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稻叶龄诊断技术要点

水稻叶龄诊断技术要点

水稻叶龄诊断技术要点|水稻叶龄诊断技术,是在水稻“器官同伸理论”与“叶龄模式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水稻栽培技术,使传统的种、管、收流程式栽培技术,发展成为按叶龄诊断、预测、调控的栽培技术体系。

几年来垦区在水稻生产中全面推广旱育稀植“三化”栽培技术,对育苗及本田管理运用叶龄诊断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下面介绍水稻不同生育时期的叶龄诊断要点及管理措施。

一、调查点的确定水稻叶龄的调查是从水稻插秧后在本田中开始的。

在池埂边向里数第三行上,选择穴距均匀,穴株数相近的10穴为调查对象,并在边上插上《水稻田间管理指示牌》,在牌上随时记上各叶展开的日期。

1、叶龄跟踪秧苗的选择。

在调查对象10穴里,每穴选择有代表性的一株,苗质好、叶片健全的秧苗,在主茎叶上进行叶龄标记。

2、标记方法标记点的叶龄必须选准,叶龄全部点在单数叶上,起始叶要从第三叶开始,并且跟踪到齐穗期。

每个叶片要用不同标记符号点在叶片中间部位(如第一标记叶片点一个点,第二标记叶片点两个点,依此类推。

二、育苗期垦区水稻机械插秧采用旱育中苗,秧龄30~35天,叶龄3.1~3.5叶,苗高为13厘米左右。

按叶龄“器官同伸规律”,通过调温、控水等手段,抓好四个关键时期,育成健壮旱育中苗。

第一个关键时期——种子根发育期:播种后到第一完全叶露尖,时间为7~9天。

管理重点是促进种子根长粗、伸长、须根多、根毛多,吸收更多养分,为壮苗打好基础。

此期一般不浇水,过湿处散墒,过干处喷补,顶盖处敲落,露籽覆土补水。

温度以保温为主,如遇33℃以上的温度,开口降温,保持32℃以下,最适温度25~28℃,最低温度不低于10℃。

20~30%的苗一叶露尖及时撤出地膜。

第二个关键时间——第一完全叶伸展期:从第一完全叶露尖到叶枕抽出(叶片完全展开),时间为5~7天。

管理重点是:地上部控制第一叶鞘高不超过3厘米,地下促发鞘叶节5条根系生长。

此期温度最高不超过28℃,适宜22~25℃,最低不低于10℃。

水分管理,床土过干处,最适喷浇补水,一般保持旱田状态。

第三个关键时期——离乳期:从2叶露尖到3叶展开,经2个叶龄期,胚乳营养耗尽,约经12~16天。

2叶生长略快,3叶生长略慢。

管理的重点是:地上部控制1~2叶叶耳间距和2~3叶叶耳间距各1厘米左右;地下部促发不完全叶节根8条健壮生长。

因此,要进一步做发调温、控水及灭草、防病、以肥调匀秧苗长势等管理工作。

温度管理,2~3叶期,最高温度不超过25℃,适宜温度2叶期为22~24℃,3叶期为20~22℃,最低湿度均不低于10℃。

特别是在2.5叶期,温度不超过25℃,以免出现早穗现象。

水分管理,要三看浇水,一看早、晚叶尖有无水珠;二看午间高温时新展开叶片是否卷曲;三看床土表面是否发白和根系生长状况,如早晚不吐水,午间新展开叶片卷曲、床土表面发白,宜早晨浇水并一次浇足。

1.5叶和2.5叶期各浇一次酸水(PH4~4.5),1.5叶前施药灭草,2.5叶期酌情追肥。

第四个关键时间——移栽前准备期:适龄秧苗在移栽前3~4天开始,在不使秧苗蔫萎的前提下,不浇水,蹲苗壮根,以利移栽后返青快、分蘖早。

在移栽前一天,做好秧苗“三带”,一带肥(每平方米磷酸二铵125~150克),二带药,预防潜叶蝇,三带增产菌等,壮苗促蘖。

三、返青、分蘖期1、分蘖期生育过程本期水稻生长经历了返青、有效分蘖和无效分蘖的发生及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过程。

