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家宝范文

传家宝范文

家训传世,福泽万代金缨在《格言联璧》中写道:“诗书起家之本,忠孝传家之本.”诚哉斯言,家训是家族绵延兴旺的根本,唯有铭记家训,我们方可在纷繁世界中不迷失自己的方向,一言以行.小程的家训历久弥新,福泽万代,因此我认为它是三个传家宝之中最具价值的.青花罐典雅精致,荡涤历史旧迹,体现了先人的智慧,其市场价值想必不菲,但却也只可观其形,人们无法从中获得心灵的升华;勋章光华灿烂,见证着先辈的荣耀,诠释了保家卫国的豪情,后代却只能瞻仰观摩,不能将其转化为自身生命的一部分.而“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家训,虽无形,却影响着一代代的人,教导人们忠厚持家,勤学笃志.它不会随时代变迁而消逝,也不会在天灾人祸中泯灭,它将作为一笔宝贵的传统文化财富,福泽千秋万代.其言虽轻,其立德树人之效却重如泰山.回望历史,有周公教子吐哺,有司马谈哭嘱《命子迁》,有朱伯庐著《朱子家训》,可见家训于人,是多么重要.在小程的家训中,“忠厚传家久”是立德,“诗书继世长”是长才,司马光言:“才德全尽谓之圣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谨记家训,我们方可成为德才兼备的“圣人”.可见,小程的家训看似只有简简单单的两句话,实则意味深远,它是先人总结的人生智慧,其立德树人的作用,是其真正价值所在.家训是一盏指引子孙前进的明灯,只有时刻铭记家训,我们才不会在大千世界中迷失自我.现如今,贪官污吏落马无数,若他们铭记忠厚廉洁的祖训,又怎会因为利益而“失其本心”?因此,我们应始终将家训奉为圭臬,无论如何都守住自己心中的底线,且不断识习诗书来充实自我.如此,我们才可成为司马光笔下的才德全尽之人.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需要我们去守护,去传承.“忠厚传家久”是让我们忠于自己,忠于他人,忠于国家;“诗书继世长”则告诉我们要不断汲取知识,锐意进取,两句结合便是要我们知善进取,立身报国,这才是人生的大境界!王豫言:“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忠厚传家,诗书继世,家训是家族的根,是民族的本,是我们不能抛弃的根本,根基不倒,才可立足千秋,家训传世,方能福泽万代!解析:所谓“传家宝”,核心在于“传”,“传”包含两个主体:“传”者和“承”者.也就是说,祖辈父辈,把什么传给下一代更有价值;作为子孙后代,我们应当从祖辈和父辈继承什么更有意义?材料中的三件传家宝青花罐、勋章和“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只是表象,但我们可以从中挖掘深层含义:青花罐意味物质财富,勋章意味着荣誉,家训意味着精神.如果这样理解材料,哪件更有价值不言而喻了:①如果我们只知把物质财富传给子孙,不仅不利于子孙创造自己的价值和财富,反而容易滋长其坐享其成的观念,最终导致坐吃山空、富不过三代的后果.君不见多少富一代正在这样害着自己的孩子.反过来说,作为子孙,我们不能只知享受祖先留下的物质财富.②祖辈的荣誉对子孙来说是一种激励和鞭策,但一味地骄傲自豪于祖先的荣誉,也是不行的.一来,在中国的环境下,绝大多数人往上数三代,都是默默无闻的农民,没多少荣誉可数;二来,祖辈的荣誉不代表自己的荣誉,躺在祖辈的荣誉里骄傲自满,在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的语境下,有时候就是个笑话.每年两会,毛新宇开口闭口“我爷爷说”,被人当笑话看.③相比物质财富和荣誉财富,祖辈父辈把精神财富传给子孙后代则更有价值.古人有书香世家将读书人的情怀代代相传,今人有“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梁氏家族用经世治学、学以报国的精神荫及门楣,此精神传至梁思成和林徽因之子梁从诫,更是不愿被祖父和父亲的荣誉笼罩,自辟蹊经成为“自然之友”.作为子孙,我们不能躺在祖先创造的财富里坐享其成,也不能沐祖宗之荣誉骄傲自满、不思进取,而应学习祖辈为人做事的优秀卓越的思想和精神.《说“祖训”》三人讨论自家的传家宝时,一人曰吾有名窑出品、玉润珠圆之青花;一人道祖父传我铁血荣光、赫赫武功之勋章;最后一人含笑曰:吾家无他,“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之祖训耳。

