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二章海洋沉积 (2)分析

第十二章海洋沉积 (2)分析


(2) 以成分、粒度为主要依据的分类
• 安德烈(1981)、帕克(1974)的分类属于这 种型式。该分类型式的共同特点是以沉积物颗粒 成分、粒度及其百分含量为依据,不涉及沉积物 的水深。这种型式的分类对大洋钻探样品进行自
动化鉴定很适合,因此近年来在深海钻探及近海
调查中被广泛采用。
(3) 以成因为主要依据的分类
冰川、风和海流等搬运至海洋底部,成为深海陆源沉积物。 • 另外,大洋本身通过海洋生物和化学作用积累了各类生物软 泥和各种自生矿物,还有来自地球外部的宇宙物质和地球内 部的火山物质等。 • 因此,深海沉积物的来源有陆源物质、海洋源物质、火山物 质和宇宙物质
深海沉积的概念
• 水深>200m的海域,泛指深海环境。包括半深海(水深200~ 2000m)和深海(水深>2000m)。在深海环境下形成的沉积物叫 做深海沉积。
• 沈锡昌(1992)进一步修改完善,将深海沉积物划分为
五大成因类型:陆源碎屑沉积、生物源沉积、火山碎 屑沉积、深海粘土沉积和自生成因沉积,各大类又分
若干亚类。
(1)以水深为主要依据的分类
• 默莱等(1981)、奈须纪幸(1976)、沈
锡昌(1988)的分类属于这种型式。谢帕 德(1973)的分类也基本上属于这种型式。 该分类型式的共同特点是,首先将沉积物 分为半深海沉积和深海沉积两大类,然后 再细分
(2)、深海沉积物的分类
以水深为主要依据的分类 默莱等(1981)、奈须纪幸(1976)、沈锡昌(1988)的分
类属于这种型式。谢帕德(1973)的分类也基本上属于这种
型式。该分类型式的共同特点是,首先将沉积物分为半深海 沉积和深海沉积两大类,然后在细分。
以水深为主要依据的分类
半深海沉积物 1. 蓝色软泥 2. 红色软泥 3. 绿色软泥 4. 其它沉积物 ⑴珊瑚碎屑 ⑵火山碎屑 ⑶冰碛物 ⑷浊积物 深海沉积物 1. 深海陆源沉积物 ⑴浊积物 ⑵冰川沉积物 ⑶风运物 2. 深海生物源沉积物 ⑴硅质软泥 ①硅藻软泥 ②放射虫软泥 ⑵钙质软泥 ①有孔虫软泥 ②翼足类软泥 ③颗石藻软泥 3. 深海粘土 4. 锰结核 5. 多金属软泥
过渡性硅质沉积物 火山碎屑沉积物 (粉砂、粘土>30%,(CaCO3<30%,硅 硅藻>10%, 藻<10%,自生组分 CaCO3<30%) 稀少)
远洋钙质沉积物 过渡性钙质沉积物 (粉砂、粘土<30%,(粉砂、粘土>30%, CaCO3>30%) CaCO3>30% )
以成因为主要依据的分类
斯特拉勒(1981)、沈锡昌(1992)的分类属于这种分类型式。 沈锡昌将深海沉积物划分为五大成因类型:陆源碎屑沉积、生 物源沉积、火山碎屑沉积、深海粘土沉积和自生成因沉积,各 大类又分若干亚类。
以成因为主要依据的分类
大类 陆源碎屑沉积 亚类 1.浊流沉积 2.等深流沉积 3.海洋冰川沉积 4.风运沉积 大类 火山碎屑沉积 深海粘土沉积 亚类 火山灰沉积 深海粘土沉积
以成分、粒度为主要依据的分类
安德烈(1981)、帕克(1974)的分类属于这种型式。该分类
型式的共同特点是以沉积物颗粒成分、粒度及其百分含量为依
据,不涉及沉积物的水深。这种型式的分类对大洋钻探样品进
行自动化鉴定很适合,因此近年来在深海钻探及近海调查中被 广泛采用。
以成分、粒度为主要依据的分类
非常见沉积物 远洋粘土(硅质壳 <30%,自生组分常 见) 远洋硅质沉积物 (CaCO3<30%,粉 砂、粘土<30%,硅 质壳>30%) 陆源碎屑沉积物
第十二章 大洋沉积作用和 沉积物性质
主要内容
1、深海沉积物的来源、分类和分布
2、深海陆源碎屑沉积
3、深海生物源沉积
4、深海粘土和火山碎屑沉积 5、深海沉积速率与沉积分布规律
大洋沉积物来源
• 全世界海洋每年接受相邻陆地输入的剥蚀产物超过200亿吨
(包括悬浮和溶解物质),这些陆源碎屑物质主要通过河流、
(1)、深海沉沉 积 物 来 源
(2)、深海沉积物的分类
自从1891年“挑战者”号调查时首次对深海沉积物进行分类以 来,至今有很多种分类。可以将这些分类归纳为三种型式。
Ⅰ. 以水深为主要依据的分类
Ⅱ. 以成分、粒度为主要依据的分类 Ⅲ. 以成因为主要依据的分类 默莱等人提出了第一个海洋沉积物的分类。此后,克伦麦、安 德烈、克莲诺娃、谢帕德等在此基础上作了多次修改和补充。 沈锡昌(1992)进一步修改完善,将深海沉积物划分为五大成因 类型:陆源碎屑沉积、生物源沉积、火山碎屑沉积、深海粘土 沉积和自生成因沉积,各大类又分若干亚类。
• 斯特拉勒(1981)、沈锡昌(1992)的分
类属于这种分类型式。沈锡昌将深海沉积
物划分为五大成因类型:陆源碎屑沉积、
生物源沉积、火山碎屑沉积、深海粘土沉
积和自生成因沉积,各大类又分若干亚类。
1、 深海沉积物的来源、分类和分布
(1)、深海沉积物的来源
全世界海洋每年接受相邻陆地输入的剥蚀产物超过 200 亿吨(包括悬浮和溶解物质),这些陆源碎屑物质主要通 过河流、冰川、风和海流等搬运至海洋底部,成为深海 陆源沉积物。 另外,大洋本身通过海洋生物和化学作用积累了各类生 物软泥和各种自生矿物,还有来自地球外部的宇宙物质 和地球内部的火山物质等。 因此,深海沉积物的来源有陆源物质、海洋源物质、火 山物质和宇宙物质。

深海沉积物较难进行直接观察,19世纪70年代之前,人们对深
海沉积知之甚少。自从1968年“格罗玛•挑战者”号执行深海钻 探计划(DSDP-JOIDES)以来,迄今已在世界大洋钻取了千余孔 的岩芯,提供了丰富的深海沉积资料,才使得人们对深海沉积物 的来源、性质、组成、沉积作用等方面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
深海沉积物的分类
• 自从1891年“挑战者”号调查时首次对深
海沉积物进行分类以来,至今有很多种分
类。可以将这些分类归纳为三种型式。
• Ⅰ. 以水深为主要依据的分类 • Ⅱ. 以成分、粒度为主要依据的分类 • Ⅲ. 以成因为主要依据的分类
• 默莱等人提出了第一个海洋沉积物的分类。此后,克 伦麦、安德烈、克莲诺娃、谢帕德等在此基础上作了 多次修改和补充。
相关主题