生长发育内容:地上部长叶片、分蘖,地下部长根系。

以营养生长为主,11叶品种,7.5叶龄,12叶品种8.5叶龄,开始幼穗分化。

11叶品种的生育转换期为6.1~9.0叶龄,12叶品种为7.1~10.0叶龄。

2、分蘖期叶龄进程晚限6月5日最晚要达4叶龄,6月15日6叶展开,6月20日7叶展开(11叶品种剑叶原基分化,进入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6月25日8叶展开(11叶品种进入幼穗分化,12叶品种剑叶原基分化,进入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

3、与产量构成的关系分蘖期是决定单位面积穗数的关键时期,也是为秆粗、穗大、粒多打好营养基础的时期。

4、分蘖期栽培管理目标壮苗、浅插、保水,力争水稻早返青;浅水增温、早施蘖肥,确保水稻叶龄进程,促进分蘖早生快发,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基本达到计划茎数,及时控制无效分蘖,及时转入幼穗分化。

5、分蘖期主要农艺措施分蘖期灌溉增温:移栽后灌护苗水至最上展开叶(3叶)叶枕。

返青后浅灌增温,水层深度3~5厘米,水温不低于16℃。

田间茎数达计划穗数的80%左右,晾田控制无效分蘖,达到晾田标准恢复灌溉,防止幼穗分化期土壤干裂。

按叶龄施用分蘖肥:蘖肥用量为全生育期氮肥用量的30%。

分蘖肥要求早施,可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施分蘖肥总量的70~80%,于返青后4叶龄施用;第二次施分蘖肥总量的20~30%,11叶品种于5.5叶龄,12叶品种于6.0叶龄施于色淡、生长差、分蘖少处。

机插侧深施肥免施分蘖肥。

分蘖期病、虫、草防治:及时防治水稻赤枯病、细菌性褐斑病、胡麻斑病、水稻潜叶蝇、负泥虫等。

插秧前水整地后第一次封闭灭草,选择安全性高、防效好的除稗剂,如50%瑞飞特、30%阿罗津等。

用毒土法或喷雾器甩喷,水层3~5厘米,保水5~7天,等水自然渗降成花达水时进行插秧。

插秧后10~20天,根据苗情、草情进行第二次灭草,选择安全性高的杀稗剂,与防治阔叶杂草的除草剂如太阳星等混配,采用毒土法或喷雾器甩喷,水层3-5厘米,保水5-7天。

6、分蘖期生育诊断分蘖期叶龄:水稻返青后平均4-5天增加一个叶龄,需活动积温85℃左右,各叶出叶晚限见《模式图二、三》。

其中6叶龄为分蘖盛期,是争取有效分蘖的关键时期。

分蘖期叶长、叶态、叶色:此期叶片长度呈递增规律,增幅为5厘米左右,叶耳间距逐渐拉大,返青后叶色逐渐加深,至6叶龄达到青绿色,叶态弯坡,功能叶色较叶鞘深,至7叶龄后叶色平稳略降(不可过淡)。

分蘖进程:11叶品种进入4叶龄,1叶节上有部分分蘖发生;5叶龄(12片叶品种为6叶龄)田间茎数达计划茎数的30%左右;6叶龄(12片叶品种为7叶龄)达计划茎数的50~60%;7叶龄(12片叶品种为8叶龄)达计划茎数的80%;7.5叶龄(12片叶品种为8.5叶龄)前后,达计划茎数。

7、分蘖期生长异常的调控措施分蘖期生育延迟:因苗弱、植伤、插秧过深、低温、药害、虫害等造成生育延迟。

在栽培过程中应注意规范操作,减少植伤,早施分蘖肥,同时注意及时灌护苗水和井水增温。

因药害等原因造成生育延迟,应换水、施生物肥,并喷施天然芸苔素等,解药害,注意及时防治病虫草害。

分蘖期生育不足:主要表现是植株矮小、叶色浅淡、茎数不足、生长量不足。

原因是耕层过浅、土壤漏水、水温低、地温低、氮磷钾缺乏或病、虫、草、药害所造成。

要分析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同时注意井水增温浅灌,防渗漏。

如在前期氮肥已足量施用的情况下,因低温影响,不可增氮促长。

分蘖期生长过旺:因施用氮肥过多,而导致叶片过长、叶色过浓、生育转换前叶色不退,应提早进行晾田或晒田。

四、生育转换期1、生育转换期生育过程水稻完成有效分蘖后,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换,进入幼穗分化期。

生育转换期是以幼穗分化为中心前后一个叶龄期,即以倒4叶为中心,前后1个叶龄期,约在出穗前的20~40天,11叶品种为7、8、9叶期,12叶品种为8、9、10叶期。