对于最后一位“小程”,我感到由衷的敬佩乃至艳羡。

要知道,此训中“忠厚”与“诗书”二词,正是一个人、一家族立身、立业之本。

(对写作任务十分了然,首段直接回答了“你认为什么样的传家宝更有价值”这一问题。

是否需要对材料进行“形象”的演绎,这是可以讨论的。

)“忠厚”是道德要求,是堂堂正正为人的基本要求。

也许有人称羡祖传青花古董可值万金,但瓷器再美,不过身外器物,不能升华心灵;也许有人偏爱金银勋章诉说荣光,但功勋卓著,亦是先辈辉煌,难保“虎父”不出“犬子”。

而“忠厚”是对道德的追求,能真正令家族中每一个人的血脉里,都流淌着高贵的血液,而这种精神,却是任凭你光耀显赫,亦或身居陋巷,都不会失去的。

有精神准则的人,才不敢在春风得意时“倚仗东风势便狂”,从而守住心灵的桃源净土;有“忠厚传家”的氏族,才不会常见浪荡骄奢的子弟面临“富不过三代”的悲剧。

从而守得家业长久。

(先分析为什么祖训——“忠厚”更有价值,主要采用比较法)“诗书”是技术要求,是对知识素养的追求与敬仰。

青花虽美,至多往拍卖行一拍了事,闲来也不过把玩消遣,不能带给人真正的技能;勋章耀眼,但换不来他人对你本身的认可。

小程家祖训中的“诗书”,在农业社会是儒学经典,在今天便是指一个人赖以为社会做贡献的科学、文化或艺术素质。

韩愈云:“术业有专攻。

”现代社会如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每个人都应成为其中发挥作用的一部分。

试想,一个游手好闲、不好学习的人,怎能有自己的一番事业?一个不重视知识教育、得过且过的家族,又怎的会兴旺发达、枝繁叶茂?(再分析为什么祖训——“诗书”更有价值,同样采用对比法。

“忠厚”属道德范畴,“诗书”是否属技术范畴?)在感叹小程祖辈远见智慧之时,反观当下,去此二句甚远之人、之家又何其之多呢?为追求一时的声、色、权、利而作奸犯科、不择手段之人,开了一家家黑心工厂、贪下一笔笔民脂民膏——早忘了“忠厚”!宣扬“读书无用”的碌碌虫豸之徒,高举着一面面“反智主义”的大旗——早丢了“读书”!社会发展,亟需的不是连城的锦屏翠玉、古玩珍奇,也不是“尘暗旧貂裘”的旧勋章,而是一代代有道德、有才能的新人。

(“忠厚”“诗书”虽有价值,但今人却忽略了此二项)小张的青花古玩,我赏;小杜的军功勋章,我敬;但小程的“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才是我认为最具价值的。

我们要坚持“忠厚”之德与“诗书”之才不偏废、同重视,才能为“修养”乃至“治平”注入不竭的动力。

(再次对比,点题。

其实上边已表明自己的态度,本段应该论如何发扬“祖训”。

)虽总有良田百顷、身家万金,不过三世而散。

且须听“才德”二字、良言一句,传万世不绝。

(简洁,有力)《让祖训运行于心灵轨道》青花罐流传至今,经岁月积淀,时光打磨,散发着历史的光辉;几枚勋章,象征爷爷的功绩,是先辈保家卫国的最有力证明。

青花罐与勋章作为传家宝,固然有其价值,但“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祖训,凝聚先祖智慧,告训子孙以忠厚待世,凭诗书修身,岂不更具价值?(对准写作任务分析,对“祖训”这一概念的分析准确。

“勋章”只能证明保家卫国么?)忠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诗书是华夏千年的文化根基。

以此祖训为传家宝,更能照亮子孙前行的道路。

一方面,在多元文化、多元思想的冲击下,人们容易出现信仰迷茫、道德失范而将忠厚置于脑后。

另一方面,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碎片化、文化浅表化成为挥之不去的现代病,导致现代人很难静心读书,刻苦修学。

