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危房改造档案建立与管理实施细则

农村危房改造档案建立与管理实施细则

吉林省农村危房改造档案建立与管理实施细则(修改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农村危房改造管理,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及《吉林省农村危房改造管理暂行办法》,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建设的,均应按本细则规定建立农村危房改造档案。

第三条农村危房改造档案建立与管理实行负责人和责任人制度。

省级、地级、县级、乡(镇)危改办主任为本辖区农村危改档案建立与管理负责人。

各级危改办应指定专人负责农村危房改造档案建立与管理,并将名单逐级上报备案。

如人员发生变动,应及时逐级上报备案。

第四条农村危房改造档案按类别分为分户档案和汇总档案,按保存形式分为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

分户档案和汇总档案均应以纸质和电子档案形式保存,档案要按照类别进行整理、装订成册。

档案资料要随农村危房改造进度随时补充完善。

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审批后,按要求第一次将档案信息录入住房城乡建设部农村危房改造农户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房屋竣工后立即补充完整。

第五条农村危房改造档案的建立与管理实行分级负责制度。

省危改办负责全省农村危房改造相关统计数据汇总整理和建档管理,并保存本级汇总整理和市(州)上报汇总整理的农村危房改造相关的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指导、监督、规范全省农村危房改造档案建立与管理工作。

市(州)危改办负责本辖区农村危房改造相关统计数据汇总整理和建档管理,并保存本级汇总整理和县(市、区)上报汇总整理的农村危房改造相关的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指导、监督、规范本辖区农村危房改造档案建立与管理。

县(市、区)危改办负责本辖区农村危房改造相关统计数据汇总整理和建档管理,并保存本级汇总整理和乡(镇)上报汇总整理的农村危房改造相关的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指导、检查、规范本辖区农村危房改造档案建立与管理。

乡(镇)危改办负责本辖区农村危房改造相关统计数据汇总整理和建档管理及分户档案建立与管理,并保存本级汇总整理的农村危房改造相关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指导、督促、核实辖区内村委会档案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

村委会负责及时组织本村农村危房改造申请资料搜集、审核、整理和上报工作。

第二章建立档案第六条分户档案建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农村危房改造申请书(见附件1)。

(二)农户家庭、住房基本情况登记表(见附件2-1 )。

(三)农户房屋改造前照片(见附件2-2)。

(四)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见附件2-3)。

(五)申请人户口薄复印件(见附件2-4)。

(六)贫困证明复印件(见附件2-5)。

(七)县以上鉴定机构出具的加盖鉴定机构公章,并由申请人签字的《农村房屋安全鉴定报告》(见附件2-6)。

(八)农村危房审批意见表(见附件2-7)。

(九)宅基地批复证明(见附件2-8)。

(十)开工许可证明(见附表2-9)。

(十一)主要建筑材料采购清单(见附件2-10)。

(十二)农村危房改造竣工验收记录表(见附件2-11)。

以上一至六项及九、十一项由农户提供,村委会收集汇总存档并报乡(镇)危改办,七项由鉴定机构出具交乡镇危改办入档;八项按照村、乡(镇)、县(市)逐级审批后交乡镇、县(市)危改办存档,十二项由组织竣工验收部门填写盖章交由乡镇危改办入档,分户档案一式两份,分别由乡镇、县(市、区)危改办保管。

第七条乡镇汇总档案建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各村实施危房改造申请文件。

(二)村汇总上报的《农村危房改造农户基本情况明细表》(见附表3)、《农村危房改造基本情况汇总表(一)》(见附表4-1)、《农村危房改造基本情况汇总表(二)》(见附表4-2)。

(三)村委会民主评议记录。

(四)村委会民主排序及公示材料。

(五)乡镇实施农村危房改造的有关村庄规划。

(六)乡镇汇总的《农村危房改造农户基本情况明细表》(见附件3)、《农村危房改造基本情况汇总表(一)》(见附件4-1)、《农村危房改造基本情况汇总表(二)》(见附件4-2)。

