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
脑梗死是指因脑供血障碍使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造成脑组织的软化坏死。
脑梗死的急性期多指从发病至病后二周。
急性脑梗死的病因:
1. 血管病变因素:高血压引起的动脉痉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糖尿病血管病变以及动脉炎症等。
2. 血液成分因素:血液的高凝血状态-血小板增高,纤维蛋白元增高,血液粘稠度增高等。
3. 机械因素:动脉栓子,多来自心脏和大血管;以及外伤引起的脂肪等栓塞;外伤性血管闭塞等等。
4. 血液灌流因素:可见于慢性低血压导致的分水岭脑梗死、脑白质缺血等。
不同的脑梗塞病人,导致疾病的病因也不同, 不同的病因应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脑梗死分期通常按病程分为 1. 急性期(1~2周) 2. 恢复期(2周~6个月) 3. 后遗症期(6个月以后)
临床表现:多数在静态下急性起病,部分病例在发病前可有TIA发作。
病情多在几小时或几天内达到高峰,部分患者症状可进行性加重或波动。
临床表现决定于梗死灶的大小和部位,主要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共济失调等。
部分可有头痛、呕吐、昏迷等全脑症状。
急性起病的肯定的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或体征:一侧或双侧运动损害,一侧或双侧感觉损害,共济失调,失语,失用,偏盲,复视,凝视麻痹。
伴随的非特异性症状:头晕,眩晕,局部头痛,双眼视物不清,构音障碍,认知障碍(包括精神混乱),意识障碍,痫性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