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Do It Yourself 一个老鸟自己组装自行车(免费)

Do It Yourself 一个老鸟自己组装自行车(免费)

Do It Yourself !顶级山地车Titus x carbon 组装详细实拍教程!很多客人在我这里组装过单车,但并没有看到我的组装程序。

很多车友和我一起骑过单车,但独骑时却因为小小的故障而一筹莫展。

很多发烧友已经有足够知识自己选择零件,但缺少的是专业单车组装教程来学习自己DIY。

DIY(自己动手做),DIY自己的一部山地车,在国外早已经是风靡一时,这在国外是独立的一个行业。

意大利的手工限量产单车作坊比比皆是。

很多不了解我们这个行业的观众,甚至会认为我们的是杂牌车,是拼装货,也许GIANT一类的品牌专卖店比较适合他们的胃口,或许看过本贴以后,他们会重新认识组装车的概念。

其实品牌车也是一个个零件在各个配件厂商间采购,在工厂内装配起来的,大同小异,当然,品牌车有他们自己的行销网络,基本是市面主打的低中高价位车一网打尽,由专卖店售卖,属于大众层次,很全面。

大部分的入门车友可能一时间接触不到我们这类手工小作坊。

其实我们的小作坊车店,打个比方,也就是一间小工厂,只不过,出车时间够慢,最快也要3个小时,甚至几个月,因为我们可能会绞尽脑子帮客人在有限预算内造出最超值最合适的车,也可能会满欧洲找寻顶级配件;调试时间更慢,因为我们要求万无一失,性能至上;量也更少,因为,我们都是量身定做,部部个性卓显且专属,手工组装,反复检测。

当然,我们也是非常expensive的,够专业够贵,但一点,我们组装的都只做专业运动车系,必须承受住恶劣的山地考验或日以即夜的长途旅行,因此,每个零件都不惜成本来做到最好,所以,这个就是贵的原因。

