分析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员工恐惧 员工恐惧,是指由于员工害怕工作分析会对其已熟悉的工作环境带来变化或者会引起自身利益的损失,而对工作分析小组成员及其工作采取不合作甚至敌视的态度。 一般而言,如果在工作分析过程中,工作分析小组遇到以下一些现象,我们就认为存在员工恐惧: 访谈过程中,员工对工作分析小组的工作有抵触情绪,不支持其访谈或调查工作; 员工提供有关工作的虚假情况,故意夸大其所在岗位的实际工作责任、工作内容,而对其他岗位的工作予以贬低。 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员工通常认为工作分析会对他们目前的工作、薪酬水平造成威胁。因为在过去,工作分析一直是企业在减员降薪时经常使用的一种手段。在过去,企业如果无缘无故地辞退员工,无疑会引起被辞退者的控告、在职者的不满和恐惧;如果无缘无故地降低员工工资,同样会引起员工的愤慨,从而影响员工的工作绩效。但如果企业的这些决定是在工作分析基础上做出的,它就有了一个所谓的科学的理由。因此员工就对工作分析存在着一种天生的恐惧之情; 其次,为提高员工生产效率,企业也经常使用工作分析。在霍桑实验中,实验者发现员工在工作中一般不会用最高的效率从事工作,而只是追从团队中的中等效率。这是因为员工不仅仅有经济方面的需求,更有团队归属需求。而且,员工认为,如果自己的工作效率太高,上级会再增加自己的工作强度。因此,员工对工作分析的恐惧也有其现实意义。 企业或者工作分析专家想要更为成功地实施工作分析,就必须首先克服员工对工作分析的恐惧,从而使其提供真实的信息。一个较为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尽可能将员工及其代表纳人到工作分析过程之中。 首先,在工作分析开始之前,应该向员工解释清楚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实施工作分析的原因; 工作分析小组成员组成; 工作分析都会对员工产生何种影响; 为什么员工提供的信息资料对工作分析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只有当员工了解了工作分析的实际情况,并且参与到整个工作分析过程中之后,才会忠于工作分析,也才会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 最后,但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分析小组也许应该做出书面的承诺,企业绝对不会因工作分析的结果而解雇任何员工,决不会降低员工的工资水平,也决不会减少整个企业工作的总数。 其次,在工作分析实施过程中和工作分析完结之后,也应及时向员工反馈工作分析的阶段性成果和最终结果。以上这些措施也许会让工作分析专家可以从员工那里获得更为可靠、全面的信息资料。 二、动态环境 动态环境指的是由于经济和社会等的变化发展,引起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从而引发的企业组织结构、工作构成、人员结构等不断的变动。 外部环境的变化。当今的社会是高速发展的社会,有人曾这样描述过:“当今社会,惟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企业作为社会的基本构成单元,也是处于高速变化当中的。当我们为了更好地管理企业而进行工作分析时,却往往会因组织的变革所引发的工作变革导致这些工作分析的成果不能适应于企业现在的实际状况,而只能被束之高阁; 企业生命周期的变化。企业处于不同的企业生命周期,其战略目标也相应地会有所不同。在处于幼稚期时,企业追求的可能仅仅是生存,与此相应的,企业重视的是那些研发人员,公司中大量存在的岗位就是研发岗位,研发人员的主要职责就是研究出新颖的产品;而当企业在市场中站稳脚跟进入发展期后,其目标就会相应改变。追求的可能是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市场营销也就逐渐提高到管理日程上来,营销策划人员也会相应增加,其主

项目合同常见问题

PPP项目合同常见问题 (来源于中国PPP项目在线) 一、PPP项目中的政府方具体职责是什么? 总体来讲,在PPP项目中, 政府需要同时扮演以下两种角色: 1.作为公共事务的管理者,政府负有向公众提供优质且价格合理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义务,承担PPP项目的规划、采购、管理、监督等行政管理职能,并在行使上述行政管理职能时形成与项目公司(或社会资本)之间的行政法律关系; 2.作为公共产品或服务的购买者(或者购买者的代理人),政府基于PPP项目合同形成与项目公司(或社会资本)之间的平等民事主体关系,按照PPP项目合同的约定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二、社会资本指的是什么? 社会资本是指依法设立且有效存续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包括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外国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但本级人民政府下属的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及其控股的其他国有企业(上市公司除外)不得作为社会资本方参与本级政府辖区内的PPP项目。社会资本是PPP项目的实际投资人。但在PPP 实践中,社会资本通常不会直接作为PPP项目的实施主体,而会专门针对该项