(七)村、镇乡汇总整理的《农村危房改造节能示范户明细表》(见附件5)。

(八)乡镇公示、组织民主排序证明材料。

(九)乡镇编制的农村危房改造专项规划。

(十)乡镇农村危房改造规划、年度计划和实施方案。

(十一)乡镇年度农村危房补助资金完成情况的报告,汇总的《农村危房补助资金拨付情况明细表》(见附件6)。

(十二)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完成情况的报告,汇总的《农村危房改造竣工验收明细表》(见附件7)。

第八条县(市、区)汇总档案的建立应包括以下内容(一)各乡镇实施危房改造申请文件。

(二)各乡镇汇总上报的《农村危房改造农户基本情况明细表》(见附表3)、《农村危房改造基本情况汇总表(一)》(见附表4-1)、《农村危房改造基本情况汇总表(二)》(见附表4-2)。

(三)乡镇公示、组织民主排序的证明材料。

(四)乡镇组织危房鉴定的汇总材料。

(五)有关乡镇农村危房改造专项规划。

(六)县(市、区)汇总的《农村危房改造农户基本情况明细表》(见附表3)、《农村危房改造基本情况汇总表(一)》(见附表4-1)、《农村危房改造基本情况汇总表(二)》(见附表4-2)。

(七)本级配套资金承诺证明文件。

(八)县(市、区)汇总整理的《农村危房改造节能示范户明细表》(见附件5)。

(九)县(市、区)农村危房改造规划、年度计划和实施方案。

(十)县(市、区)制定的农村危房改造分类补贴标准文件及本地制定的危房改造其他规范性文件。

(十一)县(市、区)年度农村危房补助资金完成情况的报告,填写《农村危房补助资金拨付情况明细表》(见附件6)。

(十二)本辖区完成危房改造情况说明,填写《农村危房改造竣工验收明细表》(见附件7)。

第九条市(州)汇总档案的建立应包括以下内容(一)各县(市、区)实施危房改造申请文件。

(二)各县(市、区)汇总上报的《农村危房改造农户基本情况明细表》(见附表3)、《农村危房改造基本情况汇总表(一)》(见附表4-1)、《农村危房改造基本情况汇总表(二)》(见附表4-2)。

(三)县(市、区)组织危房鉴定、公示证明材料。

(四)实施危房改造的各乡镇农村危房改造专项规划。

(五)市(州)汇总的《农村危房改造农户基本情况明细表》(见附表3)、《农村危房改造基本情况汇总表(一)》(见附表4-1)、《农村危房改造基本情况汇总表(二)》(见附表4-2)。

(六)市(州)汇总的《农村危房改造节能示范户明细表》(见附件5)。

(七)市(州)、县(市区)配套资金承诺证明文件。

(八)市(州)、县(市、区)农村危房改造规划方案、实施方案和年度建设计划。

(九)市(州)、县(市、区)制定的农村危房改造分类补贴标准文件及本地制定的危房改造其他政策文件。

(十)市(州)、县(市、区)年度农村危房补助资金完成情况的报告,汇总的《农村危房补助资金拨付情况明细表》(见附表6)。

(十一)本辖区农村危房改造完成情况的报告,汇总的《农村危房改造竣工验收明细表》(见附表7)。

第十条省汇总档案的建立应包括以下内容(一)各市(州)县(市、区)实施危房改造申请文件。

(二)各市(州)、县(市、区)汇总上报的《农村危房改造农户基本情况明细表》(见附表3)、《农村危房改造基本情况汇总表(一)》(见附表4-1)、《农村危房改造基本情况汇总表(二)》(见附表4-2)。