因此,将祖训当作传家宝,无疑是给自身行为以约束,给自身思想以指引,校正个人心灵坐标。

这样的传家宝,怎能不更具价值?(论祖训为什么更具价值,当然,忠厚与诗书更是中国式乡村文化之核心,其意义远不止于“照亮子孙前行的道路”。

)诚然,社会需要许许多多的“青花罐”给考古研究提供材料,给审美判断提出指引;需要一枚枚勋章让我们铭记过去的苦难与辉煌,为前进之路给予坚实力量;但我们更需要一条条祖训,稳固思想的根基。

倘若人人都将祖先的精神当作心中的标尺,那社会就会少一些“郭美美”,少一些“药家鑫”。

倘若人人以忠厚精神为船,以诗书为帆,那社会之船就能乘风破浪,行程致远。

(此段旨在通过比较来论证祖训更有价值,写作显然存在瑕疵,尤其是强调祖训的意义,推理失之武断。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家庭都传有祖训,但很少有人奉其为传家宝。

究其本源,是因为随着经济发展,利益取代道义成为人心中的标尺而忽略了先祖精神的美。

如果大家都能拾起祖辈之精华,那民族脊梁又怎会弯曲?如果大家都能牢记祖训,那中国力量又怎能不凝聚?所以,我们应在弘扬美德,铭记祖训方面作加法,在盲求利益、信仰迷失方面作减法,做好这个加减辩证法,人生才能稳步前行,才能让美美与共的大同社会蔚然成风。

(承前几段,既然祖训更有价值,我们就该加以传承,可惜,当今人们未能做到。

“许多家庭都传有祖训”,或许如此,事实上许多家庭根本无法知道祖训,谈何奉为传家宝。

因而,这段文字无的放矢。

)令人遗憾的是,当今社会物欲横流流尽了血汗,歌舞升平平息了壮志。

因此,铭记祖训,发扬先辈精神成了为心灵筑土培基的不二法门,唯有弘扬,方能成功。

勿忘昨日的苦难与辉煌,无愧今天的责任与使命,不负明天的梦想与追求,让祖训成为传家宝,运行于心灵轨道,从而实现成功的浩荡抵达。

(点题)《道德文化万代传》谈起传家宝,有人理解为实体物质的宝物,像是一个青花罐或是几枚勋章,但真正的传家宝应是“忠厚传家文,诗书继世长”般的祖训,唯有道德文化永不磨灭,万代流传。

(针对任务点明题旨,但为了简洁,对青花罐、勋章的概述失之简单粗糙,勋章归为实体物质欠当)不可否认,物资类的传家宝同样具有传世之宝的性质,同样饱含着先人对后代的厚爱,见证了一个家族的兴衰起落。

但是,物质都是有保质期限的,而道德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却可以万代流传,同时承载着超越物质的精神内涵,是真正的传家宝。

(通过比较,凸显祖训更有价值,但对“物质类”的价值评判不到位,“饱含着先人对后代的厚爱,见证了一个家族的兴衰起落”不准确。

)祖规祖训般的传家宝是祖辈毕生打拼的智慧结晶,是维系家族血脉的内在纽带。

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一个家族若能历尽历史变迁而传承不绝,经受时间打磨而团结如初,靠的必定是祖规祖训般的道德文化传家宝。

若一家人能恪守“忠厚”、“诗书”的祖训,那么这个家庭必定是书香四溢,为人忠厚。

因此,我们看重道德文化的传家宝,正是看到了那简单的话语背后,凝炼了先人为人处事,教子治家的经验,经过了数代人的实践与发展,道德文化类的传家宝,是我们处世为人的指导,是整个家族共享的无价财富。

(祖训的价值究竟在哪里?诠释这个问题,需要一些传统文化知识。

)再者,道德文化类传家宝的价值往往超越了一个家庭的范围,为时代所需要。

时代所倡导的道德价值,往往与一些家训家规的精神内涵高度切合,其根源在于,不论是大的社会,还是小的家庭,都会面临相同的一些道德命题及文化教育的要求,因此,当先人总结出家训后用于指导后人的必定是符合民族道德准则的内容,再经过数代人的实践与丰富,加入了适应时代的内容,也就具备了为社会所需,能用以倡导世人的道德文化准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