目成立项目公司,作为PPP项目合同及项目其他相关合同的签约主体,负责项目具体实施。 三、项目公司指的是什么? 项目公司是依法设立的自主运营、自负盈亏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营实体。项目公司可以由社会资本(可以是一家企业, 也可以是多家企业组成的联合体)出资设立,也可以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共同出资设立。但政府在项目公司中的持股比例应当低于50%、且不具有实际控制力及管理权。 四、PPP项目合同通常由哪两方签署? PPP项目合同通常由以下两方签署: 1.政府方 政府方是指签署PPP项目合同的政府一方的签约主体(即合同当事人)。在我国,PPP项目合同通常根据政府职权分工,由项目所在地相应级别的政府或者政府授权机构以该级政府或该授权机构自己的名义签署。例如,某省高速公路项目的PPP项目合同,由该省交通厅签署。 2.项目公司 项目公司是社会资本为实施PPP项目而专门成立的公司,通常独立于社会资本而运营。根据项目公司股东国籍的不同,项目公司可能是内资企业,也可能是外商投资企业。

地产公司合同管理制度

地产公司合同管理制度 地产指在一定的土地所有制关系下作为财产的土地。地产主要包括土地和土地资本。接下来介绍地产公司合同管理制度,希望对你有用!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公司的合同管理工作,规范公司合同的订立、履行和管理,有效防范风险,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相关法律的规定,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制订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的“合同管理”,是指对公司对外承办合同的行为进行审查、审批、监督、考核,包括对外资信调查、资质审查、商务谈判、合同签订、履行、变更、解除以及纠纷处理等全过程的管理。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合同”是指公司及公司各部门以公司名义,与公司外各类法人、自然人、其它经济组织所进行的各类经济活动和非经济活动所签订的各种合同、协议、章程等。本制度不包括职工与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 第四条本办法所指的“合同承办部门”是指根据本单位职责或公司领导指派,对外承办合同事务的单位。 第五条公司各合同承办部门承办的合同统一以“银川建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名义签署,合同承办部门不能作为合同的主体,不得对外签订合同。

第六条公司对外的一切交易、合作行为,除及时清结且标的额在一万元以下的事务外,必须订立书面合同。合同依法成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必须严格遵守,全面履行。订立合同,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循公平和诚实信用原则。 第二章合同管理机构及职责 第七条公司合同管理实行“公司领导主管、合同管理机构统管、合同承办部门分管、合同承办人员负责”的合同管理体制。 第八条法律事务部为合同统管部门,设立合同管理专员,负责公司合同管理的具体工作。 第九条法律事务部在合同管理方面的主要职责: (一)负责制定公司合同管理制度; (二)负责合同专用章的保管、加盖,使用情况的监督和检查; (三)参与重大项目的谈判、合同起草; (四)负责审查送审合同的合法性; (五)负责修改合同文本,必要时拟订合同文本; (六)负责办理重大合同的见证、公证、鉴证; (七)负责合同履行情况的检查; (八)负责解决合同纠纷、参加有关诉讼和非诉讼活动; 第十条集团公司下属各子公司及各业务职能部门应确立一名专(兼)职合同专管员,负责建立本公司合同台帐、合同资料的保管及合同情况检查和统计工作。