2、生育转换期叶龄进程晚限11叶品种,6月20日达7叶,6月25日达8叶,7月2日达9叶,8叶为幼穗分化过渡叶,需活动积温110℃左右,9叶需活动积温130℃左右。

12叶品种10叶定型最晚界限为7月10日。

3、生育转换期与产量构成的关系是单位面积穗数的巩固时期,也是每穗枝梗数的决定时期。

4、生育转换期栽培管理目标在前期早发基础上,控制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争取杆粗、穗大;调整氮素,控制营养生长,确保适时完成生育转换,为搭好水稻高产架子和安全抽穗奠定基础。

5、生育转换期主要农艺措施生育转换期的灌溉:11叶品种7叶龄(12片叶品种为8叶龄)田间茎数达计划穗数80%左右,晾田控蘖,抑制氮肥吸收,使叶色平稳退淡,以利顺利完成生育转换。

生育转换期的调节肥(接力肥):11叶品种7.1~8.0叶龄(12片叶品种为8.1~9.0叶龄)根据功能叶片颜色酌施调节肥,防止中期脱氮,施肥量不超过全生育期施氮量的10%。

生育转换期的植保:此期药害症状主要表现是心叶筒状、扭曲、黑根、抑制生长、不分蘖等。

解救措施:喷施叶面肥(爱丰、丰业等);喷施天然芸苔素或康凯等;施生物肥。

继续搞好负泥虫及田间杂草防治,同时进行稻瘟病的预测预报,及时防治。

6、生育转换期的诊断生育转换期叶龄进程晚限:正常条件下最晚在6月20日前应达到7叶龄,6月25日达8叶龄,如遇低温寡照,叶龄进程将会变晚拖后,遇高温条件叶龄进程将提前。

生育转换期的增叶与减叶现象:在营养生长期由于高温、密播、苗弱、苗老化、密植、晚栽、成活不良、氮素不足的原因,会出现减叶现象,使幼穗分化提前一叶;在低温、稀植、氮素过高情况下会出现增叶现象,使幼穗分化拖后一叶。

诊断时机为:减叶:11片叶品种于7~8叶龄(12片叶品种于8~9叶龄)连续数日在全田不同点取样10处,每处取主茎2~3个剥出生长点,若见生长点已变成幼穗,出现苞毛即可确定减叶。

增叶:11片叶品种于8~9叶龄(12片叶品种于9~10叶)采用同样方法观察,若生长点未变成幼穗,即可确定增叶。

50%以上减叶,穗肥可提早2~3天施用;50%以上增叶,穗肥可延迟2~3日施用。

增减10~20%的,穗肥按常规施用。

生育转换期的叶长、叶态、叶色:11片叶品种,叶龄达9叶(12片叶品种达10叶),叶片长度达最长;功能叶(11片叶品种为7叶,12片叶品种为8叶)颜色不深于叶鞘颜色,退淡不超过2/3,叶态为弯挺。

穗分化以后新生的分蘖多为无效分蘖:此期分蘖发生少而减缓,田间最高茎数不超过650个/平方米。

7、生育转换期异常生育的调控措施生育转换期生育延迟:因低温寡照、氮肥过多而导致叶龄延迟或增叶,应在井水增温的基础上考虑提早晒田,减免调节肥。

生育转换期生长量不足:因前期长势不足,中期脱氮等因素而导致叶色淡、叶片短小、植株矮小、茎数不足、发生减叶现象,提早施用调节肥和加强井水增温措施。

生育转换期生长过旺:因氮素过高等原因导致叶色过浓、分蘖过旺、叶片过长或生育转换拖后或有增叶现象,应采用提早晒田控氮、抑蘖,免施调节肥等措施。

五、长穗期1、长穗期生育过程当水稻叶龄余数达3.5叶(11叶品种8叶后半叶,12叶品种9叶后半叶)进入幼穗分化,开始生殖生长,至抽穗称为长穗期。

在此过程中,地上部除进行幼穗分化发育外,还要出生最后3片半叶子,形成茎杆,根系向深层发展,分枝根大量发生。

2、长穗期生育进程晚限11叶品种6月25日达8叶龄,此后,平均每7天增加一个叶片,到7月15-16日叶龄达11叶,7月25日达出穗期;12叶品种7月22-23日叶龄达12叶,8月1日前达出穗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