(三)汇总的市(州)、县(市、区)《农村危房改造节能示范户明细表》(见附件5)。

(四)有关乡镇农村危房改造专项规划。

(五)市(州)、县(市、区)配套资金承诺证明文件。

(六)集中改造村的村庄规划和农村危房改造专项规划。

(七)市(州)、县(市、区)农村危房改造规划、年度计划和实施方案。

(八)市(州)、县(市、区)制定的农村危房改造分类补贴标准文件及本地制定的危房改造其他政策文件。

(九)市(州)、县(市、区)年度农村危房补助资金完成情况的报告,汇总的农村危房补助资金拨付情况明细表》(见附表6)。

(十)市(州)县(市、区)农村危房改造完成情况报告,汇总的《农村危房改造竣工验收明细表》(见附表7)。

第三章档案格式标准第十一条纸质档案纸一般采用纸张定量为60g/㎡_80g/㎡的胶版印刷纸或复印纸,纸张白度80%以上,纸张大小,统一采用GB/T148中规定的A4型纸,幅面尺寸为:210毫米乘297毫米,档案文字部分字号大小规定为:一类标题为2#宋体加黑,二类标题为3#黑体,三类标题为3#楷体,正文全部采用3#仿宋—GB2312字体,日期采用3#书写体,一般每面排行22行,每行排28个字;表格题头采用小3#号宋体,表格内采用小4#仿宋—GB2312字体。

第十二条装订要求,公文左侧装订,不掉页,两页误差不超过70毫米,骑马钉订锯在着缝线上,平订钉锯与书脊间距离为3毫米—5毫米。

第十三条档案封面统一使用一种颜色的纸张,名称统一定为:农村危房分户档案、农村危房汇总档案。

排序按上述主要内容先后顺序执行。

第四章附则第十四条本细则由省危改办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农村危房改造分户档案(封面)“字体宋体、字号小初”附件1:农村危房改造申请书申请人(签字):年月日注:危房改造申请书应包括的内容:家庭成员基本情况、贫困情况、住房危险程度、改造方式方法、改造总投资、已筹资金和申请补助金额、是否接受过其他渠道的建房补助资金等情况的说明。

农村危房改造申请审批表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统一印制附件2-1农户家庭基本情况登记表(以上内容由农户提出申请时填写)填写说明1、此表由改造农户自愿申请填报;2、此表一式二份,一份存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一份存县(市、区)政府主管部门。

3、贫困户类型分为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其它贫困户。

4、边境一线县市有图们市、珲春市、龙井市、和龙市、安图县、集安市、长白县、抚松县、临江市、浑江区。

是否边境一线由住户勾选。

5、原住房结构类型为单选,在相应结构类型后的“□”中划“√”。

6、房屋损坏情况说明:由农户将房屋损坏的部位、损坏程度进行简要说明。

7、改造原因填写C级危房(房屋局部危险)或D级危房(房屋整栋危险)或其它原因。

8、改造方式按修缮加固、原址翻建、异地非集中新建、异地相对集中新建、房屋置换等方式。

9、建设方式分自建或统建。

10、改造结构类型为新建翻建房屋改造后房屋结构,分(1)土坯、夯土房无立柱(2)泥草房(3)砖、石等简易砌体结构(4)木结构(5)砖木、石木、土木结构(6)砖混结构(7)钢筋混凝土结构(8)轻钢结构八种,在相应结构类型后的“□”中划“√”。

11、改造面积原则控制在40-60平方米。

12、是否建设节能房由农户勾选。

13、节能部位包括墙体、门窗、屋面、地面,可多选。

14、贫困户证明、身份证、户口簿复印件、改造前照片由农户提供,粘贴到指定位置。

15、鉴定报告由鉴定机构提供。

16、县(市)农村危房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意见首先要明确是否符合改造条件,对不符合条件的要说明原因,对符合条件的,计划下达后要明确列入改造计划年份,改造方式和各级政府补助资金金额,是否为边境一线,是否选定为示范户,边境一线增加补助资金金额,节能示范增加补助资金金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