概念不同,DIY和品牌之间的理念,其实可比性甚少。

品牌or组装,各有千秋。

同样客户的选择面也大不相同。

在此一带而过。

所以,为了让车友更深度了解组装自行车的灵魂所在,更能学习到专业的装车和维护知识水平。

特开此贴共勉。

车主,本人好友,宁等待两月时间让我慢慢组装。

把他的爱车拍了整个教程,在此感谢。

DIY单车几要点:1。

衡量好自己的需求和经济条件,你需要一部什么样的单车,平实的,漂亮的,性能派的,还是顶级发烧派的。

我们不提倡盲目攀比,根据自身水平来确定装车预算。

根据认知水平再渐涨是正确的。

当然认知,需要多学习,多骑车啦。

2。

选择自己合适的车架尺寸和组件。

每个人身高不同,当然要量自己身,选自己架。

车架的尺寸协调,臂长,腿长的屈伸程度,都要按照个人身材来选择车架或者组件(把横把立座管和其他)。

俗话说,车不在贵贱,适合自己,才是真正的车。

3。

整个单车的协调性。

选配零件一定要在预算内做到最超值的搭配,做到每个零件相差档次不大,配色协调。

这样配出来的车才够整合感,有些零件好,有些零件差的话,外观,就不是那么棒了,只为了筹预算而乱搭配是非常不合理的。

用一套很烂的花鼓搭配一套很高级的圈,我想也不会好用到哪里去。

4。

选配的零件匹配性。

搭配要合理,产品的每个技术规格要了解。

选择的座管口径和车架不配了?选择的中轴长度和牙盘不配了?那只有一点,没有好好去研究!这个匹配性可以可以多在BBS探讨一下。

很多时候车友可能车友购买了几个不错的配件,但搭配性兼容性并不是那么好,装起来反而不好用。

5。

最后一定需要调试并车主试车,就算是最好的技师,也需要客人试车后给出意见再做改进,因为,那部车只属于一个人,车主。

调试要细致,从组件紧固度,刹车力度,变速灵敏度,轮胎气压值,手感和座感舒适度,操控流畅性及车头高度等等。

尔后这个几样也许无法一时感觉出来,只有自己多骑,多调,多感觉,在以后可以自己调试或者再请技师调试到最合适的状态。

当然我们希望车友每个人看过此贴都可以自己动手拉,do it youself,乐在其中!这次出场的主角是美国的TITUS x carbon 碳纤软尾车架。

架子做工够漂亮强悍,做工精良,甚至连杆关节部位是都碳纤制造。

车架尺寸都是按照车主身高美国订购的合适大小,配色也是车主自己喜欢的。

把组三件套已经选择为FSA K-FORCE的顶级,因为颜色非常配。

车架上原配的FOX RP23虽然性能非常好,但为了追求大件配色协调性,决定把他替换为瑞士生产的DT XM180,颜色又配,性能又强,并且更轻了一点。

图为卸下的RP23后减和准备替换的XM180。

车架设计的后减震垫片间距规格缭乱,大不相同,很多时间内,我们并无法能找到直接匹配的规格来安装,只能自己动手制作或者加工垫片来达到十分的精确。

当然,这个需要十足的改装功力。

等待了2个星期空运过来的DT垫片。

还是长了0.95MM,不过这是我们意料之中的,宁买偏长的,不买偏短的.那么,我们用锉刀与卡尺,来边测边磨吧。

记得误差要控制在0.1MM,并且要保证水平面,如图。

四边修正完毕,匹配完美的安装了上去,是不是觉得车架更漂亮了。

记得连杆螺丝有扭力值,这个可以去原厂网络查询。

我再教大家。

这个轮组的结构非常有特色,都是经过拉力和强度测试过的。

普通车圈的话,必须先在车圈上铺设胎垫,防止内臂毛刺破内胎,建议使用高压胎垫,对内胎保护很好。

用手扒上一边schwalbe 的折叠外胎,放平装入MAXXIS的内胎,装入前内胎先要充一点气保持不那么萎缩。

慢慢把内胎沿车圈放入,再用手扒上另一边的车胎,防止内胎被外胎夹边,慢慢扒上,如不熟练,可以使用塑胶扒胎棒来操作,塑胶扒胎棒的好处是不会伤及车圈和撬破内胎。

这个德国的schwalbe外胎不愧是全世界前三强的,非常好扒好定型。

用高压气筒充气到合适的气压值,并查看内外胎是否安装正确。

内外胎安装完毕。

组装飞轮,飞轮和塔基槽位都是相吻合的,稍做研究,就可以套上了,拧上飞轮盖。

最后,使用扭距扳手来锁紧飞轮盖,一定要符合合适的扭力值来锁紧,扭力不够,容易松脱或间隙。

扭力超过,则非常容易损坏飞轮和花鼓踏基和压迫培林导致转动不畅。

正确锁紧,很重要。

分毫不差飞轮安装完毕,锁碟片。

formula 的浮动碟,和钛合金碟片螺丝。

螺丝表面要上防脱胶,使用专业工具,对角安装。

最后全面紧固,力度要合适。

有条件的话,可以上意大利的专业扭距碟片螺丝扳手。

不过,请好的技师,这些小方面的扭力完全不用担心,他们的手就是一把扭距扳手,八九不离十。

轮组方面安装完毕,漂亮。

接下来我们把车架夹上维修架,安装车架部分配件。

装碗组,首先在车头管上下打上美国progold黄油,润滑的保证。

此牌子的黄油老刘很推荐,稠度刚好,专为自行车生产的低转速稠度,百试不爽。

太浓稠的黄油的话会令单车转动轴件产生发粘的感觉。

油品选择,同样是门学问。

Extralite超轻全隐碗组。

非常毒的意大利毒品。

基本世界上所有的超级轻量车都和他脱不了干系。

的话,更要加上抗压力金属盖来压碗件。

打了黄油的话,其实很容易就安装好了。

套上我们选择的完美配色前叉,瑞士DT XRC 100碳纤前叉,和英国HOPE车头垫圈,架购好车主需要的车头高度,用工具划线标记,取下,开始截前叉上管(很多前叉都需要截,高度看自己喜欢,千万不要截的过短,以免以后升级车架不够长度,因为每个车架的头管高度不同,也不要截的过高而影响骑乘感,可以多加垫圈来做把立上下的移动调整)我们车行在截之前一般都会询问客人的意见或者合理包办。

