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总结
的诞生,“超人”具有“决
定 一切的力量”,“可以
使千 万年的历史生色”; 人民群众“是一堆任人使用 的无定形的材料,是一块需 要雕刻家加工的石头”。
英雄史观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宿命论认为, 决定社会历史发展的是某种神秘的精神力量,
如“上帝”、“天命”、“神”、“绝对精
神”,等等,而英雄人物则是诸如此类精神
的重要原因。
同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相反,历史唯物
主义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观点 出发,认为社会发展的历史是物质资料生 产的历史,是社会生产方式新陈代谢的历 史,因而也是人民群众创造活动的历史。 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 谁是历史的创造者的问题。
唯物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坚定地认为社会存在 决定社会意识和肯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 用。这两个特征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没有社
历史唯心主义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
存在的基本观点出发,否认人民群众在
历史上的决定作用,认为历史是少数英
雄人物创造的。在马克思主义以前,这
种英雄史观在社会历史理论中占统治地
位。
英雄史观主要有两种形式: 即唯意志论和宿命论。
唯意志论认为,少数英雄豪杰的意志能 够决定历史的发展方向,决定社会的前途。 中国资产阶级思想家梁启超说: “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 史”, “舍豪杰则无世界”,大人物 “心理之动进 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 以改观”。
孟子
荀子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 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
(一)英雄史观与群众史观的树立
社会生产力的增长,科学技术的进步,
社会形态的更替,社会文明的发展,都是
社会的主体——人活动的结果。离开了人
的活动,社会历史范围内的一切就无从谈 起。那么,在历史活动中,究竟谁是社会 发展的决定力量呢?在这个问题上,历来 存在着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历史条件如何变化,在任何时候,从事物质资
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都是人民群众
的主体和稳定的部分。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之所以是人类历史的创造者,最根本
的就在于他们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是推动历 史前进的最伟大的客观物质力量。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 类要生存,首先就要有吃、穿、住、用等必需的
统治,垄断社会精神文化生活。在私有制的社
会条件下,广大人民群众处于无权的地位,他
们受剥削、受奴役,积极性受到压抑,聪明才 智无法发挥。而在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上处 于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则高高在上,独断专横, 似乎能为所欲为地主宰历史,这就强化了产生
英雄中史观的现实可能性。
英雄史观的阶级根源是这种历史观符合剥削阶
物质生活资料,而这一切都是劳动群众创造的。
人们首先获得生活资料,才可能从事政治的、科
学的和艺术的活动,才能一步步地走向文明。
可见,没有劳动群众创造的物质财富, 人类社会的一切都无从谈起。社会发展的 历史,首先是创造物质财富的劳动者的历 史。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人民群众,是推
力量的执行者、体现者,人民群众只能俯首
听从这些神秘力量的支配和英雄人物的摆布。
例如,基督教的“上帝创世说”、儒家的 “天命论”和宣扬封建皇帝是“真龙天子” 等, 就归属于这种观点。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
历史发展是“绝对观念”的体现,是由一种客
观精神发展到一定阶段外化的产物,是精神力
量主宰着历史的发展。这种理论表面上看来把
呈现出来的面貌,往往是必然过程深藏于内,偶
然情节显露于外,就如庞大的乐队深处乐池,乐 队指挥立于前台一样,这就很容易使人们停留在 历史的表面,产生一种错觉,即只看到杰出人物 的活动,而看不到他们背后的人民群众的力量,
把人们的认识引入歧途。
英雄史观的社会根源是社会生产力还不够发
达,大多数人从事生产劳动,少数人从事政治
英国的托马斯· 卡莱尔说,全世界的历 史 所进行的一切,“实际上都是降生到这个 世界上来的伟大人物的思想的外在的物质的 结果,是他们的思想的实现和体现。这些伟 人的历史真正构成了全部世界历史的灵魂”。
在他们看来,世界的历史不过是伟大人物的
传记。
唯意志论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唯意志论
历史的意义在于“超人”
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也就没有群众史观
没有群众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就 没有归宿,缺少依靠,历史唯物主义在理论上所 提示的一切也就失去立足点。总之,有了唯物史 观的群众史观,才把几千年来颠倒了的历史再颠
倒过来,才恢复了历史的本来面目。
(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表现
人民群众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历史范畴。一
级的利益,适应了剥削阶级的需要,因而受到一
切剥削阶级统治者的维护和支持。历代剥削阶级
为了维护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剥削和统治,总是对
历史发展的真相作种种歪曲的宣传,百般吹捧他 们的领袖人物和政治代表,极力贬低人民群众的 历史作用。这就是英雄史观的产生由可能变为现 实,这是英雄史观得以产生并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第五节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一、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发展是有其内在动力与客观规律的, 而这种内在动力与客观规律正存在于人的 自觉活动之中。因此,要全面认识社会发 展的动力与规律,必须进一步探讨社会发 展规律与人的活动的关系,研究人在社会 发展中的作用的问题。
民本论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 ”
英雄人物和人民群众的作用都否认了,但实际 上仍是一种英雄史观。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
的观点。
宿命论
奴隶主贵族是“神”用 “金子”做的,具有统治能
力; 农民和手工业者是 “神”用“铜”和“铁”
做 的,只能被人统治。
英雄史观有其深刻的认识根源、社会根源 和阶级根源。
英雄史观的认识根源在于片面夸大英雄人物在 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并把它绝对化。社会历史
般说来,它是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括体力
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在内的劳动群众是人民 群众的主体部分。相对于个别人物而言,人
民群众通常是指在历史上未留下姓名、在人
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未打下明显的个人意志印
记的人们。
从量的规定性看,它是指居民中的大多数;
从质的方面看,它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 推动作用的人。在阶级社会中,人民群众指一 切起进步作用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其中 包括一定历史时期之内的某些剥削阶级。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