工作分析中的常见问题

工作分析中的常见问题 工作分析是对工作一个全面的评价过程,它通过“收集、分析、整合”与工作相关的信息来说明工作的目的、内容、方法和技能要求。工作分析是组织规划与设计的基础,是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人员招聘、员工培训和发展、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等工作的依据。 但是,很多企业的工作分析往往流于形式,在书写工作说明书时为《说明书》而《说明书》。正确认识什么是工作分析,如何科学地做好工作分析,将为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工作分析可以分为六个阶段,现在,我结合自己的体验和大家谈谈每个阶段常见的问题、误区,并提供有效解决问题的办法。 准备阶段: 问题一:目的不明确。我们在进行工作分析前常常没有明确工作分析的目的,没有很好地理解工作分析的价值,轻过程重结果,为工作分析而工作分析,从而使得人力资源管理的这一核心技术流于形式、没有达到其应有的目的。 问题二:工作小组成员或被分析的对象不稳定。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工作分析小组成员或岗位对象发生变换,在离开或换人时工作交接不清楚,导致工作必须从头开始。 问题三:宣传不到位。由于宣传不到位,员工不知道工作说明书的作用,有些员工误认为工作说明书编写就是要“定员、定编”,出现员工不理解、不配合、不执行的情况使工作说明书变成可有可无的摆设。 所以,在工作分析工作开始前我们要做好以下的工作: 明确工作分析的目的和意义。我们首要纠正的是明确工作分析目的,向员工宣传并与其达成共识:工作分析是为了使现有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更加明确合理,以便制定切合实际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机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工作分析这一过程能够有效帮助员工重新理解工作的价值和标准,能够帮助员工提高工作效能。 高层的支持和认可。在工作说明书编写之前,要和公司的高层领导充分讨论,正确定位工作说明书的编写的意义和价值,并取得领导对工作分析的理解、支持和认同。确保项目实施过程中,高层领导能率先树立岗位责任意识,对各项工作实行归口管理,改变原来自由随意的管理风格。 加强工作分析小组的管理。我们在确定工作分析项目小组成员后,首先要对小组成员进行工作分析,明确各自的分工、流程、时间表和阶段成果,并要求每个成员在工作中保留过程文档。同时坚持每天开早会,反馈前天的工作成效和当天的工作计划。工作小组的负责人负责汇总小组成员每天的工作文档,以应对中途发生人员调换情况,保证工作分析工作的有条不

装修合同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

装修合同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 装修合同是业主与装饰公司或施工队签订的一个装修约定,是有法律效益的一个文件,一般情况下,装修合同都是由施工方出具的,通过业主审核之后再进行签订,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装修合同有风险,一定要了解其中的细节之后再签字。 一、书面文件不全 施工合同不只是一本合同书而已,经过双方认可的工程预算书以及装修施工的全套设计、施工图纸都是施工合同的有效构成要件。而有些业主在与装饰公司签合同时以上三个要件可能不齐全,签字施工后由于文件不齐全而带来的问题就无法寻求法律保护。 二、合同主体不明晰 要注意的是,签合同的时候首先要确定甲方和乙方,包含其名称及联系方式。有些装饰公司在签合同时要求业主填写的信息详细,但在自己签字时,只是在签名处盖个章。遇到这种情况,业主必须要求装饰公司签上其完整公司的名称,并且确认签的公司名称是否与盖章的公司名称一致,若不一致要求其解释二者之间的关系,且在合同中写明。 三、增减项未加入合同 现在装修工程中出现增项是很常见的事,但其实这是不正常的。因为装修公司一开始为了使业主签单把报价压的很低,等到真正施工时再一点点的增项,而这时业主也没有反悔的机会了,只能任其增项。为了预防这种情况,业主在签约前先要审核一下报价上的施工面积与施工项目是否合理,谨慎增减项目。若是施工过程中出现增减项目,那么施工合同也必须变更,业主需要与装修公司协商,与工程相关的工期、预算和图纸等都要做出变更。而这一项广大消费者可以放心,南宁塞纳春天保证全程0增项。

四、材料供应不做确认 装修公司在给业主建议时一般都会让业主选择装修公司提供一部分装修材料,业主自购一部分材料的装修方式,那么这种情况就是甲乙双方均对材料负责。业主需要按时提供装修材料,并要经过装修公司验收,并且办理交接手续。装修公司没有权利私自更换业主提供的材料,若材料有问题也要及时更换、补齐。装修公司提供的材料业主也要验收,业主要拿着装修公司提供的报价单核对材料,一旦发现问题,可以要求装修公司更换、重做、赔偿。 五、工程验收不细心 验收要注意的大问题就是合同中一般都规定:“如未办理验收手续,消费者提前使用或擅自动用工程成品而造成损失的,由消费者负责。”所以业主在完工后一定要认真验收,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可以要求装修公司返工。不能完全修复的,可以要求装修公司赔偿。若是有些项目很难在短期内发现问题,双方可以约定一个合理的期限作为保修期。

