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中外广告对比
电全国,号召开展抵制日货的反日爱国运 动,一呼百应,各地商家拒绝日货,日本货在中国遭受灭顶之灾,然而, 仁丹仍然盘踞在中国市场。 中医出身的上海商人黄楚九对日本仁丹在中国大地横行义愤填膺, 决心反击仁丹。 1909年黄楚九得到叫做"诸葛行军散"的古方,同时参考自己祖传的" 七十二症方",反复研制,终于研制出新的方剂,做成小粒药丸,取名为" 人丹"。 人丹寓意以人为本。人丹因为含有桔梗、樟脑、小茴香等,保健脾 胃的功能更强一些,比仁丹好。为了生产人丹,黄楚九还组建了一个"龙 虎公司"。 人丹上市后,黄楚九大力宣传,凡是贴着仁丹广告的地方,都贴上 醒目的人丹广告,人丹、仁丹展开大竞销。日本人自然不甘示弱,日本 人想出鬼点子,在仁丹广告及说明书上用了中文、英文、蒙文、满文、 藏文、回文等六种文字,但是怎么折腾,日本仁丹还是渐渐落败。
人丹vs仁丹
清末年间,日本在中国大量倾销商品,打击中国民族工商 业。日本制造的“翘胡子仁丹”在中国各地畅销。黄楚九 遂于1910年发明了人丹,以与日本仁丹相抗衡。人丹以龙 虎为标记,故称“龙虎人丹”,黄楚九为其策划的广告词 为“旅行不可不备,居家不可不备,急救之大王,济世之 宝物”。此时日本厂商开始担心人丹将来可能做大,影响 到日产仁丹的销路,便以商标侵权向当时的北洋政府提起 诉讼。黄楚九聘请律师,与日本商人前后打了近10年的官 司。到了五四运动时期,国内抵制日货运动风起云涌,在 此时代背景下,北洋政府内务部裁定黄楚九胜诉。长期的 官司,反倒成了黄楚九不断宣传产品的契机。此时,人丹 已畅销国内,并成为国货的象征。而黄楚九顺势在广告上 以醒目字眼标示“中华出产”、“完全国货”等字样,与 日本仁丹展开竞销。
19世纪末,日本“仁丹”大量倾入我国市场。随 着“仁丹”进入中国。继之而来的胡子人头的仁丹广 告大量涌现中国城乡。 爱国商人黄楚九见状,就按中国之古方“诸葛行 军散”自拟处方,并于1910年筹建“龙虎公司”。于 是,龙虎“人丹”与日本“仁丹”之间展开一场龙争 虎头的广告战。凡是有“胡子人头”之处,龙虎“人 丹”必去和他唱对台戏。在推销方式上,日本人使出 赊销新招,黄楚九立刻采用春天发货,冬天结帐的办 法,生意大兴。日商东亚公司见销售日渐衰下,遂又 “以理据争”,官司一直打到北京大理院,长达10年 之久。北伐开始后,日商败诉,日商见明头不胜,私 下托人疏通,愿以巨款买下“人丹”商标和制造权, 被黄楚九严词拒绝。 “人丹”与“仁丹”广告之争,至此宣告结束
甲午战争后,日本人占领了我国台湾。为了避暑,台 湾人早就学会了用月桃种子"砂仁"制造清凉解暑药。一 个叫森下博的日本军人,从台湾当地居民那儿学到了 这种制作方法,回日本后,求教药剂师及汉学家,制 成了仁丹。仁丹的成分为甘草、阿仙药、桂皮、茴香、 生姜、丁香、益智、缩砂、木香、薄荷脑、龙脑、甘 草、芳香性精油。其中缩砂就是砂仁。 这种药取名"仁丹"。取名的日本人认为,取"丹"字, 可以兼容道家炼丹兼修身养性的形象;取"仁"字,所谓 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深入东亚民族人心。1905年,仁 丹出笼问世,在日本一路畅销,甚至占据了中国市场。
黄楚九系列补品的广告策划,是特殊时代背景之
下的产物。清末庚子之乱后,国人从以往的仇外 情节,一跃而变为极端崇外。针对这种心理,黄 楚九营造出一系列与外国相关联的补品,并通过 大量广告进行宣传,吸引消费者,占领市场。 在黄楚九的商界生涯中,正是其成功的广告 策划,使他长期立于不败之地。虽然其系列产品 不免有夸大疗效之嫌。但由于他的中医背景,产 品却也有相当功效,更有一些延续至今,成为人 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药品。
一:商标不同,中国人丹是黄楚九
创办的龙虎公司所产,以龙虎为标记, 遂称为“龙虎人丹”。而日本的仁丹 以胡子为标记,称为“翘胡子仁丹”, 也称“胡子人头”。 仁丹在起名上也有讲究。“仁” 是讲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丹” 则是取道家炼丹之意。
二:广告口号不同。
人丹在起初时黄楚九为其策划的广告词 为“旅行不可不备,居家不可不备,急救之 大王,济世之宝物”。后随着爱国运动的高 涨和抵制日货的风起云涌,人丹改变其广告 词,为“中华出产”、“完全国货”等,人 丹大卖。 仁丹广告词使用较多的是“起死回生”, 此外还有:环球无二,常备神药等。
广告出现。 三:都有美女“明星”代言的广告。
三:广告内容不同。
人丹报纸广告文案很长,而用于宣传的海 报文案则很少。仁丹广告文案较多。
四:广告人物、场景不同。
人丹广告人物很单一,只有“明星”代言式, 或者画面内无人物出现,没有任何场景。仁丹除了 美女广告之外还有漫画式的人物,表现一些生活 场景。
一:都用到了报纸广告。 二:有仁丹广告出现的地方,必有人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