最后,注意截取的高度一般要比安装好后的把立的水平面低5MM。

再使用专业工具打入前叉花爪。

打入深度,7MM,保持水平。

套上正确截取过后的前叉,安装碗组,Extralite这个碗组很有特色,使用了几个O圈来起到密封膨胀的作用。

套上垫圈,把立。

上好碗组顶盖。

这个牌子的碗组的安装力度非常考究,不能用大力锁紧那颗钛合金螺丝,需要小心谨慎。

K-FORCE把立的全部螺丝都是钛合金的,锁紧前盖和两侧都需要对角安装,力度适当。

安装中轴以及牙盘,这次安装的是FSA 最新款的k-force的碳纤一体牙盘。

车架中轴处依旧要加足高级黄油,有效防止踩踏异响。

易对车架和中轴产生压迫性损伤。

套上一体牙盘,轴心转动部位上点黄油,更健康。

特别这个牙盘的中轴是顶级的陶瓷培林的,极容易锁爆。

所以,这类牙盘的曲柄盖上,都会标注好扭力。

请对照曲柄盖,表上的锁力是否正确。

我们使用适中锁力。

46.5NM套上前后轮,这个不细说了,太简单了。

不歪斜锁紧快拆就可以了,锁紧力度也要锁到85%紧。

车把角度调试好,中央对齐,安装完毕,现在安装车把组件,美国SRAM X0指拨,意大利Formula R1顶级油碟,美国THE 把套,以及DT前叉上的线控锁死扳手。

车把安装有先后顺序及角度,最好是把车拿下维修架,叫助手扶好,保持最正确的着地角度来安装。

在碳纤把横上安装这些组件,力度需要控制的非常微妙,否则很容易锁裂碳纤维车把。

我们车店的每一个技师都可以掌握这种力度和经验,车友有技术不解的都可以咨询他们。

才可以安装,比钛合金螺丝更需要注意扭力。

一般油碟的话,是使用对应大小的内六角扳手安装的。

安装完毕的车首一侧,非常漂亮。

美国CONTROLTECH的全碳小副把,是我市面上找到的非常适合车主所选的FSA燕把的一款了,因为车主讲究舒适,车头喜好偏高不累,所以选用了燕把,并且十分要求需要安装副把追求更为舒适,很多车友都知道燕把安装副把不好看。

因此,我们在客人的必需意见上,绞尽脑汁的找到了这款既高级又轻又很适合燕把安装的小副把,属于这个牌子内最顶级的一款了,锁紧螺丝也是钛合金的。

为此建议喜欢燕把装副把的车友,都尽量选短小一点的副把,这样装在燕把上,会比较的好看。

图为副把安装锁紧前一步骤,装进HOPE的铝合金把堵锁定后,再锁副把上的螺丝,锁紧力度,78%。

太松的话副把会松,太紧的话,车把会裂。

碳纤产品的安装,需要非常多的专业经验。

价值感更提升了。

而且非常漂亮,和车头垫圈,花鼓的金色,全部都很和谐。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前叉的A柱碟刹柱安装,需要十分细致。

先要打入黄油,再采用垂直螺丝进入,丝口要对上,再采用回覆安装测试是否安装对口,最后确认无误,再采用上下缓锁方式适量锁紧。

要知道这个A柱接口安装歪斜导致丝口报废的话,那叉子也废了,各位车友注意了。

一般来我们店的学徒,三个月后才可以安装这个。

安装座管。

金属座管一般直接插入安装就可以了。

碳纤维座管,我们需要涂抹上碳纤维专用防滑油,防止坐着慢慢滑落。

我们使用的是对口的FSA碳座管专用防滑油。

这袋油,可以够我买两包不错的烟了。

座垫安装很简单,调试到合适的角度,前后距离,水平安装即可。

TITUS原配的座箍锁定螺丝是钢的,我们把他换成了更轻的钛合金螺丝。

更显完美,细节彰显品味。

FIZIK 车座,客人不求轻量如何如何,要求舒适,车座选择每个人都喜好不同。

水壶架螺丝全部换成钛合金,呵呵,更和谐了。

安装SRAM X0后拨,调整好尾钩定位螺丝。

安装XTR M970顶级前拨,前拨安装位置很考究,前拨上有个纸片,上有图示导轨与盘齿安装离开距离,我们必须把前拨手工推出去,上导板和最大盘的齿之间的高度距离为1-2MM离开即可,和齿盘水平位置安装,固定位置,锁上螺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