(完整版)公司合同管理制度范本

中小企业合同管理制度(范本) 一、合同管理总则 1、目的和依据 为加强公司的合同管理工作,预防、减少和及时解决合同纠纷,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提高经济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有关政府部门规定,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及其所属各单位与各法人单位、其他经济组织、自然人或相互之间签订的各类合同、协议等,包括但不限于买卖合同、借款合同、租赁合同、加工承揽合同、运输合同、资产转让合同、仓储合同、服务合同、保险合同等。 3、合同管理原则 合同管理必须遵循依法办事,预防为主,层层把关,跟踪监督,及时调处,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的原则。 签订、履行、变更、解除合同,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参照有关政策。 4、保守商业秘密 管理、参与合同工作的一切有关人员,应当为公司保守商业秘密。 二、合同管理职责 1、企业合同管理部门(法务部)的主要合同管理职责 1)、认真学习、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有关条例,依法保护本企业的合法权益。 2)、制定、修订本公司合同管理制度、办法,组织实施合同管理工作。 3)、审查合同,防止不完善或不合法的合同出现。 4)、协助合同承办人员依法签订合同,参与重大合同的谈判与签订。 5)、做好合同统计、归档、保管工作。 6)、监督、检查本公司合同签订、履行情况。 7)、宣传合同法和有关法规,培训合同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采购人员。8)、依法处理本公司的合同纠纷。 9)、制止公司或个人利用合同进行违法活动。 10)、按期统计、汇总本公司合同签订、履行以及合同纠纷处理情况并向公司领导汇报。 2、供销部门的主要职责 1)、依法签订、变更、解除本部门的合同。 2)、严格审查本部门所签订的合同,重大合同提交有关方面会审。 3)、对所签合同,认真执行,并定期自查合同履行情况。 4)、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加强与其它各有关部门联系,发生问题及时向法务部通报。 5)、本部门合同的登记、统计、归档工作。 6)、协助法务部对合同纠纷的处理。 3、财务部门的主要职责 1)、加强与供销等有关部门的联系,及时通报合同履行中的应收应付情况。2)、做好与合同有关的应收应付款项的统计、分析,提出处理建议、妥善保管收、付凭证。 3)、配合法务部做好合同管理工作。

公司合同管理制度(完整版)

公司合同管理制度 一、合同管理总则 1、目的和依据 为加强公司的合同管理工作,预防、减少和及时解决合同纠纷,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提高经济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有关政府部门规定,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及其所属各单位与各法人单位、其他经济组织、自然人或相互之间签订的各类合同、协议等,包括但不限于买卖合同、借款合同、租赁合同、加工承揽合同、运输合同、资产转让合同、仓储合同、服务合同、保险合同等。 3、合同管理原则 合同管理必须遵循依法办事,预防为主,层层把关,跟踪监督,及时调处,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的原则。 签订、履行、变更、解除合同,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参照有关政策。 4、保守商业秘密 管理、参与合同工作的一切有关人员,应当为公司保守商业秘密。 二、合同管理职责 1、企业合同管理部门(法务部)的主要合同管理职责 1)、认真学习、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有关条例,依法保护本企业的合法权益。 2)、制定、修订本公司合同管理制度、办法,组织实施合同管理工作。 3)、审查合同,防止不完善或不合法的合同出现。 4)、协助合同承办人员依法签订合同,参与重大合同的谈判与签订。 5)、做好合同统计、归档、保管工作。 6)、监督、检查本公司合同签订、履行情况。

7)、宣传合同法和有关法规,培训合同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采购人员。 8)、依法处理本公司的合同纠纷。 9)、制止公司或个人利用合同进行违法活动。 10)、按期统计、汇总本公司合同签订、履行以及合同纠纷处理情况并向公司领导汇报。 2、供销部门的主要职责 1)、依法签订、变更、解除本部门的合同。 2)、严格审查本部门所签订的合同,重大合同提交有关方面会审。 3)、对所签合同,认真执行,并定期自查合同履行情况。 4)、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加强与其它各有关部门联系,发生问题及时向法务部通报。 5)、本部门合同的登记、统计、归档工作。 6)、协助法务部对合同纠纷的处理。 3、财务部门的主要职责 1)、加强与供销等有关部门的联系,及时通报合同履行中的应收应付情况。 2)、做好与合同有关的应收应付款项的统计、分析,提出处理建议、妥善保管收、付凭证。 3)、配合法务部做好合同管理工作。 三、合同审签管理 1、公司对外签订合同,应由法定代表人或法定代表人授权的代理人进行。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公司名义对外签订合同。 2、严禁将合同业务介绍信转借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介绍信的存根应当保存五年,以备核查。 3、除及时清结者外,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合同文本应当采用法务部发布的合同示范文本;合同相对方提供的合同文本必须送交法务部审核。 4、所有合同都应按顺序由法务部统一编号。 5、合同及其有关的书面材料,应当语言规范,字迹(符号)清晰,条款完整,内容具体,用语准确、无歧义。 6、订立合同,必须完备合同条款。合同条款一般包括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