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六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复习要点.ppt
第六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复习要点.ppt
央
,地方 李鸿章;口号自强、求富。目的富国强兵。
5、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参 加考试的举人们十分愤慨,在康有为 的带领下,给光绪皇
帝上了一封奏疏,要求拒和、变法等,这次上书被成为 “ 公车上书 ”。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6、1898年,光绪皇帝采纳维新派的建议开始变法,被 称为“戊戌变法 ”。 7、1905年,孙中山先生成立了中国同盟会 ,革命纲 领:驱除鞑虏 、 恢复中华 、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 孙中山先生将之概括为民族民生民权 ,成为革命的指导 思想。意义: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推动革命形势的发展 。
版权所有 禁止翻录
第一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一.工业革命的兴起: 1.含义: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英国的纺织业出现了 一系列重要发明,机器生产 逐步取代了手工劳动,后来 又扩展到其他行业,这一演变过程叫做 工业革命 。 2.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 (1)前提:
17世纪确立资产阶级统治,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奠定 了基础。 (2)条件:
第三课 汇入工业文明大潮的中国
1、1839年,钦差大臣林则徐 在虎门销烟,打击了英
国鸦片贩子的利益。
2、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进行了气壮山河的英勇 抵抗:鸦片战争中,老将关天培在虎门炮台壮烈殉国;
甲午战争中,致远舰管带 邓与世2昌00多名官兵与军舰 共存亡。洪秀全领导的 太平天国农民,运既动沉重打击
西门子 发明了可实用的发电机。⑤1879年,美国科 学家爱迪生发明了电灯 ⑥19世纪80年代,巴黎出现了
电力铁路 。
3、应用产业:电力工业出现的同时,化学工业、石油工业及
汽车工业 等新的工业部门纷纷兴起。美国德国领先。
四、人在工厂: 1、1840年前后的英国,以机器生产 生产为主的工厂基 本上取代了 手工工场 。 2、在工厂中,有严格的 劳动纪律 ,工人完全割断了 与农 业的联系。
①圈地运动,获得了大量廉价劳动力 ②殖民掠夺和海外贸易,积聚了丰厚的资本 ③工场手工业时代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 (3)18世纪中叶,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商品生 产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
3.工业革命的过程: (1)工业革命早期阶段—蒸汽时代 (2)工业革命的新阶段—电气时代
名称
工业革 命早期 阶段
3、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工厂的管理制度也逐步改善: 19世纪后半期,美国人尝试了一种标准化的生产方法; 20世纪初,美国人亨利·福特首先采用流水线生产方法。
第二课 整体世界的最终形成
1、工业革命以后,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加强:① 铁路、 远洋轮船、电话、电报等新兴的 交通 工具和通讯 工具的
出现,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必要的条件。② 19实际 晚期,整个世界基本形成了统一的市场,各国商品在这个 巨大的市场中流通。③ 工业革命的先进思想、科学技术、
1814年英国
唯一工业国。
电动机(格拉姆)1870年 比利时;电磁感应原理(法 美国、德国后
拉第)1831年英国;发电机 来居上,率先 (西门子)1866年德国;电 实现了电气 灯(爱迪生)1879年美国; 化,工业发展 飞机(莱特兄弟)1903年美 势头超过英 国;电话(贝尔)1876年美 国。 国;汽车(卡尔本茨)德国
消极: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文明的同时,也导致了许多 “城市病”,也给社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两极分化。所 以,英国作家狄更斯说“工业革命是一把双刃剑”
7.列举工业革命期间两种资本主义先进生产方式: 标准化生产方式
流水线生产方式(美国 亨利.福特)
评价:简化了操作方法,降低了对劳动者的技术要求, 可降低生产成本。但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工作更加 辛苦。
和生活方式在世界各地传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④ 20
世纪初,世界最终成为一个整体。
2、伴随着工业革命的进程,率先发展起来的西方资本主义 国家,为了占领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加快了殖民侵略的
步伐,到19世纪末,整个世界基本被它们瓜分完毕,控
制和奴役着世界上绝大多数土地和人口,所以,人们称 其为帝国主义国家。 3、18世纪末,海地 人民经过长期战斗,成为拉丁美洲 第一个独立国家。 4、日本明治维新 作用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
二.科学的世纪: 1.“科学的世纪”是指19 世纪。那时,大学已成 为 科学研究 的重地;并以之为中心,形成了专 门从事科学研究的科学家 群体。
2、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 的《物种起源》一书 问世,提出一切生物都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 复杂的发展过程,适应环境的生物能够生存,不适应就 要被淘汰。这就是 生物进化 学说。
工业革 命的新 阶段
时间
18世纪 代-19 世纪中 期
19世纪 后半 期— 20世纪 初)
标志
蒸汽在生产 生活中的广 泛应用(电 作为动力)
主要技术发明成果和发明人
工业发展领先 国家
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 英国率先完成
蒸汽机(瓦特)1782年
工业革命,成
英国蒸汽机车(史蒂芬孙) 为当时世界上
3、19世纪中期,科学家们完善了通过燃烧煤气 、汽油 和柴油等产生的 热转化为机械动力的理论,为内燃机的 发明奠定基础。19世纪因而被称为 科学的世纪 。
三、工业革命的新阶段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是19世纪后半期,这一时期 突出的特点是 电力 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主要发明:① 发电机的问世,使电力逐步取代蒸汽 力,成为主要动力; ②比利时人 格拉姆 于1870年发明 了电动机 ,实现电力带动机器。③1831年,英国科学 家 法拉第 发现了电磁感应原理;④1866年德国工程师
了 清政的府统治,也沉重打击了 外国入侵。者
3、鸦片战争使一些比较开明的知识分子开始关注
外部世界,了解西方各国情况:林则徐 被誉为近代中
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 编著〈海国图志〉,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4、从19世纪60年代起,清朝中央与地方的一些官
员掀起了一场向西方学习的洋务运动。代表人物:中
4.电能与蒸汽机相比有何优点? 功效高、污染小、应用范围大,使用便利
5.工业革命新阶段的特点: ①具有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 ② 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 发明超出了一国范围 ③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6.工业革命的影响:
积极:工业革命促进了工业化和城市化,提高了人们的 物质生活水平,极大的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促进了 社会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