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法典合同法第四百九十六条解读

民法典合同法第四百九十六条解读

民法典合同法第四百九十六条解读

第四百九十六条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

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示对方注意免除或者减轻其责任等与对方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未履行提示或者说明义务,致使对方没有注意或者理解与其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的,对方可以主张该条款不成为合同的内容。

【条文主旨】

本条是关于格式条款的定义、格式条款提供人的义务以及违反义务的法律效果的规定。

【条文理解】

一、格式条款概述

关于格式条款的概念,不同国家、地区的规定不同,但大都将其称为合同,如标准合同、附合合同、加入合同等,我国台湾地区称其为定型化契约。我国《合同法》采用格式条款而不是格式合同的概念,意味着在一个合同中可以将所有条款分为两类,即格式条款与非格式条款。 [1] 格式条款的存在,既有积极意义也有可能造成危害,我们对此应全面认识而不是顾此失彼。格式条款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具有定型化、单方制定不可协商的特点。在人类社会早期,交易主要发生在单个的主体之间,人们主要通过单个的意思表示实现交换,满足日常生产生活需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交易活动的日渐频繁,人们对交易效率的要求也不断提高。19世纪以来,大量以生产消费为内容的现代生活关系,使得企业与顾客都希望能够简化订约程序,格式条款应运而生。格式条款的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节约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这是格式条款的生命力所在,

也是格式条款被普遍使用的根源所在。对于格式条款的提供者而言,还有增进交易安全,防范交易风险的作用。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格式条款的作用日益重要。从法律角度分析,格式条款的消极作用也非常明显,其与契约自由原则在一定程度上背离,对契约正义造成了冲击,故对其弊端应予规制和防范。 [2] 正是由于格式条款的这种两面性,从法律的角度而言,既要保证其积极作用的有效发挥,又要控制其可能对社会正义造成的危害。本条和第497条、498条分别从格式条款提供者的义务、效力和解释三个方面对格式条款予以规制。

二、格式条款提供人的义务

根据本条规定,格式条款提供人的义务包括三项:一是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二是采取合理的方式提示对方注意免除或者减轻其责任等与对方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三是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第一项义务比较抽象,后两项义务明确具体,审判实践中,格式条款提供人是否履行了后两项义务也是合同纠纷案件中常见的焦点问题。

(一)主动提示与被动说明

按照本条的规定,提示义务的履行不以对方要求为条件,格式条款提供方要主动履行提示义务。合同是双方当事人就交易事项的意思表示达成一致的结果,格式条款是提供方预先拟定并未与对方协商的,如果提供方不主动履行提示义务,对方有可能不知道格式条款的存在,就失去了就交易事项意思表示达成一致的基础。特别是对与对方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对方知晓后,才有选择接受与不接受条款的机会,故格式条款提供方要主动履行提示义务。

说明义务以对方提出要求为条件,对方未提出说明要求的,提供者没有说明的义务,即说明义务具有被动性。格式合同一般由经济上处于优势地位一方当事人提供,其不仅具有缔约地位上的优势,更在专业知识上胜于对方当事人。另外,提供格式合同的当事人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研究

一份对自己有利的合同,而对方当事人在订约时往往没有对合同条款进行协商的机会和能力,很难在短时间内正确理解合同条款。 [3] 在经提示知晓格式条款的存在后,对方可能理解格式条款的内容,也可能不理解格式条款的内容。如果对格式条款不理解,对方可以要求格式条款的提供者予以说明,在理解条款的前提下选择接受还是拒绝格式条款、格式合同。如果格式条款的提供者对对方已经理解、未要求说明的条款也加以说明,会导致交易成本不必要的增加。

需要注意的是《保险法》要求对格式条款主动说明。《保险法》第17条规定,订立保险合同,采用保险人提供的格式条款的,保险人向投保人提供的投保单应当附格式条款,保险人应当向投保人说明合同的内容。对保险合同中免除保险人责任的条款,保险人在订立合同时应当在投保单、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上作出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提示,并对该条款的内容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向投保人作出明确说明;未作提示或者明确说明的,该条款不产生效力。根据该条规定,保险人对保险合同的说明义务不以投保人的要求为条件,采用保险人提供的格式条款的,保险人应当主动向投保人说明合同的内容,对于免除保险人责任的条款,其说明要达到明确的程度,未作明确说明的,该条款不产生效力。

(二)在合同成立前履行提示与说明义务

格式条款提供方应在合同成立前履行提示与说明义务。只有在合同成立前使对方知晓合同中存在的格式条款,并理解其内容,才能保证对方是在理解合同格式条款的前提下,与条款的提供方就格式条款规定的内容达成一致。合同成立后,再履行提示与说明义务,即使对方同意并接受,也只是相当于双方就此达成了补充协议,应按补充协议对待。

三、未履行义务的法律效果

《合同法》第39条第1款规定格式条款提供人有提示和说明的义务,但是未规定其不履行的法律效果。《合同法司法解释(二)》第9条和第10条分别规定了可撤销和无效两种不同的后果:第9条规定,提供格式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